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谈教育之一 2022年1月29日 23:40

2023-06-19 16:35:15大语文__王老师83:00 25
声音简介

李玫瑾教授谈育儿

一位宝妈留言问: “如果我的孩子被打了,我该怎么做?” 很多人可能会说:“忍忍就过去了,千万别还手!” 当妈后,每次看到校园霸凌、孩子被打的新闻,都会一阵心痛。 可是一味的忍让,会换来“施暴者”的心疼、理解和退让吗?会解决问题吗? 不会的,一味无底线的忍让,只会纵容“施暴者”变本加厉,觉得你更好欺负。 61岁的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告诉家长: “孩子要有不伤人的教养,但也有不被伤害的气场。”                     李玫瑾教授 李玫瑾教授参加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时,有观众提问说: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跑过来跟你说‘我同学欺负我,他们打我’; 你会不会跟他说‘打回去孩子,我支持你’呢?” 李教授坚定的回答:“打回去,我支持!” 李教授解释说:“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我反省; 这反而纵容了一些不良行为,最终导致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打回去,我支持你”不是在纵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最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李教授举了自己小孙女的一个例子: 小孙女刚去幼儿园一个月,就被一个小男孩抱起来扔到地上,磕到了凳子上,额头也磕得肿了起来。 李教授就告诉小孙女,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挣脱不掉,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拽,一拽他一疼就会放下你。 李教授给父母提了两个建议: 第一,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这是家教问题,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负比你弱的。 第二,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别人欺负,可以让孩子从小进行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别人欺负。 同时,也提醒各位家长,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解决之道; 但也要分情况而定,更不能报复性伤害别人。 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多起个案进行详细调查。 李玫瑾教授关于常见育儿问题的科学建议,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01  再苦再难 也一定要亲自带孩子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出生年,再苦再累也一定要自己抚养。 孩子一岁半之前一定要自己带,否则你就丧失了对他心理上的“控制力”。 比如说,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奶奶带,等到他上学的时候接回来; 那么这个孩子只要心里难过,他一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奶奶。 如果妈妈和奶奶发生冲突,那么这个孩子会从心底里恨他妈。 为什么孩子一岁半之前的抚养,至关重要呢? 我们都知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除了可以哭闹、吃奶和睡觉,一不能抬头,二不能翻身; 所以他至少有7、8个月,吃喝拉撒完全是依赖另外的人照顾,也就是抚养人。 也就是说,只要抚养人一出现,孩子就能吃了、能翻身了、他下身就舒服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孩子所有的需要的满足,和由此带来的快乐,都和这个抚养人的出现息息相关。 日复一日,因为孩子从快乐体验,到他快乐过程当中的注视,以及他耳边听到的抚养人的声音; 那么,到半岁之后,孩子最开始出现的一个心理现象,就叫认人。 认人呢,我们都知道,孩子谁养的,他6个月到12个月之间,就开始挑人了。 这种认人的现象,我们叫情感,这个情感的出现,真的非常重要,有时候我们也叫依恋。 依恋就是指孩子早期对某人的一种认准了以后接近他,与该人分离紧张不安,重逢时候的高兴轻松。 如果早年这个孩子,他所有的快乐和母亲的声音,和母亲的相貌结合在一起; 那么这个孩子往后,他不管怎样调皮,他心里还会有一个空间,留给他的母亲。 也就是说父母想要对孩子有真正的“控制力”,尤其是母亲,那靠什么控制呢? 不是靠吓唬、恐吓、训斥,真正能让孩子听你的,是你对他早年的抚养。   02  孩子6岁之前一定要说“不” 李玫瑾教授说—— 6岁之前性格养成,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边家长就管不了了。 第一个,就是克制任性,6岁之前说“不”,非常重要。 比如说,一个3、4岁的孩子和家长闹,爸妈应该说,今天这事儿不行就是不行。 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闹?大不了在地下打滚。 但是等到他十三四岁了,家长突然跟他说——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听话了,好好学习,我不给你钱了,你不能去网吧玩了。” 孩子还会和家长闹,但他有好几种途径了——离家出走,跳楼或者其他极端行为。 这么点大的孩子,他怎么会想到“死”呢? 因为在他的眼里,家长的爱是没有限制的,他已经学会了用家长的“爱”,来威胁家长,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义。 所以,6岁之前说“不”,是给孩子一个最早的训练。 我们知道,孩子2岁之前,还不太会说话,觉得难受了、痛苦了都是靠哭来表达。 但3-5岁开始,孩子的哭声就有目的性了:我要这个东西,你不给我,我就哭。 这个目的性一开始出现,家长就要抓住孩子的一件事对他训练,什么事呢? 就是他提这要求不合理,他要的这东西不能给他。 比如他要买小汽车,买了家里无数了他还要买。在商店开始闹起来,说我就要这小汽车。 家长说你家里那个跟这个差不多,不买了吧,孩子就开始哭闹,说不行,我就要,我不走。 遇到这种情况,就一定要对孩子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 第一步: 直接抱回家;当场不要打也不要骂,任孩子哭不要管。 第二步: 回家后抱到卧室里,一对一,不管谁来管,一个人管就够了,把门一关,其他人不要来劝来干涉。 第三步: 记住四个“不要” 不要骂孩子,言传身教很重要,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不要打孩子,大人打小孩,这不公平; 不要说教,孩子哭闹时,你说什么对他都是噪音,你越说他越闹; 不要走开,他就是闹给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闹。 所以,家长就把门一关,往孩子跟前一坐,表明姿态—— “今天这事说不行就是不行,你哭吧,你闹吧”。 孩子当然会接着哭啊闹啊—— 这时候就算孩子脑袋磕到床角上,你都不要管,他知道疼,肯定不会再磕了。 等孩子哭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你给点爱,拿热水给擦把脸,因为孩子哭到那程度,也很难受了,给他擦一把。 擦完以后孩子会想,你是不是回心转意了? 这时候你一定要把毛巾往旁边一放,跟上一句话:还哭吗?要哭接着哭。 你看,你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你只是以这种方式告诉他—— 如果你闹起来没道理,我不心疼,我也不让步,你就闹吧。 这一次他就会知道了,闹是没有用的,孩子越小管,越好管。 当然,也不能让孩子太压抑了,孩子不闹了以后,你要跟他说—— “以后有什么事儿,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我也许会考虑你的要求。” 孩子可能会和你说,“我想要那辆小汽车”。 你就问他,“那这辆小汽车,和家里的有什么区别呀?你能跟我说说吗?” 注意,这是鼓励孩子和你交流。 交流有一个原则,记住“三比一”—— 就是孩子提出三次要求,满足他一次,让孩子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给他。 所以,这样就建立了你和孩子间一个好的关系—— 1、你明确说不行的事,他不闹了。 2、如果他真的想坚持,他会跟你商量。 有了这个基础,到了青春期,你们俩的关系就好处了。   03  让孩子管别人 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很大—— 一直到高中学习压力都很大,所以家长一般不给孩子增加任何负担。 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就行,其他不用管。 所以有些孩子到高中,甚至大学,都不用为父母亲,去负责任何事情。 因此,孩子只要管好自己就行,那么管好自己,一旦他考上大学—— 他就会觉得是凭自己的努力考上的,跟父母没关系,也就是自私。 所以孩子自私养成的原因,就是家里什么事都让他只管自己,别人不用管。 其实,应该让孩子管别人,比如孩子五岁左右,能跟家长一起坐在饭桌上吃饭了。 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立下一个规矩——家长不动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饭。 这个事很简单,但非常有效。 孩子一般放学了,四五点他就开始饿了。 可是家长吃饭一般在六点前后;所以很多老人心疼,觉得孩子饿了,先吃吧。 其实,晚吃这一个小时,孩子饿不坏,虽然饿下来确实挺难受的。 但是我们知道,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 而孩子以后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话,他的痛苦会更多。 让孩子去体会,因为人只有自己经历了痛苦,才能体会别人的痛苦。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你自己经历了某些痛苦,当别人再有这样的事情,你马上就能体谅别人,孩子也一样。 要让孩子在这种小小的痛苦面前,知道别人跟他一样—— 而且我们是一个家,我们是一个整体,所以要有“别人”的意识。 让孩子“管别人”,是防止孩子自私的一种途径。   04  让孩子经历点挫折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对孩子进行挫折训练十分重要。 很多人忍受挫折的忍耐力特别弱—— 其实这跟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适当吃一点体力之苦; 人只有忍受过体力之苦,才会承受住生活之难。 如果体力训练做不到,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学习游泳。 学游泳也要趁早,七八岁甚至五六岁都行,送到游泳池,教练会说你们家长都出去吧,你们在这儿孩子学不了。 为什么呢?因为接下来,教练会拿着杆子把孩子都轰到泳池里,甚至是把孩子抱起来扔到泳池中。 孩子到水里使劲扑腾啊!其实,在教练的看护下,孩子都好好的。 但第一天接孩子的时候,你一定要问孩子一个问题:“第一次下水,你什么感觉?” 孩子一定会说,“吓死我了,我喝了好几口水”…… 家长继续问:“那后来怎么样了?好好的上来了对吧?!” 你就告诉孩子,以后长大了,一辈子都要记住这感受—— 遇到挫折的时候,可能也觉得自己都快死了,但只要肯扑腾、肯努力,就一定没事。 以后他再遇到这个挫折,你就给他讲这个道理,他肯定忘不了。 以上这些训练,都要在孩子12岁之前做。 有家长说,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懂事,孩子那么小,你不要去管他。 不是的,如果孩子12岁之前你没管他,从14岁开始管,是根本管不了的。 李玫瑾教授说,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大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所以,希望上述的这些“育儿经”,能对家长和孩子有所帮助—— 祝愿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长大。

23岁嫁给37岁导师,29岁获博士学位成教授,王延轶如今怎么样了呢?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2022-29橙大姐初步教育计划

1、橙大姐的英语启蒙。决定了,用Susan的六件套。计划是在小学前学完这套课,完成英语的启蒙。也不多想了,什么刷牛津树,什么刷等级,算了,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就用这差不多2年半的时间把这六件套学完就好了,关键是持续学习。不得不承认,父母的认知是孩子的起点,从这点来说橙大姐确实有些吃亏,但是橙大姐幸运的地方在于有个喜欢折腾的妈,虽然自己认知有限,但是持续的坚持阅读至少知道可以学习别人的方法,知道缺乏信息和资源要自己去找,也幸亏是生活在网络时代,资源的获取只要有心,基本还是能够满足需要。 *橙大姐英语,在2024年9月小学前,学完6件套。我相信,学习的过程是越到后面越快的。 2、古筝。买了新的弦。也准备给橙大姐买一幅指甲。现阶段的目标是引起橙大姐的兴趣。但是古筝在家里,夏天难得回去,所以只能在回去的时候玩玩。为了弥补,平时辅以看一些民乐音乐会,这个在B站上去找。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发现她实在没兴趣就算了,这个不强求,但还是希望能学一门乐器。 3、手工。希望每周一次。这个在夏天没法坚持,因为我要开启无限值班模式,看看能不能搞些给她爸带。目前想到的项目有古法造纸、植物拓印、蜡染。这个现在网上资源很多,有很多材料包可以选。 4、艾灸。暂定每周一次,不然时间也没那么多。穴位就身柱穴和大椎穴,主要目的一是增强抵抗力,二是帮助长高。但是具体的艾灸知识我还需要再多学学。本来还想学推拿,但是自己想要的有点多,还想要阅读时间,还想要学理财,所以暂时就先搞定艾灸。 5、绘本。争取不值班的时间每天1本。现在是每天晚上看绘本,时间很紧张,所以都是讲一遍就过,没有提问,没有总结。希望周末的时候能够慢慢看,讲详细一点,有提问,有总结。 6、博物馆。这个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守着成都,全国博物馆最多的城市。但是又难得去一趟,这个还得家长勤快一点才行。目标是小学前去10座博物馆。 7、纪录片。这个暂时不好定目标。就先定休息日每天一节。看的时间长了怕对眼睛不好,但是本就生活在小地方,不看纪录片就更是井底之蛙了。 8、旅游。这个暂时没有什么奢望的了。也不定什么目标了。刚搜了下,四川有1个副省级市、17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除了去过的成都、雅安、德阳、南充、眉山、资阳,还有12个,那就争取去完这15个吧。 9、运动。目前是每周上一节体能课。但是为了保证每周能去,把时间调到了周一晚上,所以我就没法去看上课情况了。运动这块是重点,目前还没有思路。再想想。 暂时先就这些,昨天查了下通识教育,对家长的要求确实高,最近在听《给大壮的信》,感慨,孩子和孩子的差距,从父母能提供的资源就开始了。

一年级数学23()29()35()这个括号里填多少

26 32 38

求授课到天亮漫画全集,有动漫23集更好

动漫只有一集

23岁了,是不是要谈谈将来了?

23岁,是应册返该谈谈将来了。 23岁,我们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对着天空发呆; 23岁,我们再也不能熟视无睹父母亲的衰老;冲姿蠢 23岁,我们开始工作,焦灼,忙碌,来不及思考; 23岁,错爱一次,岁月就无情地滚到了30岁; 23岁,是一生幸与不幸的分水岭!散陪 所以,23岁的抉择,一定要慎重!

孩子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期,李玫瑾教育谈家长应该怎样

家庭教育最佳期是12岁以前,然后其中1-6岁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已经错过这段时期了,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来弥补呢? 在孩子18岁之前呢,其实父母他仍然有很多的机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意思是说: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怎样捕鱼。喻指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意思是说,与其站在水边渴望也能得到鱼,不如回家结网从而真正捕到鱼。也就是说,总在不慧肢切实际地空想、总在艳羡他人的成绩,不如脚踏实地耕耘、把愿望付诸点滴行动。 扩展资料 《淮南子》书中有较多的《庄子》的影响,已与晚周至汉初南方黄老道家的正宗有所区别。道家由以黄老为银碧腔主转移到以老锋衫庄甚至以庄列为主,这一转变在《淮南子》书中已可见其端倪。 作为楚文化重要内容的黄老道家兼阴阳数术的思想传统,到《淮南子》的成书,已经是殿军之作了。此书撰著于景帝一朝的后期,而于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进献于朝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意义?

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做事目的,捕鱼是做事的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真正学会捕鱼的方法。

李玫瑾教授谈孩子如何防被欺负,突出了重点?

孩子教育成了每个家长心中的重中之重,一种良好合理的教育能让孩子终身收益,才能在社会上立足。那么怎么教育孩子算合理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李玫瑾教授怎么说吧! 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她说对于孩子,我们应该首先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不要缺乏体质锻炼,只有身体强壮了,整体上才不会看上去那么脆弱,才能富有朝气,不会轻易被人欺负,如果被欺负,还能还手保护自己,这属于正当防卫。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