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山:雁荡山,天柱山

2022-02-06 10:32:15涯兰君01:47 24
声音简介

想去雁荡山。从乐清到雁荡山怎么走

直接有到雁荡的

“雁柱”有什么典故?

亦作“雁柱”。 1.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 唐 路德延 《小儿诗》:“帘拂鱼钩动,筝推雁柱偏。” 宋 张先 《生查子·弹筝》词:“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清 赵翼 《邵松阿落齿更生走笔奉贺》诗:“琴轸方愁雁柱亏,墐泥已塞狗窦缺。” 2.桥柱。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又西去数百步,乃 仙桥 ,南北约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若飞虹之状。”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红板长桥雁柱横,两头路接白沙平。”

雁荡山好玩吗?

好玩。。。。。。

游雁荡山

我刚回来,真值得一去

有多少名人去过雁荡山?

国内著名作家有阿成、何立伟、刘庆邦、何顿、章德宁、韩小蕙、王若楠、徐小斌、孙少山、岳建一、吴玄、朱小如 历代文人雅士慕名而来, 留下大量珍贵的墨迹,为山色增添光彩,南朝谢灵运诗云:“千倾带远堤,万里泻长汀”,宋朝王十朋也写道:“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琤”。 不朽翰墨焕名山——沈括与雁荡山 徐霞客两游雁荡山 张大千画雁荡山 黄宾虹游山画入神 画家潘大寿评雁荡山景观的“怪诞高华,令人不能想象”。

哪些名名人人来过雁荡山

南宋的谢灵运,唐代的杜审言,北宋的沈括、叶适,明代的徐霞客、汤显祖、戚继光,清代的袁枚、邓石如,近、现代的康有为、蔡元培、叶圣陶、郁达夫、郭沫若、邓拓、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陈志岁、周沧米等名人,都在北雁荡山浏览和考察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

雁荡山的诗句

雁荡山的诗句如下: 1、雁荡山头隔,如随太守来。 2、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 3、潜心阁上书千卷,雁荡山中草一川。 4、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床。 5、明年此会知谁共,雁荡山前寄好音。 6、谁知归雁亭中客,鼓翼来游雁荡山。 7、雁荡山之腥,七饭悲泰离。 8、夜深警女明如镜,雁荡山前雁尽回。 9、雁荡山头日西没,采药迷途意荒忽。 10、近谋吟屋傍浔溪,雁荡山深云未归。 11、雁荡山前结屋牢,先生敲枕听松涛。 12、雁荡山高高且广,翠满台南如涌浪。 13、归欤罹荡山,千峰抱云黑。 14、闻君南去赋归欤,雁荡山前有故庐。 15、明朝飞锡知何处,雁荡山中一片云。 16、白云黄叶浑相似,雁荡山前思远楼。 17、朝辞戴氏子,暮见雁荡山。 18、惟荡山前船夜湾,雨声篷外响潺潺。 19、群峰生趣叹奇观,怪石峥嵘叠翠峦。 20、溪清山翠白云天,倒映青峰红日悬。 21、雁影悠然去,白云自在闲。 22、梦溪雁荡笔谈之,峡谷奇峰怪异姿。

雁荡山典故?

南朝时期,梁国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唐代时期,西域高僧诺讵那因仰慕雁荡山“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弘扬佛教。其人被奉为雁荡山开山鼻祖。宋代时期,雁荡山开发规模逐渐增大,共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为雁荡山发展鼎盛时期。

“神游”雁荡山

       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雁荡山它那奇丽怪特、巍峨出众的景色,使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用现代的话来说,绝对是“网红”打卡之地。     穿越时光,去看看民国那时的雁荡山      史上最牛“驴友”永嘉太守谢灵运也曾想穿越筋竹涧,深入雁荡山,因溪流急湍,雨暴路断,只得折返,写下一首《从筋竹涧越岭溪行》诗。唐代书法家怀素、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状元王十朋、南宋“永嘉四灵”、诗人林景熙、元代李孝光、明代何白、大旅游家徐霞客、大戏剧家汤显祖、清代诗人袁枚、江湜(字弢叔)、梁章钜、近代政治家康有为等人都游览过雁荡山,连北宋诗人苏东坡、明代大画家、文学家徐谓也对雁荡山“神游”了一番。      到了民国,由于乐清籍名士蒋叔南的推介,大量的海内外文化名流如孙科、蔡元培、林纾、郁达夫、黄宾虹、张大千、方介堪、郎静山、邵度、陶冷月等人来到雁荡山采风,文字家们用清新绮丽的诗篇歌颂雁荡,书画家用笔墨传神的艺术作品赞美雁荡,而摄影家他们纷纷用相机定格雁山的浓淡适宜的美景,不少作品被民国知名报刊书籍《良友》《柯达》《中华景象》等所刊登。现笔者特精选多年收集的民国时期部分雁山老照片,以供读者卧游。 咏雁荡三绝

雁荡山的雁荡三绝是哪些

灵峰与灵岩、大龙湫并称“雁荡三绝”,是雁荡精华之所在. 到雁荡山主要是看山峰多变的景色,看岩石的各种形态。雁荡山无论在晴天还是阴雨天都能感受奇妙的视觉,值得一去。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