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五)滕文公上(2)

2022-09-09 22:47:04迟悟之士27:41 50
声音简介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禀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然。” “自为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場,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诀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有一个做农家学问的人,名叫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上门对滕文公说:“我这个从远方来的人听说您施行仁政,希望得到一所住处,迁到这里,成为您的百姓。” 滕文公给了他房屋。 许地的门徒有几十个人,都穿着粗麻衣服,靠编草鞋织席子谋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弟弟陈辛,背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对滕文公说:“听说您施行圣人的政治,那么,您也是圣人了,我希望做圣人的百姓。” 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抛弃了以前学问,而改学许行的学说。 陈相去拜访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的确是个贤明的君主;不过,他还没有掌握真正的治国之道。贤人治国应该和老百姓一起耕种而食,自己做饭,又治国理政。现在滕国有储藏粮食的仓库,存放财物的仓库,这是损害老百姓来奉养自己,怎么能够叫做贤明呢?” 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才吃饭吗?” 陈相答:“对。” 孟子问:“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吗?” 陈相答:“不,许子只穿粗麻衣服。” 孟子问:“许子戴帽子吗?” 陈相答:“戴。” 孟子问:“戴什么帽子?” 陈相答:“戴白色的帽子。” 孟子问:“是许子自己织的吗?” 陈相答:“不是,是他用粮食换来的。” 孟子问:“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陈相答:“他怕耽误了农作。” 孟子问:“许子用锅子和甑子做饭,用铁器农具耕种吗?” 陈相答:“是的。” 孟子问“他自己做的吗?” 陈相答:“不是,是用粮食换的。” 于是孟子说:“农夫用粮食换取锅、甑和农具,不认为是损害了瓦匠铁匠。那么,瓦匠和铁匠用锅、甑和农具换取粮食,难道就是损害了农夫的农作了吗?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冶铁做锅、甑和各种农具呢?什么东西都放在家里随时取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一件一件地去和工匠们交换呢?这样交换为什么许子就不怕麻烦呢?” 陈相回答说:“各种工匠的事情当然不是可以边耕种,边干得了的。” “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一边耕种一边治理的吗?官员有官员的事情,百姓有百姓的事。况且,每一个人的生活必需品都要靠各种工匠的劳动才能齐备,如果一定要自己亲手制作才能使用,那就是让天下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用脑力劳动,有的人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管理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管理;被管理者养活别人,管理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在尧那个时期,天下还没有太平,洪水四处乱流成灾,天下泛滥;草木没有节制的生长,禽兽大量繁殖,五谷不收,飞禽走兽害人,野兽的脚印和飞鸟的踪迹,在中国土地上纵横交错。尧非常担忧,选拔出舜来全面治理,于是舜派益掌管火政,益用烈火焚烧山野沼泽的草木,飞禽走兽四处逃窜或隐藏。大禹又疏通几条河流,疏导济水、源水,引其入海;又导引汝水、汉水,疏通淮水、泅水,引其进入长江。这样中国才可以种植、耕种。在那个时候,大禹在外八年,三次从家门口路过而没有进门,即便他想亲自农作,可能吗?“后稷教老百姓种植庄稼,栽培五谷,五谷成熟收获了百姓得到养育。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但是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却不接受教育,那和禽兽差不多。圣人有此担忧,于是派契做司徒,用伦理道德来教育人民:父子有骨肉之亲,君臣有礼义之道,夫妻有内外之别,老少有长幼之序,朋友有诚信之德。尧说:‘督促他们,安抚他们,帮助他们,纠正他们,辅助他们,保护他们,使他们释放自己的本性,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品德。’圣人为老百姓忧虑到了这种地步,难道还有时间亲自耕种吗? “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和陶作为自己的忧虑。把种不好百亩田作为自己忧虑的,是农夫。把钱财散发给别人叫做惠,把善良教给别人叫做忠,为天下寻到人才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人容易,为天下发现人才却很难。孔子说:‘尧做天子,真是伟大!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够效法天,他的圣德无边无际,老百姓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赞美他!

小滕小滕 怎么接?

小滕小滕 应该这样接 小滕小滕,无所不能

姓滕的有多少人, 姓滕的由来,姓滕名人故事

滕téng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滕州西南。 滕姓相传是黄帝第二十六子。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中记载了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排在第五位的即是滕姓。「滕」字,古为「塍」,即田埂,因滕与塍同音,古文中即以「塍」假为「滕」,取泉水腾涌之义。春秋战国时代有滕国。《左传》称滕国的疆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故而又称「滕小国」。别看滕国小,但因为它是姬姓周朝王室的嫡系后裔,因而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滕国自第一代国君错叔绣始,在春秋战国诸侯攻伐争霸的混战局面中存在了近七百年,历三十一世(一说三十二世),这几乎是个奇迹。滕国国君中最有名的是滕文公,他曾礼聘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孟子来到滕国,《孟子·滕文公》上、下篇中对此多有记载。 《中华姓氏大典》中引证《通志》介绍滕姓:“滕氏,文王第十四子叔绣后也。”唐代《元和姓纂》中载:“周文王第十四子滕侯之后。滕失国,子孙以国为氏。”《吴门滕氏世略抄》序文中说:“吾滕氏肇自姬周文王十四子叔绣封于滕,即今山东滕州也。”这些资料,都印证了滕姓家族与古滕国,即今天山东省滕州市的渊源关系。 多少人姓腾 我就不知道了!

滕王的明朝滕王

滕王朱瞻垲 朱瞻垲(1409年11月-1425年8月26日),是明仁宗朱高炽庶八子,母恭肃贵妃郭氏,明朝第一代亦为唯一一代滕王。朱瞻垲在永乐七年十月(1409年11月)出生,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1424年11月1日)受封滕王,建邸云南,但他并未就任。他在位一年后,于洪熙元年闰七月十三日去世,谥号怀,年十七岁,葬西山,无子,滕国被撤除。

滕国明君滕文公埋葬在滕州哪个地方(不知道的别来)

滕文公墓在饮马桥东大道南,俗谓之马頉’

关于滕州的名人和滕州的成语

墨子    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小邾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 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去世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滕文公   战国中期滕国(今滕州市)国君,滕定公之子。周显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国,在途经宋国时,两次拜见孟子,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诲。增强了将滕国治理为善国的信心。滕文公做国君后,根据孟子的意见,在国内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声大震,远近都称文公为“贤君”,自愿来滕定居者络绎不绝。数年后,滕国人丁兴旺,国富、民强、贤君,善国之名远扬。《孟子》中卷五滕文公上、卷六滕文公下著有滕文公问政记载。   毛遂   战国时薛(今滕州市官桥镇)人,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三年无所为,不被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20名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19人,尚缺1人。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到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会谈,求其出兵援赵。半日已过,会谈仍不见成效。毛遂手握宝剑登阶而上,陈其利害,毛遂一席话语说得楚王连连点头称是,遂与平原君歃血为盟,决心楚赵联合共同抗秦。至赵国后,平原君将毛遂视为上客。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原滕州官桥火车站处),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现迁葬墓址尚存。相关典故:说楚合纵,毛遂自荐,楚廷约纵,真人难识,三寸之舌,脱颖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   奚仲   奚仲,造车鼻祖,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也是古薛国的祖先。奚仲,鲁国人,故里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一带。有人把枣庄薛城区和古薛国当成一个地方,实际上是不准确的。据专家分析,枣庄市薛城区故称临县(原属山东滕县的一个公社),跟古薛国不是一个地方。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王禹封为“车服大夫”(亦称“车正”),奚仲发明了车,其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奚仲是古薛国地面上出现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发明家、政治家,过世后被百姓奉为车神,后人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民谚流传至今。   孟尝君   姓田名文,田婴之子,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薛国(今滕州市官桥镇)人。田文继位后,他轻财下士,广招八方志士仁人。不久,门下食客达3000余人,境内百姓达6万余户。公元前298年,秦昭王闻知孟尝君贤能,聘为国相,后听信谗言,将孟尝君囚禁。孟尝君靠门客有“狗盗”“鸡鸣”之技方才逃出。后孟尝君又被齐闵王聘为齐相。在任期间,他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赵,发展合纵抗秦势力,使齐国名声大震。有一年,门客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收债,竞“窃矫君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并称“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后因同姓田甲劫闵王,遭人诬告。孟尝君谢病归薛时,“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卒后,葬于薛城东北隅,现墓址尚存。 相关典故:关冯媛客,高枕无忧,狡兔三窟,合浦还珠,鸡鸣狗盗。   鲁班,姓公输,名般。因是鲁国人(今山东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滕州有哪些名人或关于滕州名人的成语?

滕州著名人物 奚仲 墨子 成语:墨守成规 孟尝君 成语:鸡鸣狗盗 毛遂 成语:毛遂自荐 鲁班 成语:班们弄斧 滕文公 叔孙通 成语:不足挂齿 公孙弘 成语:霜露之疾 刘子衡 洪振海 王学仲 马世晓 李景 杨斯德 李继耐 刘书田 张知寒 刘大印

瓜儿恋着滕,滕儿结着瓜是什么歌

无心伤害 播放 歌手:泳儿 语言:国语 所属专辑:风·情歌 无心伤害 - 泳儿 词:小虫 曲:小虫

滕姓的滕姓

在大陆源谈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滕姓起源很早,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黄帝把他们分成十二个胞族,赐给他们十二个姓。滕姓就是其中之一。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还有一支滕姓起源于周朝王族之姓,姬姓。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周文王第十四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州西南),后来,滕国被越国攻灭,但是,不久复国。后来,又被宋国攻灭,于是子孙后代就以国名滕为姓,瞎裂毕作磨芹为纪念。滕姓后来在开封府发展成望族,世称开封望。

“滕”字的由来极其传说?姓滕的人哪里最多?

滕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滕姓起源很早,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黄帝把他们分成十二个胞族,赐给他们十二个姓。滕姓就是其中之一。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还有一支滕姓起源于周朝王族之姓,姬姓。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周文王第十四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州西南),后来,滕国被越国攻灭,但是,不久复国。后来,又被宋国攻灭,于是子孙后代就以国名“滕”为姓,作为纪念。滕姓后来在开封府发展成望族,世称开封望。

滕文公问为国 翻译

!!!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