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 言辞表达,文化素养的体现(2)

2023-12-22 06:02:15听书八点半03:55 540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29.90 喜点
声音简介

表达方法有哪些。修辞有哪些?小说有哪些要素?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辞达而已矣”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话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即点到为止。

灵活利用音乐元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游戏活动中教师可抓住各种机会,灵活、随机、有目的地对幼儿加以培养,引导他们的语言能力。 1、通过看图讲述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能力。看图讲述是让幼儿通过对图片观察、分析、判断、自己选择词汇,组成句子进行连续讲述或编成小故事,这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特殊意义。 2、利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通过美工活动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在美工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创造精神得以发挥,头脑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

‘词不达意’还是‘辞不达意’?

你好 辞不达意是正确的哦 【解释】: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自】:《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希望帮到你,不懂欢迎追问

辞不达意词不达意 哪个对

正确说法是辞不达意,前者是说法用词不当,后面的“辞”不光指“词”,还有修辞、语境等含义,包含更广

辞不达意 是那个字 啊。是词?还是辞?

两个都可以! 【辞不达意】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词不达意】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愿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数学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如下: 核心素养是学生素养发展的基干,居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非核心素养可以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数学素养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包括数学素养在内的少数决定学生发展方向的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 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 核心素养简介: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数学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数学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如下: 核心素养是学生素养发展的基干,居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非核心素养可以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数学素养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包括数学素养在内的少数决定学生发展方向的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 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 核心素养简介: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请问公元前551—479年这个历史人物是谁?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小学生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可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如比喻:可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所描写的对象更生动,更形象;排比:将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词语并列展示,以增强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1、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棚嫌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斗高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4、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6、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7、反语:适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句子表达本意。 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8、反诘:是反问句中的一种,这种反问句包含着答案,即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了,不用再说答案了空和尺。 作用:语气更加强烈,更使印象深刻。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