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论明史 132 乡绅作恶乡里之抑买货物,占夺水利

2022-09-12 08:49:07徐来有声_故事有力量03:10 4472
声音简介

第八是抑买货物,占夺水利,例如明初之番禺土豪:
番禺土豪数十人,遇闾里珍货,辄抑价买之,稍不如意,即诬以钞法,人莫敢谁何。
明末之温体仁:
御吏毛九华劾体仁居家时,以抑买商人物,为商人所诉,赂崔呈秀以免。
七阳官破之碓磨:
正统八年十二月戊戌,吏部听选官胡秉贤言:臣原籍江西戈阳县,有官陂二所,民田三万余亩,借其灌溉。近年被沿陂豪强之人,私创碓磨,走泄水利,稍有旱暵,民皆失望。
西湖菱芡之利:杭州西湖傍近,编竹节水,可专菱芡之利,而惟时有势力者可得之。故杭人有俗谣云:十里湖光十里笆,编笆都是富豪家,待他十载功名尽,只见湖光不见笆!
顺德之占沙抢割,陈邦彦《中兴政要书·保民篇》第三《禁侵渔》:
臣乡田多近海,或数十年辄有浮生。势豪之家,以承饷为名,而影占他人已成之税田,认为己物,业户畏之而不敢争,官司闻之而不能直,此所谓占沙也。及至秋稼将登,豪家招募打手,驾使大船,列刃张旗,以争新占之业。其后转相摹仿,虽夙昔无因者,亦皆席卷而有之,耕者之少不敌抢者之多,或杀越折伤而不能问,此所谓抢割也。斯二者小民积怨深怒,皆归怒于乡绅……去冬寇犯郴、桂,民言至有愿寇之来与乡绅俱毙者。
“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这两句话正可做明代农民对乡绅的怨恨的注脚。

历史上新乡市谁的故乡

共工是炎帝的后代,是与黄帝同时期的一个强大的部族首领。这个部族就居住在今天新乡市的辉县。活动在包括新乡、获嘉、卫辉在内的豫北平原。共工是我国第一个治水的英雄,由于他只知防堵,不懂疏导,虽厉经艰苦卓绝的奋战,仍归于失败。但后人没有忘记他的历史功绩。共工仍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水神”。“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故事即出于共工 no9周勃 西汉丞相,封绛侯,原阳县原武镇二郎庙村(已湮)人。身为武将,周勃助刘邦打天下英勇无比,连攻下40余座城池。和陈平合谋,诛杀诸吕,立汉文帝,又亲挽皇帝玺,交于刘邦第四子刘恒(即汉文帝) no8 周亚夫 周勃次子,西汉丞相,封条侯,原阳县原武镇二郎庙村(已湮)人。以“细柳屯军,治军严明”而闻名。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在1986年为周压夫故里题词“治军严明,一统大业”。现有周亚夫墓,在原武镇小村南,墓冢高大,翠柏成林,俗称“柏林冢”。周亚夫祠在今磁固堤村。 no7 陈平 陈平(?——公元前178年),西汉丞相,封曲逆侯,原阳县阳阿乡阿村人。陈平“六出奇计”,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又与周勃合谋“诛杀诸吕”延继刘氏诈基,是“汉初三杰”之一。今存陈平祠,为县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有大殿三间、拜殿三间及石碑多通。 no6 张苍 张苍(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西汉丞相,封北平侯,原阳县富宁集乡张大夫寨村人。张苍校正《九章算术》,制定历法,也是我国历史上主张废除肉刑的一为古代科学家。现有张苍墓,位于原阳县城关镇东北2公里谷堆村,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苍墓东西长40米,南北款30米,高1至2米,墓周槐林茂密,郁郁葱葱。存有墓碑一通。圆首镌有云龙图案,中刻“汉丞相北平侯张公讳苍之墓”,为清康熙年间立。另有“张苍纪念堂”大殿和“西汉丞相张苍故里”大型石碑。 no5 毛遂 毛遂,战国晚期人,故里在今原阳县师寨乡路庄村。公元前257年,因向赵国的平原君自荐说楚成功,遂声名大振。成语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的故事均出于此。 no4 姜太公 姜太公(?——公元前1021年),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魏之汲邑姜塬(即今卫辉市太公泉)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和谋略家。因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从封而得姓,又称吕尚。根据文献记载,他的名字还有:太公望、周望、吕牙、吕望、师望、姜老等。 姜太公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成功地协助周武王指挥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牧野之站,著有《六韬》等。姜太公是中国军事家的始祖。在民间,姜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象征,被尊为“神祖”。反建屋架梁,必用红纸写联:“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或“姜太公在此,白事大吉”,以示平安。 no3 韦思谦 韦思谦(?——公元689年),本名仁约,以字行,唐朝丞相,原阳县陡门乡韦城村人。今存韦思谦祠,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原阳县城北1公里有韦思谦墓。其有两个儿子韦承庆、惟嗣立皆为唐朝丞相。《旧唐书》载:“前后四职替代,又父子三人,皆至宰相,有唐以来,莫与为比。” no2 百里嵩 百里嵩,字景山。东汉末年,他任徐州刺史时,注意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并施以轻徭薄赋,百姓得以修养生息,成为群众赞颂的清官。 百里嵩任职中,徐州一带曾遇到一次特大旱灾,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他体察民情,找水源,挖渠引水,跑遍所属各县。事有凑巧,不久普降喜雨,万民称赞这次喜雨为“刺史雨”,称白里嵩为“百里使君”。封丘县城东北2公里庙岗村南的“使君祠”为元代民间所建。 no 1 比干

无论在外什么多少年我们都不会忘记乡音乡情?

无论在外多少年,我们都不会忘记乡音和乡情,这是炎黄子孙特有的故乡情结。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多远,都会记得自己是哪一方水土哪一方人,乡音,也永远在记忆中萦绕,盘旋……

无论在外什么多少年我们都不会忘记乡音乡情?

无论在外什么多少年, 我们都不会忘记乡音乡情 可以这样说 无论在外漂泊多少年 我们都不会忘记乡音乡愁 说明了家乡在我们的心目中印象深刻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中国吃货地图,你的家乡有哪些历史悠久的特色美食呢?

我的家乡在安徽,生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吃着这里的美食长大,深感荣幸,我很痴迷这里的美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味,更是因为它背后优美的故事和它们动听的名字,大家也许对安徽不太了解,由我为大家一一揭晓 秦栏卤鹅是安徽天长市秦栏镇特产,据说历史已经有百年之久。它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据说在宋朝除了一个朱大官人,他做到了工部侍郎,他和妾室生有一子,但不知何故,在儿子幼年时,妾室被弃。等儿子长大思母心切,他想起与母亲在一起的三年时间,想起他们一起牧鹅的场面。他的师从苦心钻研出了卤制熟鹅,没想到他吃了食欲大增,因此决心弃官寻母,最终与母亲一同生活在了一起。 地锅菜起源于苏北和鲁南交界处的微山湖地区。从前,渔民在微山湖上打渔民,因为在船上条件恶劣,十分难以生存,于是渔民在船上取一个炉子,在上面铸一口锅,再贴上面饼,便产生了地锅菜的做法。 安徽还有一种菜叫包公鱼,原名红酥包河鲫鱼,是安徽省合肥是的传统汉菜,属于冷盘,因为他是以包河里一种名叫黑背鱿鱼为底料,大家看到它就会想起来包公,所以给它这样起名字,这道菜通常由鱿鱼,莲藕,冰糖和其他成分制成,在炒锅上做好饭,然后等锅冷了之后,再用芝麻油盖上盘和顶,盘子形成了,就会余味无穷。

古代经典对联故事:李白巧对胡乡绅

唐开元十三年(七二五年)春,风华正茂的李白,为了实现他的凌云壮志,踏上了漫游天下的旅途。一天,他路过三峡重镇南浦(今万县),与当地诗友,吟诗、作赋、联对。当地,有个不学无术,却 又喜欢附庸风雅的胡乡绅,十分嫉妒李白的文才,以祝寿为名,请李白及众诗友赴宴。酒过三巡,胡乡绅虚情假意地,对李白说:"久闻先生才华横溢,老夫有一上联,只是苦无下联,今请先生玉成。说完,摇头晃脑地念道: 梁山栽大竹,无须淋水; 胡乡绅的上联,是由三峡一带三个县名组成,自以为绝妙,可以难倒李白。哪知李白,当即也用三个县名,道: 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胡乡绅自知才气不如,怕再对出丑,连忙陪笑说."请喝酒,请喝酒!"

同乡论坛有家乡名人吗?

有啊,不知道楼主是哪里的啊?我在同乡精英网看见了陕西好多的名人的

新化乡的历史文化

新化乡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地方。长期以来,各少数民族都保持着自己古朴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苗族风情尤为浓郁别致,时逢农历二月初十、十五、七月十五、十八等传统节日,苗族同胞都要穿盛装戴饰器,赶往俗成地点,吹芦笙、奏箫筒、欢歌载舞,开展各类活动,以示庆贺。未婚青年举行对歌比赛,在欢歌笑语中结成对对良缘。

家乡的历史名人

爱国教育基地“慈元行宫”,乃600多年的名胜古迹,先祖元初迁居来住,忠孝传家,奉母主慈元皇太后为神,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子孙后代的爱国思想。2006年集资百万重建行宫,金碧辉煌,与海滨的慈元塔相映成为该村的一大景点。 村情概况  塔头刘村是福建省泉州奇迹市东石镇一个革命老区行政村,位于东石镇东部海滨村落,距东石镇区9公里,南临围头湾,与塔头孙村毗连,南面对金门岛。东距金井镇10公里,北距石狮市20公里。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海滩养殖区2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13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3200人、806户人家。居港、澳、台的侨胞数千人。2007年被评为“敬老文明村”。 [编辑本段]地名含义   原塔头村分为二个村委会,因一色刘姓故称塔头刘村委会。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唐代富商林銮为船队航线临海造航标塔--“虎啸塔”,故名塔江,属泉州府南门外十一都。后改为塔头村。1961年以革命烈士刘延都之名命名为延都大队。1981年拆大队为塔头列大队。一色刘姓,塔江刘氏源自福建刘氏凤岗派,由福清因搞元避难而迁居塔江。开基祖宋行军令史刘拓公肇基塔江至2008年已有720年,忠孝传家,建慈元行宫弘扬爱国民族精神。具有革命传统,1938年就建立地下党支部,许多革命干部到该村当教师,宣传革命道理和开展革命斗争,出现革命烈士刘延都、刘国良、刘延来。也踊现许多革命干部。 [编辑本段]气候与物产经济   年平均气温18-21摄氏度,属南亚热带海洋气候。村中以养殖紫菜、海蚵、小杂海为主。年收入数百万,村中企业:伞业、“雨丝梦”(国家名牌)织造业、服装业、五金业,产品走向世界。经济蒸蒸日上,社会和谐,齐心奔小康。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该村地处沿海通道东石--金井的中心点。又有通石狮的北线公路,四通八达。厦门、泉州、石狮、安海、金井皆有班车,十分方便。 [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爱国教育基地“慈元行宫”,乃600多年的名胜古迹,先祖元初迁居来住,忠孝传家,奉母主慈元皇太后为神,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子孙后代的爱国思想。2006年集资百万重建行宫,金碧辉煌,与海滨的慈元塔相映成为该村的一大景点。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石砌海堤雄伟壮观,村中道路四通八达。村委会大楼设置菜市场,规范管理。二楼办公大厅,老人文体活动中心,三楼会议厅,老人演练厅。廷都小学,占地3000平方米,设备齐全,省级达标,13班学生,师生千余人。慈元广场的文艺戏台,水泥场1500平方米。早上有村民锻炼身体,学太极拳剑,是村内的活动中心。

成都是哪个历史名人的故乡?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杜甫草堂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大、保存完好、知名度高且具有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山化乡的历史名人

相传明清时期,蔺氏族人在山化乡邙山之上半耕半读,勤俭持家,培养出众多人才。其中,蔺完植、蔺挺达最为著名,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让偃师一带的百姓津津乐道。蔺完植,字无翳,号六一,父亲蔺芑曾以“孝义”闻名乡里。蔺完植从小刻苦攻读,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考中进士,历任南京都察院经历、户部郎中、湖广衡州知府等官职。 花甲之年,蔺完植因病告老还乡,居住在祖传土窑宅院里,每日布衣粗食。64岁那年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求子孙不许仗势欺人,非公事不得见郡守、县令,遇到官绅侵害百姓利益,要尽力抑强助弱。百姓感其恩德,称颂他为“廉介君子”。 蔺挺达是蔺完植的孙子,字金芝,明朝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考中举人,清朝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得中进士,历任刑科给事中、吏科右给事中、户科左给事中等职,官至吏科掌印都给事中。蔺挺达和他的祖父一样,也是一个清正廉洁、性格耿直的人,为百姓仗义执言,一生艰苦朴素,民间传说中称他为“老实官”。如今,在蔺窑村北的一块农田里,仍存留着一座圆形墓冢,墓冢前面,一通青石雕制的石碑高大异常,上刻“敕授文林郎吏科掌印都给事中蔺公之墓”,落款为“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这便是蔺挺达之墓。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