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1龙树系,唯识法系

2024-02-17 23:04:05寻道有声05:12 1369
声音简介

唯心和唯识有什么区别?唯识是唯第八识,唯心是唯第六识么

你好! 阿弥陀佛。唯心只是一个哲学术语,比如说唯心主义,万法唯心等等,而唯识指的是佛教的一个宗派,是由唐代玄奘大师所创建的,在唯识学中,第八识指的是阿赖耶识,第六识是意识。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为什么唯物辩证法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你好,为什么唯物辩证法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7.1辩证否定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①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敢于突破不全实际的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②树立创新意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3.7.2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1)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否定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2)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 (3)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否定一切,抛弃一切。 【判断】 1.辩证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2.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抛弃。(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等等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背?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识别不同哲学派别的本质,理解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三)学法指导 1.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理解。主要表现在,一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二是要全面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作用,切忌片面性和绝对化。 2.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比如,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进行比较、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进行比较、将二元论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进行比较等。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后,要理解如果用这两种观点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在实际生活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二、知识点拨 在第一框明确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即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部分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是:第一目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含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首先介绍什么是唯物主义,然后再谈唯物主义发展中形成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含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即首先介绍什么是唯心主义,然后再谈唯心主义发展中形成的两种基本形态。 要准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评价与意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例题:下列说法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 A.分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B.水是万物之原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人的生活就是追求物质的满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三种基本形态的理解。题干考查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A项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项追求物质的满足与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问题不是一回事。正确答案为B。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正确认识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发展的意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其观点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哲学看到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例题: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气者,理之依也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唯心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解,也检测大家对古语的理解能力。A项的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唯物主义的观点;B项的意思是说,气作为物质实体是“理”存在的依据,“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是唯物主义的观点;C项的意思是说,物质实体乃是产生精神的基础,精神不过是物质实体的一种作用,是由物质派生出来的;D项主张世界的事物都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存在的东西是被人们感觉到的东西,物质是人们感觉的集合体,这是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正确答案为D。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1.各种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之中 2.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例题:下列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列的两大独立的基本派别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总是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哲学中存在的“两个对子”关系的理解。虽然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中存在“两个对子”,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故A项错误。B项将“两个对子”的关系颠倒。在哲学史上,既有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也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的结合,既有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的结合,也有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的结合,故选D项。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的问题展开的。(  ) A.物质和意识有没有同一性  B.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C.世界是否是神创造的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  ) ①习惯于把各种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用机械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②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③不能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不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领域中④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①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④是对过去一切旧哲学思想的彻底否定 A.① B. ①② C. ①②③D.①②③④ 5.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它们的区别是(  ) A.前者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后者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的 B.前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后者承认意识决定物质 C.前者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后者否认了意识的作用 D.前者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后者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表现 6.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认为,物质的本性是广延,精神的本性是思想,二者彼此独立、互不相干。这种观点(  ) A.客观公正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B.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个基本派别 C.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D.是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的二元论观点 (二)非选择题 1.辨析: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2.一位少妇来到拍卖行,要求拍卖她丈夫公司的电话号码和汽车牌照。“夫人,这可是上上的吉祥数啊!”拍卖行经理看过号码,对少妇说,“你瞧!电话号码是‘发发发我就要发’(8885****),汽车牌照是‘要发一路发发发’(1816****)。您丈夫真的同意把它们卖掉吗?”“我不知道。”少妇抽泣起来,“因为他开的公司破产,几天前他跳楼自杀了。” 这则事例是对什么世界观的辛辣讽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四、能力拓展 1.“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被当作笑柄,但以今天的观点来看,有人认为“杞人”忧得其理、忧得其所,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如果同意,你能从哪些方面说明其“理”、“所”?杞人忧天中的“热心人”劝说杞人转忧为喜的观点属于什么哲学观点?为什么? 2.许多人都爱花,有的爱菊,有的喜梅,有的推崇牡丹。但在哲学家的眼中,“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是人类的精神、思维。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人类精神、思维这一“花朵”的作用?如果片面夸大思维的作用,会产生什么样的错误?属于什么哲学观点? 五、相关信息 (一)二元论 二元论与一元论相对立,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它把物质和意识绝对对立起来,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各自独立、相互平行发展着的实体,谁也不产生谁,谁也不决定谁,都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错误之处在于:它肯定精神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这本身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它虽然承认物质独立的本原,但在说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时,又把精神说成是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力量,必然倒向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笛卡儿和德国的康德。 (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是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其主要特征是以自然原因去解释自然现象,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它是依靠笼统的直观,即通过经验观察再加上想象和猜测而形成的理论,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朴素性。如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中国的五行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在西方,古代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形式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创立的原子说,他认为不同形态和重量的原子构成不同的事物;在中国,则主要表现为“元气论”,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值得强调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与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的,确信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它以近代实验科学对自然现象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新的实证知识和科学方法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自发性。它认为,物质就是原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单位。但由于它把世界归结为原子,归结为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既经不起自然科学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这种唯物主义还有其不彻底性,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而在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的。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40年代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著名代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它不仅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坚持了唯物主义。(此问题在第三课详细学习) (三)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唯心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正是唯心主义的不断攻击,才使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断进步。近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构成世界的最小微粒原子,而当科学证明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时,唯心主义就嘲笑和攻击唯物主义说,原子不见了,物质消失了,唯物主义的大厦垮塌了。唯物主义正是在应对这种攻击的过程中,修改自己关于物质的定义,最终获得了关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的科学认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表现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恩格斯),这也就是说,只有涉及世界本原问题时,唯心主义确定无疑是错误的,而离开这个问题,唯心主义的很多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甚至可以说,很多精致的唯心主义比许多粗糙的唯物主义对人类认识的贡献要大得多。 人类最早的意识是一种原始神灵的观念,从世界观上说,它无疑是唯心主义的观念,但在原始时代,人能产生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人类认识和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只有人类才有神灵的观念。在后来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都把信仰某种宗教和神灵变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唯心主义一般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人类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些非常有名的唯心主义命题虽然从本体论上是唯心的,但也深刻地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动性的时候,这些思想起码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如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有一点不可以怀疑,那就是我正在怀疑。他极度地强调了怀疑、思考对人的重要性,同时也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改造世界和把握人生,而不是盲目地相信上帝。

大树图片,唯美点的,谢啦。

大师作品,美吧

描写老树的唯美句子

描写老树的唯美句子   1.你站着,你就这么站着,你就这么孤零零地站着,站在荒漠无边的旷野里。那一片片飘舞着你生命风帆的叶子呢?那小憩于你的枝头而又远走高飞的秃鹫呢?那从远方匆匆赶来读你满脸的深刻皱纹的风雨呢?   2.几度悲欢离合,一切都已远去。只有你无言地伫立着,撑起一片清淡高远的天空。   3.从你日渐稀疏的.枝叶,我知道你老了……   4.你那遒劲的根须裸露在外面,是丧失竭力扎向泥土的欲望吗?而你嶙峋的脊背里除了浓缩多少人无法经历的年轮外,不也留下风雨剥蚀的伤疤吗?我已静坐在你的根上,让苍茫落日和无边旷野作背景,细细体味你生命之轻,感知你生命之重。   黄昏落日,冬日也临近。   在黄昏的风里,低吟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吟着、唱着,我思想的汁液顺着你的根须仿佛就要抵达冬之深处,我知道当杨柳风后、杏花雨间,你刻满皱纹的脸上定会绽放几许嫩绿笑颜……

知识树怎么画

您弯唤好, 您可以类比以下仿闹纯图片来备咐画

知识树怎么画

工具/原料:铅笔、画笔、彩铅纸 方法/步骤: 1、首先用铅笔画出粗大的树干,如图所示。 2、然后在树干上画出两个树冠,如图所示。 3、再然后画出知识树上的所有树冠,如图所示。 4、随后在树冠底部画出几支笔,如图所示。 5、最后画出一支笔和波浪线条,线条下画出微笑表情,如图所示。

知识树怎么画?

1、先画一条直线,作为地面。 2、接着在地面里画两条连接起来的弧度线,作为小草。 3、之后同样画法画出多株来。 4、在小草的旁边画一颗树,先画出树干,在树干上画一些线条纹理。 5、连接着树干画出枝叶。 6、接着在树的旁边画一朵花,先画出画的枝干。 7、然后在枝干上画出花瓣。 8、在枝干的两边各画一片叶子,在叶子上画出茎脉。 9、在花朵的旁边再画一些小草。 10、最后给画好的花草树木填充上颜色,让画面变得更丰富,这样花草树木就画好了。

唯识缘起与相关几个故事

      《楞严经》云: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 …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       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       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至燃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         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故事之一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射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故事之二       《贤奕编》载:宋代梁国夫人事云:“韩世忠夫人,京口娼也。常五更入府,伺候贺朔。忽于庙庑下见一虎蹲卧,鼻息鼾鼾然,惊骇亟走出,不敢言。己而人至者众,复往视之,乃一卒也。因蹴之起,问其姓名,为韩世忠,约为夫妇。世忠后立殊功,为中兴名将,遂封梁国夫人” 故事之三       《高僧传》记载:什进到沙勒国顶戴佛钵。心自念言:“钵形甚大,何其轻耶”。即重不可胜,失声下之。母问其故?答云:“儿心有分别,故钵有轻重耳”。 故事之四         永明延寿大师著《宗镜录》记载:昔有东国(新罗)元晓法师,义相法师,二人同来唐国寻师,遇夜宿荒,止于冢内。其元晓法师,因渴思浆,遂于坐侧,见一泓水,掬饮甚美。及至来日观见,元是死尸之汁,当时心恶,吐之。豁然大悟。乃曰:“我闻佛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故知美恶在我,实非水乎”。遂却返故园,广弘至教。 故事之五       《高僧传·南岳慧思大师》记载:慧思大师,……  又于来夏,束身长坐,系念在前。         始三七日,发少静观,见一生来,善恶业相,因此惊嗟,倍复勇猛。遂动八触,发本初禅,自此禅障忽起,四肢缓弱,不胜行步,身不随心。         即自观察:我今病者,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见心源,业非可得,身如云影,相有体空。         如是观已,颠倒想灭,心性清净,所苦消除。 故事之六       王先生曾因愤世嫉俗,常常一面做活一面生气,二十四岁起,肚皮上长了疮,二十九时病已很重。         在他三十五岁那年正月,有一天,听讲“双受诰封”,大受启发,“贤人争不是,愚人才争理呀”!自觉着刷啦一下子心里亮啦,立刻跑到院子里,呵乎自己:“王树桐~啊,王树桐!就算人家耍钱不对,你生气就算对吗?弟兄耍钱,你可劲生气,气出病来,他们就不耍钱了吗?”心想,怪不得我是愚人,愚人才争理呀!接着哭了起来,哭一阵子往回家走。一面走,一面责备自己:“你专看人毛病,那怎算对?人家不对就生气,那怎算对?”一直数落到家。夜里还自己问自己,问来问去,问的自己也笑起来,自己把过悔真了,顿悟从前皆非。       第二天早晨,觉着肚皮痒,一看原来长了十二年的疮痨,一夜的工夫,竟结了疤,以后完全好了。 故事之七       据《憨山老人梦游集》记述参禅际遇:       予年二十。云谷大师。建禅期于天界。(云谷)大师开示:“审实念佛公案。”         从此参究。一念不移。         初不数日,以用心太急,忽发背疽,红肿甚巨,(云谷)大师甚难之。       予搭袈裟,哀切恳祷于韦驮前曰:“此必冤业索命债耳,愿诵华严经十部,告假三月以完禅期,后当偿之。”         至后夜倦极。上禅床则熟睡。开静亦不知。及起。则忘之矣。         天明,(云谷)大师问恙何如?予曰:“无恙也”,及视之,已平复矣。一众惊叹。       又据《憨山老人梦游集》记述在五台山龙门梦见弥勒菩萨:       予年三十三。…… 又一夕,梦自身履空上升,…… 至阁陛,瞑目敛念而立,忽闻磬声,开目视之,则见弥勒已登座矣。       予即瞻礼,仰视其面,晃耀紫金色,世无可比者。       礼毕,自念今者特为我说,则我为当机,遂长跪取卷展之。         闻其说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  净无诸佛。         至此则身心忽然如梦,但闻空中音声历历,开明心地,不存一字,及觉,恍然言犹在耳也。       自此识智之分,了然心目矣。且知所至,乃兜率天弥勒楼阁耳。

唯识与中观有什么不同

(以下内容仅是参考,不能确保准确,请见谅。) 具体的我不懂,有一些了解是听说的(曾稍微看了一点中观的内容),可能不是很确切仅供抛砖头: 唯识立了八识的概念,好像主要是在“立”这个方面上下功夫,或者是“有”吧。 而中观则与唯识相对立,好像主要是“破”,破“有”见。所以有不生不灭、不有不无…… 他们两个应该都是佛法的两个方面,具体修学次序和方法我不知道,但我觉得不宜过早涉足,要确保自己能够真正理解,否则,尤其是中观,如果理解错了,可能很容易学偏。。。 以上仅仅是我“道听途说”的内容,具体是否如此,请参考正规文献,那会更加准确,以免我孤陋寡闻自误误人。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