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债台高筑的典故

2024-02-11 09:13:05涛哥讲历史06:12 4068
声音简介

“债台高筑请讲一讲成语债台高筑”的来历?

成语典故-债台高筑 债台高筑【出处】《汉·班固·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第二》:“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虖厄岖河洛之间,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被窃铁之言。” 【用例】《清·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又或商业倒闭,士子落魄,‘债台高筑’而莫避,田庐尽卖而无归,则有踞天蹐地,寻死自尽者矣。” 【解说】战国时,周赧王懦弱无能,然心怀雄心。图谋合楚、燕等国之力攻打秦国,但虑军饷不足,乃向国内富者借贷,允以凯旋后倍利偿还。不料,未及与秦交战,周王已惧而撤归,而所贷之军饷已用罄。斯时,索债者日聚宫前嚣骂,使之胆战心惊,迫匿于宫中高台中,不敢下矣,后人遂将此台称为“逃债台”。 【债台高筑】原指为避债而匿于高台之中,使债主寻之不易。后喻人欠债甚多,常用此语。

“债台高筑”

战国时,摇摇欲坠的周赧王还野心勃勃,但实际却软弱无力。他想联合楚、燕等国攻打秦国,但没有足够的军费,于是向国内的有钱人借钱,答应等打胜仗后加利偿还。结果没等到与秦军交战,周赧王就吓得撤兵回国,而借来的军费却花光了。这时,要债的人天天聚在王宫门前吵闹,逼得他只好躲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不敢下来。因此,人们把这座高台称做逃债台。这个成语比喻欠债很多。  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口。还分成“东周”和“西周’(注),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时秦国已攻占了韩、魏、赵三国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姬延在忧心忡忡中度日。这时,楚国想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展,派使者请姬延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姬延大喜,命令西周公签丁凑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可是缺少武器、粮饷。姬延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付给他们借券,答应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   公元前256年,姬延准备就绪,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五千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会合,一起出击。不料,除了楚、燕两国派了些兵来以外,其他四国的兵马都失约不来,在伊阙的总兵力不过几万,远不是几十万秦兵的对手。结果,等了3个月仍不见其他四国的兵马到来,士气涣散,西周公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无功而回。   “西周”的富户见周军回来,纷纷持借券向姬延讨债。他们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声音直传入内宫。姬延愧悔不及,又无可奈何,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周朝人将这个高台称为“逃责台”(即逃债台)。此后,秦军不肯罢休,攻下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负黍(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南)后,直扑东周王城。姬延惊慌,打算逃奔韩国或魏国。西周公劝说道:“秦吞?并六国已是大势所趋,韩、魏两国也不会幸免,大王与其到那时被俘受辱,还不如趁早投降,结局或许能好些。”姬延无奈只好率领臣下和宗室,到祖庙哭拜了一番,三天后,亲自带着家眷、图册,去秦军军营投降。秦昭襄王受降,封他为周公,命令他居住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并夺去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宝器。至此,东周宣告灭亡。

债台高筑是那个

战国后期,周赧(nǎn)王听信楚孝烈王,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他让西周公拼凑6000士兵,由于没有军费,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钱,可六国根本不听他的话,他借的钱很快就花完,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他只好隐藏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

债台高筑的介绍

债台高筑,成语,作谓语、补语。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出自《汉书·诸侯王表序》注引服虔说:周赧王欠债很多,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在一座台上。

“债台高筑”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典故吗?谢谢!

【债台高筑】形容欠债很多。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又或商业倒闭,士子落魄,债台高筑而莫避,田庐尽卖而无归,则有局天蹐地,寻死自尽者矣。” 邹韬奋 《谋生与屈辱》:“在目前我这位朋友的一家生活已极难维持,债台高筑了,借也无处去借,恳助也无处去恳助。”《文汇报》1984.10.17:“一桩婚事花费了五千余元,仅有的一点积蓄不仅花尽,还债台高筑。”参见“ 债台 ”。

债台高筑的成语

【债台高筑】:zhài tái gāo zhù,形容欠债很多。作谓语、补语;指欠钱。 【负债累累】:fù zhài lěi lěi,累累:沉重,繁多。欠别人的债务非常沉重。作谓语、定语;用于处境。

债台高筑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zhài tái gāo zhù 成语释义 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诸侯王表序》:“有逃责(债)之台。”唐 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感情色彩 贬义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家徒四壁,民劣财尽; 反义词 绰有余裕,金玉满堂 成语例句 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公司现已陷入债台高筑的境地。

债台高筑成语解释

债台高筑 【读音】:zhài tái gāo zhù 【解释】:形容欠债很多。 【出处】:《汉书·诸侯王表序》:“分为二周,有逃债之台

债台高筑的典故

公元前315年,周慎靓王驾崩。第二年,姬延继位,史称周赧王,即周朝的最后一位天子。 当时周天子直接管辖的领地已小得可怜,而且分为东周和西周两部分。东周即今河南巩县一带,西周在河南王城。东西周的实权又分别控制在东周公和西周公的手中。赧王居住在西周,寄人篱下,大小事情均不能做主,仅仅是个名义上的天子。赧王不满自己的处境,几次想重振周朝雄风,无奈手中无钱,身边无兵,一切无从下手,只能独自叹息。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令大将蒙骜率秦军三十万伐赵。魏公子信陵君窃得兵符,引精悍魏军十万驰援邯郸。经过几番激战,秦军溃败。 楚考烈王十分仇视秦国,得到赵魏联军大败秦兵的消息分外振奋。他决心抓住良机,联合各诸侯国,由自己任主将,一举并吞秦国,为楚国报仇雪耻。他自知威望不足以号令诸侯,就派人请求周赧王以天子的名义命令各诸侯联合起来,由楚考烈王为主将讨伐秦国。 周赧王早就觉察到对天子宝座的最大威胁来自秦国,也想趁此良机重振天子权威,于是痛快地同意了楚国的请求,并决定集中周朝的军队,由西周公统领参与对秦作战。 周朝衰微,各诸侯国断绝对周天子的朝贡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国库非常拮据。要调兵就需要大备粮秣,周赧王被迫无奈,便向豪门富户借债。富户们经过慎重协商,同意借钱给周赧王,但要求周赧王立下字据,保证在打败秦国之后,将本息一次性付清。周赧王同意了。 很快,周兵集结完毕,由西周公率领,浩浩荡荡从河南向陕西进发,准备沿途与各诸侯国的兵马会合。而最初主意是楚考烈王出的,楚国发兵自然很积极。燕国也很讲信义,派出了部队。待到三方部队会合在一起时,却不见其他国家的动静。他们只好将人马驻扎下来,一直等了三个月,还是不见其他国家的一兵一卒。 楚考烈王无计可施,只得下令撤兵,三方各归本土。周兵虽然没有打仗,但军费却用个精光。周赧王见周兵无功而返,心情十分沉重,不知再从何处筹措款项来还债。而当时借债给周赧王的富户见周兵回朝,便纷纷带上借据向周赧王讨债。 周赧王无钱可还,只得严令守宫的卫士将债主们一律挡在宫外。债主不甘心,在门外吵吵闹闹,声音传进深宫,弄得周赧王心神不定,寝食不安。后来,他只好躲进深宫的一座高台上,来躲避讨债声。 讨债的吵闹声惹烦了卫士,他们请求周赧王下令将债权人轰走。周赧王情绪低落地说:"欠钱不还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再不让人出出气也太霸道了,就让他们闹去吧。" 最后,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债台高筑的典故

债台高筑的典故具体如下: 一、典故 1、公元前315年,周慎靓王驾崩。第二年,姬延继位,史称周赧王,即周朝的最后一位天子。当时周天子直接管辖的领地已小得可怜,而且分为东周和西周两部分。东周即今河南巩县一带,西周在河南王城。东西周的实权又分别控制在东周公和西周公的手中。 2、赧王居住在西周,寄人篱下,大小事情均不能做主,仅仅是个名义上的天子。赧王不满自己的处境,几次想重振周朝雄风,无奈手中无钱,身边无兵,一切无从下手,只能独自叹息。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令大将蒙骜率秦军三十万伐赵。 3、魏公子信陵君窃得兵符,引精悍魏军十万驰援邯郸。经过几番激战,秦军溃败。楚考烈王十分仇视秦国,得到赵魏联军大败秦兵的消息分外振奋。他决心抓住良机,联合各诸侯国,由自己任主将,一举并吞秦国,为楚国报仇雪耻。 4、他自知威望不足以号令诸侯,就派人请求周赧王以天子的名义命令各诸侯联合起来,由楚考烈王为主将讨伐秦国。周赧王早就觉察到对天子宝座的最大威胁来自秦国,也想趁此良机重振天子权威,于是痛快地同意了楚国的请求,并决定集中周朝的军队。 5、由西周公统领参与对秦作战。周朝衰微,各诸侯国断绝对周天子的朝贡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国库非常拮据。要调兵就需要大备粮秣,周赧王被迫无奈,便向豪门富户借债。富户们经过慎重协商,同意借钱给周赧王,但要求周赧王立下字据,保证在打败秦国之后。 6、将本息一次性付清。周赧王同意了。很快,周兵集结完毕,由西周公率领,浩浩荡荡从河南向陕西进发,准备沿途与各诸侯国的兵马会合。而最初主意是楚考烈王出的,楚国发兵自然很积极。燕国也很讲信义,派出了部队。 7、待到三方部队会合在一起时,却不见其他国家的动静。他们只好将人马驻扎下来,一直等了三个月,还是不见其他国家的一兵一卒。楚考烈王无计可施,只得下令撤兵,三方各归本土。周兵虽然没有打仗,但军费却用个精光。 8、周赧王见周兵无功而返,心情十分沉重,不知再从何处筹措款项来还债。而当时借债给周赧王的富户见周兵回朝,便纷纷带上借据向周赧王讨债。周赧王无钱可还,只得严令守宫的卫士将债主们一律挡在宫外。 9、债主不甘心,在门外吵吵闹闹,声音传进深宫,弄得周赧王心神不定,寝食不安。后来,他只好躲进深宫的一座高台上,来躲避讨债声。讨债的吵闹声惹烦了卫士,他们请求周赧王下令将债权人轰走。 10、周赧王情绪低落地说:“欠钱不还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再不让人出出气也太霸道了,就让他们闹去吧。”最后,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二、简述 债台高筑(拼音:zhài tái gāo zhù)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汉书·诸侯王表》。“债台高筑”原指周赧王欠债很多,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在一座高台上,后形容欠下了许多债务。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定语;多含贬义。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