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7日-刘邦发迹史-泛彼一舟-1614746801.mp3

2022-02-11 18:26:29彼一舟04:22 35
声音简介

刘邦的事迹

与楚霸王决战开创四百年汉朝

刘邦有哪些重大事迹

刘邦(公元前247~前195, 一说前256~前195) 汉朝开国皇帝,著名政治家、军事统帅。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曾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服徭役。秦末,为沛县泗水亭长。送本县刑徒往骊山(今临潼东南),途中将刑徒释放,自匿于芒、砀山泽间(今河南永城东北)。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萧何、曹参等推举,据沛县反秦,称沛公,聚兵3000人。二年四月,投项梁,屡与项羽协同作战。项梁死,刘邦被封为武安侯、砀郡长。后九月,奉令收集陈胜、项梁散卒西向攻秦。仅率数千人自砀郡出发,转战半年,兵始逾万。三年七月,克宛城(今南阳)。自此攻抚兼施,顺利挺进至霸上(今西安东南)。汉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阳,灭秦(见秦末农民战争)。与秦民约法三章,并分兵把关,欲为关中王。十二月,见项羽拥40万大军入关,虑及实力悬殊,乃委曲求全,亲至鸿门(今临潼东北)谢过,险遭杀戮。其后被迫接受项羽封号,为汉王。八月,回兵复取关中。二年三月,进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声讨项羽杀害楚怀王之罪,发动楚汉战争。四月,大败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其后,亲率主力扼守战略要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荥阳西北),与项羽抗争两年余,最终迫使项羽订鸿沟之盟。五年十二月,围歼楚军于垓下(今河南鹿邑东,一说安徽灵璧东南),统一天下。二月即皇帝位于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氾水北,建立汉朝。刘邦顺应民心,知人善任,故能屡败屡起。曾与诸将论楚汉战争得失,认为自己之所以获胜,主要在于重用张良、韩信、萧何。为帝七载,屡次亲征,陆续平定燕王臧荼、楚将利几、韩王信、阳夏侯陈豨、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等反叛,并剪灭韩信、彭越两大功臣。以和亲之策结好匈奴,对南越割据政权实行安抚,重视农耕,休兵养民,使社会趋向安定、发展。

刘邦的事迹

西汉高祖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因为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一、少年“无赖”成豪杰 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经考试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和吕氏结婚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和家人来到了沛县穗衫,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虚族悄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利用迷信 历史史料中对于刘邦和其他皇帝一样也有很多迷信的传说,一次,吕后和女儿在地里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们要了点水喝,喝完水讨好地说她们娘俩都是一副贵人相。等老人刚走,刘邦也回来了,吕后便把刚才老人说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也很高兴,他赶紧又追上了老人,让他也为自己看看面差渣相。老人说刚才之所以说他的夫人和女儿长得贵人相,就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刘邦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刘邦一听高兴极了,拜谢了老人就回去了。 后来,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刘邦也很无奈,走到丰邑县的大泽休息时,刘邦喝了些酒,然后松开了刑徒们身上的绳子,让他们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走,都表示愿意跟着他。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前面负责开路的人回来告诉他前边有条大蛇拦路,没法通行,刘邦喝得有点醉了,训斥说:“我们这些勇猛之士行路,有什么好害怕的!”他分开众人,自己到了前边,见一条蛇横在路中间,便拔出宝剑将蛇一剑拦腰斩断。又走了一段路后,刘邦觉得头昏,便躺在路旁休息,也等等后边的人。一会儿,后边的人赶了上来,对他说在路旁看见一个老太太哭,问她原因,她说有人把他的儿子杀了。又问为什么被杀,她说他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刚才变成蛇,却在路边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才如此难过。大家当时觉得是老太太说谎,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见了。刘邦听说了,心中暗喜,以后便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后,刘邦带着人到处逃亡,但每次吕后都能找到他,刘邦很奇怪,问妻子原因,吕后说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所以很好找到。刘邦后来便让手下人广为传播这种谣传,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来投奔他。实际上,这种谣传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国家之后,有意编造的,以此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有王者之气。

泛若不系之舟什么意思 泛若不系之舟的意思

1、泛若不系之舟的意思是“像没有系绳子的小舟一样四处飘浮”,不系之舟,没有束缚和缆绳捆绑的船。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涯。也比喻无拘无束的身躯。古代最早的来源:《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睁腔昌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2、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圆枣楷模。悉扒 3、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4、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史记》中关于刘邦的故事情节

鸿门宴     刘邦记仇

历史人物刘邦

刘邦的性格,历来众说纷纭,个人觉得这取决于楼主相信怎样的逻辑。有时候想想刘邦高兴起来唱着自创的《大风歌》的感觉还是有那么点可爱的。我更愿意相信类似鸿门宴之类的险情都是谋士化解加上自身好运,而在汉中休养生息以及伐秦的仁义之师都是吕后和谋士调教出来的。因为刘邦到了阿房宫马上就变回了一个贪财好色的小流氓形象,只是因为他听得进劝才即使悔悟。个人宁愿相信在芒砀山时也是被逼造反,应该没怎么想过做皇帝什么的,就是逃跑、活命,但后来被时运选择终于一统江山。 早年他重义气,结交了些豪杰(樊哙萧何等)而且性格上没什么棱角(这点与项羽不同)吸引了更多的有识之士。而随着自己一步步走上权利的巅峰,也越来越认识到人心险恶,自己也不是当年那个简简单单的小无赖了,也越来越不相信别人。杀功臣事件一是自己的确有心无力,而是吕后的越俎代庖的确难以管束了。老年的他只愿与戚姬过些平静快乐的生活,让他们的儿子继承大统。但无论是他还是赵王如意,在那样的位置脱离纠纷和斗争的简单生活变成了最奢侈的梦想。 人,除了大奸大恶,其实无论皇帝还是平民,性格上心理上都还是相对正常。有着普通人的梦想,有着普通人的无奈,有着普通人的贪婪、懒惰,但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人性。 刘邦,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至于太过阴险狡诈,也谈不上多么仁慈善良,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

历史人物--刘邦简介

兔,因为刘邦可爱呀

中国古代历史上刘邦活了多少岁?

活了六十多岁

历史人物--刘邦简介

汉高祖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汉族。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秦亡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汉景帝时改为太祖,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开始,多以最初的庙号“高祖”称之,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汉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汉高帝。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刘邦降生于公元前256年,乙丑年,应该属兔的。不信看六十甲子表: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然后排算一下。

2022-01-21

桑蚕趣事 提起养蚕,已是很多年的事了。 小时候生活在陇东,窑洞前有一块坡地,生长着一片桑树林,我便和桑蚕生出许多不解之缘的趣事来。 春暖花开时节,桑树钻出绿绿的芽尖,渐渐地叶繁枝茂起来,白里透着淡淡的绿色的花朵,像米兰花,也很像葡萄开花,更像一串串毛毛虫,这便激起我养蚕虫的事来。 一天母亲端回一碗蚕蛹,是从邻居家弄回来的,我很好奇。蚕蛹像枣子一样的颜色,形状一头圆圆的,一头尖尖的。我喊东西南北,它的尖头就会转一圈,特别好玩。于是,我便偷偷地拿出几个蚕蛹,想让蚕蛹生出蚕宝宝来。 中午十分,母亲用油把蚕蛹煎成焦黄焦黄的,吃在嘴里香喷喷的,煞是诱人,一下给我增添了养蚕的动力。 开始养蚕,蚕的幼虫很小,就像黑色的小蚂蚁,毛茸茸的总是长不大,我天天都要爬上树,采摘新的桑叶喂它们。我不是怕上树,就是觉得喂蚕太麻烦。 一日,突发奇想,干脆把蚕直接放到桑树上,让它们自己寻找叶子吃,我又省事,蚕又饿不死。我真的把蚕一个一个地放在了桑树上,看到它们快乐地吃着桑叶,我高兴得屁颠屁颠的。 很多天过去,我想起了树上的桑蚕,蚕一定长大了,一定满树蚕茧,一路想着心里都是美滋滋的。可是,到了桑树下,我一个蚕茧也没看到,我想一定爬到了树梢上了,还给我捉迷藏。我快速地爬上了树,还是一个没找到。我告诉了母亲:“你傻啊!放在树上,不让小鸟吃光才怪。”我一听哇哇地哭了起来,哭得很伤心。哭完后,抓起弹弓跑到桑树下,一下午都没去上学,去为蚕报仇雪恨。         十岁那年,不知道听谁说,蚕下的蚕子,放在雨水里,可以变成金鱼。我一听高兴起来,不管是真是假,说干就干。         我天天盼着下雨,黄土高原雨水稀少,村民吃的谁都是窖水。下雨就像过年一样兴奋,让人开心。一天雨终于来了,我急忙准备好锅碗瓢勺,接好雨水。然后,把雨水放在太阳下暴晒,听说要晒一个礼拜才行。         忙完收集雨水后,再找一对刚出壳的蚕娥配对,把蚕娥放在土砖上产子,然后把带蚕子的砖,浸泡在晒好的雨水里。说是两周后,定能生出金鱼来,我好期待。         半个月过去了,雨水中真的出现了活物在游动,我惊喜万分,跑着喊着:“妈妈,妈妈你快来看,金鱼出来了!金鱼出来了!”母亲来到盆前仔细地观察后说:“这那是金鱼,分明是跟头虫。”我急忙问道:“跟头虫是啥?”母亲生气地说:“就是蚊子的幼虫孑孓。”听完母亲的话,我哭笑不得,很是扫兴,很是失落,从此再也不养过桑蚕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提起桑蚕趣事,想起孩时的调皮幼稚,很是可笑。可笑之后,又觉得孩时天真无邪,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却很可爱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