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方言与文学:看不懂,就代表不好吗?| 席地而坐x各站停车

2022-03-10 17:58:08宗城75:44 2.9万
声音简介

不久前,宗城和「各站停车」的主播蛋妞进行了一期关于“方言文学”的讨论:从金宇澄的《繁花》到林棹的《潮汐图》,再到周恺《苔》、班宇《冬泳》、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近年来热议的文学作品,有不少都具有明显的地方性色彩,其中使用方言、改造方言成为一种常态。比如说《繁花》里的“不响”、《潮汐图》对古粤语的征用。本期,我们从被热议的方言作品说起,进行三部分讨论。这应该是近段时间投入准备最久的一期。


第一部分:方言写作的历史与概念面向。

首先,“方言文学”是需要谨慎对待的概念,研究领域中很少使用。其次,从新文化运动到延安文艺时期,当“救亡压倒启蒙”,白话文写作进入文艺与政治融合的历史阶段,胡适、瞿秋白等人如何看待“方言文学”?当时又有哪些创造性使用方言的经典作家?


第二部分:梳理近年来流行的“方言写作”,代表作及原因。

以吴语写作和岭南方言写作作为具体案例,通过对《海上花列传》《繁花》《潮汐图》等作品的细读,探讨:

(一)文学的方言使用中南北方言的差异;

(二)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读者接受的差异;

(三)《繁花》为方言创作打开的可能性;

(四)《爱情神话》的上海景观探究;

(五)吴语写作,除了金宇澄,还有哪些作家的尝试不可忽略;

(六)如何看待《潮汐图》中的方言使用及其争议;

(七)粤语方言的创作何以可能?


第三部分,我们会纵深下去,反思“语言纯净主义”和“语言中心主义”。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值得怀疑,纯净的方言景观是一种幻觉,就比如并不存在纯净的粤语,岭南地区粤语、客家话、黎语、普通话等总是互相混杂;并从青年写作者自身的角度,谈谈对方言写作的探索和理解。

最终,我们回到对一些偏见的反思,提倡一种更开阔、更鼓励创造的文学尝试,而不是秉持着某一种“正确观念”,对其他的创造进行打压。所谓文学,不是规范的宠物,恰恰是打破规范,在陈旧的空气中燃起激动人心的崭新火焰。


【本期主播】

宗城:小说写作者,人类观察员

蛋妞:「各站停车」主播


01:30 为什么我们想要谈论方言文学这个话题;

04:30 当一部作品因为方言被批评“读不懂”,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批评;

08:30 判断语言与方言的准则。简要概括方言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16:50 张爱玲看待上海,有一种津门贵族与上海小姐融合的挑剔;

17:30 一种纯正的对于本土的想象是可疑的;

20:30 对谈《爱情神话》,兼讨论:文艺作品不是纪录片,追求的不是事无巨细的表面真实,而是精神、气质与历史情景的真实;

24:00 上海这城市本身不就挺悬浮的嘛;

27:04 漫谈吴语文学:韩邦庆、王安忆、金宇澄、程乃珊、陈丹燕等;

34:36 胡适:方言的文学越多,国语的文学越有取材的资料;

39:40 宗城谈广东境内方言分布;

45:20 Daniel谈《繁花》的“方言改造”;

50:30 对语言纯净主义和中心主义的反思;

52:20 宗城谈林棹《潮汐图》。


【本期书目】

李如龙:《汉语方言调查》

温昌衍:《广东客闽粤三大方言词汇比较研究》

陈忠敏:《汉语方言语音史研究与历史层次分析法》

林棹:《潮汐图》

黄锦树:《雨》

黎紫书:《流俗地》

郑子宁:《中国话》

金宇澄:《繁花》

程乃姗:《上海Lady》《金融家》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

班宇:《冬泳》《逍遥游》

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


文案:宗城、蛋妞

剪辑:朱丽婷

视觉:野生朵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宝宝为什么会不懂得坐呢?每次让他坐都是直直的站着?

不知道你家宝宝几个月了,一般宝宝八个月左右就会坐了,你不要着急,可能还不到时间

坐火车开一站台和停一站台什么意思

因为火车有多个站台,火车要选择一个站台停靠和开车,开一站台说明火车开车在车站一站台,停一站台说明火车停车站一站台。 站台:车站台站内高于路面的平台。供上下乘客及装卸货物。参见"月台"。 从物流角度看,站台是线路与仓库的连接点,是仓库进出货的必经之路。站台的作用是车辆停靠处、装卸货物处、暂存处。利用站台能方便的将货物装进车辆中或者从车辆中取出,实现物流网络中线与结点的限界转运。

到底是虚无坐席还是坐无虚席

坐无虚席 坐无虚席 [zuò wú xū xí] [释义] 座位没哪轿有空着的。多形容观众、听众缓手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 [出李哪肆处] 《太平广记·龙三·释玄照》

成语:X不X席{急}

寝不安席、 坐不安席、 坐不重席、 胁不沾席、 卧不安席、 居不重席 有以上成语

“席地而坐”中的“席”字的意思

席的解释 [xí ] 1.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 席地而坐 【拼音】:xí dì ér zuò 【释义】:泛指在地上坐。

席地而坐中的席地指的是什么意思?

原指在地上铺了席(坐、卧在上面),后来泛指在地上(坐、卧):席地而坐.

“席地而坐”的“席”字是什么意思?

根据文言语法,“而”应表修饰,所以“而”连接的是两个动作,比如“扣舷而歌之”,就是一边敲击船舷,一边唱歌。所以,我认为“席地”的“席”应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铺席子”。个人理解,不知正确与否!

席地而坐什么意思

【拼音】xí dì ér zuò 【解释】席:宴席;席地:坐在地上的进餐方式。 指古代人铺席于地以为坐 【用法】作谓语;指随便的场面。 【出处】: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旧五代史·李茂贞传》

坐一席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张坐卧之席。 一张坐卧之席。一桌饭菜或酒席。一阵。一番。指一个职位。通常指坐在一块,同坐一张桌子吃饭。 出自《仪礼·乡饮酒礼》:“公升如宾,礼辞一席,使一人去之。”郑玄注:“辞一席,谦自同於大夫。”贾公彦疏:辞一席,谦自同於大夫者,大夫再重,公三重,故辞去一席,同於大夫再重。

席地而坐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xí dì ér zuò   【解释】席:宴席;席地:坐在地上的进餐方式。后泛指在地上坐。   【用法】作谓语;指随便的场面。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起步当车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