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些人,那些事(5-7)

2022-06-02 21:19:37弥生银平07:07 77
声音简介

五、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合作组织

       经过几次培训,学员们坐不住了。他们认为,村庄要发展,只能靠自己,靠大家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起谋出路。于是,一个个村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50多岁的张克儒看到村子里漫山遍野都是板栗树,但因为疏于管理,挂果的不多,个头也小,村民们没有得到什么收益。第一期培训班上,在“我们缺什么,出路在哪里”的讨论课上,学员张克儒提到板栗是三岔的一大特产,只是没有开发出来。于是提议成立板栗协会,把板栗发展起来。这一构想得到学员的广泛认同,大家集思广益,很快就拟定了成立三岔村板栗协会的构想。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立马开始宣传发动工作。2004年2月26日,板栗协会成立,共70多户参加。协会成立后,会长张克儒马上带领一帮人统计板栗亩数,指导村民剪枝、防虫,将板栗树从荒山中解放出来。应村民要求,第三期培训班我们请来了安徽霍山板栗协会的老师,为大家传授板栗栽培技术,还带来了安徽的优质枝条,指导村民嫁接。当年就嫁接板栗树苗100多亩。此外,协会还主动找到县林业局寻求帮助,林业局领导非常支持,当场表态免费资助板栗幼苗万株,价值近3000元。

       在2004年7月第四期培训后,又批协会相继成立。30多户村民联合成立了养猪协会,魔芋协会、天麻协会也应运而生。8月18日,三岔村购销合作社成立。人社社员达66户,共筹集股金6200多元。因应社员要求,第六期培训班我们请来了吉林梨树身百信合作社的理事长,给学员讲述他们的成功经验,并指导三岔合作社的发展。2005年,又成立了茶叶合作社,合作社承包了老茶厂,更新了加工设备,开始制作优质绿茶。

      这些村庄组织,有些发展得不错,有些没过多久就停办了。比如购销合作社,原想开展农资统购、农产品统销,但因为山大人稀,统购统销成本过高,合作社以失败告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到2007年7月才开始实施,因此2004年的合作社,算是无法可依,更谈不上注册了。但这些村庄组织化的实践,无疑推动了立法进程,也历练了村民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十年后,梁漱溟乡建中心的伙伴们回访三岔村时,当地政府干部谈到为什么要投资千万元将三岔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看中的就是三岔人的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十年前播下了种子,现在已经开花结果。三岔的花菇、黑木耳,也成为各大城市农夫市集的抢手货。

六、村民图书室与社区报

      除了培训,我们还在三岔进行了其他社区发展的尝试,建立各类公益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先是于2004年7月创办了三岔图书室,希望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通过网上募捐和大学生支农社团的支持,从各地募集了2000多册书籍,并培训村民做图书管理志愿者,为借书的村民办理借书证。但图书室红火了一个多月之后,就慢慢冷清下来。除了部分书籍偏城市文化,村民不感兴趣,图书管理制度也被证明不符合村民的习惯。

      接着,在我们的主导下,又开办了社区报纸《新三岔》,刊登敢新的农村政策法规,报道三岔新乡村建设进展,设有三岔动态、最新政策、致富信息、百姓生活等栏目。尤其是,百姓生活栏目全部为村民自己撰稿。(新三岔)一面世,就在村子里引起了强烈反响,三岔人做梦都没有想到居然能看上自己办的报纸。报纸的发行也是村里的义务发行员换家挨户送的。考虑到报纸的持续性,我们尝试教村民电脑排版但在那个年代,全村只有项目办一台破台式机,上网还要靠电话拨号,结果没有村民掌握排版技术。尽管在我们2005年年初离开三岔后,报纸没能继续,但社区报纸确实成了我们与村民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成了弘扬社区正能量的主战场。

七、后续

      2011年夏天,我和肖青相约,回三岔看看老朋友。那时,十堰通往房县的公路已经升级改造,两个小时就到了县城。再驱车一小时,就到了村子里。比2003年那会儿缩短了近一半时间。从铺沟村进三岔的道路也已经硬化。当年的文书周本进,已经当上了村支书。原来村民骑着摩托车到处收购香菇、木耳,现在也换上了小汽车。村里建起了新的村委大楼和文化广场。张克儒和他儿子一起,向茶叶合作社承包了茶园,进行精品茶加工,还带动了村民种茶。胡子花白的老向带我们到老茶厂。看到墙上还张贴着当年成立板栗协会时的标语,我百感交集。文艺队的腰鼓,整齐地挂在老茶厂的墙上,看起来好像刚用过不久。老向说,他退居二线后,主要工作就是忙合作社的事情,而其中最多的工作,就是与各地购买三岔土特产的平台和个人对接,他成了快递公司的老朋友。周本进的儿子周益鑫,当年还没上幼儿园,成天跟着我们四处跑,如今已经上了小学,看见我们颇为腼腆。

       2016年7月,我给老向电话,找合作社买香菇、木耳。老向激动地告诉我,三岔早已今非营比,进村道路换成了柏油路,安上了太阳能路灯,种上了花草树木。村民的房子也进行了改造。村中心不建起了公园。生态茶园也小有规模。如今是十堰市生态家园创建示范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展览馆,湖北省“宜居村庄”2016年元日期间,县内外一万余人到三岔村赶大集,文艺队组织的采莲船队如睡鼓队还为游客们献上了精彩表演呢。尽管我们当年在村里驻占口有一年多,但三岔与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的联系从未间断,每年县假都有大学生来村里调研、学习。巨变的山乡背后,是以老向为代表的三岔村民改变自我、当家做主、团结建设的结果。

2016年8月7日初稿


手机看小说怎么翻来覆去总是以前看过的一章,下一章节是,上一章节也是?

应该是设置上的问题

有关鹿的文章,故事,写出文章题目,作者,及文章内容.谢谢,

在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群凶残的狼,威胁着鹿的生存.为了这些鹿的安宁,1906年,美国总统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到1930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恶狼.狼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了.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无计划”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长到10万余头.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鹿下降到8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其因是狼被人消灭了.狼一方面捕食掉一些鹿,使鹿总数得到控制,不致于繁殖到使植被退化的程度;另方面,狼捕食的鹿多为老弱病残者,有助于鹿种优胜劣汰,利于鹿群传宗接代;再方面,鹿在狼的追逐下,经常处于逃跑的运动状态,促进了鹿的健壮发育.由于狼消失了,鹿没有天敌,“懒汉”体弱,鹿群退化.美国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而这项计划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时年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 病鹿 伊索寓言 病鹿和它的朋友们 一头鹿病了,躺在草地上呻呤着,站不起来了.它的朋友们得到这个消息,纷纷前来探望. 野驴来了.它看了看鹿的舌头,告诉病鹿饭后要多散步,这样身体自然会健康.鹿谢谢它的好意.野驴说了老半天,肚子饿了,就在草地上吃了许多清草. 骆驼也来了.踏番了翻鹿的眼皮,劝它多吃嫩草,这对健康有益.鹿也谢了它.骆驼说得口都干了,便就地吃了一大块清草解渴. 黄鹿也来了.它慰问了几句后,要它以后时时呼吸新鲜空气,说这能使身体早日康复.说完了,它在鹿的周围也吃了不少草. 接着山羊、兔子、野马、大象、长颈鹿等等都来看望它.它们各自献出了许许多多没用的药方,讲了一大堆不着边际的的空话后,各自吃掉了病鹿四周的一片青草. 三天过后,病鹿的身体渐渐好转.它肚子很饿,想吃点青草充饥,可是它的那群朋友早将周围的草啃得一干二净,连仅有的一点草根也被它们践踏的不象样子了. 病鹿没有气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找草吃,就这样活活的饿死了. 主要内容:有只生病的鹿躺在草地上.众多野兽前去看望他,并吃光了那附近的草.鹿病好后,因找不到草,缺少食物而体弱至死.作者对于鹿的态度:故事说,过多地结交毫无益处的朋友是有害无益的.

看一篇文章和听一篇文章的区别?

阅读需要集中精神需要用眼睛看,而听书只要静下心聆听,可以闭目养神也可以做自己其它事情。

童年的第一章到第十章各是什么内容?

第一章庆搜父亲去世;第二章挨打;第三章染坊失火;第四章外公的回忆;第五章米哈依尔舅舅;第六章外婆的上帝;第七章妈妈回来了;第八章爸爸的故事;第九章妈妈改嫁;第十章回到外婆家。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誉兆历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扩展资料: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它是一轴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从中又可看到作家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 小说再现了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小说所写的是作者童年经历的苦难,这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因此,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当时的俄国社会处于19世纪70—90年代,正是俄国大革命的前夕,整个社会处于沙皇的统治之下,人民流离失所。偷窃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种风气,已猜晌经不算是罪恶,而且对于半饥半饱的小市民来说差不多是唯一谋生的手段。 儿童无钱上学,沦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从广义上讲,也正是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造成了阿廖沙的悲剧。

把这些文章翻译成白话文。还有。这些文章感觉是什么?。请我帮一下 谢谢

lallal

求小说 大主宰 到目前最新章节的所有章节,不要跳章漏章的,谢谢

去小说骑士网下

大家帮我找找关于故事或文章之类的文章!

常常爱惜2008-10-16 15:55 拾起一穗遗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麦芒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水龙头正酝酿着滴落一颗椭圆形的水珠,一只手紧紧拧住闸门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凝望宝蓝的天空因为浓雾而浑浑噩噩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注视到一个正义的人无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孤苦无助的时候,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人类将这种痛而波动的感觉命名为——爱惜。 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的温情。 爱惜的大前提是,爱。爱是人类一种最珍贵的体验,它发源于深刻的本能和绵绵的眷念。爱先于任何其他的情感,轻轻沁入婴儿小而玲珑的心灵。爱那给予生命的母亲,爱那清冷的空气和滑润的乳汁,爱温暖的太阳和柔和的抚爱,爱飞舞的光影和若隐若现的乐声…… 爱惜的土壤是欢喜。当我们喜欢某种东西的时候,就希翼它长久和广大,忧郁它的衰减和短暂。当我们对喜爱之物,怀有难以把握的忧虑时,吝啬是一个常会首选的对策。我们会俭省珍贵的资源,我们会珍爱不可重复的时光,我们会制造机会以期重享愉悦,我们会细水长流反复咀嚼快乐。 于是,爱惜就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当我们爱惜的时候,保护勇气和奋斗的果敢也同时滋生,真爱,需要生命护卫,真爱,就要义无反顾。没有保护的爱惜,是一朵无蕊的鲜花,可以艳丽,却断无果实。没有爱惜的保护,是粗粝的威迫,是强权而不是心心相印。 爱惜常常发生。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打湿眼帘。 爱惜好比一只竹篮。随着人生的进步,它越编越大,盛着人自身,盛着绿色,盛着地球上所有的物种,盛着天空和海洋。

你们写过小说吗?如果写过帮我发上来呗!只要每个章节的名字,如果章节没有名字,就要小说名字

你上网搜不更多、、

林后5章1节的讲道讲章

讲章不是抄袭

小王子第一章到第八章读后感

我会写读后感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