印度哲学史略第九章胜论之学说(2)

2022-09-08 11:48:56淑塵青鸟书院朱旭东14:25 121
声音简介

印度哲学的历史渊源

印度哲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哲学(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750年)、中世纪哲学(公元750年~18世纪)、近代哲学(约18世纪~1947年)、现代哲学(1947年以后)四个时期。 巫白慧在《印度哲学》中指出,现代印度意识形态领域中最主要的哲学思潮是“新吠檀多主义”。它是吠檀多哲学在现代的条件下,沿着近代特别是由辨喜所开辟的路线而构成的新形态。它的主要特点为:它把理论(智弥曼差)和实践(业弥曼差)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调在内心直觉上下工夫,求得对绝对之梵的亲证。“新吠檀多主义”在继承传统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先进的科学思想和西方各国的哲学思想,结合印度现代社会的特点,赋予吠檀多新解释,使其在印度思想界继续保持主导地位。新吠檀多主义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 奥罗宾多高士 ( 1872 ~ 1950 )和拉达克里希南( 1888 ~ 1975 )。

印度哲学家有哪些

(古印度) 毗耶娑 室利・阿罗频多 克里希那穆提 拉贾戈帕拉查理 奥修........................................

印度哲学的介绍

印度哲学已具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印度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基本时期:古代时期(从公元前第一千年初到公元头几个世纪)、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早期,10—12世纪和中世纪晚期,17—18世纪)、近代(包括现代)。印度哲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提出和探讨了很多问题:世界的起源和发展、物质和精神的本源、灵魂和肉体的关系、物质运动的形式、时空的实在性、人类认识的能力和途径、思维的辩证发展、语言逻辑与实在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决社会苦难的方法等,内容十分丰富,对世界影响巨大。1一代天才乔布斯深受印度哲学的影响。

印度历史传说?

印度神话传说繁杂宏大,极其复杂,而且还在不断的演进之中。这里,我们所说的是印度教系的神话。现在的印度神话主要尊崇的是梵天(Brahma)、毗湿奴(Visnu)和湿婆(Siva)三大神,这主要是由雅利安人与本地土著不断斗争及融合后的结果。最开始的神明主要是象征自然力量的人格化神,如雷神因陀罗、火神阿奢尼、水神伐楼那等,但随着雅利安人的征服脚步,各种神的地位也在不断改变中。 创造神梵天 梵天主要的形象,四首四臂,坐于莲花或者白鹅之上。手中一般拿有法器,水壶象征着创造之源,据说里面装的是恒河之水。念珠表示时间的力量。四个脑袋表示无所不知,整个世界都在其控制之下。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梵天爱上了自己的女儿,便生出五张脸,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她,后来湿婆以此惩罚他,砍掉了他一个脑袋,便剩下四个了。 现在印度神话也有创世之说,也是起初,宇宙一片混沌,唯有“梵”,这个梵呢,是一种自始至终就存在的精神力量,反正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看不见,是宇宙的本原。后来,“梵”就决定创造世界,先是从“无”生出了“有”,“有”之后,便创造出了水,这种精神力量又在水中诞生了一粒种子,种子长大变成了一个金色的卵,然后“梵”就以“梵天”这种人格化的神出现在卵中。梵天开始在卵中一个人待了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要有多长就有多长,反正超过你能想象的长。待久了,自然就有了想法,于是梵天便用精神之力将卵一分为二,上半部就成了天,下半部就成了地梵天又在天地之间创造了空气,并确定了 四个方位,又划分了时间,于是,世界便形成了。之后又创造了形成万物的五大元素:空、风、火、水和地。接着由五大元素形成了星星、江河、山川与大地。有了这些,梵天又从心中生出六个儿子,掌握不同职能。其实梵天只是“梵”其中的一面,是创造的一面,而毗湿奴则是维持的一面,湿婆则是毁灭的一面,三位大神被称为三神一体(Trimurti),他们的地位高于一切神灵。 维持之神毗湿奴 毗湿奴也有众多的形象。四臂金翅鸟形象,毗湿奴四臂,分别持神轮,象征轮回;海螺,表示五大元素与生命起源;金刚杵代表智慧,莲花代表力量。当然有时候也会吃其它法器,但是一般都会有海螺或者神轮。坐于金翅鸟迦楼罗上。 产生了神灵之后,梵天又通过劈开自己,形成了男女,进行结合,生下毗罗吉,毗罗吉又生下摩奴,这个摩奴便是所有人的祖先。人类的祖先又有不同,从梵天的口唇中产生了婆罗门(Brahman),掌握着知识和祭祀,地位最高的人;从双手中产生了刹帝利,是用来保卫家国财富的武士和国王;而大腿中则产生了吠舍,主要从事创造财富,这就是农夫与商人;此外,双脚则产生了首陀罗,用来伺候上面三种人的劳动者。随后,梵天又创造了各种动植物,昆虫鸟类。各种神、半神、精灵以及阿修罗、罗刹和食尸鬼等等世界万物均被梵天创造出来了。至此,印度神话中的世界也就此完整。

印度历史电视剧?

印度历史电视剧:印度往事。 《印度往事》是由阿素托史·哥瓦力克执导,阿米尔·汗、格蕾丝·辛、蕾切尔·雪莉主演的歌舞爱情电影,于2003年5月16日在中国、英国等上映。该片讲述了印度村民在青年拉凡的带领下赢得了与英国军队进行的板球比赛胜利,迫使英国人取消不合理的税收政策并撤出村庄的故事。

想了解印度历史和文化,有哪些推荐的好书

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 然后再读一下通史类的书

古印度的重要历史人物

印度可信的政治史开始于频毗娑罗(瓶沙王)统治摩揭陀的时期。频毗娑罗之子阿阇世(未生怨王)执行扩张政策,大概在北印度确立了某种盟主地位;他并且支持佛教的发展,使佛教在王舍城举行第一次结集。大约从前4世纪开始,难陀王朝统治了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建立人摩诃坡德摩·难陀是一个比阿阇世还要强大得多的统治者,甚至德干高原的某些地区也服从他的王权。 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这位伟大的君主完成了对南方羯陵伽的征服,这样除了极南端的一些国家以外整个印度都在形式上统一于帝国政权之下了。 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旃陀罗笈多二世取得了一次对塞人的辉煌胜利,常常被认为是印度传说中的伟大英雄超日王。

读者中的一些有深度,有哲理的好文章

每一个在你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原因 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 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 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宽容与尊重。 不喜欢你的人,让你自省与成长。 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的, 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 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人事,我们都做不了主。 譬如离去的时间,譬如走散的人。 「心」字三个点,没有一个点不在往外蹦。 你越想抓牢的,往往是离开你最快的。 一切随缘,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 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离开你多少。 人人都怕自己不清醒,希望自己心明如镜。 其实人生何必太清醒? 做粥要放三分米,七分水。 处事要三分为己,七分为人。

读《史学九章》有感

《史学九章》收录有关史学文章九篇,名为"史学九章",意在从九个不同的角度来观测史学的内涵与本质。书中叙论了中外古今多位史家及其著作:十八世纪英国史家爱德华·吉朋及其盛名历久不衰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从其精彩的宏观叙事手法,可见叙事乃史学的根本。近代史学之父兰克掌握原手资料,严格文献考订,首开档案研究之风;然英、美以及中国史学界对兰克多有误解,以为他要把史学建成一种科学,几乎完全忽略了兰克仍一本塔西陀和吉朋以来的叙事传统。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英国史家汤恩比的名著《历史研究》实与当代史学界主流派的风格背道而驰;汤恩比从事的其实是历史哲学,他自以为可以把历史规律化的尝试,虽盛极一时而终衰。作者从二十世纪后半叶法国安娜学派(即一般所说的年鉴学派)中坚人物布岱尔的著作与史学思想中,洞见此一流派对当代史学研究的贡献与局限,以及随时代而变的趋向。

印度历史

太长了,不知从何事情啊!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