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站:凌波不过横塘路

2023-08-11 22:01:40苏州轨道交通16:05 96
声音简介

老郑/LaoZheng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乘着地铁去读诗》特别音频节目。本节目由苏州轨道交通集团出品,兴致盎然工作室制作,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杨旭辉老师主讲。我是老郑,和大家一起跟着杨老师乘着地铁,读千年的古诗。

杨旭辉/YangXuHui

地铁的每一个站头周边,有很多很值得我们去观赏的、品位的历史文化的遗存。在遗存背后有很多经典的诗歌赋予它诗意的浪漫色彩。今天我们要到一个点,长期以来被我们苏州人忽视,但是随着这两年运河十景的打造当中,逐渐地进入到公众视野,那就是横塘驿站。

老郑/LaoZheng

横塘驿在中国古代是非常著名的一个文化地标,也是一个诗歌语码。只要说到“横塘”两个字,诗人们、文人们、才女们都会激动起来。

杨旭辉/YangXuHui

横塘是大运河的很重要的相生相伴的一个驿站,是目前中国国内大运河沿岸保存比较好的、最完整的水路驿站。在水路交通为主的时候,驿站起到了一种传递消息和留宿的功能。在留宿和传递消息的过程当中,南来北往的客人或者官员都会在这里留下一些墨宝,或者是用题壁诗或者题驿诗的方式流传下来。

很多人到这个地方来了以后,也把这些很有代表性的驿站作为自己一种思乡情怀的表达,一种精神家园的追求。在水路交通时代,苏州的横塘驿站当然很重要。在现代交通时代,苏州地铁三号线有一个很重要的站台,也是横塘站。

老郑/LaoZheng

苏州的横塘如此之著名,和一个宋朝的大词人有关,这个人就是贺铸。

杨旭辉/YangXuHui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大词人贺铸在苏州写的《青玉案》词,其中词首的一句特别有名——凌波不过横塘路。

老郑/LaoZheng

我们下来进入到今天的诗歌。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礼强 朗诵)

今天我们请来了画家宋朝老师。

贺铸的这篇《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这是千古名篇。它不仅仅是在苏州的诗词里面,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里面都是可以进入前列的名作。

杨旭辉/YangXuHui

在横塘这个非常有历史文化内涵、非常具有诗情的地方,贺铸来了这么一句:

凌波不过横塘路

在这里,今天重点讲的是“凌波”这两个字。凌波是非常美的。宋老师,从画家来说,这又是一个美人的形象,在水边非常的可人、非常可爱地出现了。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这个作品里面有一个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转换。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这个女子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这个空间有一个变化。我们的评弹表演艺术家就会讲,看着美女消失在路的尽头,我的眼神由近而远地唰唰唰……说书艺术或者戏曲是可以这样去表演的。舞台上的舞台剧的演员,他可能也会用身段,眼睛、头慢慢地抬起来,眼神由近而远慢慢地投向更远的远方,最后伫立在那个地方,一个凝眸的、静止的状态。

宋朝/SongChao

不过、但目送,“不过”就是近的嘛!不过马路,很近嘛。你说在马路对面,就很远嘛。但目送、芳尘去。这两句我听了,是所有诗当中,这两句用英语讲叫sexy。

老郑/LaoZheng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这是上阙。

老郑/LaoZheng

刚才杨老师提到了一个时间感,其实凌波和水有关。这水在我们中国的语境里面,我们的语码,就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在水边会感怀时间的流逝。“锦瑟华年谁与度”时间感就来了。如此美好的春天,如此美丽的女子,正在最好的时候——锦瑟年华,谁是她的心中的人?

杨旭辉/YangXuHui

这里面大家非常熟悉的,就是化用了李义山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种锦瑟年华最美好的年华,是需要跟自己心心相印的人,或者相知相爱的人,共此一生。人生最幸福的是这个东西。

贺铸跟我们苏州的渊源很深。他有一段很刻骨铭心的爱情和他的家庭生活在苏州,但是他的妻子最后也是死在苏州。他有一首词,其中用一个形象来写叫“半死梧桐”,这个词牌也因为贺铸写了以后,这个词牌又有一个别称叫“半死桐”。

老郑/LaoZheng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贺铸住在我们苏州,据说就住在升平桥的边上。 

杨旭辉/YangXuHui

对,就在升平桥一带。现在在干江路靠近干将桥边上,有一座小桥,在红绿灯路口一个小桥。很多苏州老百姓来来往往也没在意过,因为桥的长度已经是宽度的几分之一了,所以大家经过的时候不会注意觉得它是桥了,就是一条大马路。

宋朝/SongChao

我的联想,月桥总觉得是桥洞。

老郑/LaoZheng

果然是画家。

宋朝/SongChao

有一座桥,在网师园里边,你看都用的半圆形。在月光之下,倒影下来就是一个圆月,所以说月桥给我的联想就是很美的一座桥,短短的,小小的,是圆拱的。

老郑/LaoZheng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朱户是门,对吧?琐窗怎么理解?

杨旭辉/YangXuHui

古代窗上的纹案,还是有很多。比如说计成在《园冶》当中有各种各样的纹案,冰裂纹当然是最重要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在这里,琐窗是指一种装饰华美的一种窗。

人走了以后,那么他与什么来为伴,来过自己的锦瑟华年呢?就是与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看上去很华美,但是实际上它是缺少人的一种温暖的,一种温度的。一种温情的。在这里面,在繁华的建筑、繁华的锦衣玉食背后,人的内心世界有一种隐喻在其中,映衬在当中。所以说,我内心的东西只有谁知道呢?最后“只有春知处”。他其实也是需要对自己内心有一种探索,对他的内心能够起到一种抚慰的一个志同道合者。

老郑/LaoZheng

前面我们是在一个院落里面,相对封闭的、比较空寂的、孤独的这么一个场景,下来立刻就打开了,而且写得很美——

飞云冉冉蘅皋暮

杨旭辉/YangXuHui

“冉冉”是非常轻柔地在空中飘浮着。什么在空中漂浮着?徐徐地,慢慢地,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摆。

宋朝/SongChao

这个冉冉我们经常会用到炊烟。

老郑/LaoZheng

看见云头升起的感觉,尤其是阳光打上去,很明亮,云头就升起来了。蘅皋——就是长满了芳草的水边的小高坡,皋是水边的小高坡、高地的意思。在向晚的时候、薄暮的时候,天快要黑了。飞云冉冉蘅皋暮,这是一个完整的画面。

宋朝/SongChao

场景。

杨旭辉/YangXuHui

所以我们有这样的说法,古人讲“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声诗”。

宋朝/SongChao

我联想到,所谓的文人画,文人画其实不是先有画,其实先有文。现在画好了以后,题首诗啊,其实不是。在画家概念当中,其实先有文再有画,所以文人画。否则我就直接讲画家或者叫文人,为什么文人画这样结合?所以我的体会其实是先有这个文,可能在心里,然后再有画。

杨旭辉/YangXuHui

有一个意境的构思。

老郑/LaoZheng

飞云冉冉蘅皋暮,这是远景,广阔的大景。回过来,在我身边是什么?彩笔新题断肠句。

宋朝/SongChao

这明显是个画家,这绝对不是个诗人。我说的,他描写的场景——彩笔新题断肠句。你看肯定是伏在案头,在作画,或者题字。我怀疑他平时业余爱好就是画画。

杨旭辉/YangXuHui

首先他是拿笔写诗,他是“新题断肠句”。“断肠”两个字是逗起后面结尾的一种非常美的意境,我们等会儿再讲。然后他说,我为什么要写、有感觉,拿起的笔是什么?——彩笔,彩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典故,就是江郎才尽的典故。

老郑/LaoZheng

在江淹的梦中,郭璞把一支笔交给了他。

杨旭辉/YangXuHui

五彩笔交给了江淹。自从有了五彩笔,他写的诗、写的文章就如有神助。江淹写了两篇最有名的赋,一个叫《别赋》,一个叫《恨赋》,写的非常经典。后来有一天他又做了一个梦,郭璞说,你把我的五彩笔要还给我了。自从梦中把五彩笔还掉了以后,再也写不出好的文章出来了。是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宋朝/SongChao

所以在讲江郎才尽。

杨旭辉/YangXuHui

为什么在这里要用这个典故?因为江淹的《别赋》第一句就是什么呢?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是非常经典的。后来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里面给杨过设计了一个武功招数,就叫黯然销魂掌。因为这首词贺铸写的是离别的一种情思,所以离别的情思带来情感基调是黯然销魂。我要用江淹的五彩笔写尽内心的断肠的情思。

老郑/LaoZheng

若问闲情都几许?

杨旭辉/YangXuHui

你的闲愁有多少?你问我爱你有多深,你问我愁绪有多少,我告诉你。

老郑/LaoZheng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杨旭辉/YangXuHui

把前面的全部抹掉,只看这两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觉得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物象的组合,但是因为前面的这种结构和语境的一种积累和叙事,到这里你会觉得”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是融情于景了,充满了一种情感的东西。

老郑/LaoZheng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所以贺铸后来就得了一个外号叫贺梅子,这首词就传遍了天下。

杨旭辉/YangXuHui

后来黄庭坚看到这一句词以后,说大概天下只有贺铸贺梅子真正理解什么叫江南的闲愁,所以成了写苏州、写江南愁绪的一种经典的名句。

老郑/LaoZheng

我们江南人读这三句是非常有感触d ,你日常生活经验和它一下子就能够打通。

杨旭辉/YangXuHui

对,梅雨季节的烟雨迷蒙的远处的山,远处的树,还有远处的飘飞的风絮,还有这个季节正好在上市的一个水果,梅子成熟。

老郑/LaoZheng

古人画凌波,这水波是怎么画的?

宋朝/SongChao

有好多种办法,大量的人就是会用单线,其实是画它的样式。中国ren 不是写实的,是写意的,但是写意一定要有一个视觉提示。他们观察得很厉害.古人没有相机,只能通过观察,慢慢发现,原来它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不同的画家可以用不同办法把它组成,但是一看,就是波光粼粼这种状态,所以说“凌波”相当有意思。南北画家是不一样的。

杨旭辉/YangXuHui

北方的画家在画水面或者山的时候,会比较地高峻,比较地气势恢宏。南方的画家会用极简的笔法。这里面就是我们讲的山水的南宗和北宗的差异。

老郑/LaoZheng

北方可能画巨浪。

杨旭辉/YangXuHui

高山、峻阿比较多。

老郑/LaoZheng

南方可能就是粼粼波光。

宋朝/SongChao

王实甫叫“江水粼粼”。粼粼就是指这种小波浪,但是连续的。浪是不连续的,只有这种波凌才会连续,变成一种样式。

杨旭辉/YangXuHui

洛水女神在洛河边上出现。有了水,还有水和人的关系,又会怎么表现?我曾经看到有一些画家,整个画面上就只画洛水女神,水纹都没有画,就通过她的衣裾和裙带的随风飘举,感觉到她在水面上的这种感觉。

宋朝/SongChao

叫“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杨旭辉/YangXuHui

“凌波不过横塘路”给横塘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广告。很多人会觉得,黄梅天湿度很大,气温很高,觉得很不舒服。但是,以诗人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一个环境,却是最典型的江南的浪漫和诗意。

老郑/LaoZheng

烟雨江南,如何能够忘怀。好,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节目,我们下周再见。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金色年华谁与度,是谁写的?

贺铸《青玉案》

范成大的横塘内容

横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南浦,泛指送别之处。 诗的前两句写送客之地的景物。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横卧,朱塔屹立。以南浦借指横塘,已揭示出离别之意。石桥、朱塔都成了离别的见证者,诗人以景物依然,反衬人事之变化,物是人非,使人油然而生别离之情。第三句直接写年年送客横塘,以“年年”一词表明送客频繁,横塘路春意勃发而人却分离,寓有伤感之意。第四句诗人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写横塘景中的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什么意思?

【注释】 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横塘:在苏州南十时许。 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冉冉:流动的样子。 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译文】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横塘街道的历史文化

横塘,亦名横溪,坐落在苏州市古城区西南部,是苏州高新区的南大门。 她历史悠久,相传为古渡通衢(qú),春秋时期为吴越争霸的古战场。素以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吴越遗迹著称,另因商贾云集,设驿站,久负盛名,南宋诗人范成大“年年送客横塘路”的诗句,更使横塘之名渐显。横塘境内水以石湖为目,山以上方山为骨,伴以多处名胜古迹,历来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区,经国家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2处。 横塘位于胥江沿线,水运方便,是苏州附近较早兴起的驿站和商业集镇,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有“年年送客横塘路”的诗句。同时,横塘历来也是苏州市民郊游的重要去处,石湖、上方山风景区开发很早,此外还有唐寅墓、彩云桥等众多古迹。 上方山庙会就是以祭祀“五通神”为中心,以民间商品交易为特征的定期庙会,源于宋元,盛于明清,流传至今。上方山庙会除曾数度被官府禁止外,即使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投弹于上方山和梅湾一带,庙会依然举办,没有中断。上方山庙会是一种民间文化,一些经历过旧时庙会的老人,会绘声绘色地向你描述那端坐神龛的“老太姆”、美貌善良的“三太太”、抑扬顿挫的“唱宣卷”、鲜嫩脆甜的“水红菱”、香糯可口的“热白果”、川流不息的“灯笼船”、刀枪不入的“金刚身”、引人发笑的“小热昏”……上方山庙会高峰期,集中在农历八月十五至八月十八。上海、无锡、常熟、吴江、湖州等地的香客是主流,苏州市民除老年信士上山烧香外,大多是去赶集凑热闹和看表演、买土产品,还有是去观看“石湖串月”。

横店荷心塘村在哪里

20横店荷心塘

横塘村的名人略述

“横塘历来多名士”。这是宜春市妇孺皆知的事。 按族谱记载,唐代进士有袁皓,字退山,号碧池。曾任抚、吉二州刺史,又治身龙纪元年自集贤殿图书使、出采访图书使。 宋代进士有袁迩臣、袁孝显。明代有袁鲁训、袁业泗、袁一风、袁继咸。 清代进士有袁继梓、袁起涛。 历代举人授知县以上官职者有袁业濂、袁一鳌、袁一菁、袁芳杏、袁芳松、袁业颜、袁起菘、袁景怀、袁震等。 此外,八品九品官达数十人之多。 在历代名臣中,最负盛名的是袁继咸。他一生为民恤苦,不为高官厚禄收买,忠贞不渝,临死不屈的气节,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宜春城西门街鼓楼路原名为临侯路,就是为了纪念他。族谱中记载了他和袁一鳌、袁一风,彭大科、张承诏、钟炌、袁业泗在祟祯五年奏疏皇帝减派辽饷的公疏,达一千四百多字。还有皇帝圣旨二十多道,有赐封的诏书,有祝寿贺喜的诏书,有加封进级的诏书,等等。 民国时期,有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军少将师长袁佳洪。解放后,有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袁升科;广东省轻化设计院院长兼省外贸公司总经理袁升恒。大学生约有50多人。

横塘镇的历史沿革

镇沿用驻地横塘自然地名。明清朝年间,村里接连出了多个秀才、进士,村民们为他们树了碑,以表示尊敬,故得名文塘,方言中“文”“横”音近,后来改名为横塘。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属第三区原仁智乡管辖,1950年11月设狮子铺、林家2个乡,1952年8月分为旺冲、望明、枫林、林家、理明、狮子铺、坪埠头、横塘8个小乡;1956年撤区并乡时,并为林家、狮子铺2个乡;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时,林家、狮子铺2个乡合并组成高峰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峰、狮子铺2个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建立高峰:狮子铺2个乡;1995年撤区并乡,高峰、狮子铺2个乡合并为横塘镇。

横穿羌塘无人区有多少公里

1335公里。 羌塘无人区,是中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面积达29.8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地貌奇特,方圆百里荒无人烟,显现一种原始的山原风貌,这里完整保留了大自然原始的生态面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使人惊叹大自然还保留有一块如此壮丽的原始洪荒。

凉夜横塘抄袭了什么歌

关于凉夜横塘抄袭其他歌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歌曲《凉夜横塘》并没有抄袭其他歌曲。

例词: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淩波不

句,即逗号;读,念[dòu],即顿号。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