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20 我所了解的十八站民族乡的鄂伦春族(上1)

2023-07-05 16:20:35文艺的老顽童06:17 867
声音简介

鄂伦春族简介

  1、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人口为8196人。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汉文。   2、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逊克、爱辉、嘉荫等县。黑龙江省有鄂伦春族3871人,占鄂伦春族总人口的47%;内蒙古自治区有3573人,占44%。   3、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

东北鄂伦春、鄂温克民族身高与其他民族有区别吗?

东北鄂伦春身高与其他民族的区别就是他们那块的人长的不高,但是比较壮因为

鄂伦春族有那些风土人情

鄂伦春族祖先室韦即森林元代称林百姓明代泛指北山野游猎于外兴安岭南、乌苏江东、西起石勒喀河东至库页岛广阔区17世纪叶沙俄殖民者侵入黑龙江流域迫使鄂伦春南迁集布于兴安岭1689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直至平等俄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签订前仍至外兴安岭南广区游猎并且参加清政府定期巡逻边界等19世纪叶沙皇俄侵占黑龙江北、乌苏江东区鄂伦春族民才丧失侵占区域广游猎场所清廷于鄂伦春族统治迭变迁康熙三十(1691)清廷鄂伦族摩凌阿与雅发罕两部归布特哈总衙门管辖摩凌阿鄂伦春骑马鄂伦春意编入八旗组织用南征北战雅发罕鄂伦春意步行鄂伦春指失驯鹿尚未马匹仍游猎鄂伦春族设库玛尔、毕拉尔、阿力、布库尔、托河5路路8佐每佐设鄂伦春族佐领1每清廷派安达进山征取贡貂光绪八(1882)清廷废布特哈总管衙门设立兴安城总管衙门专管5路鄂伦春族光绪十九兴安城总管衙门裁撤原5路合并4路16佐(阿力、布库尔两路合并其余未)属黑龙江、墨尔根、布特哈、呼伦贝尔4城副都统衙门 军阀统治期废除八旗组织内容4路16佐机构基本没变管辖系统其3路划归黑龙江省督办公署管辖l路划归海拉尔蒙古衙门管辖九八事变本侵略者鄂伦春族名义别置于伪黑龙江省兴安北省管辖 本帝主义统治期间鄂伦春族民奋起反抗鄂伦春族弟参加东北抗联军英勇参战用自鲜血保卫祖本民族存19458月获解放1951****月1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自治旗建立 【民族服饰】期游猎鄂伦春独具匠创造极富民族特色狍皮服饰文化狍皮仅经久耐磨且防寒性能极同季节狍皮制作各种同衣着秋冬两季狍皮毛密 皮厚结实防寒力强适宜做冬装夏季狍皮毛质稀疏短适宜做春夏季衣装 鄂伦春族服装袍式主主要皮袍、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皮袜、皮手套、皮坎肩、狍皮帽等具特色狍皮帽 种帽用完整狍皮制作其:狍皮剥、熟眼圈两窟窿镶黑皮再两耳朵割掉用狍皮做两假耳朵缝狍角照旧保留即种帽仅保暖御寒且狩猎极伪装据说换两假耳朵猎远处误认真狍现误伤 【文化艺术】期狩猎产社实践鄂伦春创造丰富彩精神文化口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 口创作鄂伦春主要文形式神、传说、民间故事、歌谣等广泛涉及民族历史、社、狩猎采集、风土情、习俗等各面内容古族源神《恩都力创造鄂伦春》、神《伦吉善阿伊吉伦》、《白衣仙姑》、《吴达内故事》等涉及鄂伦春先民类起源探索及祖先、英雄物业迹描述歌颂鄂伦春族扎恩达勒(民歌)固定曲调即兴编词歌唱种类繁风格尤其新民歌内容更丰富颜语、谜语期发展起文形产劳反映经验总结智慧结晶些口文丰富华民族文艺术宝库 鄂伦春族能歌善舞边歌边舞表现劳丰富内容《熊舞》、《野牛搏斗舞》、《树鸡舞》、《依哈赖舞》、《红舞》等都表现猎野兽、飞禽观察及产程模仿转圈舞种带自我娱乐性质群众性歌舞男都参加边唱边跳假面舞融进宗教内容由萨满跳祈求狩猎获丰收祭祀舞 乐器朋奴化(铁制种口琴)、文土文(手鼓)鹿哨、狍哨既产工具早期乐器鄂伦春族载歌载舞些乐器伴奏 【民族建筑】斜柱鄂伦春语意木杆屋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木杆兽皮或桦树皮搭盖简陋圆锥形房屋斜柱搭建十简单: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够相互咬合木杆支倾斜度约60度圆锥形架其木杆均匀搭几根主架间使形伞状骨架面再覆盖狍皮或桦树皮架夏防雨冬能御寒斜柱建斜柱顶端要留空隙便面火通风烟采光南侧或东南要留让进门斜柱覆盖物要根据季节更迭变换冬气候寒冷用狍皮覆盖架斜柱约需狍皮五六十张春气渐暖换盖桦树皮斜柱搭建山坡背风向阳处夏则搭势较高、通风凉爽 斜柱结构简单拆盖极容易所用原料几乎俯首即拾鄂伦春族游猎产物定居鄂伦春都已住宽敞明亮砖瓦或土木结构房屋种较原始性住房秋冬季外狩猎才偶尔搭建用栖身或暂避风寒 【民族礼仪】鄂伦春族注重礼仪尊幼传统论场合都必须让者坐位饮酒要由杯吃肉吃饭要等举刀筷其才能 鄂伦春族客宾友光临除酒肉接待外客临别际要馈赠自家土特产鄂伦春族待客纯朴、诚恳猎驮肉归管相识与否要说想要点肉主立即猎刀交给何部位割割少都由客自手主十慷慨 【习俗】鄂伦春族物质极具特色除食肉、衣皮外住所仙住亦狩猎文化种创造仙柱形同半张雨伞由30根树杆塔外面夏季覆盖桦皮冬季覆盖兽皮快塔随拆卸仙柱入门面左右两侧专供坐卧严格规定仙柱央终燃烧着篝火用熟食取暖仙柱面树杆悬挂着盛神象桦皮盒般准妇接触 鄂伦春族基本实行夫妻制婚姻实行严格氏族外婚各互相通婚氏族员间亲加亲家庭男位悬殊唯财产继承权般属于男家庭两代共居较口结婚父母居处附近另立仙柱妇育原仙柱内须远处设立产房男入内接近满月才家往死般行葬(即风葬)山定居般行土葬 鄂伦春族妇绝给猎手制作密塔哈(狍帽)帽用整狍颅掉骨肉保留狍毛、角、耳朵、鼻口精鞣制戴种帽诱惑猎物鄂伦春座森林、走森林、吃森林、穿森林衣、食、住、行都自森林赐予 鄂伦春族迁黑龙江南岸马主要交通工具1990鄂伦春马队曾给入侵沙俄侵略军沉重打击夏河流桦皮船作交通工具现鄂伦春族居住区已通火车、汽车交通更加便 【民族食俗】直各种兽肉主食般食、两餐用餐间固定近鄂伦春族饮食许米面品种面包饺见 鄂伦春族食肉面广除森林各种野兽外捕食飞禽河鱼类食用见狍肉其犴肉犴鼻视美味佳馔 鄂伦春族男都饮酒所饮用酒两种种马奶酒用马奶、米稷米放起发酵星期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酿;另种白酒都由外输入 【民族节庆】每腊月二十三春节早晨鄂伦春族家庭都要拜火神向篝火烧香并扔进块肉洒杯酒客拜要先拜火往火扔块肉杯酒(由客自带) 【宗教信仰】鄂伦春族信仰具自属性万物灵观念萨满教种宗教与该民族特原始观念紧密结合起宗教形式表现自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萨满(巫师)沟通神间使者萨满教信奉神灵相鄂伦春族崇拜自神太阳神、月亮神、北斗星神、火神、神、神、风神、雨神、雷神、水神、青草神、山神等等除自崇拜外鄂伦春先民崇拜牛牛库(熊)、玛斯(虎)图腾鄂伦春忌讳直乎熊、虎名、称宝坎(神)、诺彦(官)、乌塔其(爷)鄂伦春族祖先崇拜十盛行且现亦

鄂伦春族的名称

元朝时,鄂伦春人被称为“林木中百姓”和“北山野人”,分布极为广阔,在辽阳行省的管辖之中。明朝时黑龙江以北有“乘鹿以出入”的“北山野人”,就是指游猎于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的“使鹿部皮碰”,也就是鄂伦春人。清初文献曾把鄂伦春人称为“树中人” 。 鄂伦春这一族称,在1640年4月28 日(崇德五年三月丑)是以“俄尔吞”出现的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以后,文献中多次出现“俄罗春”、“鄂罗春”、“鄂伦春”等不同写法。从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十月始,“鄂伦春”才作为统一的族称固定下来。“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即“使用驯鹿的人们”。另外,“鄂伦”的发音与驯鹿的发音(oron)相同,(cho)是表示人的附加成分,两者合起来为(oroncho),即“鄂伦春”,汉语就是“打鹿人”之意 。 根据居游握孝住区域的不同,鄂伦春人内部还有不同的名称。如居住于呼玛河流域的鄂伦春人自称库玛尔千;居住在逊克县、嘉荫县河边的鄂伦春人自称毕拉千;居住在甘河流域的鄂伦春人自称甘千;神稿居住在托河流域的鄂伦春人自称托千等。比如,库玛尔千的“库玛尔”表示地点,“千”表示人的附加成分,表示某地人之意 。

鄂伦春族的风俗

鄂伦春族的风俗如下 鄂伦春族的春节源于汉族习俗。节前,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清扫庭院;上山狩猎或在外工作的人们,都要赶回家,准备过年。除夕,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团圆饭,守夜。 初一清晨,人们忙着煮新包的“谢纳温”(饺子),鸣放鞭炮或向天空鸣枪,以示迎来了新的一年。全家人走出屋外,面向东或南,燃起九柱香,叩头祭拜天神和山神,祈求神灵恩赐猎物,保佑全家免灾免祸、吉祥如意。 太阳出来以后,人们穿上新衣服,携儿带女,带着酒肉互相拜年,先到氏族或家族中最年长者家里行拜,然后再到其他家。进门先烧香祭火神,向篝火里扔一块肉,洒一杯酒,主人陪同客人祭拜。 祭祀完毕,客人向主人敬酒、敬烟、叩头,并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受拜的长辈同样向来拜者说几句祝福的话,有的还要给压岁钱或几块糖。这一天,老人一般都在家里等候迅握晚辈来键昌汪拜年。 初二开始,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饮酒娱乐,青年人则自动组织起来进行文体活动,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赛马射稿仔击、摔跤比赛,或者下棋玩牌。歌舞尤为人们所喜爱,他们的舞蹈有反映飞禽走兽生活面貌的, 有表现猎人捕捉野兽情景的,也有描绘妇女采集劳动场面的,动作古朴纯真,具有深厚的狩猎生活气息。娱乐活动一直延续到初四。 初五,人们认为是“鬼日”,忌讳出门,也不许娱乐和吵闹,这一天,人们都各自在家里休息。 初六开始,猎民可以上山打猎,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

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有什么区别

我个人觉得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一个以养鹿为主,都是渔猎民族。 其实黄种人,在很古老的时候,东亚北亚就是一个发源地,然后逐步的分批南下,由于居住地不同,逐渐发展成不同的习俗,语言,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

少数民族里的鄂温克族有什么神话传说?

居住在我国东北边境的鄂温克族,自称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善于狞猎、驯鹿, 仍有熊图腾崇拜的残余。他们猎到熊以后,有一系列的崇拜仪式和禁忌,先将熊的头 和骨、五脏等用桦树条或干草包好,挂在树上,进行风葬,然后向其敬烟、叩拜、做 哀哭状,意思是对祖先的悼念,求得熊图腾的宽恕。 为什么鄂温克人会把熊视为祖先呢,他们的神话传说是这样解释的:有一个猎人进 山打猎的时候,突然被一只母熊抓住了。母熊把他带进山洞,强迫猎人与她成婚。猎 人被迫元奈,便在山洞里和母熊共同生活了几年,直到他们生了一只小熊。后来猎人 乘机从山洞中逃了出来。母熊发现猎人逃走了.便抱着小熊追赶就把小熊当场撕成 两半,一半抛向猎人,一半留在身边。留在身边的成了后来的熊,抛给猎人的就是后 来的鄂温克人。这当然很荒诞,哪有熊会变人的,这便是他们远古祖先图腾观念的反 映。鄂伦春族与鄂温克族同源,“原是一个古老部落的两个亲近的分支” ②,因此 这两个民族流传着完全相同的关于熊祖先的神话,鄂伦春还有一系列复杂的猎熊祭 熊的仪式,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怕他们认为有灵性的熊对猎人与分食熊肉的人进行报 复。风葬时,还要唱一首风葬的歌,歌词的内容,其中隐含这样的意思:不是我们打 死了你,而是你的寿命到了,自己死去的。他们称雄熊为祖父、舅舅,称雌熊为祖母 ③。鄂温克与鄂伦春的熊祖先神话,属于比较单纯的动物图腾神话,没有与后世的其 它传说故事相混在一起。西南少数民族此类神话更不鲜见。怒族传说,他们的始祖 是蛇与蜂交配所生,藏族说猴子与岩妖交配才有了人类。彝族崇拜的动物有虎、鹿 、猴、水牛、绵羊、岩羊、猪子、熊、鼠、鹰、自鸡、绿斑鸠鸟等等。西双版纳的 勤纳的克木人,直至80年代初,还保留着完整的图腾制度,形式相当原始。克木人对 所信奉的图腾动物,不捕不吃,连摸一摸都认为是不敬。

鄂姓是什么民族

满族取鄂姓的太多了,比如:鄂通氏,鄂岳罗氏,董鄂氏,英鄂里氏,鄂穆里氏……等等。还有的是丛名用姓,就是说自家祖先中有某个人名字里有鄂这个音于是后代用鄂当姓。

有几个鄂纶春小孩唱的一首民族歌叫什么

蒙中的额吉?乌达木唱的

鄂伦春族的习俗

鄂伦春人的礼仪是以敬老为中心的。主要礼节有屈膝请安和磕头两种。晚辈人见到长辈要用请安礼,平辈人见面也要互致请安礼问候。磕头礼在祈神祭祖、婚丧、节庆等庄重场合施行。鄂伦春人非常尊敬老人和长辈。晚辈人在长辈面前要毕恭毕敬,长幼有序,行为得体。出远门前和回来后都要向长辈请安。出门或狩猎中遇到长辈,在相距很远的地方下马,步行迎上去请安,待长辈人过去后才能骑马行路。鄂伦春人热情好客,以诚待人,招待必尽诚意。天晚则留客人住宿。鄂伦春族男女有别,男客人不能坐儿媳妇和姑娘的铺位,女客人也不能坐男人的铺位。鄂伦春人各个家庭间有互相拜访的礼节 。 鄂伦春族的禁忌主要有改橘生产禁忌、妇女禁忌、生活禁忌、自然禁忌、动物禁忌等等。比如,狩猎前不能说能打到多少猎物,否则什么都打不到;女人不许坐在“玛路”上;妇女不许铺熊皮;对熊不能称熊,而称“太贴”;不能用刀或铁器捣火,否则冲犯火神;年轻人不能叫长辈人的名字等 。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 近现代,鄂伦春人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宗教信仰也淡出了鄂伦春人的思维,“莫昆”大会和“奥米纳仁”已被篝火节所取代。鄂伦春族受其他民族的影响,也过中秋节、端午节、新年等节日。春节对于鄂伦春人来说是庆祝狩猎丰收、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因此鄂伦春人对春节十分重视 。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 过去,鄂伦春人的饮食以兽肉为主,鱼、野菜为辅,后来传入了米面。鄂伦春人喜欢食用狍子、鹿、犴、野猪、熊肉,同时也食用小动物和飞禽肉。做法主要有煮手把肉、烤肉、烧肉、炖肉汤、晒肉干、杂花菜、灌血清、骨髓油、生狍肝和腰子等。米面食主要有面片、油面片、烙面饼、烧面、面汤、油炒面、肉粥、稠李子粥、黏饭等。鄂伦春语称油面片为“图胡烈”,将擀好的面一片片揪进滚开的白水里,捞出后拌熟肉片、食盐、野韭菜花等佐料,倒入加热的野猪油或熊油,拌匀后食用。稠李子粥是鄂伦春族一种特殊的吃法,将稠李子放入粥中煮,爆开呈粉红色即可食用,色艳味美 。 鄂伦春族喜喝五味子汤和桦树汁。每年春季的五六月份,在桦树根部砍一个小口,桦树汁便会涌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鄂伦春人还喝一种称作“弟尔古色”的桦树浆,将桦树的外皮剥掉,用猎刀在树干上轻轻刮下乳白色的粘稠状树液,其正锋味甘甜清爽 。 鄂伦春人的葬式主要有风葬(也称树葬)、土葬和火葬,也实行过先树葬后土葬的二次葬。患急病的青年人和孕妇用火葬。人死后,穿好衣服头北脚南置于原来居住的“斜仁柱”内,用纸(过去还举歼晌曾用桦树皮、兽皮等)蒙脸,其意是灵魂贴着纸尽快到阎罗王处。举行一系列的吊丧仪式后才能出殡。出殡前选一个有山有水的山坡下为墓地。出殡时由亲属和好友抬着棺材护送。如果死者的子女较多,出殡时请萨满送魂,以阻止死者灵魂危及子女。由死者家人扎一个草人,在草人上系很多线,子女各牵一条线,由萨满祈祷,最后萨满用神棒把线打断,将草人扔出,就认为死者的灵魂远去了。鄂伦春人有用死者坐骑殉葬的习俗,也可以将死者的衣物、马具驮于马上,绕葬地几圈以示殉马。鄂伦春人还要举行隆重的周年祭 。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