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芒种之忙

2022-07-15 21:00:00有书06:34 2.4万
声音简介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一个节气。


读中学的时候,每年都要有一次下乡劳动,一般都会选在芒种季节,因为这时候北京郊区的麦子黄了,正待收割。


我们中学那时候常去南磨房乡帮助老乡收麦子,在乡间,我从老农那里学到一个谚语“杏黄麦熟”收完麦子回家到市场一看,果然摊子上到处都有卖杏的。


我把学到的这个谚语“杏黄麦熟”写进作文里,得到老师的表扬。


节气,真的神奇,像是一位魔术师,自然界的一切都逃脱不了节气变幻的色彩晕染。


芒种,乡间是麦子的一片金黄,城里没有麦子,也得派橙黄橙黄的杏来诉说这个节气中的一点儿心思。


那时候,觉得南磨房乡离城里很远。现在,早已经成为城区的一部分。


我现在居住的潘家园,就位于南磨房管辖范围之中。东三环远近一片林立的楼群,原来就是我读中学时候下乡收割麦子的田野。


世事沧桑,城市化的飞速进程让节气变得只剩下了日历上的一个符号,起码,芒种节气中,属于北方的那一片梵高才能挥洒出的金黄颜色,已经很难见到了。


其实,芒种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还是一个播种的季节。


在北方,是磨镰忙收麦子;在南方,则是忙稻子插秧。


过去学过一首古诗,其中有一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虽然说的是比芒种节气略早一些时候,却一样可以看出南方播种时的忙乎劲儿了。


在我的理解中,芒种的“芒”,指的是收割麦子;芒种的“种”,指的是播种稻子。


一个节气里既包含收获,又包含播种,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绝无仅有的,足见芒种这个节气内容之丰富。


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节气里,有这样两种鲜艳色彩在交织,一种是麦子金黄一片,一种是稻秧碧绿一片;


一边是北方独属的热辣辣的阳光灿烂,一边是南方特有的子规声里细雨如烟。


如此辉映在一起,让成熟和成长在同一时刻呈现,是哪一个节气中可以有的辉煌壮观景象?


芒种这个节气,对于农事的重要性便也尽显在这里了。所以,过去有民谚一直流传至今,叫做“春争日,夏争时”。


这里的夏,指的就是芒种这个既要收获又要播种的节气,其忙碌的程度要以“时”来计算,远超过春节以“日”来计算的。




过去还有一句谚语,叫做“芒种芒种,忙收忙种”,说的就是这个节气的忙碌劲儿。


在这里,充分显示了我国语言的丰富性,是将芒种中带芒农作物的“芒”字,谐音化为“忙”,一语双关,涵盖南北,将繁忙而丰富的稼穑农事浓缩在两个字中,


实在是我国二十四节气得天独厚的本事,农业时代中很多乡间的文化密码都蕴含其中了。


说起芒种,我总会忍不住想起40多年前在北大荒插队的时候,也是在麦收之后。


只不过,在北大荒,麦子收割要晚于芒种一些时日。


麦收之后,农闲时刻,我到当地一个姓曹的老农家借书。


别看是老农,因是从沈阳军区复员的军人,从沈阳带了很多书到北大荒,他家成为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的图书馆。


那是我第一次去他家,看见他翻开一个红漆立柜,这种立柜在乡间一般是盛放米面的柜子。


他却从里面掏出了一本本的杂志,我一眼看到,是《芒种》,封面是有齐白石题写的刊名“芒种”两个醒目的墨笔大字。


我凑过去一看,柜子里全是《芒种》杂志。


他笑着告诉我,他有从1957年创刊到1966年停刊的全部《芒种》。


那些《芒种》成为了我学习文学的范本。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学习写作的。


一晃竟然43年过去了,芒种,芒种,43年前,我频繁从老曹家借阅《芒种》,也够一阵紧忙乎的了。


想想,那应该是我的播种也是我的收获季节。







肖复兴的故事

肖复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聆听与吟唱》、《纸的生命》、《浪漫的丧失》、《父亲手记》、《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等。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肖复兴,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早恋》、《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作者语:“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肖复兴的故事

肖复兴的故事

关于肖复兴的小故事

。啊,ba b

肖复兴是个怎样的人

是1个勤奋好学的人

肖复兴写给儿童的书

《青春奏鸣曲》、《音乐飘流瓶》、 《今天孩子缺什么:我和中学生的交流笔记》 、《永远的校园》

《曾经少年》肖复兴主要内容

《曾经少年》肖复兴主要内容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握高世、京腔京味的故事和流畅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小学到初中的成长经历。《曾经少年》作品语言优美而富有段肢童趣,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描写真实感人,对老北京的时令风物、日常生活的展现充满了历史文化内涵。《曾经少年》是加拿大作家大卫·吉尔莫的非虚构文学念桐杰作。大卫发现,儿子杰西对高中生活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了。大卫苦恼不堪,最终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让杰西退学回家,唯一的条件是,他们每周要一起看三部电影。一个特别的“电影俱乐部”由此诞生。

肖复兴的人品

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之中应该有所体现。。。真的想了解他的人品,你可以去多接触他啊,给他写写信件

谁读过肖复兴的《早恋》,觉得怎么样啊?

还不错,是本好书。

肖复兴红脸儿读后感

                                          读《红脸儿》有感         最近我读了作家肖复兴写的《红脸儿》,作品以生动的语言回顾了“我”与3个小伙伴之间的童年往事:“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大院里突然搬进来一个名叫大华的男孩。由于大华来历不明,且脸上长着一块十分明显的红痣,院里的“捣蛋鬼”九子给他起了个“红脸儿”的绰号,并教唆其他孩子一起孤立和疏远他,只有“我”和玉萍始终将大华视为好朋友。为此,九子与我们之间摩擦不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孩子们的嬉戏打闹之中,围绕在大华和玉萍身上的身世谜团被层层拨开,其背后所牵扯的纷繁复杂的家庭变故亦被和盘托出。一场由孩子担当主角、以家庭为背景的成长故事剧就此在大院内悄然上演的故事。       读完之后我领悟到,朋友是一种守望相助。漫漫人生路上,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为你解除痛苦和困难。朋友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是你受伤时的一剂良药;是你饥渴时的一碗白水。友谊是金钱买不来的,只有真心才能够换来的。

肖复兴怎么死的?

大哥,肖复兴是现代人,他现在才71岁,还没死,这都不知道。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