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莽能篡汉?

2022-03-09 21:59:26会说话地根号三01:47 20
声音简介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父亲早死,没有被封侯,王政君便把他接进宫抚养起来。他的大伯父王凤临死前,把他托付给成帝,从此踏上仕途。王莽矫情伪饰,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 深得人心, 取得了大司马的高位。 汉哀帝时,由于外戚王氏被排挤,王莽回家闲居。汉哀帝死,王莽回京,借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九岁的汉平帝;太后临朝称制,政归王莽。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王莽被封为“安汉公” ,第二年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平帝为皇后,元始五年(5年) ,受“九锡” 。不久汉平帝死,他另立两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则摄行皇帝事,称“假皇帝” 。公元8年,王莽逼孺子婴禅让,登上帝位,定国号为“新” 。至此,王莽彻底把汉家王朝篡为己有了。

王莽篡汉主要内容是什么

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 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后来他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来投奔他的,不论地方远近,出身贵贱,他一概收用,让他们做官。为了收买人心,他把从自己封邑里收来的钱和粮,都拿出来赠送给宾客,而自己家里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赞王莽。汉哀帝死后,王莽官居大司马,以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汉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渐渐在朝中大权独揽。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汉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党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王政君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摄皇帝”。 公元6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公元8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王莽篡汉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王莽的个人简历我想是不用更多的复述了,网上一查一大堆。 王莽篡汉用中国传统的封建史观来看就是主少国疑,权臣执政后的必然结果。 然而究其根源,王莽篡汉而不是代汉则是因为他失败的改革。 西汉末年封建时代的通病——土地兼并的现象已经凸现出来,地主、豪强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使贫者无立锥之地,官府收不到税(地主、豪强往往是免税的)就只好加大对普通农民的税收,这就愈发加剧了国内矛盾。 王莽上台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一次自救行动,他们希图通过改朝换代所带来的变革来舒缓日益激烈的矛盾,使国家从新走上平稳的道路。 但是历史证明王莽不是一个真正的改革,他选择了一条倒退的路。他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是创新而是复古,在封建经济已经高度发展的西汉末年采用奴隶制时代的井田制,这种愚蠢注定了,王莽改制的失败。 正所谓成王败寇,失败的王莽自然就是篡逆的贼子,王莽篡汉也就因此而诞生了。

王莽篡汉和曹丕篡汉有什么异同?

王莽篡汉是靠自己的名声慢慢爬到高位,然后篡之,而曹丕是老子已把路扫通,水到渠成的事

王莽篡汉,曹丕篡汉,分别是哪一年?

王莽篡汉为初始元年(公元八年),曹丕篡汉为公元220 年

王莽篡汉前他在干什么?他真的是穿越者吗?

篡汉之前他在做卖衣服的生意,而且他的生意也特别的好,因为他利用了现代的满减的方法,但我觉得他应该不是穿越者。

王莽篡汉后,一共统治了多少年,被东汉灭了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十四年。

周武伐纣到王莽篡汉多少年

相距1045年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他的最终结局怎么样?

他的改革,并不是很适合当时的情况,造成百姓的不满,导致百姓生活不是很好,最终灭亡了。

王莽是白蛇转世,篡夺了刘邦的汉朝

如果从一语成谶、因果报应的角度看 有关系 如果以马哲唯物观点看 没关系 由于司马迁于不经意之间在《高祖本纪》的这一段中多写了一句"蛇遂分为两,径开。"由此诞生出了一个神话故事:即"高祖斩蛇,平帝还命":故事的两个主要角色之一,一条普通的蛇变成了巨大的白蟒。刘邦斩蛇前,白蟒说:"你今天欠下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刘邦一剑把白蟒从正中间斩为两段。所以西汉传到平帝,白蛇转投胎王莽,毒杀汉平帝,篡汉为新。后经光武中兴,平灭了王莽,才又恢复了汉室,建立了刘氏东汉王朝。而东西汉恰巧各传200余年。这一故事普遍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京剧里面的《白蟒台》、《萧何月下追韩信》、《大保国》对此均有描述。

形容一模一样的成语有哪些

如出一辙、毫无二致、毫发不爽、不失毫厘、千篇一律 一、如出一辙 [ rú chū yī zhé ] 【解释】: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自】: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一:“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释文】:这四个人的过错,非常相似 【示例】:遥远相隔的民族有着这样~的民族传说。 二、毫无二致 [ háo wú èr zhì ] 【解释】: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更觉得同花小红一式一样,毫无二致。” 【示例】: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三、毫发不爽 [ háo fà bù shuǎng ] 【解释】: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便是心中许多道理,光明鉴照,毫发不差。” 【释文】:就是心中有许多道理,光亮鉴照,一点不差 【示例】:对这台仪器的精确度要求发不爽,否则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 四、不失毫厘 [ bù shī háo lí ] 【解释】: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出自】:战国 荀子《荀子·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 【释文】:圣人一样的人,本仁义,当这不是,齐言与行,不失豪(毫)厘,没有其他的窍门,已经在做了。 【示例】:这台机器是由大型计算机设计出来的,各个零件都不失毫厘,十分精确。 五、千篇一律 [ qiān piān yī lǜ ] 【解释】: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 【释文】:张公虽然写了千篇,但只是一种风格而已 【示例】:她又开始说起千篇一律的恳求的话语来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