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安诗歌8、曹植之二(上)

2022-02-23 17:17:00岩下电19:06 2143
声音简介

赠白马王彪·并序

曹植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常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先立秋十八日,郊黄帝。是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黄。至立秋,迎气于黄郊,乐奏黄钟之宫,歌《帝临》,冕而执干戚,舞《云翘》、《育命》,所以养时训也。

——《后汉书·礼仪志》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蝶恋花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裹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建安诗人曹植的著名赋作是什么

洛神赋是不是,是吧

曹植和曹冲是不是一个人

不是,曹冲幼年早逝,曹冲称象的故事众所周知,而曹植则活到成年,后来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作著名的七步诗,封陈王,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曹丕和曹植谁有才一些呢

文学上基本旗鼓相当。政治上曹丕更成熟一点。

曹丕是曹植什么人

曹丕是曹植的哥哥.

曹植有关的成语

七步八叉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巫山洛浦 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洛浦:洛水之滨。传说中有洛水女神,三国魏曹植渡洛水时,因感战国楚宋玉对或物楚王与神衫坦液女事,遂作《洛神赋》。 下笔成文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信磨 【解释】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视死如归这个成语出自曹植那首诗吗?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白马篇》作者:曹植【魏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与曹植有关的成语

1、七步八叉(七步之才):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2、巫山洛浦 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洛浦:洛水之滨。传说中有洛水女神,三国魏曹植渡洛水时,因感战国楚宋玉对楚王与神女事,遂作《洛神赋》。后以“巫山”、“洛浦”二典合用,指巫山神女和洛水女神,也指男女幽会。亦作“巫山洛水”。参见“巫山云雨。” 3、下笔成文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解释: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4、才高八斗 “才高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用“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高超。

关于曹植的小说

三国红颜之甄宓传全

神将世界曹植好不好?

能把你连个半死

视死如归出处曹植?

视死如归出自曹植诗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诗句,出自《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语出三国曹植《白马篇》。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捐躯:牺牲生命。捐:舍弃。躯:身体。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