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28 误会的东方,幻想的远方——西方人能不能看懂中国艺术

2021-12-29 19:49:59剧谈社83:28 2.9万
声音简介

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似乎成为一件很受关心的事情。我们常看到一些争论:西方人在了解中国时,是不是带着文化凝视、审美偏见和刻板印象?是不是难以做到不偏不倚、平等对待呢?大众文化尚且如此,要让世界理解中国艺术,特别是古典绘画这类精英艺术,难度可想而知。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嘉德教育的负责人刘昊博士和中国嘉德古代书画部的资深专家胡莹博士,和大家探讨西方人到底能不能真正看懂中国艺术的问题。胡莹的博士生导师方闻先生是著名的艺术史学家,执掌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和大都会博物馆东亚洲部长达几十年,一生致力于教会西方人理解中国绘画。

我们将由“东方”进入西方人视野的历史说起,为大家讲述西方人如何倾注美好想象,幻想一个不存在的东方;如何在东方声音缺席的情况下,强行定义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东方;又如何在以大维德爵士、方闻先生为代表的中西方学者推动下,尝试理解真正的东方。 


内容包括

04:08 何为”东方”? ”东方”如何进入西方人的视野? 

06:38 抱月瓶与双羊尊,是欧洲人心中崇高的中国

10:43 中国青花瓷是奥林匹亚诸神的饮器

17:45 东方主义和文化凝视,划分“我们”和“他们”

21:02 马戛尔尼使团来访,从仰望到俯视东方的转折

27:35 小狗露提、金瓯永固杯和圆明园劫掠事件

38:03 西方人看中国画,难点在哪里?

43:14 现代艺术兴起,让西方人更容易理解中国画吗?

55:19 方闻先生用西方学界的语言解读中国艺术

67:18 理解中国艺术,必须理解中国文字吗?

69:16 中国艺术的象外之意,西方人和现代人如何感受?



本期节目内容来自嘉德国际艺术图书展期间,由剧谈社、嘉德教育和嘉德文库联合推出的对谈活动。



代表中国的器物

位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全球最古老的公立博物馆。其中国厅最前方展柜陈列的两件艺术品分别是明代的永乐青花缠枝纹抱月瓶和商代的双羊尊。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西方人的视角中,瓷器和青铜器是中国艺术高峰的代表。相比之下,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书法和绘画,就没有得到最高的重视。 

图为:商代双羊尊



放山瓶 (Fonthill Vase)

放山瓶是目前发现最早进入欧洲的中国瓷器。1381年由葡萄牙王买入,之后在欧洲贵族富商间几经辗转,并因长期保存在放山修道院得名。 

放山瓶的流传显示了早期中国瓷器在欧洲被视为珍宝,主要在顶层的权力者手中流传。

图为:放山瓶



《诸神的盛宴》

《诸神的盛宴》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作品,描绘了奥林匹斯山诸神在夏日的午后的聚会。其中希腊众神使用的器皿,包括了产自中国的青花瓷。异教神和遥远东方器物的融合,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富有阶层对异域和超现实的幻想。 

图为:《诸神的盛宴》


惊奇柜(Cabinet of Curiosities)

惊奇柜也叫珍奇屋、或好奇橱柜。是都铎王朝以来,欧洲流行的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收藏方法。 富裕家庭会把地质样本、生物遗骸、宗教、民族的物品、乃至于艺术品放入其中,形成一个微缩的百科全书和记忆殿堂。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有一只17世纪生产的中国青花笔筒(Howzer Cup),被当时的主人安装上鎏金底座和把手,改造为一只奖杯,安放在惊奇柜中。可见当时许多东方幻想,也许恰恰无关东方,只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当下。 

图为:惊奇柜、Howzer Cup



英王阁(Royal Pavilion) 和邱园 (Kew Gardens )

英王阁是位于英国海滨旅游胜地布赖顿的豪华宫殿,建于1815年,为威尔士亲王乔治所有。邱园也叫英国皇家植物园,始建于1795年,起初为英皇乔治三世的皇太后的私人植物园。这些一时期的欧洲贵族在兴建宫殿花园时, 常加入大量他们想象中的东方元素,以表达一种异域的审美理想。 

图为:英王阁的尖顶建筑和邱园宝塔



小狗露提(Looty)和金瓯永固杯

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劫掠了难以计数的宝物。其中许多东西在流入欧洲后,被以和东方人截然不同的方式包装和理解,京巴狗露提和金瓯永固杯就是其中代表。

其中京巴狗被起名为Looty(小抢劫)公开展览,成为美化侵略行径的符号。而金瓯永固杯作为中国皇帝新年祈福之用的国之重器,则被当初普通的掐丝珐琅器收藏。

图为:小狗露提和金瓯永固杯


变形主义

在研究中国艺术的过程中,西方学者结合自身的艺术史经验,也挖掘了一些在传统中国美术史上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艺术家和创作题材。陈洪绶、吴彬、丁云鹏等被称为“变形主义“风格的画家,就是其中代表。 他们作品中山石怪诞的形状、花鸟人物夸张的比例,往往能让熟悉表现主义的西方观赏者眼前一亮。

图为:吴彬《十面灵璧图》局部;陈洪绶《莲池应化图》局部


张大千和泼彩

泼彩山水画是张大千在海外总结中国传统笔墨后,对中国青绿山水表现技法的创新。胡老师认为,尽管泼彩技法的主要来源还是张大千对中国传统的泼墨技法和石青、石绿这两种颜料的强大掌控力。但泼彩图像和西方抽象艺术的相似性,让这批作品同时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欣赏。

图为: 《爱痕湖》整体和局部;《秋曦图》整体和局部


教西方人看中国画

方闻先生是全球著名的美术史家和文化史学家、艺术文物鉴赏专家、教育家。他尝试用西方人能够理解的方式,教会他们看懂中国画。在他担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的特别顾问期间,为了说明韩干的《照夜白》的重要性。他没有强调这副作品在中国美术史脉络中的地位,而是指出,这是最早能够准确把握马匹动态的作品,类似的绘画在西方要到数百年后才出现。

图为:方闻先生和韩干《照夜白》



明轩

明轩是坐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中式园林。在方闻、贝聿铭、陈从周等海外华人的推动下兴建而成。面积虽小,却是向西方人模拟东方艺术的展陈的环境、中国代文人的雅集场景的空间。对于帮助西方人理解中国艺术有着重要作用。 

图为:大都会博物馆和明轩


艺术生有哪些被人误解的事情

近年来出现了一波美术艺考狂潮,原因是因为有一大批人觉得美术是上大学的捷径 ,让一群根本不热爱美术的人只是为了所谓的大学捷径而走上艺考道路,从而让普通人看来,艺考就等于差学生的捷径。 对于美术生的误解越来越多,但其实美术生并不只是成绩差的捷径生,我们也是一群充满斗志的人。 艺术生是普通文化学生对于差生的代言词,但如果考上了像样的大学变会对你刮目相看,有点可笑。

要让孩子懂得等待的艺术

我们在上班或者结账的时候都会遇到等待的行为,更何况是孩子呢?有些孩子会懂得等待的技巧,然而大多数的孩子却要等到五六岁才能掌握这种技巧。 1、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无论是谁都不喜欢去做困难的事情,看到孩子做不出题或者做的慢就把答案告诉孩子,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应当培养孩子独立觉得问题的方法。 2、重过程甚于结果 刚会走的孩子可能不会跑,孩子一定要经过爬和走之后才会熟悉每个过程,才能够学会跑。即使孩子着急,做父母的也不应该着急,应该相信孩子,耐心的等待。 3、玩益智玩具 让孩子多玩一些具有开发功能的玩具,比如说积木类的。一个小小的积木摆在一起可以组成不同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纸也是一种培养孩子耐心的好办法。 4、多玩团体游戏 和单独自己玩玩游戏相比,多玩一些团体游戏可以使孩子养成遵守的规则,在等待游戏的过程中,就锻炼了孩子的耐心。 5、因材施教 看别的孩子学琴,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琴;看别的孩子学棋,也让自己的孩子学棋。这样只会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只有当孩子对某种学习的确有兴趣的时候,潜能才能充分的发挥。 6、从容易的教材入手 对于没有耐心的孩子来说,一看是就接触很难的教材,会很容易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从简单的入手,就能够让孩子很好的理解增加的难度,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耐心了。 7、说出自己的目标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助他们确定目标实现目标。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一定能够产生坚强的意志。 让孩子懂得等待的艺术,不仅能够让她做事的事情不焦急,还能够有自己的耐心,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很有好处的。

如何看懂艺术

艺术不可教!艺术是领悟,是智性,是突然一闪念间的莫名的狡猾。甚至,艺术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是的艺术,又如何去教

谁会法术!不懂的远离

想请教什么你就直说吧,我只言不讳

《如何看懂艺术》:像小说一样好看的艺术史

蔓蔓青萝、皇后出墙记、独步天下、相思谋、绾青丝

懂艺术的牛读后感,急需

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懂艺术的牛的书”,让我感触很多。 书中主要讲了:主人公(小牛)的爸爸、哥哥都过着任劳任怨的生活,主人公尚未到戴鼻环的年龄,它整天望着远方想看到很远的地方。但是有一次主人放鞭炮把它的耳朵震聋了。但是,因为它救了两只麻雀,所以它们治好了主人公的耳朵,而且还让他成为了一只懂艺术的牛!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有时灾祸比可避免,但是只要我们心存善心,因祸得福也是有可能的;帮助别人,有时也是成就我们自己。 

瞻高骛远成语是什么艺术节?

瞻高骛远不是成语。 高瞻远瞩 好高骛远 拼音 hào gāo wù yuǎn 释义 好:喜欢;高:过高;骛:追求;远:过远。 比喻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也作“好高务远”。 出处 秦牧《画蛋·练功》:但是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

人为什么要懂艺术?是生活的追求吗?

我觉得不是伏差,人要懂艺术,其实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有趣,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的开阔李伍,你也可以不懂艺术去学习别的东西,缺扰皮但是我们都要让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

谁有贝多芬艺术歌曲《致远方的爱人》的全部歌词

没有听过,帮不了你!

求“方志远”艺术签名

方志远艺术签名: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