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终于攻下天京城,湘军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城中又是怎样情形?

2022-01-25 10:29:45海海_嗨历史10:02 1.9万
声音简介

在湘中和湘西,有哪些名人、大将军?

湘中湘西的名人有蔡伦,欧阳询,曾国藩……这些人在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的,对中国的发展都有做出贡献。 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术,材料仅仅是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制作难度小,耗的人力物力都小,真的是很为民造福啊,因为在这之前古人用的纸都是用棉帛做的,笨重还特别贵,几乎成了贵族有钱人的用物,平民百姓都没有好的书写工具,蔡伦的这一发明使我国文明得以传承,而且还是当时世界第一位发明纸的名人,甚至有的国家几百年后才发明了纸。 唐朝书法家欧阳询,是当朝太子身边的红人,主攻书法,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并自成一体“欧体”,是唐朝四大书法家之一,书法作品不计其数,他的作品《三十六发》总结了书法用笔,形势技巧,美学要求等,是中国书法界的珍贵遗产。 曾国藩是清末大臣,慈禧身边的红人,是阁学士,与李鸿章等人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曾对抗太平天国,在长沙编练陆师,领导洋务运动,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曾国藩的爱国情怀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他思想太过死板,对西方的经济发展照搬照抄,没有找到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所在。

湘军头号猛将,攻陷天京后的死因有多让人难以启齿?

非常的让人难以启齿。是被活活吓死的,身为一代猛将,可谓是非常的屈辱。

长沙最有名的为什么是湘军,湘军又是什么意思?

因为湖南的简称是湘~~

本是湘军头号猛将,为何在攻陷天京之后突然暴毙了?

因为在攻陷天京后的庆祝晚宴上,降低了警惕,导致被小人下毒,以至于突然暴毙。

“湘军”简介

湘军 中国晚清时期曾国藩以湘乡练勇为基础,在湖南创建的一支军队。又称湘勇。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 ,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纪律而不在技术性的教练,使湘军成为一支有力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军队。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其营制主要采用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束伍”成法。在武器装备上,湘军不仅向外国采购洋枪洋炮,还自设船厂,仿造新式武器。湘军于1854年初在衡州(今衡阳市)编练建成,共1.7万余人。是年夏,出省作战。以后几年间与太平军在湖北、江西的沿江地区争夺。1858年5月,其精锐李续宾部即深入皖中,气势很盛。至11月间,李续宾及所部6000余人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三河之役被太平军歼灭,锐气顿减。1860年,曾国藩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后,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号令统一,筹饷较易,湘军势力大为扩充,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1861年9月,攻陷安庆。次年(同治元年)春,曾国藩再以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沿江进逼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以左宗棠部及李鸿章新募淮军进攻江浙其他地区。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声势愈大。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 ,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其支系仍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 、江苏等地镇压捻军。湘军水师则守湘军旧制,取绿营规模 ,改建为长江水师。以后,左宗棠平定新疆虽也利用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 曾 国 藩( 1811 ~ 1872 )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 适曾国藩因母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 团练。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 号“湘勇”(通称湘军)。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 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 杀,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 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此后用兵更为谨慎。旋因朝廷 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 兵。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 守南昌。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 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 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11月, 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 巡抚。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 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10月,湘军与李 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 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 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 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 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 任。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6月,天津发生教 案,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 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9月,还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 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1865年至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 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 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 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关于湘军的书,要经典一点的,谢谢..

唐浩明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唐浩明以一种敬重历史的态度,和曾国藩神交了二十余年,厚积薄发写下历史小说《曾国藩》。这套《曾国藩》是当今官场上的必读书籍,和周梅森的小说一样,许多公务员拿它作为官场立命的参考。唐浩明是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其文字功底深厚,而这本书是历史小说不是历史学术书,所以最精彩之处在于“在史实的基础上,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使曾国藩这个颇具争议有影响深远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再现。 王纪聊著的《湘军》 广西师范大学出社出的也不错 本书是第一部全面而深入的湘军通史,湘军作战历程全记录首次面世。自1851年起,湘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太平、镇捻军、平西北、复新疆、兴军屯、办洋务、抗法国、拒日冠,直到1894年的牛庄之役,湘军全军覆没,一段历史风尘跃然纸上。作者着力于真再现湘军将帅的作性,拓摹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十多位清末名臣,发掘已被历史烟尘湮没的上百位湘军将领。湘军的成败得失以及清王朝的国运兴衰,作者尤为关切。作品气势恢弘,布局严整,叙事井然,分析恳切,雅俗共赏,堪称佳构。

湘军出了哪些名将?

湘军将领有彭玉麟、罗泽男、王錱等人。 1、湘军名将彭玉麟(1816-1890),清末湘军将领。字雪琴,湖南衡阳人。1853年(咸丰三年)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次年在湘潭、岳州(今岳阳市)、田家镇等处与太平军作战。1855年在湖口、九江被太平军击败。此后率所部水师配合陆师封锁长江,围攻九江、安庆和天京(今南京)等地。授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1883年(光绪九年)授兵部尚书,以衰病辞,受命赴广东办防务,后以病开缺回籍。 2、湘军名将罗泽南(1807~1856),字仲岳,号梅泉,今双峰县石牛乡人。清嘉庆十二年(1807)生。因住宅在罗山山麓,故又以“罗山”为别名。  罗泽南幼年丧父,因家境贫苦,早年辍学。19岁起,以授徒为生。 3、湘军名将王錱(1825~1857),字璞山,湖南湘乡人。5岁入塾读书,20岁为村塾师,24岁时,府试名列前茅,补县学生员。同年,从师于同县罗泽南,后来,罗泽南的门下大多成为了湘军的骨干。咸丰二年,粤寇进入湖南境,王鑫上书知县朱公孙诒,请求练民兵讨贼。知县命令他和罗泽南招募约千人乡勇###贼寇。此后,湘勇归入帮办团练曾国藩麾下,王錱随即奉命赴衡山、桂东、兴宁等地剿匪,积功升任知州,赏戴蓝翎。

湘军有声小说

去听书网站找找 我也很喜欢听有声小说,最近一直在听果FM里听小说,目前在听魔天记

无湘不成军 是什么意思

清靠湘军吃食

湘军的精神是什么呀?

湘军精神 恰的苦(吃苦) 耐的烦(坚持) 霸的蛮(恒心)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