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2

2022-09-24 19:24:57不过逐梦少年08:15 27
声音简介

二、阳明病

【原文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原文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原文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原文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出,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三、少阳病

【原文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四、太阴病篇

【原文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原文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五、少阴病篇

【原文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原文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原文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原文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原文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原文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

六、厥阴病

【原文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原文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原文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伤寒论那一本好?

南中医的第四版《伤寒论译释》,有各家注解,而且排版印刷都非常好。 可以作为《伤寒论》研究的宝典。 如果一般看看可以用学院的教材。

伤寒论谁讲的最好

刘东军老师的《易演伤寒论》

伤寒论讲义的内容简介

《伤寒论讲义》以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为蓝本。内容断白“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共计10篇,398条,113方。每章标题下加“导学”内容,主要介绍本章需要掌握、理解、应用的知识。每节内容一般分【原文】、【词解】、【释义】、【方解】、【析疑】、【医案选录】部分。【释义】力求精练,突出重点。【析疑】展示各家观点,或引发争鸣,或引而不发,力求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诠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医案选录】限选1~2案,第1案与原文原方相应,第2案为异病同治和拓展方用。

伤寒论和伤寒杂病论的区别是什么?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是张仲景着作者。伤寒论是人体感受外邪,正气不敌邪气,或邪气过于强盛时就会发病。伤寒包括温病,现在的流感,热病,湿温病,原名叫伤寒杂病论,后把杂病合在金匮要略中

伤寒论是谁的

是张仲景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本是一本书 叫伤寒杂病论 是张仲景总结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撰写的 也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 有完备的理法方药 自仲景以后没有一部医书如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影响之深远

伤寒论与内经的关系是什么?

伤寒论与内经的关系是:都是中医经典。 我国现有的两大医学体系,一个是以《黄帝内经》、《难经》为一体系,一个是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一体系。前者简称为内经体系,后者称为伤寒体系。两者各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中医经典。 张仲景当年编伤寒论时有参考过黄帝内经。但是黄帝内经全书大部分内容都在讲针灸和经络,而伤寒论大部分都是讲症状和汤药。 伤寒论中讲到针灸方面的内容很少,全文只有提到刺期门和针足阳明,风府穴所以大家不能强制用黄帝内经的内容去解释伤寒论。相关内容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是谁的

是张仲景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本是一本书 叫伤寒杂病论 是张仲景总结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撰写的 也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 有完备的理法方药 自仲景以后没有一部医书如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影响之深远

伤寒论的主要内容

《伤寒杂病论》共16卷,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流传至宋代,后由林亿等人整理校定的。在中药方剂方面,《伤寒论》载方113首,使用药物达214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证经验,记载了对疾病的各种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治疗各种传染病和杂病的药方,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该书把病症分成若干条目,每条先介绍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辨证分析,定为某种病症,最后根据病症提出治法与药方。《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综合论述传染病、流行病理论与治疗规律的重要部分,共10卷。《伤寒论》在大量治疗传染病、流行病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症状病候表现、治疗过程与愈后等等之共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综合分析,从而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学说,即将当时几乎年年常发的许多热性病,按其发病初期、中期、末期不一样的临床表现,以及不一样治疗的反应与结果,分为辨太阳病、辨阳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此即历代所称的“辨伤寒六经病”,由此构成了该书的主体内容。有的学者视六经病为六个征候群以帮助学者学习理解。

《伤寒论》

讲的最好的是《易演伤寒论》。 《易演伤寒论》是1800多年,继张仲景医圣之后,唯一能从伤寒论真正的立法之本来注解伤寒论。 第一,《刘东军易演伤寒论》彻底解决了“伤寒论的立法之谜” 第二:《刘东军易演伤寒论》彻底解决了“伤寒几日几日”为何物的问题。 第三:《刘东军易演伤寒论》彻底解决了“张仲景是如何运用易经的问题” 第四:《刘东军易演伤寒论》用他创造性的想象思维,彻底表现出了易经的时空结构(象学)的具体运用。继而以此彻底解决了六气的来源机理。并将这种时空结构发展到天、地、人。三叠推演,做到展开是十八层圈爻,合病依然还是六全层爻卦。从而打开了易演的思维,开了易演之先河。

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

《伤寒论》书睁春名中的“伤寒”指的是病的来路、病的区域,指人体伤于外邪后的演变。 太阳为寒水之经,主周身皮毛,为人体最表最外一层正早辩,凡邪外犯,无论风寒暑湿燥火,首先从皮毛入,伤人最外一层,也就是太阳寒水之经,所以谓“伤寒”,此为广义的伤寒。  《伤寒论》书中提到的“伤寒”,为病的性质,指明外邪之风寒暑湿燥火中的寒邪伤到人体的表现,所以有伤寒、中风、温病、中湿、中暍之说,书中提到的伤寒、中风、温病、中湿、中暍分别说的是,寒邪风邪温邪湿邪热邪进入举缺人体太阳寒水之经的表现,伤于寒邪者,所以谓“伤寒”,此为狭义的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