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老师互动法则,携手为孩子成长护航!

2023-11-14 17:05:38大黄蜂家庭教育02:58 3477
声音简介

大黄蜂老师个人微信:D19926488431,可以得到老师一对一的私人指导!

有0-18岁家庭教育问题的父母可加

私信666领《智慧父母分享指南》资料一份

已帮助1000000家庭教育问题

带你做个优秀的父母

大黄蜂:中国著名学能训练导师,高级心理顾问,职业生涯咨询顾问。世界记忆大师教练,国际青少年记忆大师委员会认证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成长导师。业内著名专家,从业10年,经验丰富,帮助过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擅长领域:0-18岁孩子家庭教育问题

在我看来很多家长根本就不会跟老师互动,表现特别明显的一点就是不会提问。很多家长特别想从老师那边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老师我家孩子最近在学校里面表现怎么样啊?这种问题乍一听还可以,实际上跟废话没有什么两样。这是一个多么宽泛的问题啊,你让老师怎么回答呢?三句话五句话能讲清楚吗?再者说了,老师哪有那么多时间那么详细的给你回答问题呢?所以这种没有针对性的问题根本不可能换来什么高质量的答案。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家长一定要学会给问题分类,比如说分成这四类,第一,上课表现类的。第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类的第三,人际交往类的,第四,能性格类老师,我的孩子上课举手机节吗?回答问题多吗?老师,我的孩子跟同学们处的关系好吗?合群吗?老师,我的孩子性格怎么样啊?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到我啊?你看这种有针对性的问题才可以换来高质量的答案,所以说这一点一定要注意。第二个方面,我觉得很多家长特别好面子,只要面子活受罪,总是觉得不好意思。

孩子与父母的互动

这样做很好。

父母如何为孩子的梦想护航?

孩子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就是家长。当孩子将心中的想法,告诉家长的时候,不要表现得无动于衷或急着否定。应该做到这4点。 1、认真倾听 孩子在诉说梦想的时候,家长要认真倾听。不要急着否定或打断他们,这会让他们变得不敢说出想法。 家长也不要将自己的想法或者信配愿望,强制加在孩子身上。不要从小就多方面培养,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学会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 2、提供支持 当孩子有梦想的时候,家长尽量要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精神支持,可以让孩子更自信。 当失败的时候,让他们想到身边还有人支持他,宽容理解他。当成功的时候,让他们想着有人陪他一起庆祝喜悦。家长还可以提供一些物质支持。 比如买一些工具,或者报系统专业训练班。不羡坦备过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出发,不要盲目花钱。 3、兄毁不要责骂 孩子在追梦的路上,会遇到很多情绪的变化。当孩子想放弃梦想的想法时,家长不要责骂,可以先适当鼓励。 当孩子烦躁不耐烦时,适当激励和引导。告诉他们,遇到困难不要轻易就放弃。当孩子有不好情绪时,家长不要责骂和逼迫,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要把握好尺度疏导。 4、制定计划 当孩子有梦想时,家长要告诉孩子,梦想不是嘴上说说,需要付出行动和努力。帮助和教导孩子,制定一份梦想计划,并监督和协助执行。 比如:孩子说想当舞蹈家。家长可以告诉她,舞蹈家需要,很好的身材和健康的身体。需要吃的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

父母和孩子角色互换,会怎么样

那就是会很搞笑的 也会很尴尬的。 这样的事情。 就是想想。

谁有父母与孩子互相理解的演讲稿?

你能想到吗?父母对子女最常说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父母与子女在很多问题的认识上相去甚远。 孩子: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 “听话”是命令式的语言。的确,父母比孩子懂得多,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人生的智慧与经验。但是这一切要建立在非命令的、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和孩子的平等沟通,才能营造良好的、适宜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孩子们对“没出息”的反应最为强烈。爸爸妈妈给你一个新世纪的承诺,你最希望得到什么?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己。希望父母别老说其他孩子比自己强(不少孩子填写了两种以上的希望)希望考试成绩不好时,不挨打挨骂。,即使是孩子,被认可的心理需求也会胜过对金钱和娱乐的渴望! 家长:交友要对学习有益 朋友在孩子心中的分量仅次于妈妈。 可父母们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的朋友,甚至武断地限制孩子交友。会使孩子们中间出现一个交友怪圈,谁与比自己学习差的孩子交朋友?而当孩子需要认同的时候,需要信赖的时候,需要肯定、帮助或批评的时候,他们却不知道该找谁。 孩子不知道怎样学习时,父母肯定会着急。但是如果孩子不知道该怎样和朋友及其他人交往时,父母还会着急吗?还会给他们一些引导和方法吗? 新概念:同伴教育。就是说同伴在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更容易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交往能力。 做有知识的父母非常重要 曾经很长一段时期,青春期教育对家长和学校都是个难题。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性问题的讳莫如深,长辈们生理、心理知识的缺乏,使青春期教育长期处于无师自通、有书无教的尴尬境地。 ,或不知怎么对孩子讲和不了解相关知识。于是,这些孩子有了关于自己身体的困惑,就只能自己去琢磨和摸索。 就将“学会共同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列为儿童教育的四大支柱。现在,一项以支持儿童为主题的全球性儿童活动正在各地开展,“倾听儿童的心声”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每一位爸爸妈妈,你了解自己孩子的困惑吗? 到学生社区网站查看回答详情>>

父母和孩子互相尊重的格言

参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佚名

如何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互相理解?

一、看孩子喜欢看的书! 二、玩孩子喜欢玩的游戏! 三、孩子做作业时,自己也找个地方看书,或干点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事! 四、自己明白道理,又能在孩子不知不觉间,引导孩子! 五、把孩子当大人对待。 六、相信孩子一定比自己强。 七、欣赏孩子,惊奇孩子的表现。 八、肯定孩子对的。 九、引导孩子多看书!世上的道理是说不完的,最好孩子能自己找到答案。 十、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要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其他的方面,针对孩子的情况,自己再想想!

一部国外的电影,说父母变回青春期,孩子却变老了,他们开始互相理解。啥电影

小爸爸大儿子

父母和孩子互相尊重的格言

1、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2、尊重别人的人不应该谈自己。——高尔基   3、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笛卡尔   4、一种天性的粗暴,使得一个人对别人没有礼貌,因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倾向、气性或地位。这是一个村鄙野夫的真实标志,他毫不注意什么事情可以使得相处的人温和,使他尊敬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洛克   5、一种虽然拙劣的辩词或平凡的观察,如果这样提出来,前面加几句尊重别人的意见的话,他便可以得到更多的荣誉和重视。——佚名   6、要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佚名   7、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叔本华

如何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互相理解?

一、看孩子喜欢看的书! 二、玩孩子喜欢玩的游戏! 三、孩子做作业时,自己也找个地方看书,或干点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事! 四、自己明白道理,又能在孩子不知不觉间,引导孩子! 五、把孩子当大人对待。 六、相信孩子一定比自己强。 七、欣赏孩子,惊奇孩子的表现。 八、肯定孩子对的。 九、引导孩子多看书!世上的道理是说不完的,最好孩子能自己找到答案。 十、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要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其他的方面,针对孩子的情况,自己再想想!

父母课堂-做好孩子的护航者有感

五(8)班陈奕宏家长陈明凤 2018年4月19日上午10:00至11:30在3号楼8楼录播室举行了第二期的父母课堂,这是湛江市二十五小创建规范化家长学校沙龙活动,目的是家校联手,共育英才!这一期的主题是《做好孩子的护航者》。 主讲老师郑越秀,早早就在录播室布置妥当,让家长们有一个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她温柔的声音如春风般把智慧与力量吹进了家长们的心中,让家长们受益菲浅。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未来,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如何才能做好孩子的护航者?父母不是不想做好,很多时候是不明白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这也正是我们开设父母课堂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让大家都来学习做智慧父母,做孩子的人生路上最好的护航者。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要陪伴; 要积极;要垂范 不要极端,不要攀比,不要专制 讲座中,郑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位名人的育儿故事,最是震撼人心,那就是林郑月娥的育儿经: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林郑月娥正式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一任行政长官。同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她的专访,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一句话:“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煮饭什么事都是我亲自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原来,虽然身居高位,但母亲的角色,在林郑月娥的生命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她甚至,曾为了儿子甘愿放弃行政职务——为便于亲自照顾儿子,她曾向香港政府申请降职调至伦敦办事处工作。因为两名儿子考到英国升学了,而当时长子林节思正值青春期,林郑月娥决定一家前往英国生活,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在林郑月娥眼里,陪伴孩子成长,比其他都重要。她不要让她的孩子,在最渴望爱的时候,却发现没有陪伴。年幼时,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关怀照顾,陪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她的育儿观就是8个字: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做陪伴的同时,也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的这面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去攀比,家长要多肯定、多鼓励孩子,多给孩子正面的暗示,帮助孩子成为孩子最好的自己!同时,着重培养孩子的七个能力: 感受力,观察力,表达力,分析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 谁都不是天生的教育高手,也不是天生就会做家长,犯错没关系,关键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能与孩子相互尊重、共同教育、共同成长! 最后,郑老师让家长们把想对孩子的期待写下来,种在心灵成长树上,就是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就像一颗树,在它吸收阳光雨露后,总会收获硕果累累的喜悦!我们做智慧的父母,去守护这颗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果,成为社会有用的精英!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