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预告:自卑与超越

2023-07-02 09:24:42365读书13:12 25.4万
声音简介

做一档有灵魂的读书节目。每天更新一期。 主播:潮羽,365天每天更新一期。微信公众号:「365读书」(dus365) 微博:365读书v。 文字版已在微信公众号【365读书】发布 。QQ:570628388 背景音乐:1.飯塚昌明 - 願い;2.Famishin - Embrace;3.stretta di mano - Welcome back;4.蛙婶,贰婶 - 无脚鸟。

exo出道预告kai一共有多少个预告

KAI一共有11个 2011年12月22日公开KAI的照片和预告,背景歌曲为《MY LADY》的片段 2011年12月27日公开KAI和LU HAN的照片和舞蹈预告,背景歌曲为《TIME CONTROL》的片段 2012年01月03日公开KAI的舞蹈预告,背景歌曲为《MACHINE》的片段 2012年01月06日公开KAI的舞蹈预告,背景歌曲为《LIGHTSAVER》的片段 2012年01月25日公开XIU MIN和KAI的预告,背景歌曲为《LET OUT THE BEAST》的片段 2012年01月27日公开LAY和KAI的舞蹈预告,背景歌曲为《TWO MOONS(双月之夜)(ft.Key(SHINee)》的片段 2012年02月09日公开KAI的舞蹈预告,背景歌曲《WHAT IS LOVE》的片段 2012年02月17日公开KAI的舞蹈预告,背景歌曲为《EMERGENCY》的片段 2012年02月29日公开KAI的舞蹈预告,背景歌曲为《Don 't Cry Baby》的片段 2012年03月02日公开KAI和SE HUN和LAY和LU HAN和TAO和XIU MIN和D.O和SU HO和KRIS九人(主KAI,副SE HUN和LAY)的舞蹈预告,背景歌曲为《你的世界》的片段

exo出道预告kal一共有多少预告

CHEN:2个 LAY:5个 LU HAN:3个 TAO:3个 KRIS:2个 XIU MIN:2个 KAI:11个 SE HUN:6个 D.O:3个 SU HO:2个 BAEK HYUN:2个 CHAN YEOLA:1个

武神赵子龙一共几集?为什么49集预告就写即将大结局?48就大结局前篇?

对!今晚就大结局了

如何预防孩子的自卑

如何预防孩子的自卑?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海恩法则和自卑形成的原因。知道原理,把原理弄清楚,然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进行觉察,如果孩子出现了这些现象,我们就知道用这些方法开始来预防。 1.如何运用“海恩法则”来了解自卑形成的原因呢? 海恩法则:事故之前有征兆,征兆之前有苗头,苗头之前有隐患。 事故:一般指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意外情况。 征兆:预感到或即将出现的迹象。 苗头:刚刚显露的事物发展趋势。 隐患:某一事物所存在的不稳定影响因素。 2.海恩法则在“自卑形成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自我否定。 孩子读初三,已经不去上学了,这是隐患?事故?苗头?征兆?如果孩子不想去上学了就是事故。读大二的孩子不参加期末考试,在宿舍里面玩游戏也是很大的事故。就是说一些严重的后果都已经发生了,这叫做事故。 难道这个事故的发生,是突然之间某一天才发生的吗?事故之前一定是有征兆的。如果孩子辍学是事故,那这件事之前的征兆是什么?征兆就是孩子厌学了。所以孩子今天辍学,一定是有很多次时间里面有厌学的情况,如开始去学校磨磨蹭蹭不想去,或者说自己病了,或者找个什么理由等。 那么在孩子厌学之前是不是也有苗头呢?他的苗头是什么?这个苗头就是对学习没兴趣,在学校没朋友,还有其他的情形,这些都是他的苗头。 海恩法则的关键点就是苗头。也就是说在苗头出现的时候,就开始去解决问题,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最有利的。什么苗头呢?当孩子出现了自我否定的时候就表示出现了苗头。当出现了苗头的时候就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如果我们解决问题,每提前一个环节去解决的时候,难度都会小很多,等到事故的时候去解决,麻烦就非常的大。如果在征兆的时候解决问题就会好一点,如果在苗头的时候解决问题就会更容易些,如果在隐患的时候就更容易解决,就更容易迎刃而解。 如果孩子自卑已经形成了,自信心已经很低。比如他不敢去和别人交往,这是一种事故的后果了。他可能在家里啃老是事故,他碰到困难的时候,什么时候都不太容易去尝试去解决。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敢去尝试,什么都没有主见,跟别人交往害怕,说明上进心和进取精神都没有了,这个时候自信心很低,自卑已经非常严重了。 自卑后果会形成自卑心理,这是征兆。当孩子开始有自卑这种感觉的时候,你是不是可以感觉到呢?征兆就是事情即将发生之前的那种感觉,就是事故即将发生之前那种感觉,你是不是感觉孩子已经开始有自卑的状态呢? 征兆之前就是自信心很低,自卑的一种征兆。之前的苗头是什么?就是自我否定。看看在成长的过程中,在面对人际关系,在面对生活时是不是都在开始自我否定呢?比方说,我不行了,我害怕我怎么怎么样。如果这个孩子什么都很容易陷到一个自我否定的状态,那么这就是形成苗头了。 这种苗头通常都会来自于最常见的四个方面。并不仅仅是只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最主要的方面。百分之八九十的自我否苗头都会来自于这四个方面。 如身体方面,孩子的身体与别人不同,如觉得自己长得比较难看,身体方面有什么残缺。有的时候有些东西我们真的很难想象到,如一个孩子比别的孩子长得高很多很多,也许会自卑,因为他觉得他跟别人不一样。所以,我们首先看一下,如果孩子在身体方面跟别人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时我们要开始觉察。 隐患的意思是:如果这个孩子的个子不高,说自己不高,开始形成了自我否定,这才算是隐患。如果只是苗头,没有认为我不高,我没所谓,我照样知道我有很多优势的地方。这只是隐患,就不用担心这个隐患,就不会发生不好的方面。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的家境不行,觉察孩子有没有产生自我否定。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家境不如别人,也可能是隐患。但是有些孩子虽然家境不如别人,但他没有自我否定反而自强不息,那么问题也就同样没有了。 我们要关注孩子成长的经历,当孩子成长遇到很多逆境困难的时候,遇到很多挫折羞辱的时候,有可能形成自我否定。如果孩子碰到了逆境和困难,愈战愈勇,你就放心没事了。 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一点,如果形成了自我否定,这就我们要开始关注。 在事故出现时解决问题——为时已晚; 在征兆出现时解决问题——困难重重; 在苗头出现时解决问题——比较容易; 在隐患出现时解决问题——问题根本不会发生。 看看孩子有没有自我否定? 如果这个孩子经常自我否定,那就去觉察一下他的自我否定来自于哪个方面。假如自我否定来自于身体方面,那么我们就从身体方面去引导,来自家庭方面,来自经历方面亦是如此。我们要引领孩子面对那份经历,然后引导他如何从那份经历中间走出来。 总而言之是从苗头这个地方切入,切入之后,再来看一下它跟哪方面的隐患相关。然后就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就,把问题消灭在苗头的状态。 如果要运用海恩法则,能够从隐患就消除那是最佳不过的,最迟要在苗头的状态去处理。苗头的状态就是自我否定,当这个孩子经常出现我不行、我怕我怎么怎么样。只要我后面都是负面形容的东西的时候,就表示他已经有了自我否定,爸爸妈妈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去注意。 如果孩子已经开始形成一些自卑,那么就不是在苗头状态,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以及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三个方法。 总而言之,我们尽可能不等到出现事故之后才能做弥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觉察孩子,有没有自我否定。如果有就分析是来自于哪个方面的隐患而导致的,然后我们就开始去践行,在这些方面去引导。

自卑与超越的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在《自卑与超越》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是什么?

写作思路: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生的意义在于奋斗,我赞成这一观点。多少次生命处于低潮,是这一信念解救了我。于是埋头苦干,当我无意间抬起头时,却发现周围的人渐离自己远去了,自己竟到了形影相吊的地步,同学越来越疏远,舍友越来越隔阂。 当朝夕相处的同学处于困境之中时,我们熟视无睹或轻描淡写的宽慰几句;当同学取得一点点成绩时,我们置若罔闻或冷嘲热讽。没有周围人的关怀认可,我们感到孤独迷茫,无所适从了,宽枣早即而对生活的意义提出质疑。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的学。 每个人其实都会自卑,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不满,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后,你是否会努力去改变现状提升自己的满意度还是,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觉拒绝尝试任何改变。 本书主要由两部分来叙述,认识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终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岩余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时自然就会有自卑的情绪。但是自卑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自卑给人带来影响也是根据个人的认知来决定。 对于心态乐观的人来说,自卑会让他认清自己的缺点,从而激励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潜能。对于消极的人来说慎雀,会在意识形态上造成打击,让其失去对个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于发展。

《自卑与超越》哪个版本比较好?

光明日报的好

《自卑与超越》讲了什么?《一》

《自卑与超越》讲了什么?《一》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统称是西方心理学三巨头。 人祥孝人都有自卑感,优越是自卑的产物,努力是自己看起来更强,或者自己感到优越, 其实是一种强烈的自卑。 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为三类:职业、社会和情感。 每个人在应对这三个问题时,都会反映出对生命意义的解读。 “自卑情结”——当某一问题超出个体的适应程度或能力范围,并且无力解决时,就会产生自卑情结。 哭泣,道歉,愤怒都是自卑的表现。 自卑的人会为自己的行为设限,努力去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 例如: 一位母亲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去动物园看狮子。 第一个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 第二个孩子睁大着眼睛故作镇定,但是腿在发抖,说:我不怕它。 第三个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可以对那个狮子吐口水吗? 虽然三个孩子表现出了三种不同的表现,但是他们的心里都是畏侍升惧狮子的,这种畏惧的来源就是一种自卑感。 自卑感演变成自卑情结,采用某些行为使自己谨谈稿具有安全感,优越感。

自卑与超越哪个译本

建议买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2016年版。翻译为《超越自卑》。三联书店出版的书质量有保证。其实阿德勒这本书最早是198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译者是黄光国,所以作家出版社黄光国版也可以买。

自卑与超越

一位复旦才女曾写过一篇文章:我是在很久以后才意识到,原来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心里也是自卑的。如果不看后面的内容,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你很难明白那么优秀的人为什么还会自卑。 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中,自卑一直就是一个贬义词。优秀的人自信、从容、闪闪发光,无论如何都不能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人人都有自卑感。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自卑与超越》中就有深刻的论述: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所以,所谓的优秀是相对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眼里那些闪闪发光的人看到了比他更优秀的人,觉得自己不如他们,因此产生自卑感是很正常的。 自卑是阻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但也能成为成长的源动力。只要我们找到自己自卑的根源,勇敢面对,超越自卑,自卑就会化为我们成长的力量。 产生自卑的原因有: 1.想的比做的多。 2.只动体力、不动脑力。 3.盲目攀比,而不是对比找差距。 4.原生家庭及各种外因 如何让自卑化为我们成长的动力呢? 第一步:找到自卑的诱因和源头,从内心接纳自己,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第二步:找到超越自卑的两个方法,一是找到生命的意义,二是培养互赖型人格。 第三步:用互赖型人格,通过做具体的事情,一步步试错迭代,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自卑是我们成长的阻碍,还是成长的动力?一切都源于我们的心理认知。通过阅读提升认知,超越自卑,成为更好的自己。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