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篇:三大财务报表之间有何关联?

2024-04-21 20:09:09小生聊投资04:28 1630
声音简介

【文稿:】

用了两期内容简单了解了三张财务报表,那么今天我们再来聊聊三张表之间有哪些关联?还记得公司经营的过程吗?不记得的话我带你再重新回顾一遍,回顾的过程中你就会明白三张表之间的联系。


你用钱成立了一家公司,但公司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想让公司运转起来就需要花钱买点“东西”。创立初期你公司的资产只有钱,钱就是你公司的资产。随后你用钱租了场地、盖了厂房、买了设备、车辆等等,这时候你的资产总量没变,但资产的种类丰富了许多。厂房、设备、车辆、这些你用钱买来的东西也成为了你的资产。这时候你的公司不光有“钱”这一种资产,还有厂房、设备、车辆等等,这些也是你公司的资产。


这时候你的资产负债表就有了最初的雏形。公司创立之初、资产负债表空空如也、只有货币、也就是钱,但随着你用钱购买了各种用于经营的厂房、设备等等,你的资产种类开始变得丰富,资产负债表也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有些资产你可能是用负债的方式买来的,比如你向银行借了100万买了一台设备,这时候资产会多出100万,也就是价值100万的设备,但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端也有了新的内容,也多出了一笔100万元的负债。


综上所述:资产负债表只表达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公司都有什么?”公司拥有的东西叫资产,无论这些东西是股东自己花钱买的还是借钱买的,东西的归属权都属于公司。知道了公司有什么还不够,你还得知道公司在干什么。成立公司的目的是盈利,而盈利前必须要有经营的过程,比如采购原料生产产品,这就是最简单的经营过程。


公司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钱来往,每天都有钱在出、每天都有钱在进。公司的每一个经营行为都伴随着金钱的流动,这时候你就有了现金流量表。该表是将所有花钱和进钱的过程记录下来,而这一过程也是记录企业的“活动轨迹”。从现金流量表中你能清晰的看到企业都做了什么,在哪些地方花了多少钱,又在哪些地方收到了多少钱等等...


资产负债表展示了“公司都有什么?”,而现金流量表就像监控摄像头一样,记录了公司“都做了什么?”。知道了公司有什么,也知道公司做了什么,接下来就是看成果的时候。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赚钱、也就是收获利润,这时候公司的利润表就有了内容。


公司经营的怎么样?有没有赚到利润?赚了多少利润?这些数据都会记录在利润表中。“利润”是无法独立存在的一项数据,它是用收入—成本得出的结果,所以你在利润表中还需要写上公司的收入和成本。至此,三张报表全部齐活~


最后出个思考题:请问资产多的公司意味很赚钱吗?答案是不一定,举个例子:A公司有10家工厂,产品一年的销量是5000万,但成本高达4990万,那么该公司一年的利润只有10万...B公司只有是1家工厂,一年销量500万,成本是480万,那么该公司的利润就是20万。


论资产B公司远不如A公司多,论利润B公司却是A公司的两倍。虽然资产多和赚钱多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不是绝对!所以看一家公司是否赚钱,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可以多关注利润表的信息。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财务管理课程财务报表分析行业数据

恐怕很难。这些数据涉及行业秘密,一般不会外泄。

财务评价所需的财务分析报表有哪些

主要是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有的还有现金流量表,还有一些应收、应付款项的明细,以及反映公司经营、成本状况的数据。

什么是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财务报表分析是什么

分析会计报表数据对比变化的幅度,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推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财务报表分析(一)

我没有视频,只有自己总结的一些资料,给你吧,但愿对你有帮助: 财务报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二、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天数、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及周转天数、固定资产周转率及周转天数、总资产周转率及周转天数, 三、盈利能力分析: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 相关的计算公式如下: 1 流动比率计算公式: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 速动比率计算公式::(流动资产 – 存货)/流动负债 3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计算公式: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4 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5 产权比率计算公式: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6 已获利息倍数计算公式: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7 应收账款周转率 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8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计算公式: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9 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10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公式:360/存货周转率 11 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12 固定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13 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14 主营业务利润率计算公式: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15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16 资产净利率计算公式:净利润/平均资产 17 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18 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19 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公式: 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一。财务报表分析

网上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财务报表分析专题,希望能对你有用!

如何做好财务分析

表三大报表的分析,如何分析,说起来还挺多的,简略说几点: 一、不能就表分析,要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如资产负债表的存货,要知道其构成,是材料多还是产成品多,产成品中哪些是积压的,等等;如利润表的主营业务收入,哪些产品销得多,哪些产品销得少,各自的利润率是多少,等等;都要知道什么样、为什么。 二、要三大报表结合分析。这三大报表有着会计原理和会计制度所决定的天然的联系,除了直接可以看出的勾稽关系的联系,还有需要通过深入分析才能看出的联系,要把这些联系的变化分析出来。 三、分析要深入,要找出原因。知道变化只是第一步,为什么变化更需要知道,这样才能发挥分析的作用。 四、分析不是目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因此,要根据分析结果和原因的探究,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太有东西讲了,但不适宜网上随便聊聊。

如何做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是按照特定的指标将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评价。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如何做好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一定要全面和仔细认真。 一定要核实核对好相关的数据。

如何做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这个题目看似很简单,好像做财务的、或者与数据打交道的总能说出一些与分析的理论来;但真正要系统的、深入的做好分析,又感觉无从下手。曾有幸在国内一家国企集团做过近三年的财务分析,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个人理解,做好财务分析,需要明确四个方面,分析的对象、目的、素材和具体方法,以下就分别说下自己对这几个方面的理解。 1.分析报告的使用对象,针对不同的对象,分析的深度、宽度、选取的指标、分析的结构等都是不同的,受众的层次往往与分析的宽度、深度等成反比。 受众是外部投资者,例如上市公司的年度业绩分析之类,通常是一些关键指标的展示,具体变动原因涉及较少。面向董事会、管理层的分析会更细致些,管理层级越往下,分析就会越深入。这和受众的关注点是密不可分的。 2.分析目的,可以分四个层次。说明现状,阐述事实;对比目标,查找差异;解释差异,寻找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 举个简单例子来说: 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20亿元(说明现状);同比增长20%、完成预算115%(对比目标);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回暖,销量及价格回升(寻找原因);建议公司应抓住机遇,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出建议)。 在一个分析报告中,通常这四个层次都会涉及,只是侧重点不一样。个人认为很多时候作分析不一定非要以提出建议为目标,说明现状、解释差异也同样重要,尤其在一些集团化公司里面,能把事情清晰、完整、准确的呈现出来就已经是很困难的工作了,而且很多时候一旦认清了现状,解决方案也呼之欲出了。 3.分析素材,指分析中要用到的数据。在国企做财务分析,感觉数据质量是个大问题,口径不统一、数据不准确或缺失、数据维度少等,这些对做专题性的、深入挖掘性的分析是个极大的阻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个人认为数据的标准、规范、准确、完整,是决定分析报告质量的基础的基础。数据的获得一方面是要靠日常的积累,尤其是外部的宏观、行业、市场、对标单位等,另一方面取决于公司财务、业务的管理基础,能否及时、准确的统计、上报所需要的数据。 4.分析方法。很多介绍财务分析的文章里对这些都有很详细的阐述,个人认为主要注意分析框架的搭建、分析结果的展示和分析的具体思路。 分析框架的搭建,通常是有定式的。一般在企业里是沿着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做,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公司总体情况、细分板块情况、板块内公司情况、具体指标等,具体就看报告对象、分析目的,选择不同的分析重点。如果是定期分析报告,很多公司里都有固定的套路和模板,照做就行。如果是专题性分析报告,就要具体分析了,一般也无外乎描述情况、对标差异、寻找原因、提出建议这几个方面。 分析结果的展示。分析报告“漂亮”与否就看如何展示了,比如语言如何组织、图文如何搭配、色彩如何使用、报告是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等。这个如何做就见仁见智了,取决于报告对象的个人喜好,有的人喜欢看数据、看细节、看图,有的人喜欢看观点、看整体、读文字,没有固定的模式。 分析的具体思路,属于不断问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从表象推导出本质。举个简单的例子,分析2015年收入情况。 问题一,2015年收入是什么样的?回答:收入20亿。 问题二,收入与上年、预算相比如何?回答:同比增20%,完成预算115%; 问题三,这个收入是高、是低,是好、是不好?判断标准是什么?回答:同比增幅较大,完成预算较好,这是基于上年、预算的标准。 问题四,如果对比同业公司,如何评判收入情况?回答:同业公司平均增长30%,我们增幅落后于其他公司。 问题五,为什么会落后?是由于售价低,还是由于市场占有率不足? 问题六,如果是售价低,是由于品质问题,还是由于公司采取了薄利多销的策略问题? 问题七,如果是品质问题,能否提高品质;如果是薄利多销,是否实现了销量增长,市场占有率有没有提升; 等等类似的问题,不断的深入、挖掘,从财务数据的表现中,寻求业务、公司战略等的驱动因素,从财务到业务,从表象到实质。 这几个方面,对象、目的、素材、方法,是个人在工作中的一些总结,可能与很多分析教材中有很大不同,仅供大家参考。 最后再说一下对财务分析这个工作的认识。 可以说,财务分析是一项层次高、要求高的工作,设置了专职岗位的通常都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公司。做好财务分析,需要对财务业务的深入了解、严密的逻辑思维、对数据极高的洞察敏感、数据的深入挖掘能力、极强的报告沟通能力等等。一篇好的分析报告需要严谨的逻辑、详实而简明的论据、清晰的结论、对使用者有实质帮助的建议等。从职业发展角度看,财务分析的工作可以帮助全面了解公司财务、业务情况,对未来的发展帮助很大;从个人发展看,即使没有做专职财务分析,在空余时间能做几篇有价值的分析报告呈现给领导,也会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为了的职位上升有很大的帮助。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