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第九(14)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2022-09-22 17:11:58虚空重生08:48 23
声音简介
《论语》子罕第九(14)
原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译文:孔夫子说:“我自从卫国返回鲁国,就开始制定礼乐。整理了《乐经》,让那时候的《诗经》里的《雅》、《颂》各在其中的位置。

孔夫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在春秋战国,那个动乱的年代。推行道是行不通的。就结束了到处讲学的愿望。从卫国返回鲁国,就开始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撰《春秋》。

我们说的现在的四书五经。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失传。

孔子那个年代叫做《诗》。到了现在,人们为了编写五经就把它改为《诗经》。那个时候的《书》到了现在人们把它改为《尚书》,代表上古时候的《书》,也代表很高尚的《书》。

《诗经》是当时在民间搜集的诗,经过孔夫子的删减,留下了三百一十一首,故《论语》中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思想很纯洁,很美好。孔夫子把《诗经》规定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风》、《雅》、《颂》。

《风》代表民风,主要说的就是大家生活当中的一些劳作,一些爱情、一些习性,一些习俗。因为民间的一些风俗叫民风。《雅》包括《大雅》和《小雅》,是贵族和王室接待嘉宾的宴会上所用的。《颂》是祭祀时举办活动,这个时候就用来歌颂一些先辈,像周文王、周武王等等,这些人是用来唱诵的。

孔夫子再制定的乐,什么场合,用什么乐器,用什么诗,孔夫子都安排好了。所以叫各得其所。

《诗经》中《小雅》一首《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诗中的意思是说,在一个空旷的草原上,一群小鹿在悠悠地鸣叫着,吃着野草,悠哉悠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时候有一些嘉宾来到我这里,我要表示欢迎。鼓瑟吹笙。承筐是将,我还要送给他一些礼物。因为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因为这些嘉宾喜欢我,来到我这里,展示他们的美好德行。也是在展示其中的道。

如《论语》中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德不孤,必有邻。近者悦,远者来。诗中透出来主人的喜悦和嘉宾的快乐。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在空旷的草原上,一群小鹿在悠闲的吃着野草,不时的在鸣叫。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我这里来了很多的嘉宾,他们的德行是如此的美好。视民不恌,对自己的子民是没有任何的刻薄的。君子是则是效,其他的君子都要效仿来到这里的嘉宾。他们身上的美德,并且对自己的子民对自己的百姓是不刻薄的,这就是天地之间的法则,是值得其他君子取效仿的。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这里有美酒,我要把它拿出来招待这些嘉宾,大家可以在这里逍遥,娱乐。可以让我这些有美好德行的嘉宾尝到我的美酒,感受到我心里对他美好的敬意,对他美好的诚意。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这一段同样还是描述了这样美好的画面。在这个广阔的草原上,有一群小鹿在这里呦呦的鸣叫,悠闲地吃着这里的小草。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我给这些嘉宾鼓瑟鼓琴,其乐融融,大家久久不愿意离去。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我有美酒,让来到我这里的嘉宾心情是愉悦的,心情是美好的,呈现出来其乐融融的样子。

这是周朝的天子,欢迎诸侯国的国君们所唱诵的歌。里面蕴藏着深刻的含义,诗歌是在赞叹他们身上的美德,希望他们爱护子民,成为天下君子效法的榜样。

所以说孔夫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撰《春秋》,这里面都蕴含着道,这也是孔夫子变相的在传道。

️孔夫子在齐国听闻《韶》,三个月不知道肉味,他本身也是好礼乐的。孔夫子也在告诉鲁大师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这里面讲到了一首曲子的完成过程,实则也在讲修身的次第过程。

延伸到现在来讲。我们的文化传播也在弘扬的各种美好 ,有一些美好的歌。去表达着人们的思想。比如说《国歌》,就会给人带来一种积极上进的力量。《我爱我的祖国》阐述了作为华夏人的骄傲。一曲《难忘今宵》,唱出了家喻户晓春晚的欢乐。

人们借物抒情,借歌曲来传达心中的那份美好。在你什么心情一下,喜欢听什么样的歌,也是当下的一种情绪宣泄,好的歌曲,适合的歌曲,也能疗愈自己的心情。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理解

意思是: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才把音乐进行了整理,《雅》和《颂》都有了适当的位置。

求翻译: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然后整理音乐,《诗》中的雅乐和颂乐都各自有了适当的安置。” ——《论语·子罕》

求音乐:古鲁颂歌

??古鲁??颂歌??

风雅颂分别是写什么内容的

风雅颂分别是写以下这些内容的: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风雅颂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风,讲的是各个国家的国风,风俗习惯。雅,分大雅与小雅,讲的是诗歌等宫廷里的事。而颂指的是祭祀封禅

论语子罕第九中子罕什么意思?

“罕”是稀少,很少的意思。 “子罕”就是孔子很少do sth.。 论语中取开篇前两个字为篇名。

《论语·子罕篇》之吾谁欺?欺天乎?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门徒去做孔子的家臣。孔子病情减轻,他说:“仲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已经很久了。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呢吧?与其在家臣的伺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伺候下死去!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怎么说呢?这次孔老师确实很生气。生了很重的病,可能差点就要死了。子路正在安排孔子的后事,组织门人为“臣”,就是治丧时一种专门的职务。 孔子反对学生们为他按照士大夫之礼办理丧事,无臣而为有臣,这是僭越,我又不是诸侯,怎么能有这样的待遇呢?我明明是个普通人,你非要给我这么高的标准,还雇人来当臣,自作聪明,装模作样的,你想让我骗谁?骗老天吗? 举头三尺有神明,老天是不可欺的。最后几句话,我们自己琢磨一下就能发现,孔子其实不只是因为僭越这件事生气,还因为学生让自己临走的时候,死于那些聘来的、冒充孔子家臣的人手中,而不是和他最亲近的学生们在一起。 孔子做了一辈子老师,当然希望人生的最后是和他最亲近的学生们一起,这才是死得其所。他说,就算是我不能够风光大葬,也无法像诸侯一样风风光光,难道我的学生们就会不管我,把我扔在路边吗? 我们很少会看到孔子发这么大脾气。他平日里悠闲淡定,哪怕偶尔批评学生,也都是循循善诱。心理学表明,愤怒意味着无力感,一个人只有在觉得某件事失去控制的情况下,才会发脾气,如果一件事完全在掌握之中,我们往往会很平静,甚至任何人之间之所以会发生争吵,也是如此。 孔子这个时候一定是感到了某种无助。人生已然看得到重点,只剩最后几年了,自己一辈子所提倡的理念始终没有得到鲁国、齐国的认可。对于这件事,孔子感觉无力,才会形成痛点。子路一戳,孔子就爆发了。 我从这篇文章里读到的是,有多大的本事,造多大的势力。老子说:“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我们平时切记,时常反思自己拥有的东西是不是真的符合自身设定,否则很有可能现在拥有的东西,反而会让你加速失去他。 雪堂-儒家国学经典 | 雪堂-道家国学经典 | 幸福猪-读书笔记 | 幸福猪-随笔 幸福猪-会员通道

欢乐颂第十九集的英文歌曲叫什么名字

我也是刚刚帮你查的

风雅颂是什么意思?

风雅颂是《诗经》。风雅颂是《诗经》。《诗经》

欢乐颂14集姚滨在的那个酒吧放的什么音乐

姚导今年生日不平静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