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逸事-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2022-02-06 00:00:00音乐人赵靖容04:28 255
声音简介

让·雅克·卢梭的童年经历是怎样的?

让·雅克·卢梭,出生在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的祖先是法国血统,信奉加尔文教,为逃避宗教迫害移居日内瓦。他出世后就丧母,由父亲抚养,10岁时父亲被迫出走,他被送到雕刻匠的铺子中当学徒。 卢梭的雕像

让-雅克·卢梭的花边趣事

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 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后来开始与黛莱丝同居。对于黛莱丝,卢梭同样抱有多种复杂的感情。黛莱丝陪伴卢梭走完了后半程人生,卢梭只是在晚年和其举行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形式上的婚礼。黛莱丝为卢梭共生育了五个孩子,全部被卢梭送进了巴黎的育婴堂。而卢梭只是在后来草草地寻找了一下他留了标签的第一个孩子。 一本匿名发表的专门攻击卢梭的名为《公民们的感情》的书记录了卢梭抛弃其亲生孩子的事实,而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卢梭的敌人——伏尔泰。 卢梭的父亲修理钟表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讯。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卢梭懂事时,知道自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分悲伤,更加感到父亲的疼爱。他的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他还外出借书阅读,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莫里哀的几部剧本等等,他都阅读过。 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典范影响和他父亲的谆谆教诲,卢梭深深体会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贵。他既有父亲的爱国血统,又以这些伟人为榜样,甚至言行之间常把自己比作那些历史中的人物。有一天,他在桌旁叙说斯契瓦拉的事迹,在座的人全都很惊讶地看到卢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上,来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壮举。这种早熟早慧的表现,正是卢梭特有天资的最初显露。 卢梭快活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他13岁时,舅舅决定将他送往马斯隆先生那里,在他手下学当律师书记,希望他能赚点生活费用。但卢梭非常讨厌这种只为了赚钱而缺乏趣味的职业,每天琐碎的杂务使他头晕目眩,难以忍受。马斯隆先生似乎也不怎么喜欢卢梭,常常骂他懒惰愚蠢。卢梭无法忍受这种侮辱,便辞掉了工作。 不久,卢梭又换了一个职业,在一位雕刻匠手下当学徒。鉴于以前做书记时得到的不少教训,所以他对这个新工作依命而行,毫无怨言。卢梭本来很喜欢这种工作,因为他爱好绘画,挥动刻刀也觉得很有趣,而且镂刻零件,用不着多么高超的技术,所以他很希望在这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 有一天,卢梭在空余时间为几位朋友刻骑士勋章,他的师傅发现后,以为他在制造假银币,便痛打了他一顿。其实,当时卢梭年纪很小,对于银币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只是以古罗马时期的钱币形状,做为模型罢了。师傅的暴虐专横,使卢梭对本来喜爱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 卢梭离城出走后,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他原以为华伦夫人是个老态龙钟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却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动,正是这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 卢梭听从华伦夫人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卢梭心情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 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仍使他陶醉着迷。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从少年期起,卢梭便酷爱自然。这种热忱,他曾不厌其烦的摹写、表现于他的著作中。自然,渗透了他整个生命。他用华伦夫人的某些清醒而夺人心目的特质,表现了自身,并使他陷入剧烈的情绪,这在他较晚的生活中,显得特别明晰,且使他和东方的大神秘主义者,呈现出相似之点。

请问这篇关于“主角卢梭和女主角雅男”的文章有人知道结局吗?

你好,很有趣我能在四年后回答你这个问题,我也是在不经意间看到这篇小说的(不过我相信他很真,也许都算不上小说,在我心里觉得是一篇动人心扉的记叙散文,真情实感不是这么容易编造出来的)。结局估计是没人知道的吧,这也是作者之所以留下这个结局的原因。让我们去想象,开放式的结局…我相信人有一颗美丽的本心,所以说我认为结局会是卢梭带着他那十八岁的孩子与萧文在38岁后幸福生活在一起,相伴到老!希望那时他的父母岳父母都在(这也是那个年代可以做到的,父辈结婚早)还有他的亲人朋友给他支持,工作顺利,能再有几个孩子!(我也是有根据的,因为那个吉普赛女人告诉他38岁前不能爱萧文,是想让他忍过去,可她还有话没说完。这是其一,还有我找过相关的资料,那篇文章最早出现于2003年,卢梭恰好39岁(文章中他90年26岁),超过38岁却依然深深地记得这些事,尤其是萧文那部分他用了一半的篇幅去描写!这些可以合理推出结局。总之,人生在世,多往好的想,卢梭是个可以学习的人,他努力有自知有责任,这是2015年的现在所缺少的品格。让我们铭记这故事,走开自己传奇的故事,做一个有故事的人吧!我想现在51岁的卢梭是在笑着和他的孩子甚至孙子们说他传奇的一生的!

洛克卢梭的人生经历?

约翰·洛克是英国哲学家和医生,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启蒙思想家和俗称“ 自由主义 ”之父。 卢梭,法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母亲早逝,很小就跟随父亲识字,阅读文学、历史一类书籍。

寻卢梭全集、巴尔扎克全集、高更自传

kiuiiti

卢梭有多少女人

卢梭有3个女人。

卢梭的代表作有哪些?

卢梭的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卢梭人物评价: 在面对巨大的困难时,卢梭既没有表现出排山倒海的气魄,也没有表现出惊天动地的力量,但这却正是其非凡之处的真正体现。他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意志力,决不是那种勇不可挡的勇士所具有的力量,而是另外一种特殊的东西。 比如,一个正在痉挛发作的人,可能六个人都无法把他制住,但他并不能被称为强大有力。一个肩负重担,却还能保持稳健的步伐、努力前进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卢梭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一生都以“日内瓦公民”这一名号为豪。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最为有名。

卢梭一生经历了什么?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母亲早逝,很小就跟随父亲识字,阅读文学、历史一类书籍。10岁时父亲因打官司败诉外逃,卢梭由此成为孤儿,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从16岁开始离开故乡过流浪生活。他走遍了全瑞士,还到过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做过仆役、家庭教师、私人秘书。长期的流浪生活和复杂的工作经历,使他对下层平民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对法国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有深刻的认识,由此也使他获得了广泛的知识,逐渐形成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成为18世纪资产阶级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卢梭30岁时带着自己创作的乐谱和剧本来到巴黎。以后他很快结识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狄德罗、伏尔泰等,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

卢梭的作品有哪些?

卢梭的作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创作的哲学著作,1755年4月初版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 2、《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3、《爱弥儿》 《爱弥儿》首次出版于1762年。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 4、《新爱洛伊丝》 《新爱洛伊丝》这部作品主要用五个朋友相互间的通信这一单纯的手法构成,紧紧围绕朱丽、圣普乐、沃尔玛三个人物的友谊和婚恋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情节。 5、《植物学通信》 《植物学通信》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卢梭撰写的最伟大的植物学经典。原书名义上写给一个5岁小女孩的。文笔优美,对植物的讲解清晰有趣。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