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波斯帝国的前世今生》25 十字军东征与蒙古帝国的崛起

2023-12-02 10:57:33知识厨房13:48 3.6万
声音简介

好我们接着来讲啊,前面我们讲到了伊斯兰的黄金时代啊,之所以能够出现文化上的极盛时期呢。这个与阿巴斯王朝的包容性,多元化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阿巴斯王朝跟之前的波斯帝国一样,它也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帝国的疆域这么大,民族这么多,信仰这么复杂,如何去控制他们?这是包括波斯帝国,包括阿拉伯帝国,土耳其帝国都曾经面临过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随着帝国官僚体系越来越庞大,政府的开支成了一个主要的负担,于是在中央集权衰落了以后,只能够将权力下放,委托各个地方的总督自行征税。这样一来,虽然说中央的压力小了,但是地方的军阀就开始崛起了,突厥人,波斯人,库尔德人都在自己的领地上各自称王。阿巴斯王朝开始逐渐地走向了分裂,而其中有一支什叶派,由于屡屡受到逊尼派的迫害,这支什叶派的穆斯林呢,就迁到了阿巴斯王朝统治很薄弱的北非地区。其中有一个叫做埃布阿卜杜拉侯赛因的人,带领着一支博波尔人。

波斯帝国靠什么崛起

波斯最早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伊朗高原北接里海和中亚盆地,东北起自兴都库什山脉,西北倚高加索山脉,西有札格罗斯山脉,南临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其四境或阻以高山,或面临大海,是比较闭塞的内陆高原。 伊朗高原最古的居民是依蓝人部落。公元前4000年,他们已定居于札格罗斯山脉的西南部,公元前2000年代后期,曾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7世纪被亚述击败,逐渐衰落。 波斯帝国以前,伊朗高原西部曾先后兴起过埃兰和米底。 公元前7世纪后半期,伊朗高原西部形成米底人的奴隶制国家,它曾与新巴比伦王国结成军事联盟,于公元前 612-前605年击灭并瓜分了亚述帝国。但米底国家历时短暂,于公元前550年亡于波斯。 当公元前7世纪米底强盛时,波斯人的部落联盟,受米底统治。公元前553年出身于阿黑门尼德氏族的居鲁士(公元前558-前529)率领波斯人起来反抗米底的统治,于公元前550年灭米底王国。随后,居鲁士率兵进行扩张战争,征服小亚细亚,又于公元前538年占领巴比伦城,灭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29年,居鲁士死于对中亚细亚的扩张战争中,这时波斯帝国已基本上形成。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前522)于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 公元前522年,祭司高马达起兵反抗波斯,夺取了政权,并以免税三年和不服兵役为号召。一时波斯帝国境内被征服民族纷纷独立。高马达起兵后,冈比西斯死于从埃及回国的途中。出身于阿黑门尼德氏族的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1-前485)在波斯贵族的支持下,杀高马达,夺得了政权。大流士一世即位后,残酷镇压了波斯帝国境内各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斗争,不仅恢复而且又扩大了帝国的疆土:东起印度河,西至小亚细亚沿岸,并曾一度占有了欧洲的色雷斯部分地区,南有埃及,形成包括整个中近东地区的领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大帝国。从大流士一世时起,帝国的首都共有四个:苏撒、爱克巴坦那、巴比伦、帕赛波里斯,波斯国王及其宫廷一年四季轮流驻跸于每个都城。 在大流士一世统治的晚期,公元前492年和公元前40年,曾两度派兵西侵希腊。此后,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持续多年,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终,史称"希波战争"。 庞大的波斯帝国只是一个暂时的军事行政联合,历时半个世纪之久的希波战争使波斯帝国元气大伤。困于内外重重矛盾的波斯帝国,从公元前5世纪末起便急剧衰落。当马其顿-希腊东侵时,波斯军队无力抵抗,屡战屡败,终于在公元前330年灭亡了。

波斯帝国的军制

波斯帝国的军制 亚述帝国灭亡后,新运袜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共同主宰西亚,但它们也只是昙花一现,旋即被伊朗高原东南部的波斯帝国(公元前6—前4世纪)所吞并。波斯原为米底属国,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居鲁士一世(公元前558—前529年)兼并米底,进而击败吕底亚,兵取两河流域,遍占西亚为一统,建立了帝国。至其子冈比西(公元前529—前522年)继位,兵伐埃及,使其版图扩及北非。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当政时,使帝国臻于极盛,并首次发动了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薛西斯(公元前486—前465年)承其父志,两次进攻希腊,却均以惨败告终。此后,由于宫廷内讧时有发生,以及地方势力的坐大,帝国逐渐衰落,仅具帝国之表,为亚历山大于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发动的东征创造了条件。 1.波斯兵制与兵种 波斯兵制经历了从民兵制到募兵制的发展过程。波斯兴起之初,国家种族单一,所有波斯成年男子均有服兵役的义务,当时军队称"卡拉",即"人民"之意,充分体现了民军的性质。进入帝国阶段后,由于兵源充足,波斯国君招募了一支常备军,悉由波斯人和米底人组成,有时也雇佣外国军队。他们平时保卫国家安全,或驻扎于各省要塞,为波斯军队的骨干力量。常备军的核心是称为"不死队"的近卫军。近卫军全由波斯人组成,最受国王重视。在大规模用兵时,常备军显然不够,便广泛征集士兵,各行省皆需提供一支军队,招兵工作由军区的专门机构执行。 波斯皇帝非常重视军队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有六:(一)派驻"耳目,"监视军官行动;(二)禁止本省人就地驻防,避免结党营私,形成山头;(三)为便于管理,将全国划为五大军区,各设一名直接向皇帝负责的军区首长;(四)实行文武分职,各司其职,相互监督;(五)为确保军队忠于皇帝,各级军官均由波斯贵族充任,高级将领由皇亲国戚担当;(六)国王每年定期检阅全国军队,如人员足额、兵强马壮、武器齐备,则该部队各级军官皆得晋级,并获重赏;如达不到标准,不符合要求,则认为该将领玩忽职守,免其职务,并予以严厉惩罚。 波斯的军事刑罚甚为严厉。目前,尚无史料说明其军法的详情,但可通过它对逃避兵役者的处罚而见一斑。帝国规定,所有15—50岁的成年男子,均必须服兵役,逃避兵役者,无论任何理由,皆属罪大恶极。 大流士一世远征希腊时,一位三个儿子的父亲,请求免其一子服役,结果三子全被斩首示众;薛西斯时,一位五个儿子的父亲,当其四子均已上前线,请求留最后一子撑持家务时,结果此子被分尸两半,置于军队必经之路的两旁。 军费开支主要由各行省承担。大流士一世改革规定,除波斯本部外,其余行省均需缴纳不同定额的贡赋。如小亚被划为两个行省,共纳白银900塔兰特(1塔兰特约合26公斤);巴比伦—亚述行省,缴银1000塔兰特;埃及行省缴银700塔兰特,纳谷物12万美狄姆诺斯(约合6240****公升);印度贡赋最重,须缴纳360塔兰特砂金,折合成白银,则为4680塔兰特。据李销希罗多德统计,各行省纳贡总数旁扰激一年可达白银14560塔兰特,约合400吨。这是帝国进行战争的经济基础。 波斯有车兵、步兵、骑兵三兵种。车兵的装备不详,其数目不会太多,据色诺芬的记载,帝国战车最多时也不过200辆。步兵是波斯的基本兵种,人数最多,建制齐全,分为弓箭手、盾牌手、枪兵、投石手。 盾牌手和枪兵属重装步兵,装备较好,有头盔、护胫、铠甲;弓箭手和投石手是轻装步兵,衣甲稍差,作战时最先打击敌阵,而后重装步兵始拼杀。骑兵是其主要冲击力量,重装骑兵有铠甲,持长矛;轻装骑兵头顶厚粗布做的胄,兵器为弓箭和盾。波斯重视骑兵,帝国境内设有养马场,如巴比伦的一个养马场,有种马80匹、牝马1.6万匹,以保证战马的供应。战马有额甲和披胸保护。波斯也有舰队,主要由腓尼基等地中海东部沿岸属国提供,最多时达千余艘,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是腓尼基舰队。此外,军队中还有大量的辎重兵。波斯军队的编制有4级: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和万人队,万人队亦称团。 2.装备与兵力估算 波斯的战车为木制、单辕、双马驾驭,车厢较高,车轮安置于车体后部。这与亚述战车颇为相似,其特点在于,车上安有滚刀,故又称滚刀战车。滚刀是一种较长的镰刀,安于车轴之上,向外伸出。战车人员配备不详。滚刀战车主要用于冲击敌阵,将其队伍捣烂,据阿庇安报道,其威力非常,能"把一些敌人斩为两段,把另一些敌人碾得粉碎",敌兵"被切为两半,还没有停止呼吸,或者被切为碎片,或者挂在镰刀上面"。但在抗击亚历山大入侵时,并未显出多大威力。 弓箭是波斯军队的主要兵器,弓箭手、轻装骑兵均以弓箭作战。矛有长矛和短矛两种,重装骑兵和车兵使用长矛,部分车兵使用短矛,作为投射武器。重装步兵也使用长矛。其他兵器还有剑、战斧等。波斯的盾有柳条盾和木盾两种。柳条盾较大,高达战士鼻端,宽约50—70厘米。 木盾稍小,其长度可保护从肩到大腿的躯干部分,盾周边包有皮革或青铜皮。波斯的头盔为青铜制或铁制,但仅优秀的士兵才有,头盔主要有半球形圆顶头盔和球锥体形头盔两种。波斯人的铠甲是鱼鳞甲,带有袖子,以鱼鳞状的青铜片或铁片连缀而成,此外,也有用亚麻、毡子、皮革等材料制成的铠甲。仅重装步、骑兵才着金属衣甲。总的说来,波斯军队的衣甲较差,希罗多德在叙述希波战争时,常常提到波军由于衣甲太差而失利。 以上仅是帝国常备军的装备情况。每遇大战,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均需提供军队,如薛西斯远征希腊时,就有亚述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利比亚人、吕底亚人等44个民族提供的44支军队。这些军队的装备各不相同,五花八门:亚述人头戴青铜盔,身穿亚麻胴甲,手持盾牌、枪、短剑或狼牙棒;印度人身穿木棉制衣服,使用藤弓和带铁头的藤箭;阿拉伯人身穿系腰带的袍子,使用长弓;利比亚人着皮革制衣服,使用经过火烤硬的木制投枪;色雷斯人头戴狐皮帽,身穿紧身内衣,外罩五颜六色的袍子,脚穿鹿皮靴子,使用投枪、小圆盾与小短剑。各族提供的骑兵、水师的装备也各不相同。波斯军队无论从种族、兵器、衣甲、战法等方面来看,都是一支杂牌军。 波斯帝国素以军队众多著称。据希罗多德述说,薛西斯远征希腊,兵力达170万;据色诺芬记载,在公元前5世纪末,它仍有军队120万;帝国灭亡前夕,大流士三世几次与亚历山大作战,率兵均在60万乃至百万以上,这些数字显然被夸大了,但估计其总兵力在四五十万左右,可能不会相差甚远。波斯虽然军队众多,但它是一支由几十个民族组成的杂牌军,有战斗力的并不多,除波斯人和米底人组成的常备军可称精兵外,其他各族支队皆属乌合之众。这些支队的武器、衣甲、战法均不同,波斯皇帝也从未想到对他们实行优化组合,进行统一训练,使之成为一支劲旅;相反,作战布阵之时,总是按种族原则排列,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战法作战。这就使得整个阵势步调难以统一,无法发挥其人数众多的优势。这支军队,以其压倒的绝对优势征服西亚的那些寡民小国,尚能取胜;一旦遇上希腊、马其顿那样训练有素、战术高明、组织严密的铁甲方阵,就相形见绌,溃不成军了,马拉松、伊苏斯、高加米拉等战役,便是明证。

波斯帝国的军制

波斯帝国的军制 亚述帝国灭亡后,新运袜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共同主宰西亚,但它们也只是昙花一现,旋即被伊朗高原东南部的波斯帝国(公元前6—前4世纪)所吞并。波斯原为米底属国,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居鲁士一世(公元前558—前529年)兼并米底,进而击败吕底亚,兵取两河流域,遍占西亚为一统,建立了帝国。至其子冈比西(公元前529—前522年)继位,兵伐埃及,使其版图扩及北非。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当政时,使帝国臻于极盛,并首次发动了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薛西斯(公元前486—前465年)承其父志,两次进攻希腊,却均以惨败告终。此后,由于宫廷内讧时有发生,以及地方势力的坐大,帝国逐渐衰落,仅具帝国之表,为亚历山大于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发动的东征创造了条件。 1.波斯兵制与兵种 波斯兵制经历了从民兵制到募兵制的发展过程。波斯兴起之初,国家种族单一,所有波斯成年男子均有服兵役的义务,当时军队称"卡拉",即"人民"之意,充分体现了民军的性质。进入帝国阶段后,由于兵源充足,波斯国君招募了一支常备军,悉由波斯人和米底人组成,有时也雇佣外国军队。他们平时保卫国家安全,或驻扎于各省要塞,为波斯军队的骨干力量。常备军的核心是称为"不死队"的近卫军。近卫军全由波斯人组成,最受国王重视。在大规模用兵时,常备军显然不够,便广泛征集士兵,各行省皆需提供一支军队,招兵工作由军区的专门机构执行。 波斯皇帝非常重视军队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有六:(一)派驻"耳目,"监视军官行动;(二)禁止本省人就地驻防,避免结党营私,形成山头;(三)为便于管理,将全国划为五大军区,各设一名直接向皇帝负责的军区首长;(四)实行文武分职,各司其职,相互监督;(五)为确保军队忠于皇帝,各级军官均由波斯贵族充任,高级将领由皇亲国戚担当;(六)国王每年定期检阅全国军队,如人员足额、兵强马壮、武器齐备,则该部队各级军官皆得晋级,并获重赏;如达不到标准,不符合要求,则认为该将领玩忽职守,免其职务,并予以严厉惩罚。 波斯的军事刑罚甚为严厉。目前,尚无史料说明其军法的详情,但可通过它对逃避兵役者的处罚而见一斑。帝国规定,所有15—50岁的成年男子,均必须服兵役,逃避兵役者,无论任何理由,皆属罪大恶极。 大流士一世远征希腊时,一位三个儿子的父亲,请求免其一子服役,结果三子全被斩首示众;薛西斯时,一位五个儿子的父亲,当其四子均已上前线,请求留最后一子撑持家务时,结果此子被分尸两半,置于军队必经之路的两旁。 军费开支主要由各行省承担。大流士一世改革规定,除波斯本部外,其余行省均需缴纳不同定额的贡赋。如小亚被划为两个行省,共纳白银900塔兰特(1塔兰特约合26公斤);巴比伦—亚述行省,缴银1000塔兰特;埃及行省缴银700塔兰特,纳谷物12万美狄姆诺斯(约合6240****公升);印度贡赋最重,须缴纳360塔兰特砂金,折合成白银,则为4680塔兰特。据李销希罗多德统计,各行省纳贡总数旁扰激一年可达白银14560塔兰特,约合400吨。这是帝国进行战争的经济基础。 波斯有车兵、步兵、骑兵三兵种。车兵的装备不详,其数目不会太多,据色诺芬的记载,帝国战车最多时也不过200辆。步兵是波斯的基本兵种,人数最多,建制齐全,分为弓箭手、盾牌手、枪兵、投石手。 盾牌手和枪兵属重装步兵,装备较好,有头盔、护胫、铠甲;弓箭手和投石手是轻装步兵,衣甲稍差,作战时最先打击敌阵,而后重装步兵始拼杀。骑兵是其主要冲击力量,重装骑兵有铠甲,持长矛;轻装骑兵头顶厚粗布做的胄,兵器为弓箭和盾。波斯重视骑兵,帝国境内设有养马场,如巴比伦的一个养马场,有种马80匹、牝马1.6万匹,以保证战马的供应。战马有额甲和披胸保护。波斯也有舰队,主要由腓尼基等地中海东部沿岸属国提供,最多时达千余艘,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是腓尼基舰队。此外,军队中还有大量的辎重兵。波斯军队的编制有4级: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和万人队,万人队亦称团。 2.装备与兵力估算 波斯的战车为木制、单辕、双马驾驭,车厢较高,车轮安置于车体后部。这与亚述战车颇为相似,其特点在于,车上安有滚刀,故又称滚刀战车。滚刀是一种较长的镰刀,安于车轴之上,向外伸出。战车人员配备不详。滚刀战车主要用于冲击敌阵,将其队伍捣烂,据阿庇安报道,其威力非常,能"把一些敌人斩为两段,把另一些敌人碾得粉碎",敌兵"被切为两半,还没有停止呼吸,或者被切为碎片,或者挂在镰刀上面"。但在抗击亚历山大入侵时,并未显出多大威力。 弓箭是波斯军队的主要兵器,弓箭手、轻装骑兵均以弓箭作战。矛有长矛和短矛两种,重装骑兵和车兵使用长矛,部分车兵使用短矛,作为投射武器。重装步兵也使用长矛。其他兵器还有剑、战斧等。波斯的盾有柳条盾和木盾两种。柳条盾较大,高达战士鼻端,宽约50—70厘米。 木盾稍小,其长度可保护从肩到大腿的躯干部分,盾周边包有皮革或青铜皮。波斯的头盔为青铜制或铁制,但仅优秀的士兵才有,头盔主要有半球形圆顶头盔和球锥体形头盔两种。波斯人的铠甲是鱼鳞甲,带有袖子,以鱼鳞状的青铜片或铁片连缀而成,此外,也有用亚麻、毡子、皮革等材料制成的铠甲。仅重装步、骑兵才着金属衣甲。总的说来,波斯军队的衣甲较差,希罗多德在叙述希波战争时,常常提到波军由于衣甲太差而失利。 以上仅是帝国常备军的装备情况。每遇大战,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均需提供军队,如薛西斯远征希腊时,就有亚述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利比亚人、吕底亚人等44个民族提供的44支军队。这些军队的装备各不相同,五花八门:亚述人头戴青铜盔,身穿亚麻胴甲,手持盾牌、枪、短剑或狼牙棒;印度人身穿木棉制衣服,使用藤弓和带铁头的藤箭;阿拉伯人身穿系腰带的袍子,使用长弓;利比亚人着皮革制衣服,使用经过火烤硬的木制投枪;色雷斯人头戴狐皮帽,身穿紧身内衣,外罩五颜六色的袍子,脚穿鹿皮靴子,使用投枪、小圆盾与小短剑。各族提供的骑兵、水师的装备也各不相同。波斯军队无论从种族、兵器、衣甲、战法等方面来看,都是一支杂牌军。 波斯帝国素以军队众多著称。据希罗多德述说,薛西斯远征希腊,兵力达170万;据色诺芬记载,在公元前5世纪末,它仍有军队120万;帝国灭亡前夕,大流士三世几次与亚历山大作战,率兵均在60万乃至百万以上,这些数字显然被夸大了,但估计其总兵力在四五十万左右,可能不会相差甚远。波斯虽然军队众多,但它是一支由几十个民族组成的杂牌军,有战斗力的并不多,除波斯人和米底人组成的常备军可称精兵外,其他各族支队皆属乌合之众。这些支队的武器、衣甲、战法均不同,波斯皇帝也从未想到对他们实行优化组合,进行统一训练,使之成为一支劲旅;相反,作战布阵之时,总是按种族原则排列,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战法作战。这就使得整个阵势步调难以统一,无法发挥其人数众多的优势。这支军队,以其压倒的绝对优势征服西亚的那些寡民小国,尚能取胜;一旦遇上希腊、马其顿那样训练有素、战术高明、组织严密的铁甲方阵,就相形见绌,溃不成军了,马拉松、伊苏斯、高加米拉等战役,便是明证。

波斯帝国代表人物?

1.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8年-前330年),被称为波斯第一帝国。 1、居鲁士大帝,冈比西斯一世之子,约前550年–前530年在位(约前559年 –前550年征服米底王国)。 2、冈比西斯二世,居鲁士大帝之子。 2.塞琉古帝国(公元前312年-公元63年) 1、塞琉古一世,总督:前311年-前305年;国王:前305年-前281年。 3.帕提亚帝国(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1、阿尔沙克一世,前247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了。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重新统治了波斯地区。 后来跟东罗马帝国进行连年征战的,主要是萨珊王朝(226----650年)时期的波斯。

帝国文明的波斯

火器区前期科技和建筑都是瞬秒的,新区对各个国家兵种相互之间存在很好的制衡,差别不大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了。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重新统治了波斯地区。 后来跟东罗马帝国进行连年征战的,主要是萨珊王朝(226----650年)时期的波斯。

伊朗是波斯吗如果不是波斯是哪里的?

伊朗就是波斯, 虽然现在不大, 也不够非常强大。 不过,我认为伊朗就是一头狮子, 非常有潜力,爆发力。

罗马帝国、曹魏帝国、波斯帝国、埃及帝国,这四个帝国中,哪个帝国实力最强?

肯定是罗马帝国了

亚历山大东征传奇打败波斯帝国主力的决定性战役是哪次

高加米拉战役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