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 两个琼窿银城之争

2022-02-23 07:30:54白发布衣22:14 2.6万
声音简介

通俗西藏史(六十)——两个琼窿银城之争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您的老朋友——藏史德云社的老布。

上一期咱们讲了震动考古界的古入江墓葬,这一期咱们真的要来填琼窿银城这个坑了。

我都有点怀疑,要是再不填这个坑,你们会不会画个圈诅咒我了!

说起琼窿银城这地方,它真是无数次在史料里现身,但就是谁都不知道它在哪儿?!

我们之前讲萨玛嘎的迷歌的时候,曾经说过,“琼窿”的意思是“大鹏鸟之地”,“银堡”的意思是“银白的城堡”。

所以萨玛嘎才会在歌词里唱道:

它的外观是悬崖峭壁,但从里面看是黄金珍宝。

我在悬崖上的居所不美妙吗?

从外观上看,苍白又崎岖![1]


现在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传说中的琼窿银城,应该就在象泉河的河谷里,只不过它的疑似地址有两个,一个是阿里噶尔县门士乡的卡尔东遗址,另一处阿里札达县达巴乡的曲龙遗址。

这两个地方,我正好全都去过,算是有点发言权。



咱们接着上期的思路,先来说古入江墓葬旁边的卡尔东遗址。

在古入江寺的东边有一座小山,这座山倒是没多高,海拔落差也就一百多米。但山的位置特别重要,正好在象泉河、曲那河、曲噶河的交汇点上,三面都是临水的悬崖峭壁,只有东北面是缓坡人可以爬上去。

小山上面是块平地,在2012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古代建筑的遗址群,有石砌的房屋、祭坛、通往山下的暗道,还出土了石磨盘、铁甲片、铁箭簇等大量遗物。

尤其是出土的一尊石造像,据说是本教大师詹巴南喀的雕像。

这位大师是在本教历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是继辛饶弥沃之后对本教发展,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大师。

按照本教文献的记载,他是象雄的王族,就出生在琼窿银城宫殿内,现在古入江寺旁边还山崖上,还保存着他的修行洞。[2]

之后的本教文献里,经常出现去琼窿银城朝拜詹巴南喀雕像的记载,这次在卡尔东山上发现了雕像,也算是琼窿银城的证据之一。

另外,卡尔东与古入江墓地离得特别近,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可以认为二者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

现在我们至少知道,卡尔东这个地方,在象雄时期是个很重要的所在,要不然没法解释,高等级墓葬出现的原因。

弥藏达娃供图


说完了卡尔东遗址,咱们再来说说另一处疑似的琼窿银城遗址——曲龙遗址

曲龙遗址所在的曲龙村,在象泉河的河谷里,遗址所在的地段河谷相对宽阔,河滩上可以看到农耕的痕迹。

按照《西藏自治区地名志》的数据,“现在的曲龙地区以牧业为主,有耕地22公顷,主要农作物有青棵、小麦、油菜籽等,牧业主要饲养耗牛、马、绵羊、山羊。资源较为丰富,至今该乡依然以牧业资源保持较为富裕的生活水平。”

从这个介绍里我们大概可以窥见当年象雄的生产基础,也就是以牧业为主,兼有农耕生产。

学者认为曲龙遗址可能是琼窿银城的理由,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个是音意相同

“琼隆”、“曲龙”,其实是一个词的不同翻译,也就是大鹏鸟居住的地方(山沟)。

第二个是地貌及自然环境相同

曲龙遗址所在的山体,远远望去确实很像大鹏鸟的形态,山梁的最高处是琼鸟的头,绵延的山体是琼鸟展开的双翼。我把曲龙遗址的照片贴在内容简介里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第三个是自然地貌与史料相吻合。

萨玛嘎的迷歌在形容琼窿银城的时候,提到了几个关键词,“悬崖”、“崎岖”、“苍白色”。

曲龙遗址所在的山体,三个特征全部吻合,尤其是土林地貌中夹杂着白色的土层,确实比较罕见。

也就是说,曲龙遗址即有“琼窿”,也有“银城”。

卡尔东遗址出土双面裸身铜人像



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个疑似琼窿银城的遗址。

卡尔东遗址有本教的记载,有象雄时期的文物证据,有城堡建筑遗迹。

另外,在卡尔东山顶的祭坛里,还出土一件双面裸身铜人像

这尊双面造像的形态非常奇特,一般我们看到的佛教双头像,都是左右排布,两个面分别朝向左右两边。但卡尔东这尊双面像的两个脸是前后排布,也就是说你在正面只能看到一张脸,想看另一张,要绕到后面去看。

这个造型明显不属于佛教的造像系统,据专家推测可能与早期本教有关,并受到了印度湿婆教系统神像风格的影响。[3]

但很诡异的是,这尊造像2012年就发现了,到现在为止我都没看到过相关的研究论文,不知道是为啥?!

是因为这是一件孤品,没法做对证吗?!

但是卡尔东遗址的劣势是自然形态不符合“琼窿”和“银城”的字面意思。


曲龙遗址呢,正好相反,它符合敦煌文献里记载的自然样貌,但目前还没找到象雄时期的实物证据。

遗址洞窟里面倒是有壁画的遗存,但都是晚期的,不能证明象雄的存在。


另外,在现在遗址的河对岸,据说还有一处遗址,名叫“琼隆卡尔恩玛”

这地方我没去过,但考古文章上说,这处遗址也是一处大鹏鸟的银色城堡。山体构造与琼隆银城相似,褶皱的银色土层下,有密密麻麻的洞窟、佛塔和建筑遗迹,大鹏鸟的双翅向两侧展开,面朝北岸的琼隆银城。

据说,这是象雄王都的早期地点,之后因为一次大地震的影响,导致王都迁到了象泉河的对岸。[4]

再有就是在琼窿银城山脚下发现了有文字的石刻,这些带文字的石头被放在玛尼石堆上。

文字里面多次出现“琼窿银城”的字样,不过这些石刻也是晚期的,因为里面已经有了“如来佛祖”、“顶礼三宝”“莲花生大师”的字段。[5]

严格意义上说,这些石刻只能算是旁证,因为晚期吐蕃人认定的琼窿银城,未必就是象雄时期的王都之地。

至少这些证据,没有古入江墓地的文物,那么有说服力。

也就是说,卡尔东遗址的强项,正好是曲龙遗址的短板,而曲龙遗址的强项,也是卡尔东遗址的短板。

白继开供图



那么说到这儿,您觉得这两个各有优势的遗址,哪个是琼窿银城吧?!

如果你要问我的话,老布对这个问题是这么理解的。

这两个遗址的直线距离只有13公里,是不是一定要分出谁是谁不是,有没有可能俩遗址都是琼窿银城呢?!

估计说到儿,会有人说:“这死老布又开始和稀泥了!”

说实话,我还真不是和稀泥。

现在这两个遗址是分别隶属于札达县噶尔县,可在象雄时期是没有什么札达、噶尔这个概念的。

另外咱们前面说过,《唐通典》、《册府元龟》《唐会要》对象雄的记载都是,“东西千余里,胜兵八九万”。

按照《藏族人口史考略》的推测,当时象雄的人口不会少于30万人。

这种人口基数的国家,王都的常住人口应该不会太少,而阿里地区的自然环境来说,人口承载能力相当有限。

所以,象雄王都的面积不会太小,否则养活不了这么多张嘴。

这样的话,对一个王都进行功能分区,分成政治、经济,或政治、宗教,或者是政治、军事分区,我觉得这是非常符合逻辑的推测。


对于这种功能分区,我们可以参考古格王朝的皮央东嘎遗址来做例子。

这个遗址大概建于公元11—13世纪,曾经和古格王都扎不让是竞争关系。

或者这么说吧,皮央东嘎曾经是古格小分裂时期的王都之一。

这个由皮央遗址和东噶遗址两部分组成的小王都,离得更近,相距只有几公里,可它们也有功能差别。

皮央遗址里面有宗山宫殿,有占地一万六千平米的格林塘寺遗址,应该是王都的核心区,而东噶遗址呢,虽然也有扎西曲林寺遗址,也有精美的壁画遗存,但从建筑规模上看,应该是王都的附属区。

当然了,这两个遗址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功能分区不是特别明显。

索以供图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在敦煌文献《十二小邦名录》里面写着,“象雄王名李聂秀,王都为达尔巴”。

这地方“李聂秀”和“李弥夏”、“李迷嘉”一样,都是尊号的翻译。

但这个达尔巴城堡,又在啥地方呢?

在琼窿银城遗址的西南方向,札达县的达巴乡有个达巴遗址。还记得咱们刚才说曲龙遗址位置的时候,说的是达巴乡的曲龙村,其实这两遗址在一个乡里面,直线距离大概30公里远。

如果说达巴遗址就是文献里的“达尔巴”,那说不定这个相距几十公里的达巴遗址,也是象雄王都的一个组成部分。

没准儿,象雄王在这个城堡住一住,再去另外一个城堡住一住,反正都是自己家的地儿,谁也不能拦着不让去,对吧!

要是这么说的话,达巴都能算象雄的陪都,那卡尔东城堡算王都的一个功能分区,也没啥可奇怪的。[5]


就拿卡尔东的自然地貌来说,三面环水,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山顶上还有石砌的城堡,这地方是不是王都的驻军之地呢?

而曲龙遗址呢,背山面水,小气候优秀,又有大量的洞窟式建筑,会不会是王都的宫殿区和居住区呢?

我觉得这种分区,其实并不矛盾!

因为我们其实也不能证明,这两个遗址一定得是非彼即此的关系,很有可能两个都是王都。

只可惜,到目前为止,穹隆银城的论证大多基于猜测,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能够证明或证伪。

白继开供图



如果要我说更倾向于哪一个,我感觉曲龙遗址更像是核心区。

原因是这样的,阿里地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是靠着山势的半窑洞结构。曲龙遗址更符合这种建筑传统,而卡尔东遗址是在一个山顶的平台上,石砌房屋遗址不是很多,估计容不下太多的人口。

另外呢,曲龙遗址在河谷之中,属于面南背北,背山面河的地形,小气候环境会更好。

象雄人他也是人,咋就非得在卡尔东山顶上嗷嗷喝西北风,选个背风的地儿住,他不香吗?!

再有就是曲龙遗址是真的帅,帅得掉渣那种帅,尤其是放无人机俯拍。

哎妈呀,真有种流哈喇子,走不动道儿的感觉。

跟看了肤白貌美大长腿似的!

咱老说女的是外貌协会的,其实男的也是外貌协会的。

就曲龙遗址这颜值,绝对是加分项。

要拿人来比喻的话,卡尔东就是个理工男,手里拿的都是硬货,可不招人稀罕呐!

曲龙遗址呢,我就是帅,怎么着吧?!


有时候,真的要在感情和理智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弥藏达娃供图



下面咱来聊聊象雄咋就没了呢?

咱们以前曾经说过,西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照在了象雄身上,也就是说,当时的象雄属于一个领先者。

从文化层面上说,象雄也确实值得骄傲,它孕育出了西藏一个原生的宗教系统,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象雄本教都是一种碾压式的存在。那些东部地区的政权,不论是吐蕃、孙波、苏毗,还是康区那些零七八碎的政权,都无一例外地拜倒在象雄本教的门下。

换句话说,象雄本教实际上完成了一次对各地原始宗教的整合,甚至于可以称为征服。

我个人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西藏信仰系统的第一次整合。


然后象雄还是第一个和中原发生联系的政权,咱们上期说了汉晋时期的墓葬里就有丝绸和茶叶,而且还是绕过了卫藏地区和汉地发生的联系。

可见象雄当时在对外认知的层面,也远远领先于卫藏地区的政权。

如果用一个人来做比喻的话,卫藏还在低头走道的时候,象雄已经抬头看世界了。


那为什么不是象雄征服了吐蕃,而是吐蕃打倒了象雄呢?

这可能就要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了,要知道,不管象雄人多么勤劳勇敢,海拔高度是他们没法改变的。

也就是说,寒冷干燥的气候,让他们只能以牧业和贸易为主,农耕为辅。

不管是牧业,还是贸易都是一种不稳定的收益。

尤其是贸易收入,不光取决于象雄自身,还要依赖周边地区的政治因素。

象雄所在的高原商道,作为丝绸之路的一条副线,和丝路主线之间是个互相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关系。

也就是说,丝路主线发展得好,象雄受影响;丝路断了,象雄也受影响。

这种很脆弱的伴生关系,是象雄人没法主动改变的,只能被动接受。

从公元6世纪中叶开始,西藏的周边地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公元558年中亚大国嚈哒,在突厥与波斯夹攻下灭亡,而后波斯帝国在651年被阿拉伯帝国灭亡。这两个大帝国灭亡期间的乱局,严重影响了西藏与中亚、西亚的物资交流。

而随着隋唐两个王朝的统一,丝绸之路主干道保持畅通,又间接影响到了高原丝绸之路的业务量。

当然了,这些外部影响都是间接的,只能算作象雄衰落的次要原因,

主要原因还要从高原内部来分析。


考古学者对阿里墓葬里出土的人类牙齿和植物残渣,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象雄人的食谱上,包括稻米、青稞、小麦、小米等农作物。[5]但从牙齿磨损的对比案例上看,象雄人的牙齿磨损状态,明显更接近于游牧生活方式。而且阿里的墓葬里大量出现了动物骨骼,甚至还有陪葬的马匹,这说明牧业经济是当时的主要生产模式。

所以,我们目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象雄的经济模型是以牧业为主,以谷物栽培为辅的生产模式。[6]

而且这种已经定型了的经济模式,从来也没有改变过。

索以供图



说到这里,我们先把象雄放下,来说说象雄的一生之敌——吐蕃

如果我们纵观吐蕃的历史,你会发吐蕃在悉勃野家族的带领下,一直在稳步的实施扩张和兼并。

他们首先完成了山南地区的兼并,而后是雅江北岸的森波,然后是后藏,再然后苏毗。

但从经济模式上看,吐蕃实施兼并的地区,基本上都具备农耕生产的基础,山南、森波、后藏都是农耕生产的核心区,只有苏毗是农耕的边缘地带。

所以从生产模式上看,吐蕃对外兼并的步骤,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同化过程。

这种情况其实在中原地区也发生过,中原政权在不断向外拓展的过程中,首先兼并适合农耕的区域,然后在稳定住了以后,再向边缘地带推进。在这种不断蚕食的过程中,汉族对周边民族也一样实施过生产方式的同化。

比如说,我是生活过的内蒙河套地区,其实在历史上就多次成为安置游牧民族南下的地区,而这些南下的游牧民族,大多数都转向了农耕生产,并最终被汉人融合。

吐蕃与苏毗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汉人与北方游牧族群的翻版。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西藏的农耕地区是以河谷作为基本单元的,这也就意味着更便于防御而不利于进攻。

所以,游牧文明很难对农耕文明实施逆袭。

从这点上说,吐蕃人的自然禀赋甚至要好于北方的汉人,因为北方汉人只能依托东西走向的山脉实施防御,游牧族群一旦突破之后,前面就是千里沃野,几乎无险可守。

历史气温走向图


气候与疆域变化图



再有一点就是,很多人都认为当时气候温暖,阿里地区具备了推广农耕的条件。

从竺可桢先生对中国古代气候的研究来看,隋唐时期确实处在一个气候温暖的高峰,当时的平均气温可能比现在还要高一点。

但气候变化的作用范围是整个亚洲,象雄可以从中获益,吐蕃也一样获益,甚至海拔相对较低的吐蕃,可能收益会更加明显。

从中国北方疆域变化的曲线上看,农耕文明的疆域扩张与气温高低呈现正相关状态。[7]

也就是说,气温高的时候农耕扩张,气温低的时候游牧扩张。

所以,高原气温上升,其实让吐蕃更受益,而不是象雄。

我觉得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吐蕃最终后来居上的原因。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呀,就算不是松赞干布,换个别的吐蕃赞普,没准也一样能推倒象雄。



最后,来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吧。

对象雄文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同美老师写的象雄文明研究这本书。

不过这本书的阅读门槛有点高,要对西藏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如果您对哪段是象雄,哪段是古格,还有点分不清楚的话,看着本书很容易就看晕了。


对于象雄的经济基础感兴趣的朋友呢,推荐看石越老师的《象雄至吐蕃经济史研究》

这本书我感觉像是石越老师的论文,反正这本书一个论文体的书籍,对经济基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好啦!这期节目就到这儿啦,感谢各位小伙伴的陪伴。

如果您觉得老布讲得尚能入耳,麻烦您来个订阅,最好再转发给您的朋友们,这是对老布的最大支持啦!

要是您不嫌麻烦,给老布这个有点另类的西藏史节目,来一个五星好评,那老布就感谢地眼泪哗哗滴啦!

再次感谢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们,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_黄布凡;

[2]、《从本教文献看阿里弯隆卡尔董遗址的历史地位》_顿珠拉杰;

穹隆银城的地理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学者间存在一定的分歧,其实不难分析它的具体位置。

首先,从字面理解,它就在穹隆,而穹隆是指整个象泉河上游河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现在的曲龙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在穹隆河谷里的一个村子,穹隆银城不一定就在这个村子里。所以,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的资料来考证银城的具体位置。

根据本教文献《赡部洲雪山之王冈底斯山志意乐梵音》记载,穹隆银城的遗址坐落在卡尔董。

今天阿里地区的噶尔县境内,在冈底斯山以南大约60公里处。卡尔即城堡、要塞,指穹隆银城,董即山梁之意,因为穹隆银城或者它的遗址是在一个高约100多米的巨大的平台上,首先进入人们视野的是托举着遗址的山梁,上去以后才能看见遗址,因此而得名。

由于穹隆银城的辉煌早己成为历史,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淡忘,但遗址的山梁却仍然托举着这个废墟而巍然屹立,唤醒着人们对遥远历史的记忆。穹隆银城除了是上象雄的中心以外,还是千百年来被本教信徒膜拜的圣地。相传公元8世纪著名的本教大师詹巴南喀就诞生在此地。距离穹隆银城大约1公里处的山崖上有他的修行洞,叫仁青巴尔瓦修行洞,千百年来从未断过本教信徒的膜拜。

詹巴南喀大师被本教史家尊称为拉钦詹巴南喀,他为本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公元8世纪由赤松德赞赞普主持的佛教和本教的那场著名的辩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穹隆银城是本教大师詹巴南喀的诞生地,在城堡内曾经供养着詹巴南喀的石像。历代本教高僧都非常关注这尊石雕像。

二、詹巴南喀大师与穹隆银城

由子詹巴南喀大师在本教历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所以凡是跟他有关的历史事件或活动遗迹都是本教徒十分关注和膜拜的对象,也是本教文献中浓墨重彩的对象。

詹巴南喀大师诞生在穹隆银城宫内,是继辛饶弥沃之后穆氏家族出现的对本教发展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大师。

他自幼对雍仲本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放弃了继承象雄王位的权力,从事学习和修习本教大业。他精通十几种语言,并把本教教义翻译成六种语言来传播,成为本教传承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本教大觉者和译师,穹隆银城西北郊雍仲山上的密宗修行洞就是他曾经修行本教密宗的圣地。

由于詹巴南喀大师在此得到了本教最大成就,所以后人就把此地供奉为本教圣地之一,叫做“雍仲仁钦巴瓦修行洞”。

穹隆银城不仅是象雄王国诸国王们的宫殿,也是本教非常重要的圣地之一。因为对本教信徒来说更具意义的是,本教祖师敦巴辛饶亲临该地并为他的儿子贡擦旺旦修建了该宫殿,并且后来的詹巴南喀大师也在此诞生并修行成道。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本教徒从来没有放弃过本教盛行时期留下的文化遗迹,不时有人不远万里来到圣地进行膜拜,并用游记的方式记录在文献中。


[3]、《一方古织物和一座古城堡》_霍巍;

2004年,曾在古鲁甲寺西面和南面的山谷中考古调查发现一处大型的城堡式的遗址,当地藏族群众和古鲁甲寺僧人称其为“穹隆.俄卡尔”,或“穹隆.卡尔东”,并认为它在藏语中就是“弯隆银城”。

也有学者将这个遗址按照地名命名为卡尔东遗址,又因遗址所在地有三条河流相汇合,所以也有学者将它命名为“曲松多遗址”。

这座规模巨大的遗址中不仅发现有石砌的房屋建筑遗址、祭坛、通向山下的暗道、石块与土砖混合砌成的城墙,还出土有石磨盘、石磨柞、铁三角、铁甲片、铁箭簇、羊距骨等大量遗物,在石祭坛中出土了一件双面裸身铜人像(编号为04KLAS66),造型奇异,五官粗犷,面容狰狞,明显属于非佛教系统的造像,我曾经推测它很可能与早期苯教造像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印度湿婆教系统神像风格的影响。


[3]、《西藏阿里琼隆银城遗址考古手记》_于春、胡春勃;

下山途中,村支书又带着我们滑下陡坡,登上绝壁,来到南岸的城堡“琼隆卡尔恩玛”。

原以为象泉河北岸的琼隆银城是唯一的“大鹏鸟”,当卡尔恩玛遗址陡然出现在眼前时,不得不惊叹:又是一处大鹏鸟的银色城堡啊!

卡尔恩玛遗址所在山体构造与琼隆银城相似,延绵的银色土层下,密密麻麻的洞窟,间或有佛塔或建筑遗迹,大棚的双翅向两侧展开,面朝北岸的琼隆银城,南北呼应。象雄国的“大鹏鸟”展翅在象泉河的南北两岸。

[4]、《关于象雄遗址、石刻和历史文书的几点认识》_金书波;

[5]、《象雄王国都城琼隆银城今地考—兼论象雄文明兴衰的根本原因》_张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李迷夏时期,上面被提到的象雄王国都城有两个:

一个是大家熟悉的琼隆银城;

另一个则是达巴城堡。

根据芒宗前往象雄王都劝慰松赞干布妹妹赞蒙的史料可以确定琼隆银城是象雄的首府,这里离玛旁雍错湖不远。

琼隆银城是象雄王国的都城可以确定无疑。

那么,怎么看待P. T. 1286号小邦邦主邦臣名录中的“象雄达尔巴之王为李聂秀”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达尔巴为象雄的辖区或者城堡之一,也是象雄王的居住地之一,遂有此说。事实上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有一个达巴乡达巴村,在县治托顶村的南偏东29公里处,达巴曲西岸,此地和曲龙乡一样都在今县治的东南方向。只是这里的达巴是“落箭的地方”,有河流名“达巴曲”。

尽管藏文词汇不同,也不排除历史发展过程中词语变化,可能出现音在意转的现象发生?这个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总之,达巴和琼隆银城是象雄王李迷夏或李聂秀时期的两个城堡,琼隆银城确定是王都。达巴城应该是其重要城堡之一,甚至可能是象雄王的诸多居住地之一,不排除陪都王城的可能性。

[5]、《西藏阿里曲踏墓地及加嘎子墓地可见残留物的科技分析*》_任萌、杨益民、仝涛、李林辉、赤列次仁、吴妍;

[6]、《西藏故如甲木墓地人群牙齿磨耗和食物结构的关系》_张雅军、仝涛、李林辉、赤列次仁;

西藏的古代人骨材料一直是稀缺的,故如甲木墓地的发现为人类骨骼考古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文就是想通过故如甲木人的牙齿磨耗分析看是否能反映出当时人的食物结构,为牙齿磨耗的研究增加新的材料,同时也想验证牙齿磨耗与食物结构是否具有强烈的关联性,是否能作为推断人群饮食结构的一个有效指标。文中选择的对比组拥有不同的经济类型,这在前文中己做介绍。

故如甲木墓地伴随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包括羊、牛、马等,说明牧业经济己经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生计模式。动物和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人群食物的主体应为肉、奶等动物类食物。此外,故如甲木2014M4墓葬中发现用青棵随葬的现象,可以推测,当地居民还从事谷物栽培活动以补充食物。这些发现和研究指出故如甲木前吐蕃时期人群应该是以牧业为主、兼以青棵和谷物栽培的生业经济模式。

[7]、《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_竺可桢;

《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_王会昌;

《中国西汉至清代北方农牧民族战争及其与温度变化的关联》_刘璐;



穹窿顶的意思穹窿顶的意思是什么

穹窿顶的词语解释是:“穹窿”本身指天空,也形容如天空般的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同时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建筑形式。 穹窿顶的词语解释是:“穹窿”本身指天空,也形容如天空般的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同时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建筑形式结构是:穹(上下结构)窿(上下结构)顶(左右结构)拼音是樱亮携:qiónglóngdǐng。 穹窿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关于穹窿顶的诗句 仰窥穹窿顶仰窥穹窿顶仰窥穹窿顶 关于穹窿顶的成语 磨踵灭顶圆顶方趾问鼎苍穹顶门壮户片云遮顶脱帽露顶顶头风摩顶至足顶名冒姓顶名替身 关于穹窿顶的词语 脱帽露顶乌云压顶问鼎苍穹圆顶方趾挨三顶五顶头风片云遮顶顶盔掼脊伏甲摩顶至足磨踵灭顶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穹窿顶的详细信键含息

电视剧争银子主题曲

韩剧最新:雪的女王(悲剧,很好看),恋人 经典:My Girl(喜剧)、我的名字叫金三顺(喜剧)、对不起我爱你(悲剧)、豪杰青春(喜剧)、浪漫满屋(喜剧) 台湾最新:花样少年少女(爆笑校园喜剧,推荐),爱情经纪约 (轻喜剧,不错),天使情人(不喜欢,不是明道粉丝的恐怕兴趣不大),剪刀石头布(很一般,后面比较拖沓) 经典:终极一班(校园,科幻,搞笑),恶作剧之吻 (校园,搞笑) 日剧最新:家族(温情家庭剧),交响情人梦(搞笑),唯爱 (纯爱剧),my boss my hero(爆笑校园喜剧,强烈推荐) 经典:一升的眼泪(经典悲剧),野猪大改造(校园剧) 香港最新:争霸(历史剧,推荐),赌场风云 经典:铁血保镖,女人唔易做(姐弟恋) 美剧:越狱 内地:新结婚时代 经典:幸福像花儿一样,血色浪漫,中国式离婚\r\n

穹窿的意思

中间高四周低的样子

窟窿 能联想到什么

深夜的天空,幽深无极

穹窿山的地名典故

“穹,是穷尽、大、深、高的意思,故而引申可作‘天’讲,所谓‘天形穹窿,其色苍苍’(《尔雅·释天·注》)。进而把‘穹’字解释为‘隆然上高也’(《说文解字系传》)。于是‘穹窿’就被用来形容‘中间隆起,四边下垂’。”一名穹崇山。因山形‘中间隆起,四边下垂’,形似穹窿,故名。

“穹窿”是什么意思?

就是"顶部"的意思.

穹窿山的介绍

穹窿山位于苏州西郊,光福镇旁边吴中区西北部,主峰箬帽峰海余旦拔341.7米,为太湖东岸群山之冠,竖启扰苏州市最高峰。1993年建立东吴国家森林公园,2006年设旁棚立穹窿山风景管理区,现为国家5A级景区吴中太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窟窿的“窿”念轻声中的第几声呢?

就是轻声,上面没有声调的。

北京华夏银行王琼

你这个问题是?找她可以直接拨打北京华夏银行客服电话,或者当地的直接去,如果是网络联系你的让你贷款,就要注意了,,,基本都是骗子。。

什么的窟窿填空词语?

奇特的窟窿、怪异的窟窿、 不大的窟窿、可怕的窟窿、 圆形的窟窿、好大的窟窿、 人为的窟窿、 巨大的窟窿 、阴森森的窟窿、深不见底的窟窿希望能帮到你!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