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熊与樵夫

2022-03-05 14:34:24蓓蕾2902:37 39
声音简介
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

材料: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老熊对樵夫...

【答案】(1)因为樵夫救了小熊,母熊认为樵夫是好人,所以母熊要盛情款待樵夫。(2分) (2)不能成为好朋友,(1分)因为樵夫伤害了母熊的自尊心,又砍伤了母熊,樵夫没有与母熊友好地相处。(3分) (3)说明动植物对人类都是有用的,只要友好相处,都可以成为好朋友。(3分)启示:我们要尊重爱护地球上的生命,不能任意毁灭他们。(3分)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1)仔细阅读材料,提炼关键语句,结合知识点作答。在材料中“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老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见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款待了他。”所以是因为樵夫救了小熊,母熊认为樵夫是好人,所以母熊要盛情款待樵夫。 (2)好朋友必须是真诚的,给予和分担必须是双向的,在母熊友好地对待樵夫之后,樵夫对待母熊却是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又砍伤了她,所以他们不能成为好朋友。 (3)樵夫救了小熊,母熊招待樵夫,这说明了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回报人类,人与动物应该是朋友,这启示我们人类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主要围绕人类应该怎样与其他生命相处来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珍爱生命。

一句话一辈子 在茂密的山林里,有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

略 解析:   利刀割指伤易合,恶语伤人恨不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有多少“樵夫”通过语言来有意无意地伤害人!你的一句话何许你已经忘得无影无踪了,但是或许别人会记得一辈子,恨你一辈子。管住自己的嘴巴吧!千万别让一句本不该出口的话去伤害那些善良的人啊!

樵夫毁山神中的樵夫是怎样的一个人

勇敢、孝顺。 樵夫知道山神把自己许给老虎作食物,上山砍柴有生命之忧,但为了母亲不受饥饿,依然勇敢上山,并杀了老虎,砸了山神的塑像。

樵夫与熊故事启示?

最近,我看了《樵夫和黑熊》這個寓言故事後,終於知道了該怎樣交朋友。故事的主人公有兩位,一位是樵夫,另一位是黑熊。故事大概講的是:一個樵夫,在砍柴的路上救了一隻小熊,並把它安全的送回了熊窩裡,熊媽媽為了感謝樵夫,他們結為了好朋友。有一次,樵夫上山砍柴,迷了路,正巧被黑熊碰見了,於是,樵夫就在黑熊家裡過了一夜,第二天,黑熊因為樵夫隨口說出的一句話,傷了心。

狐狸与樵夫 中,用什么成语形容樵夫

3,问树要斧柄。 【例句】 1,他们才得到了一点线索、 有个人装扮成樵夫的样子出现在城堡大门口、从前有两个贫穷的樵夫正穿越一大片松林赶路回家【词语】 樵夫【全拼】、 直到碰见了一个代尔保罗的樵夫.打柴的人。 2: 【qiáo fū 】【释义】。 4: 1、 樵夫的斧头

狐狸与樵夫 中,用什么成语形容樵夫

一只狐狸被猎人追赶得仓皇逃命,一边大叫:“救命啊!救命啊!” 当它眼看就要被猎人追上时,正好碰到一个樵夫路过,于是狐狸赶紧向樵夫求救。樵夫想也没有想便答应了狐狸,并告诉它:“我的小木屋就在前面,你快去那里躲著吧!” 一转眼,猎人就追上来了,他一看见樵夫就问:“请问你有没有看见一只狐狸跑过去?” 樵夫回答说:“没有啊!我没有看见。”可是他却暗地里用手指向小木屋。但是猎人因为急著追捕狐狸,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樵夫的手势,又急急忙忙地去追赶狐狸了。 等到猎人走远了,狐狸才从小木屋里走出来,并准备离开。樵夫很不高兴的叫住了狐狸,“喂!你这只没有礼貌的狐狸,你怎么都不说一声谢谢就要走!” 狐狸冷冷地看了樵夫一眼,漫不经心地说:“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刚才的所作所为,你这种言行不一致的人,才不值得我感谢呢!这是因为我的运气好,才能躲过猎人的追捕!” 说完,狐狸转身离开了,只剩下樵夫羞愧的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故事启示: 那些耍小聪明的人,常常表面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还会为自己的所为沾沾自喜。其实在别人的眼里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光明正大、表里如一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敬,而不会招来耻笑啊!

狐狸与樵夫中,用什么成语形容樵夫?

3,问树要斧柄。 【例句】 1,他们才得到了一点线索、 有个人装扮成樵夫的样子出现在城堡大门口、从前有两个贫穷的樵夫正穿越一大片松林赶路回家【词语】 樵夫【全拼】、 直到碰见了一个代尔保罗的樵夫.打柴的人。 2: 【qiáo fū 】【释义】。 4: 1、 樵夫的斧头

樵夫什么意思

樵夫,它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上山砍柴,劈柴的人,也泛指从事林业的人。

樵夫的意思是什么呢?

樵夫:一般指上山砍柴、劈柴的人,也可泛指从事林业的人。 涵义: 1.砍柴者,劈柴的人。 2.从事山林工作的一类人的总称。 3.以砍柴卖柴为生的人。

樵夫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上山砍柴、劈柴的人,也可泛指从事林业的人。 出自于唐王维《终南山》诗: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也出自于《儒林外史.第九回》:沿著大路去走有四里多路,遇著一个挑柴的樵夫。 樵夫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qiáo fū。 有三个含义:(1)砍柴者,劈柴的人;(2)从事山林工作的一类人的总称;(3)以砍柴卖柴为生的人。 造句: 1.他看到了一个樵夫手起刀落的身影。 2.森林里有一个樵夫和一只小鸟。 3.有个人假扮成樵夫在路上行走。 4.樵夫经常起早贪黑地去劳作。 5.走到森林里看到一个正在砍柴的樵夫。 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意思是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这是一首尾联,是说我想在山里找一个人家投宿,隔着涧流,询问林中的樵夫。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响动,使人循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发现了樵夫,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居住,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