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非关癖爱轻模样

2022-02-15 19:57:25柳杨读书09:56 38
声音简介

    采桑子

    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①,冷处偏佳。别有根芽②,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③,飘泊天涯。寒月悲笳④,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释】

①癖爱:癖好,特别喜爱

②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

③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她曾因咏雪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享有盛名。

④悲笳: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


【赏析】

      直都是文人骚客笔下的常客,他们将雪看做灵性、高洁之物,竭尽所能去赞美,描绘。而纳兰却不是这样,他爱雪的圣洁高雅,但却只是捧于掌心,用满目的爱怜看着这朵朵的雪花飘然而落,有些情感,淡淡地记忆,远甚于轰轰烈烈地记录当然,纳兰也为雪写过词,纳兰性德从1678年到1684年每年有很多时间随康煕出巡或奉使在外,这首词便是他陪同康熙出巡塞外时所作,所写的内容便是咏雪。

       在康熙十七年十月,纳兰扈驾北巡塞上之时,惊讶于这里的雪居然如此凛冽。大雪飞扬犹如一场暴雨遮天蔽日,塞外的风雪有着不同于中原的气势,让纳兰为之倾倒,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词这首《采桑子》有小题“塞上咏雪花”,这首词不同于纳兰那些江南词作,有着北方塞外的风情,读起来格外激昂人心:我并不是偏爱雪花轻舞飞扬的姿态,也不是因为它越寒冷越美丽,而是因它有人间富贵之花不可比拟的高洁之姿。谢娘故去之后还有谁真的了解它、怜惜它昵?它在天涯飘荡,看尽冷月,听遍胡笳,感受到的是西风遍吹黄沙的悲凉。

       宦海生涯使他深谙皇室内幕,多次岀巡又使他得到体察民情的机会。所以他虽然出身于富贵之家生活在朱邸红楼中,作为贵胄公子、皇帝近臣的八旗子弟,身上却没有纨绔习气,视势利似尘埃,视功名如糟粕。他借咏雪道出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的感慨,道出了卓尔不群的髙洁情操,同时抒发了不慕人世间荣华富贵,厌弃仕宦生涯的心情“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下片的词句透着沉沉的分量,仿佛可以想象岀一副黄沙漫天、雪飘万里的画面,寒冷的塞外,一个衣着华贵的青年,神情忧郁地站于寒风之中,雪花飘满他的肩头,他却浑然不觉,只是一心在想,这情这景,除他之外,还有谁在远方一同关注。纳兰的词如同冬日屋里的一捧火炭,散发着暖暖的气息,令寒冷刹那间化成水滴,滴落心间。那份不属于尘嚣的清净与洒脱,一向是纳兰的特色,而也正是这份脱离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让纳兰并不迷恋权贵。他虽然生于富贵之家,他的父亲位高权重,他自己也是皇帝最宠爱的侍卫,但他却并不认为这是无上的荣耀,反而为此所累一切荣耀在纳兰看来不过是过眼烟云,再多的富贵也比不上他那颗向往自由的心,只有他看得透彻,难道做一个保镖,真的就是前途无量吗?纳兰始终落落寡欢,皇帝的恩宠对自己到底有多重要?难道自己得到的恩宠就能填补内心的空洞吗答案都是否定的。纳兰的手能感到雪花飞入掌心的冰凉,那些大片大片的雪花瞬间融化成水珠,这雪就好像纳兰那颗髙贵的心,如果硬要去承受世间一星半点的纠缠,那么宁愿化为水来结束自己。

      官场的倾轧,尔虞我诈,是纳兰厌恶那里的原因,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御前侍卫,纳兰的壮志蜷曲难伸。于是,在纳兰的内心渐渐有了弃绝富贵之心这点从他诗词中就能看出,他不爱牡丹这样的富贵之花,却独独赞赏雪花这样凛冽的清冷矜贵之物。看到雪花尚能如此干脆而洁烈,而自己却做不到,忍不住黯然神伤。纳兰问道:“谢娘别后谁能惜?”似在问天,其实是在问自己,谢娘是指谢道韫,这里引的是《世说新语·言语》中谢道韫咏柳絮的故事。当时谢安看到风雪交加,一时兴起,就问子侄辈,此物何物可比之?有人回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认为差强人意,没有满意,而谢道韫吟出“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加赞赏,而谢道韫本人也因为能吟出这样的诗句,被人看做旷世才女而在此刻,纳兰将自己与谢道韫相提并论,也是表明自己自有风骨,不同于俗世的凡夫俗子。纳兰渴望在这万里狂沙中洗净灵魂,走过后半生。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世间还有太多束缚他的东西,令他无法脱身。故而最后“万里西风瀚海沙”的结句,显得更是悲凉壮阔。瀚海是指沙漠,纳兰取自唐朝高适《燕歌行》的诗句:“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将古人的意境化简,却更甚古人一筹,让人感叹他作词的高超技术同时,也看到他精神的至清至洁。

        这样一个拥有不羁灵魂的才子,想在天与地的尽头,瞬间融入,但他渴望被上天怜惜,上天却是始终没能给他这个机会。纳兰一生的追求,也只有那时的片片雪花,不经意的瞥见,而后,随着雪花落地,一同埋入到了这塞外的土地之下。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的介绍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是作者在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的路途,在塞外见大雪飞扬,姿态肆扬时写成的,此词寄托了天涯行役之苦,如雪花之漂泊无依般,体现了纳兰心中的清高孤傲无人同与的悲凉之感。此词纳兰在当世奢靡贵族中渴望能如雪花般清高生活,是后世赞扬的佳作。

纳兰容若诗句“非关癖爱轻模样”里的“关癖”是什么意思?

搜一下:纳兰容若诗句“非关癖爱轻模样”里的“关癖”是什么意思?

大明宫词 采桑女里,结束最后的那段轻音乐是什么名字

一楼说的对,《死亡》

什么是采桑

采摘桑叶。采桑是养蚕的一个工序,采摘桑叶给蚕吃让蚕生长。采桑需要在蚕生长过程胡并困中进行,蚕在吐丝期间是不需要进食的,在吐丝期间裤念不需蔽唯要喂食桑叶。

采桑子的词解

纳兰性德的采桑子?

采桑子读后感

个人感想。 感慨于先人微言大义,一曲采桑子道尽多少时光。想必人年少时都有过强说愁的时候,明明是阳光明媚大好春光却偏偏感觉心情阴郁。在奇迹上追十八的《有一种爱情叫兄弟》友睁已经很久了,如今就要曲终人散了心里竟也莫名难过起来,想到那些曾经的故事就要落幕了主角们就要退场了不舍之情难以言表。或许是被文中的毕业情景所惑吧,当初看连载时距离毕业也就只剩一两个月,身边亲近之人差不多都有了着落,因此也没觉得离别之苦有多深重,只是的的确确突然看学校顺眼起来,越看越顺眼,楼前的一树花食堂旁的好消岁一片草甚至连拓荒牛那光秃秃的石头也仿佛有了磁力让桥消人能看好久好久。曾经腹诽了近四年的地方一下子就成了天堂怎么看怎么觉得好。我也曾如文中所述那样久久的看着校门眼角湿润。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问题: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回答: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全词如下: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

一、原诗如下: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二、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三、鉴赏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

采桑子(之一)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萧。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什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夜深,把油灯拨亮,在红笺上写满思念,却依然感到空虚无聊。长夜漫漫,时钟滴答作响,即使在梦中与爱人相会也总有所阻隔,三更了,窗外的雨打在修竹上,一片风雨之声。将我的思念交付给秋潮,千万不要误了双鱼到谢桥之期(这里的秋潮、双鱼、谢桥,都不是实物,全都是典故和比喻)。

采桑子六儿是谁的儿子

采桑子六儿是谢子安的儿子。 丫丫缠着金载源打听六儿的事,金载源一时高兴就带着她去了雀儿胡同。听说六哥就住在这里,丫丫无比兴奋。金载源告诫丫丫要保守秘密。 金载源对谢娘的家里各种家务都很关心,这让丫丫感到奇怪。早蚂六儿对金载源的到来十分冷淡,并拒绝了让他去念书的提议。 金载源和谢娘拉上了里屋的窗帘,屋外的六儿立即脸色铁青,他把不满发泄到丫丫头上,两人在院里打起了架,最终却和解了。 丫丫回家差点露馅,慌得金载源连忙掩饰。 内容简介 清已降,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而痴迷。 次子因萧墙之祸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出家门一个世家的衰落,一群子弟的遭际,形象地展现了近百年间中国历史的风云、社会嫌含生活的变造与传统文化芹睁笑的嬗变,令人思绪绵绵。 “采桑子”本为词牌,此书名借用之。满族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著《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曾被梁启超先生赞为“时代哀音”,称其“眼界大而感慨深”,此书亦然。 写没落而不颓放,叹沧桑终能释怀,娓娓道来,不瘟不躁,实有大家遗风。其“京味”,较之一般“京味小说”更为浓郁、醇厚,是从生活深层涌流出来的上层老北京的情趣与意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