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修学堂:茶艺师培训教材4.6.1.1茶具沿革和欣赏之茶具的沿革(上)

2022-04-17 15:00:01开始茶修工作室17:28 46
声音简介

茯茶的历史沿革

前世篇: 秦代郑国渠的修筑,为茯茶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自然环境基础;(农业漫灌带来的地表空气湿度,正好适合金花菌的繁衍。) 汉代张骞初始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从此长安城北的泾河北岸称为也丝路贸易的物资集散地,大量茶叶在泾阳囤积,这为茯茶的出现奠定了一定基础。 起源篇: 公元1068年,北宋神宗熙宁年间,一泾阳茶商在运输茶叶过程中,茶包不慎落水受潮,随后长出”金花“状物质,以为霉变,但闻之更香,品之味道也更醇厚,颇受边民喜爱,泾阳茶商随即根据霉变过程摸索出制作“发花”茶叶的工艺。这便是茯茶最早的起源记载。 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朝廷为方便茶马贸易上的税收,随将用于茶马贸易的茶叶进行官方统治,泾阳砖茶从此被命名为”泾阳茯砖茶“,简称”泾阳茯茶“。同时,官方还规定了每块茯砖茶必须是六斤四两的规格标准; 改良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关心边区人民的健康,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派遣医疗队伍。医疗队发现,边民常饮用的茯砖茶中,有时会因杂菌超标,引发腹泻和其他疾病。泾阳县政府非常重视,并于1951年11月,派专员带领两名制茶工前往北京,找到刚刚成立的国家菌种保护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前身),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时任国家菌种保护委员会负责人的方心芳教授(后为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带领其助理,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发现茯茶中的优势菌群,即是一种灰绿曲霉属的微生物。随后,方心芳院士沿用“金花”二字,将该菌种命名为“金花菌”。方心芳院士通过半年的研究,确定了茯砖茶中常见菌种的类别和生长特性,明确给出了控制和抑制主要杂菌(青霉菌和黑霉菌)生长,使“金花菌”成为优势菌群的基本条件,即:环境温度25℃~30℃;环境相对湿度70%~80%,茶叶含水率15%~30%等。芳心方院士是中国研究茯茶的第一位科学家。这段历史,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方心芳传》的第108页,有名确的描述。 南迁篇 基于方心芳院士对茯茶发花原理的揭秘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良,使得”泾阳茯茶三不离“的历史被终结。由于当时泾阳茯砖茶的原料大多来自湖南、湖北等南方茶产区,存在原材料二次运输的成本问题,1958年在中央政府”多快好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指导下,泾阳茶厂计划性关停,茯茶加工产业的重点,逐渐转移至湖南安化。至此,陕西泾阳的茯茶加工产业,暂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复兴篇 1990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齐祖同教授,湖南省农业大学温琼英教授,共同提出将“金花菌”改名“冠突散囊菌”,以符合国际通用命名规则。 1990年:该年以后,以湖南农林大学刘仲华教授为代表的,国内一大批研究人员,开始研究茯茶及金花菌的功能成分。 2015年:泾阳县,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茯茶之源”。 2016年:1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了冠突散囊菌为“新资源食品”的预审公告。 2019年:湖南农林大学刘仲华教授,研究黑茶及茯茶功能成分的领军人物,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茶陵县的历史沿革

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茶陵置县。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置县,属长沙国。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湘潭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茶陵县,贞观九年(635年)废,圣历元年(698年)复置。 五代为楚潭州长沙府茶陵县地。 北宋为衡州茶陵县。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升县为军。嘉定四年(1211年)划出康乐、霞阳、常平三乡设置酃县,属茶陵军。 元为天临路醴陵州、攸州和湘潭州地,以及衡州路酃县。元世祖十九年(1282年)升县为州。 明属长沙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州为县,成化十八年(1482年)又升县为州。 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属湘江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茶陵县。 1994年,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六堡茶的历史沿革

六堡茶在工艺制作历史上,从六堡茶乡开始有零散茶树种植到唐宋为肇始阶段;唐宋始至明清时期为六堡茶的初级生产阶段,明清时期到1937年,是六堡茶的鼎盛发展时期。

六堡茶的历史沿革

六堡茶在清代嘉庆年间,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

茶陵县的历史沿革

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茶陵置县。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置县,属长沙国。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湘潭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茶陵县,贞观九年(635年)废,圣历元年(698年)复置。 五代为楚潭州长沙府茶陵县地。 北宋为衡州茶陵县。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升县为军。嘉定四年(1211年)划出康乐、霞阳、常平三乡设置酃县,属茶陵军。 元为天临路醴陵州、攸州和湘潭州地,以及衡州路酃县。元世祖十九年(1282年)升县为州。 明属长沙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州为县,成化十八年(1482年)又升县为州。 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属湘江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茶陵县。 1994年,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中国古代历朝的茶具沿革有什么特点?

中国历代茶具的特点是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新颖。

泡茶用什么材质的茶具最好呢? 泡茶用什么材质的茶具最好呢?

紫砂壶是很好的

茶道培训和茶艺培训有什么区别

茶艺培训一般指国家标准茶艺师培训分为五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内容培训。 茶道培训一般不是官方叫法。也指茶培训。 学的话找专业教茶艺培训的学校比较好。

泡茶用什么材质的茶具最好呢?

陶瓷或者紫砂的,不会变味,有点艺术感

茶艺师培训和茶道培训有什么不同吗?会教识茶吗?

培训的侧重点上会有所不一样,至于艽时茶的话肯定是要交的,毕竟茶如果都不认识的话,根本就没法做后面的培训。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