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条”下的十座城市

2023-05-02 07:07:18吴晓波频道19:42 1.8万
声音简介

12月9日晚上19:00-20:30,吴老师将和你谈谈:我们该如何度过当下?

喜马拉雅独家直播,点此预约>>


12月12之前号,也就是本周日为止,期间只要您购买《每天听见吴晓波·第七季》,就能获得喜马拉雅半年会员卡一张,会员权益会在12月21号统一发放到您购买专辑的账号中。

戳此购买>>《每天听见吴晓波·第七季》买一得四






“新十条”来了。


12月7日午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十条防疫新措施。


相比一个月前的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以及第九版防控方案,主要有以下变化:

关于高风险区: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二十条”: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


关于非高风险区: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二十条”: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关于核酸和码: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第九版防控方案:重点场所对进入的工作人员和顾客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重点机构对来访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核验健康码并进行登记)


关于落地检: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二十条”: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第九版防控方案:无症状感染者参照轻型病例进行管理,在方舱医院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关于密接: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二十条”:对密切接触者“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关于“四类药品”: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第九版防控方案:出现本土疫情后,辖区药店应对购买退热、抗病毒、抗生素、止咳感冒等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推送辖区街道(社区)管理,及时督促用药者开展核酸检测,必要时可先开展一次抗原检测)


关于老年人疫苗接种: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


各地、各部门陆续跟进,北京发布“京十条”,上海对来沪返沪人员取消“落地检”“三天三检”和“来沪返沪不满5天”标记提示,国铁集团宣布:购票、乘车及进出站停止查验48小时核酸证明和健康码。


但是,政策传导总有滞后,迅速变化的事态也让人一时难以适应。各地具体情况如何?


我们询问了一些中心城市(例如北京、成都、郑州、西安)和热点城市(例如保定、克拉玛依、鹤岗)的市民、医生、企业主,发现大家的心态千差万别。


你所在的城市今天是什么景象?你和家人朋友的心态如何?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西安的民营企业家波仔表示:

最近西安的解封,很彻底。

10—11月是持续紧的状态,社会面是每天一次的核酸要求,比如我偶尔几次落下,但每个月至少做26次。 


因为阳性增多,11月25日—27日还静默了三天,每天每户一人出门两小时,仅药店、超市、水果店等地方开门。 


从11月29日起,忽然就放开了,至今的一周多,没有核酸要求,商场、写字楼、餐馆等公共场合,绿码就能通行。学校、医院、政府单位等特殊场所需要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我明显感觉到上下班高峰期的堵车情况多了。 


据我观察,周边有2/3的临时核酸亭都关门了,而医院的核酸区队伍变长了。


作为民营企业家,开心的是,可以自由出行拜访客户,拓展业务,还可以安排外地的会议,我也不要求员工做核酸了,除非是他们拜访学校客户的特殊需要。 


担心也有,虽说得新冠就如患流感,但我自问肯定不愿得新冠,然而现实是,无需核酸后,容易出现阳性而不自知的情况。


最近,我正在计划公司明年的打法,究竟是激进还是保守,我也问了周围一些老板、民营企业家,大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普遍持纠结、观望状态。


金融方面很能说明问题。放在前两年,银行这边的无抵押纯信用贷款,我们公司在每家银行能获得的贷款也就5万—10万,今年以来不少银行推出贷款政策,光一家银行就能贷款40万以上。 


银行贷款较松,这说明企业对扩张持谨慎态度,下一步还是要根据疫情走向来做具体判断。


保定的某位市民表示:

保定算是“躺平”了,已经把市区里的高低风险区全都取消了,现在是常态化管理,原来三天一检的核酸也停了。


去哪也不强制看核酸证明,超市、餐饮店、公交车健康码都不看了。只有单位上班的时候还要看一眼健康码,但是核酸结果什么样、几天没有核酸,这些都不看。


上星期做核酸的人还很多,今天我上班也看到有人排队,但是对比上星期已经少太多了。


(自测)抗原阳性的人很多,但是核酸阳性的不多。一些人有症状而且抗原是阳性的,但是核酸做出来的结果,它就是阴性的。比如说我,发烧的时候做过两次核酸,一次是刚刚要发烧,一次是正在发烧过程中,两次核酸都是阴性的。


有的人做了核酸,压根儿不显示结果;也有的人像我一样,做了之后显示阴性。不敢说普遍吧,因为我们也没统计过,但是我和我老公、我公公,还有聊过这事的两个同事都是这种情况。


反正大家对这个核酸检测结果有点疑问,起码有症状的人是有疑问的。


之前做核酸的人太多太多了,医院结果更新完全跟不上,当然也不排除核酸有问题。就我自身来说,抗原阳性的时候,(社区组织的)核酸最快一次24小时就出了结果,结果是阴性的——24小时内出结果已经是很快的了,慢的48小时内出结果。

也有核酸阳性的,不是在酒店隔离,就是在单位集中隔离。


我们单位(私企)现在只来了一半人上班,没有明确说抗原阳性就不能来,全看个人意愿。我转阴了,就来上班了。可能现在好多转阴的都跟我想的差不多,觉得自己暂时有抗体了,休息还要被扣工资,就来上班了。


我老公今天没测,昨天还是弱阳,他们单位(事业单位)从健康监测开始那天到现在,都没通知要上班。


单位每天都消杀,同事都戴口罩,不知道有没有抗原阳着上班的,但是有发烧还在坚持工作的。


有的人心里害怕,防护做得特别细,有的人就觉得无所谓了,靠自身免疫力,因为现在大家默认早晚都会得。就是谁也跑不了。今天我们有个同事,居家办公了十来天,在家没事,前天来上班了,今天就发烧回家了。


对了,前一阵保定去北京的火车票一直买不到,现在也都能买了。


北京的媒体人冯平表示:

11月30号之前,疫情突然严重的时候大家会比较恐慌,30号到现在倒是没有什么大变化。


大家对于阳了这件事都挺淡定的,顶多讨论谁10混1阳了,就像是个谈资。比如今天我去单位路上,听见一个北京大妈和另一个大妈可兴奋地说:我们那栋楼有个10混1。 


我们公司六七十人,就两个人自己或者家属阳性。一个是在家待了挺久,自己测抗原发现阳了,然后自我隔离。另一个同事老婆孩子阳了,他没阳,也没来公司。


我们还是正常上班,现在进单位也不需要查核酸,我能不做就不做,自己买了抗原,觉得如果有点风险或者有点感冒,就自测一下,安心为主。如果单位要求,或者要去某个地方,才会再去做核酸吧。

北京街上、商城的人流量一直不多,不管有没有放开。现在政策放开,大家自己负责自己的健康之后,也就囤菜买药这类的。好多同事都在买药,我今年四五月份买过两盒连花清瘟,就一直放着。


北京现在一般的药都可以买到,就是连花清瘟和退烧药可能比较难买。


生活上也没什么变化,自从疫情之后,一直比较注意,比如戴口罩、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进门所有东西喷酒精、家里定期消毒等等,一直是这么做的。


郑州历史文化学者郭力表示:

大概发布会结束十分钟后,朋友圈到处都在转各个媒体对“新十条”的解读。


在我看来,堂食和洗浴中心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放开”信号,是检验解封的标准之一。目前堂食已经恢复,很多郑州人都是这一个月半以来第一次去澡堂泡澡,进入写字楼、一些单位或小区,也不需要再验核酸了。


我的顾虑是,很多地方政策的落实取决于基层人员的水平,有些惯性还会存在,未必能一下子到位。


还有核酸检测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状况。


比如有人在社交媒体爆料,12月5日晚,郑州金菊街与107交叉口附近的一个路口,停着一辆救护车,路口处有两位穿着防护服的大白,自己带着灯光,在路边摆摊做核酸,单人单管每人16元。


目前这个爆料的真假难辨,但郑州人对此很有感触,原因在于,现在想去正规的核酸检测点做免费核酸检测,正变得异常麻烦。


一些保留下来的免费核酸检测点,明明白白地贴着:非必要不做核酸。并且要求市民做核酸还要提供工作单位证明、就医挂号证明、外出证明等。也就是说,要么自掏腰包(还不好找),要么出示一堆证明才能做(太麻烦)。


整体就觉得,当初10月封得很突然,现在解得也很莫名其妙,很多举措都还没跟上,后续应该会带来不少问题。


成都媒体人武旧表示:

成都疫情新政两三天就发一次,先是“二十条”,然后宣布不用常态化核酸了,再之后进写字楼不扫码了,紧接着“四类药品”不登记。


感觉12月开始成都就处于“不管”状态,甚至一两天前的管控措施也直接停掉,比如我办卡的健身房,11月30号接到通知停业5天,两天之后自己开了,没有人查。 

其实政府部门不乐意管,尤其是9月疫情之后巴不得赶快恢复,演出展会什么的批得特别快。


9月解封以来,成都堂食就没有大面积停过,只是9月后变成部分区县或者街道自己“静态”,比如我在成华区堂食,他在龙泉驿“静态”,和平共存。 


我自己有一周多没做核酸了,因为去公共场所也不要求。最近有身边人做核酸,还是因为要参加展会。我可能也是去外地才会做吧。 


不过我发现成都核酸检测点,在还没有发彻底不查的通告的时候,就撤了很多,导致12月1日那一两天核酸排长龙,政策传递还是有延迟的。


某商场工作人员表示:

我们商城在成华区,就是成都比较繁华的老城区。商城工作人员还是需要72小时核酸检测,但消费者不需要,进商场主要扫场所码就可以了。有感觉到11月30日之后商城客流量慢慢变多,但也没成倍上涨。


个人生活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做核酸、戴口罩。现在很多核酸检测点都撤了,基本在医院做。刚撤检测点的时候医院做核酸排队会比较久,需要2小时左右,现在也就半小时以内。


并不会感到恐惧害怕,感觉现在这样挺好的,因为即使是感染的话,也基本上都是无症状或轻症。现在还是要以恢复经济,恢复商场的活力为主。 


总的来说,大家都和往常一样,顶多备点药和抗原,买药也没有紧张,随时都能买到。


长春某医院医生表示:

我们昨天才刚刚结束闭环管理,不用在医院住,能往返医院上下班。


昨天有一个工作人员阳性了,今早大家做完混管检测,中午又通知做单管。我想可能又出现阳性,结果还没出来,但我也可以正常离开医院,下班回家,以前是不行的。


这几天社会面已经放开,如果医护人员住的单元楼没有因为疫情被封,可以选择点对点来上班。就是乘坐私家车或步行从家到医院,不坐公共交通,也不能去别的地方,签一个点对点承诺书就行。


这周开始,我们能明显感觉社会面的管控在放松。周一(12月5日)的时候长春市发布了一个通知,是说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出入公共场所不检查核酸阴性证明了。之前坐地铁公交,需要出示72小时阴性证明,不然就会黄码。


周一开始饭店也可以堂食了,之前大概有10天时间,不允许堂食,但这几天我路过饭店门口,看到很多人坐着吃饭。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新十条”其实是把压力转嫁给我们。现在社会面不要求查核酸,我们医院万一有一个科室出现阳性患者,是封还是不封?要是封的话,在医院里的病人咋整?如果要不封的话,其他的病人万一也被传染了呢?责任算谁的?


但我觉得“新十条”的落实对于社会面来说是个好消息,我不害怕新冠肺炎,因为阳性的太多了,见的也太多了,已经习以为常了。


克拉玛依某医院医生表示:

我们医院的工作制度现在还是两点一线,接诊时医生是二级防护,病人要一人一诊,还没有发生变化。


之前在封控期间,病人基本都封在家里。那会儿除非有急诊的病人才来医院就诊,当时医院更安全些。现在社区全部都放开了,商场、饭店也开门了,但医院的任务在无形中加剧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2020年1月20日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一直采用的是提级管理,用的是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现在各方面的宽松政策,似乎在印证着“乙类乙管”即将来到,感觉管理上是降级了,但并不轻松。因为乙类传染病以前可以直接去感染科,现在是一个可能患有乙类传染病的患者要去各个科室就诊。


现在医院放宽了各种指标,比如就诊病人核酸检测的期限,从以前的24小时内变成现在的48小时内了。


对病人的要求放松,但是对医院的要求没有放松,反而更加严格。医院要让病人看病,要让病人不得新冠,还要医生不被感染,医院的每一个环节对医生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每一个病人到我们这来,我们都是严格当作有可能感染的病人来进行处理。


社会面的放开,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都各方面都比较自由了,恢复到原来的一个正常的生活状态。但是对医院来说不是这样了,举一个小细节的例子,疫情以来我们全是穿防护服上班,从来没能穿上白大褂、戴上普通的口罩上班,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二级防护,我们也希望可以穿白大褂上班。医院现在还实行两点一线,工作人员不许回家。除了在医院上班就是回宾馆睡觉,有些医生都3个月没回家了。


明天我们要开一个全体会议,我估计可能也要放开了,可能是进一步让病人的就诊环节更正常,再放开一步。但根据我们医院释放的一些信号来说,对我们的防护是不会降级的,起码要防止我们医务人员感染。


就医学的角度,我是担忧的。但在生活方面,恢复到正常状态也不错。


新疆某市市民表示:

这几天我们这边政策一直在调整,变化很明显,我们社区有4个大门,以前开一两个,今天全都开了,还不用测温扫码。


社区会统计有基础病和重病的老人,而我们第4针疫苗已经接种一段时间了,放开前已经考虑到重点保护对象了。


生活回归正轨了,人间烟火气又回来了,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家对奥密克戎不恐惧了,不害怕了,很平静地看待这件事。“新十条”有一条我特别支持,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患者,可以自己选择居家隔离。因为之前我们的很多恐惧来源于不知道要被转运到哪里隔离。


现在生活越来越回归正常了,我希望能马上去做两件事,见一见因为疫情而一直没见面的朋友,联络一下感情,还有就是我想出去吃饭。


这几年生活范围因为疫情在缩小,病毒把人逼到只能回归家庭的范围了。现在好了,我可以出去看世界了。


鹤岗公务员A表示:

鹤岗现在正常,挺长时间都正常,什么澡堂子、KTV、饭店都开着。我单位没听说因此有什么政策变化,就是之前一进门儿就看码的地方撤了,查核酸的人没有了。 


政策变化对我的生活、工作都没啥影响。但我内心其实有点怕,因为身体原因,我没打疫苗,担心打了身体不舒服或者有副作用。现在一放开,我也担心会感染,既害怕病毒对身体的伤害,身边人又没有得的,这种未知让人恐惧,我能做的只有戴口罩和勤消毒。 


公务员B表示:

没啥感受,主要我不是很希望解封,我怕阳了影响我的仕途。


上海某市民表示:

除了商场里的堂食、一些政府和国有单位需要核酸检测结果,其他场所都不要求核酸了。

目前看来,医院不存在挤兑,没放开前医院就人满为患了,所以不存在挤兑。

对于放开,我不做准备。

一条船两座山打一成语一条河?

积羽沉舟jī yǔ chén zhōu [释义] 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语出]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近义] 蚁穴溃堤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积小患可致大灾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是哪年的歌曲

2005年4月发表《胡畔 麦子》专辑,除了添选了以往的优秀歌曲,也有一些新的作品。特别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中学生中有一定的传唱度。 专辑:胡畔·麦子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在尘世中获得幸福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中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知道你问的是不是这个

一座房子一条路什么歌

红山果 - 歌曲 红山果 歌手:安与骑兵 原唱 发行日期:2013-08-13 立即播放查看歌词 一朵花 一棵树 一座房子 一条路 一座山 一条河 一只小船 一个我 一颗心 一把火 一个木瓜一个你 划着船 过了河 你在水边看着我 一年前 你路过 我家屋前的那条路 我悄悄地看着你

“一座山一条河”打一成语是什么?

“一座山一条河”打一成语是“山高水长”。 读音: [ shān gāo shuǐ cháng ]  基本释义 : 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 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出 处: 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造句: 李老先生的品德学问山高水长,令人景仰。 你们的情谊,真是山高水长,我绝不敢或忘。 这种山高水长的情谊真令人感动! 在老校长退休的欢送会上,大家把一块“山高水长”的牌匾送给他,以表达师生们对他的敬重之情。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垂范久远。

一座黑山一条河是什么成语

谜底: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 [ shān gāo shuǐ cháng ] 基本释义 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 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 后比喻恩德深厚。 出 处 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一条河两座山的典故?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一条路的变迁,一座城的传奇是什么歌

歌名是《我家住在解放路》。 “一条路的变迁,一座城的传奇;几代人的故事,梦开始的地方。”《我家住在解放路》是湖南广播电视台拦世等全国 70 家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广播节目。同名歌曲《我家住举衡携在解放路》是正伏该节目的主题曲。

一座山一条河是什么成语

气壮山河吧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__^*) 有不会的可以再问我:

一位动物学家来到学校举行讲座。当被学生问到他为什么只有一条腿时,他说:“当

敲的是鳄鱼 证明了鳄鱼不是鱼··

翻过了一座山又趟过了一条大河,用一个成语来替代。

可以用来代替跋山涉水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