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了对父母多年的抱怨,实相也随之好转(黄思霞)

2015-03-02 13:23:39锦明老师谈亲子教育21:08 1126
声音简介
你活在怨恨父母的痛苦与煎熬中吗?
你纠结于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亲的人,同时又是伤害我们最多的人,而不知如何是好吗?


其实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父母也受限于他们的成长环境
 

我们可以选择
让上一代的痛苦到这里结束!
让下一代的幸福从这里开始! 

抱怨父母的作文

我的妈妈非常和蔼可亲,而且很勤劳。妈妈把家务活儿全扛在身上,再苦再累,她也从来都不抱怨。妈妈总是把家里收拾的干净、有条不紊,使我不得不钦佩她。 记得有一次我家窗户忘了关,那天正好刮起了大风,妈妈看了看落了一层灰的地面和窗户,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就开始清扫,直到家里干干净净。我们劝她去休息,她坐下不久就睡着了,我和爸爸望着沉睡的妈妈,心中很不是滋味。 多少年来,寒来暑往,刮风下雨,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妈妈从不间断地送我学习围棋、英语等课程。为了辅导我学好这些课程,妈妈有时像个小学生一样拿着笔记本,和我一起坐在教室里听课。妈妈听的是那么认真,记得是那么仔细。妈妈为了我的学习倾注了多少心血啊!妈妈经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想起妈妈的这句话,就会信心百倍。 妈妈,我一定会让您为有我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而感到骄傲;我一定会用优异的成绩和将来对社会的贡献,来报答您,我亲爱的妈妈! 妈妈,如果您是太阳,我就是沐浴阳光的小草;如果您是小河,我就是水底畅游的小鱼;如果您是蓝天,我就是天空中翱翔的小鸟…… 我爱您——妈妈!

孩子抱怨父母如何化解

抱怨,是一种不良情绪的发泄,自己心里不满意,数落别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好。抱怨父母,大多是孩子对父母不理解,不宽容,不爱戴,甚至不孝敬。对父母说怪话,发牢骚,表达不满情绪。 行为表现 1、抱怨父母钱少、家穷。小斌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习虽然一般,但对家庭生活条件特别在意。看到有的同学穿着时尚的服装,有的背着高档双肩包,有的同学妈妈开着宝马车接送……自己特别眼馋。回到家里就抱怨父母:看看人家吃的什么饭,穿的什么衣,坐的什么车?再看看咱家呢? 2、抱怨父母没文化、没地位。小霞的班里开家长会,老师要求家长发言,很多家长都讲了意见和建议,自己的爸爸却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小霞知道爸爸没文化,不会发言,但自己觉得很没面子,回到家里就抱怨爸爸:“同样是家长,你为什么不发言?为什么没文化?我学习不好,就怨你!” 3、抱怨父母说话啰嗦。每天上学前,家长都要嘱咐孩子: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别打架,注意安全……有的孩子听了点点头,而有的孩子却抱怨家长说话啰嗦:“哎呀!我知道了,你烦不烦?” 形成原因 1、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家情教育。有的家长没把家庭的实际情况,包括父母的工作、经济收入、主要资产等情况告诉孩子,而是碍于面子,家庭条件不好也不说差。还鼓着劲说:“面包会有的,大房子、好汽车也会有的。别人家有的,咱家都会有。” 2、孩子攀比心理太强。学生的主业是学习,由于引导不利,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了物质生活条件上。给别人攀比的不是学习进步,而是生活享受。 3、给孩子的困难体验教育不够。家长打拼创业的艰辛,不让孩子不知道;生活的坎坷艰难,也不告诉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家长更不让孩子参与;一切都是家长扛着、包着。孩子没有体验,自然也不理解家长。 潜在危害 一是孩子攀比心理太强,特别是错位的攀比心理,往往会导致心理的扭曲,事事只在客观讲条件,不在自身找不足。心态不阳光,满腹牢骚,怨天尤人。 二是孩子抱怨过多,不利于培养亲情孝心。孩子不体谅父母的艰难,不理解包容父母的低能,亲情淡漠,很难孝敬父母。 解决办法 1、耐心对待孩子的抱怨 。当孩子抱怨时,家长应该耐心一些,先不要着急,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语,了解孩子的想法后再慢慢和孩子讲道理。如果家长急躁了,对孩子进行训斥,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厌烦情绪。 2.帮助孩子分析并解决问题。 家长弄清了孩子是为什么事情而抱怨,合理且能解决的,立即帮孩子解决。不合理或暂时不能解决的,讲清道理。鼓励孩子自立自强,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解决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 3.鼓励孩子客观全面地看问题。父母就是就是这样的水平,家庭就是这样的状况。要教育孩子面对客观现实,不要和别人比吃穿、比条件,要和他们比志气、比学习。靠自己的努力改变面貌才是真本事。 4.多沟通,培养孝心和亲情。告诉孩子:“孩儿不嫌母丑,狗儿不嫌家贫”,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虽然能力平平,家里虽然不如大款富裕,但父母给了你生命,用心血把你养大。这是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恩情和亲情。”让孩子从小知道父(母)爱如山的道理。

孩子对父母有哪些抱怨

哈哈哈孩子抱怨的可多了。生活上埋怨没有独立空间、零用钱少、衣食不好、父母管的又严又宽、不让出去玩、整天逼着学习学习在学习、有了错误把芝麻大的事当成西瓜式处理、不让玩手机电脑看电视、不让和异性接触、不让和同学聚会饮酒、对自己的一些事情漠不关心只看结果、父母做不到的事强求孩子完成、作业没完不许玩即使朋友来找一点面子不给留、看见心仪的东西总拿学习好做交换条件、有求于父母又难以启齿时父母却无法发现、明明不是自己错误父母却主观上强加于自己头上、一些生活小事父母玩却要求子女做、让孩子做事父母却玩牌大吃大喝、有了进步想得到奖励结果父母轻描淡写令刚有的激情顿时烟消云散、吃饭时间训示自己……太多了哈哈

父母抱怨

不存在对不对 相信你也不是奶娃娃了,应该学会独立、懂事、体贴人了。你妈妈或许比较累或许希望你独立或许觉得心寒你不体贴人吧。 有空的时候,多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母亲身体不舒服或者繁忙的时候,也要学会帮她分担;实在抽不开身的时候,要学会说“请”“麻烦”“谢谢”,你妈妈不是你的奴隶,你妈妈给你的爱不是周瑜打黄盖理所当然的,你要学会感恩,给不了行动好歹给点心意和话语温暖啊。 不要再自顾自的了,多陪陪妈妈谈心多帮妈妈分担,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也就是乖一点少惹麻烦~这样,你妈妈就不会那么抱怨了。

父母怎样应对爱抱怨的孩子?

其实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爱抱怨应该是父母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孩子深受父母的影响。当然这只是有一部分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本身比较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总把错误归到对方或者是其他人的其他方面。所以面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是自己的不足不要怨天尤人应该去想办法解决。

父母怎样应对爱抱怨的孩子

正确引导孩子处理问题。 当孩子遇到一些麻烦问题时,就会出现抱怨的情况,而如果无法解决,那家长要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把注意力从这上面转移,多去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比如孩子在揭开一个死结时,无论如何也弄不开了,就容易皱眉头,开始抱怨了,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们还有很多好玩的项目,不要总是在这个绳子上耽误时间。 通过玩来教育孩子。 孩子都喜欢玩,所以家长多和孩子玩一些游戏,调整孩子的心情,来减少抱怨的不利影响。在玩的时候,家长可以顺便的同孩子讲一些道理,比如遇事不能钻牛角尖,不要有太多埋怨,应该自己多想办法解决。自己做不到的,那就向家长、老师、同学寻求帮助。在玩中,孩子往往比较放松,这时的教育也会事半功倍的。 及时鼓励听话配合的孩子。 如果孩子抱怨有所收敛,或者听家长的一番话后不再抱怨很多了,家长别忘了及时鼓励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孩子都喜欢夸奖的,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激励,所以家长要利用好孩子的简单心理,多去实事求是的夸奖孩子。 帮助孩子把抱怨性的词句“变身”。 如果孩子经常抱怨发牢骚,比如说“真烦死了,真讨厌,根本弄不好等等”,这样的词汇会让孩子显得没素质,而且让孩子更加烦躁了。这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说一些比较中性的词语,把过激的词语”变身“。比如像不可理解、有些难度等等,虽然只是词语的变化,但是同时,孩子的心态就不一样了。 耐心对待孩子的抱怨。 当孩子抱怨时,家长应该耐心一些,先不要着急,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话语,应该慢慢的和孩子讲道理。如果家长急躁了,对孩子进行训斥,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厌烦情绪,孩子根本不会听家长的话的。 所以对待孩子的抱怨,家长应该有耐性,而且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过分的对待孩子。 鼓励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想让孩子减少抱怨,应该让他们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比如晚上刷牙这个习惯,很多孩子不想刷牙或者坚持不下来,总是抱怨刷牙干什么,不知道有多大用处。这时家长可以反问孩子,不刷牙会导致虫牙,会牙疼,你知道牙疼的难受吗?让孩子多去思考思考,慢慢懂得刷牙的好吃,他就能坚持刷牙了。

如何面对爱抱怨的父母?

她说什么你就别搭理他们 管他们说什么呢,你做你自己的该做的事。 一只耳朵进去一只耳朵出来,别放在心上。 还有她们这样是关心你,不要太对她们冷漠了。

孩子有资格抱怨父母吗

抱怨是没有什么用的 只有自己想着去改变 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

抱怨父母,气死人了

你现在是很气愤,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也就释然了

为什么我会 特别的 埋怨 怨恨 抱怨 父母 ?

也许是因为在你的童年时期,你的父母没有给你提供一个健康并且利于儿童成长的生活环境,所以现在你会埋怨他们没有当初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