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

2022-02-21 15:02:29阿曼秋26:47 36
声音简介

七田真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怎么样的?态度好吗?

没事的,哪有那么严重

《态度》马德

15.正确的态度成就人生。(1分)两层:正确的态度使人生的目标更坚定;不同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2分) 16.懂得清醒地审视自己,理智地面对人生,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为名所惑,不为困境所溺,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从而在浮躁的尘世面前从容不迫,在喧嚣的生活背后淡定自如。(3分) 17.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用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和抱有消极态度的人对比,使论证更有力量,说理更加透彻;比喻则使论证更加生动。(3分) 18.答案不唯一,但必须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问题,谈出自己的看法。示例略。(3分) 马德《态度》阅读答案

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什么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

什么是态度?态度有什么用?

态度可以频道一个人的 心理状态 用处大了去了

老子对待“以德报怨”的态度是什么?

在第63章,老子主要是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思是不要太计较主观的大小得失,无为,无事,无味是一种无所挂碍的坦荡心态。这里出现的“报怨以德”是从主观感受上来谈的,大意是就算自己受到了伤害,但内心也要能不失为德。(注:此乃我牵强附会的意思,第63章既没有写“德”,也没有写“怨”,猜测可能传抄有误,“报怨以德”在此处其实显得很不搭。今有学者提议把“报怨以德”移到第79章,所以现传版本的《道德经》在第63和第79章都保留了“报怨以德”。另外,马王堆出土了《老子》的两个版本,“报怨以德”都在这一段里) 而在第79章,“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说的是怨与德的关系。如果做好事的人被报以德,做坏事的人也被报以德,好坏不分,那这个社会上做好事还有啥意义?也就无所谓善了。 如果用儒家思想来分析,第63章的报怨以德是宽容的胸怀,为“恕”,而第79章里说报怨以德不可取,这是非善恶判别,“明辨之”就是不能好怀不分,为“忠”。

“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什么意思

认真做事,超脱做人

与态度有关的名言格言(心态也行)

关于工作态度的名言      1、爱夸海口的人,工作往往往落空。——(蒙古)谚语      2、不是每一个都要站在第一线上的,各人应该做自己份内的工作。——赫尔岑      3、不要在工作面前退缩,说这不可能,劳动会使你创造一切。——(印度)谚语      4、除非一个人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否则他不可能从懒散、空闲中得到乐趣。——杰罗姆      5、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要的其他条件。——贝弗里奇      6、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华罗庚   

美人为馅中七人团对苏眠都是什么态度?

S喜欢她,E视她为情敌,A把她当姐姐,T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是T救了她,不过是因为S其他好像没什么特殊感情

郭德纲对两个儿子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吗?

稍微有一点的,对待小儿子,有更多的宠爱,因为毕竟孩子小,再就是小儿子属于郭德纲老来得子,所以才会格外的宠爱。

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中外道德成果?

对待中外的道德成果,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错误的倾向,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