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释义:1-6章

2022-05-01 13:30:24岳民江30:09 4889
声音简介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解释: 可以言说的道,并非真正的、恒常不变的道,恒常的道是不可言说的;可以用文辞说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终极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们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作品简介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十五章原文译文和注释

道德经·第十五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译文对照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晌液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就像冬天里涉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春谈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宴森物故更新。

道德经第22章的解释.

道德经及译文 道德经及译文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 第56章 第57章 第58章 第59章 第60章 第61章 第62章 第63章 第64章 第65章 第66章 第67章 第68章 第69章 第70章 第71章 第72章 第73章 第74章 第75章 第76章 第77章 第78章 第79章 第80章 第81章

道德经第一章解释

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原本真实的道,可以说出的名号就不是原本真实的名号。天地形成之时是没有名号的,有了名号就有了万物的名称。所以无欲无求来观察道的精妙,有欲有求来观察道的表现。这两者同出于混沌却有不同名号,但都可以称之为“玄”,由玄到更玄的境界,就是获得道之玄奥的途径了。

给我解释一下道德经的第五十章的学习感悟是什么?

解释一下学习感悟,我觉得最主要的应该就是对待生活以及对待各种情况突发的一个反应能力所以说多学习对自己有一定的帮助

道德经六十二章原文译文和注释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原文译文和注释如下: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注释 奥:藏,含有庇荫的意思。 市尊:换取尊位。 加入:高过他人,亦有凌驾于别人之上的意思。 何弃之有:即“有何弃之”,有什么可抛弃的。老子认为恶人可以转变,世上不应有被抛弃之人。 三公:古代最高的官职。 拱璧:极为珍贵的大玉 道德经赏析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绝握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枣孙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译:天道啊,能讲,但讲出来,似乎又不是要说的那个东西。给它凳宏链个定义,又感觉不能概括,只能说明它表现出来的大致形态,而不能解释它的本质。 它象是冥冥中似乎不存在的微粒,好象什么都没有,就象万物初始时的样子。又好象有,并且非常巨大,包容万物,无边无际。说它无形.

解释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可以毕型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原本真实的道,可以说出的名号就不是原本真实的名号。天地形成之时是没有名号的,有了名号就有了万物的名称。所以手者猜无欲无求来观察道的精妙,有欲有求来观察道的表现。这两者同出于混沌却有不同名号,但都可以称之为“玄”,由玄到更玄的境界,就是获得道嫌闭之玄奥的途径了。鄙人陋见,望见谅之!

老子道德经的第九章的解释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理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手里已经捧不下了,但贪心太大,还要再往手上放,还不如停止。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得寸进尺或者锋芒太露而不知收敛,一定遭到别人嫉恨,别人就会想着各种办法对付你,反而会使自己遭受损失、甚至丧命。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金银珠宝堆满了屋子,盗贼便会想方设法的偷盗,令人防不胜防,自己的财宝不可能全部守住。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富贵了就骄纵无比,一定会引起大众愤怒,这就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祸根。 其实人生并不总是上升期,有波峰,就有波谷,为了避免陷入被动,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就能防止因跌入波谷而陷入被动窘迫。 而功业顺利完成后,如果你还沉浸在刚过去的成就中,那你永远也看不清当前真正的现实。只有不沉湎于过去的功业,把身心从那些辉煌的功业中解脱出来,客观的看待当下情况,才能发现自身以及外在变化,认清形势,从而灵活机动、客观应对,或进或退或不动,开始新的人生起点。 我们只有把命运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不断的功成身退,才能成为人生赢家,而这正是天之道。 注释: 持,握也《说文》、保持。盈,满器也《说文》。已,多义词:止,句末通“矣”。 揣,量也《说文》。不可,不可能。保,保全、守住。守,职守。 贵,地位高,高价。遗,落下、舍弃。咎,过失、罪过。遂,完成。 译文: 手握的东西已装满,不如别再装了; 度量并且打磨锐利,恐怕难以长保。 金玉堆满了大堂,没有人能全守得住; 富贵后大耍骄横,就是自己落下祸根。 巨大功业完成,身心就要彻底退出,这是天之道。

谁对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解释最佳

最佳是怎么判断的? 其实就是是否认同和接受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