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德育 第一、二、三节 德育概述、发展规律、过程

2022-02-25 11:21:34学山书海83:24 31
声音简介

标题结合儿童品德发展规律,你可以运用怎样有效的说服教育方法呢?

标题结合儿童品德发展规律,你可以运用有效的说服教育方法:1.示例法。2.说服法。 (一)范例:兆闹范例是对幼儿具有重要教育作用的典型事例,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幼儿的一种教育方法,范例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幼儿园常用的范例是故事中拟人化的形象,或者真人真事。幼儿掌握行为准则是从模仿周围人们的行为和听到人们对行为的评价开始的。因为幼儿思维具体和他们好模仿,幼儿又对自己直接目睹的行为易于理解,能比较长时间保持在记忆中。范例对幼儿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影响与支配作用,要比语言指示来得快。范例可以把抽象的道德认识具体化、形象化,幼儿对答滚拟人化的形象特别感兴趣,使幼儿易于接受并见之。于行动。由于范例形象的刺激,他可以启发幼儿主动地按道德行为准则行事,可以使幼儿经常用范例对照自己,主动地制止自己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动和克服自身的缺点。越是年纪小,范例的作用就越大。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清猜余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像阳光一样重要。

简述学前教育德育的原则?

幼儿德育的概念 德育即道德教育。道德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也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再现为道德品质,德育实质上就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

简述学前教育德育的原则?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养方式。 德育原则包括: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想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而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原则里也有。可以通过顺口溜:“向导至尊,正因机智”来记忆。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基本要求包括:(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也称因势利导原则,与导向性原则不同,疏导原则指的是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比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你,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所以基本要求有:(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想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即严慈相济原则,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所以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把爱与严有机结合起来。所以要求:(1)教育者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2)教育者也要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一个要求,认真管理,对学生要有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4.知行统一原则 这个原则也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意思。比如广告:妈妈我给您洗脚。所以在实施此原则时要求:(1)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2)要组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此原则;(4)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此原则要求教育者:(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3)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即德育工作要正面引导学生,要能调动学生接受驾驭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要疏堵结合。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学记》中提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

高中校长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校长开展工作,首先要做好本学期德育工作计划。然后按照德育计划编制校历,按照校历表举办相应的德育活动。最后,将各项活动及时总结。 还要每学期初制定德育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德育工作;每学期结束撰写德育工作总结。

弟子规德育故事

明严凤,性孝友,事兄如父。致仕归,兄老而贫,迎养于家。凡宴客,必兄递杯,自执箸(zhù)从。一日进箸(zhù)稍迟,兄怒,批其颊,欣然受之,终席尽欢,既醉,送兄归卧。日未明,已候榻前,问昨饮畅否,卧安否。兄寻卒,哭葬尽礼。 先生悌德素著。里中施佐、施佑兄弟争产,先生谓佑曰,吾兄懦(nuò),吾恒忧之,使得如若兄之强力,能夺吾田,吾复何忧。因挥涕不已。佑因此悟,佐亦慰解,乃各以田相让,友爱终身。其笃爱之感人如此。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严凤,天性非常的孝友,服事他的哥哥,像服事他的父亲一般。后来严凤做官告老回来,这时候,他的哥哥年纪已经老了,家里又很穷苦,严凤就把他迎养到家里。每逢请客的时候,必定叫他的哥哥一起上座饮酒,自己拿了筷子跟在哥哥的后面。有一天,严凤把筷子送上去迟了一些,他的哥哥生了气,就打他了一个耳光。严凤欣然的顺受,仍旧在这个酒席上尽了欢才散。他的哥哥醉了,严凤就亲自送哥哥去睡了。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已经在哥哥的卧榻前面等候了。并且问他昨天的酒,喝得畅快不畅快,睡得好不好。过了不多时候,他的哥哥死了,严凤痛哭安葬,都很尽了礼的。 先生一向怀有悌德。里中施佐施佑两兄弟争家产,先生对施佑说:“我的哥哥很软弱,我一向很担心他。假如他有您哥哥的强力,和我争田,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会和他计较呢?”边说边擦泪,施佑明白自己错了,不再争产,他哥哥也被感动,也不再争了,兄弟和好如初。先生的悌德感人至此!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

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和教师的课余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付诸行动,提高思想认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意识还比较模糊﹑不稳定,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握几个基本准则。 首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及时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和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如:五年级的××同学受手工商业意识的影响,认为成绩只要及格,不用那么刻苦,课外找点工作多赚点钱,这样也会使父母感到满意。了解到这一情况,在教育中我讲事实﹑摆道理,使她懂得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只求考个及格是不上进的表现,只有专心致志读好书,才是正确的,至于寒暑假做手工积钱解决学费,也是可以的。在我的耐心教导下,终于摆正该生思想中读书与赚钱的位置,也解决了这类学生的思想矛盾。有如,针对学生中存在不团结﹑相互妒忌﹑关系紧张的情况,我及时进行解决﹑引导,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彻底化解矛盾。体育课上,××和××两位同学因玩羽毛球产生争吵,相互贬辱,甚至动起手脚来。解决这类学生的矛盾,首先要针对事情的严重程度和来龙去脉来教育他们。在这一点上,我列举了村上曾经发生的一宗因学生矛盾而造成双方家长动手打架的恶性事件来教育。通过事例引导他们吸取教训,认识自己的过错和鲁莽。经过教育,他们都作了自我批评和检讨,表示改正和彼此要向对方道歉的决心。他们的行动,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不团结的同学,使这些同学也深受感染,互相搞好团结。 第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多样化。 所谓多样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样: 课堂讲解——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德育道理。 课堂讨论——在讲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专题班会——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德育专题班会,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收获。 第三,思想教育要有坚持示范性。 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小学生有着模仿的习惯这一特点,相反地说,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如:教师道德修养中有“为人师表”的要求,然而,教师对学生提出了“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讲文明”等德育要求时,教师本身的品德将影响着学生,学生会产生比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坚持示范性,不然对学生的教育便会削弱力量。 第四,加强学生教育工作,首先要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另外,课外要设计练习,留置作业。练习题要从实际出发,紧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想品德课的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让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学习一个品德形象,接受一个品德道理,其形式是多式多样的。如:《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一课,我让学生进行有关调查,了解校园里勤奋学习﹑在各次知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教学《助人为乐》一课,我布置学生调查周围“学生学赖宁”的好人好事。实践证明,在调查了解的活动中,学生的思想会默默地受到周围的先进人物事迹所感染﹑受到启迪,其教师效果往往比说教好得多。另外,每一课上完以后,我都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行为得到训练,认识得到印证,并注意定时总结汇报,表扬鼓励。《孝敬父母》一课,我要求学生人人做一些使父母满意的事。结果,有的学生父母生病,他就前往求医问药,照料父亲;有的学生母亲工作忙,她就洗衣服﹑做饭。他们在校能够做个好学生,在家能够做个好孩子。

德育教育中的自律和他律的定义是什么?

自律,是指自我约束。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所谓“律”,即约束之意也。约束,今人又常称“监督”。因此,自律,也可以说就是同体即自我的检查监督;他律,就是异体,即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请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论述幼儿园教育为什么不能“小学化”。

【答案】:(1)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以游戏稿陆为主,各类活动频发交替,适合孩子喜新厌颤敬知旧的特点,教师的陪伴时间较长,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弱等。 (2)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体现在: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养成,都应该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推进。在幼儿的发展中,各茄消个孩子的发展程度也是有差别的,要注意到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幼儿教育小学化具有明显的缺点: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严重干扰了小学正常秩序的开展;不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因而,在幼儿园教育中要避免小学化的倾向,不能拔苗助长,要让幼儿度过美好的幼儿园时光。

简述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

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即对象目标;功能目标;阶段目标。

德育原则有哪些 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1、导向性原则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2、疏导原则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严要有度; ②严要有方; ③严要有恒; ④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客服缺点;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旦旁养。 5、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①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扩展资料: 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 中国学校德育的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德育的性质、任务,在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包括教育史上有益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力求反映学校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德育原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贯穿于整个思想品德教育的始终。德育原则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将随着人们对德育过程规律认识的加深和教育实践的发森迟和展而日益丰富和发展。此盯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