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品鉴】《梁书·刘勰传》刘勰和他的《文心雕龙》

2023-06-24 09:35:05崇贤馆17:56 1158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259 喜点
声音简介

请问 刘勰 的 文心雕龙 讲什么的?

是一部文学评论集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内容介绍

《文心雕龙》诞生于一千五百年 前的南北朝时期,是古代伟大的文学 理论家刘勰的巨著。《刘勰及其〈文 心雕龙〉》分五部分,对刘勰的生平 经历及其弘大缜密的文学理论以及 《文心雕龙》“话语”对现代的启示 给予全面而中肯的介绍和评价。本书 语言通俗准确,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 些至今还能给人教益和启迪的理论建 树,而且还能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 的文学观念、审美追求、文学表现方 式以及理论思维的特点。

刘勰是什么人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好像是当时一个官,写了文心雕龙

与刘勰有关的成语

安身立命ān shēn lì mìng [释义]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刘勰的介绍

刘勰(约465年—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和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刘勰简介:刘勰与文心雕龙的故事

在今山东莒县的浮来山上,原有一座南朝时修建的寺庙,名为定林寺。寺里曾住过一位叫慧地的僧人,他就是南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著名的文心雕龙作者刘勰。他的晚年是在寺庙里吃斋念佛度过的,最后圆寂于庙中。 后人为了纪念他,还专门在寺庙里为他修建了墓塔,造了一尊铁佛 刘勰,字彦和,原籍东莞人,世代侨居京口。大概生于南朝宋明帝泰始元年,死于梁武帝普通元年。南朝时的文学家,著有文心雕龙50篇,后出家为僧,法名慧地 刘勰聪明慧颖,但在他很小的时候,做越骑校尉的父亲刘尚就去世了,使得原本就不太富裕的生活变得更贫穷。可是,小小年纪的刘勰却十分好学,他尽可能地读书学习,刻苦钻研,决心要立志扬名。 刘勰因生活清贫,投靠了一个叫僧佑的和尚,到他所住持的位于建康郊外钟山上的定林寺里帮忙整理佛教经典 刘勰在定林寺里一住就是10年,是一名不剃头的佛门弟子。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使他对佛学也有了一些研究。他利用寺庙里的许多有利条件,抓紧一切时机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他认为:文章是经典的枝条。有了它们,礼教和典章制度才得以实施致用,君臣军国大事才能够得以实施和发扬 刘勰开始评论古今文体,准备对古代文学进行一次总结和论述,对当代文坛上的形式主义文风给予纠正。于是在整理佛卷的剩余时间里,刘勰便开始了这项工作。寒来暑往,经过六、七年的苦苦探索,辛勤耕耘,终于在他30岁的时候,写成了一部文学批评的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全书共分五十篇,大约有三万八千多字。前二十五篇除原道等三篇是总论外,其余大致阐明的是各类文体的特点及其发展概况。 后二十五篇大致是有关文学创作批评问题的论述,其中包含刘勰对文学批评的原则、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的精辟见解 刘勰在黄卷青灯之下苦苦写成的文心雕龙,尽管内容充实、条理缜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史以来有关文学批评方面的巨著,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社会地位,在很重视门第的南朝,有权有势的人是不会重视甚至承认他的成就的,更没有人举荐他,认可他的才能,刘勰的内心很是痛苦,在万般无奈下,他想出了一个把书稿送上去的好主意。 有一天,刘勰打听到一代辞宗在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学术权威沈约外出路过定林寺时,他就打扮成小商贩的模样,手拿书稿在路旁。当沈约的车子到来之际,他就上去拦住了车子,对沈约说明了原因,并把书稿呈上,请求沈约帮忙审稿,给予指教。沈约把书稿拿了回去,进行了仔细的阅读,认为这是一部有水平有价值的理论专著,就准备把书给他推荐出去 公元502年,南梁立国。沈约是开国功臣,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很欣赏刘勰的才气,有意提携他入朝做官。 于是,刘勰离开了他生活多年的定林寺,做了一名奉朝请。虽然这只是个闲官,但他毕竟踏出了进入仕途的第一步。南梁天监年间,刘勰做过记室、参军等小官,兼东宫通事舍人,深得梁武帝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的赏识。但刘勰是个很有远大志向的人,这类没有作为的小官对于他来说,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他也曾做过能有点作为的小小县令,本想小试锋芒,施展一下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好的父母官,但又被调去任些闲差 梁天监十七年,定林寺住持僧佑圆寂,他长年搜集的许多佛经放在那里无人整理。 由于刘勰曾在定林寺隐居多年,对经典十分精通,梁武帝就派他重返定林寺,和另外几名高僧一同去整理僧佑留下的经藏 刘勰徒怀鸿鹄之志,还没有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又回到了佛门,胸中也难免有些惆怅,但经过了多年的官场生活之后,他对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互相倾轧也已开始厌恶,他觉得重回佛寺倒也未必不是件好事。他决定剃去头发和胡须,向梁武帝请求正式皈依佛门,出家为僧。一向崇尚佛教的梁武帝欣然同意,还为他赐名慧地。 从此,刘勰不再过问政治,一头钻进了研究、整理佛教经典的工作之中。后来,刘勰回到了老家,在家乡修建了一座佛寺,仍取名为定林寺。在那里,他整日埋头研修佛学,最终圆寂在家乡的土地上。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虽在他活着的时候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在他死后,渐渐地为人们所注意,尤其到了唐代,更是大放异彩,被后人誊为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巨著。

刘勰和刘义庆的关系

刘勰和刘义庆的关系,都是南朝刘宋的宗室,刘义庆去世的时候,刘勰还没有出生。 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刘勰著《文心雕龙》 刘宋一朝,王室以子嗣众多但修文者少著称,而刘义庆(403年~444年),无疑是其中的异类。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荆州刺史等职,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他15岁时便以文才著称,37岁时担任江州刺史与南衮州刺史,任职期间编撰的《世说新语》,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记载了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的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生活,语言简练,文字鲜活。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南朝时期,还有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刘姓人,这就是刘勰(约公元465——520)。刘勰从小刻苦读书,但仕途一直不顺。不过,他32岁时开始编写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以孔子的美学思想为基础,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在语音、语汇、语法、篇章、运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直到现在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刘勰怎么读?

这个是《文心雕龙》的作者,xie读二声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介绍

《刘勰及其》是1999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涂光社。

刘勰的<<文心雕龙>>怎么翻译啊?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Dragon 或者 The Literary Heart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