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康衢谣

2018-02-06 20:35:41云溪国学讲堂24:45 532
声音简介

逸卷 之二


康衢谣

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繁体版:

康衢謠

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讲解:


这首《康衢谣》,是一首民谣。

古代的民谣,都是有象征意义的,通常歌词里面反应的都是当时社会上的一些热门的话题,或者一些古老的传说。


这首《康衢谣》,大概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首民谣了。它的产生,和帝尧有关。


尧舜禹的时期,是中国上古的三代时期,这三个君主都非常有作为,堪称为后世所效法的榜样,所以,后人也将这个时期称为三代之治。尧舜禹也被后人称为古代三王


根据《帝王世纪》记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尧舜禹的都城,大致都在现在的山西省。


《康衢谣》这首民谣,最早记载于《列子》。

《列子》是一部书,记载了古代的道家隐士列子的文章,和《老子》、《庄子》一样,都是以名字命名的。


我们一提起道家的思想,很多人都会想到老子和庄子,因为这两个人都有著作流传于后世。其实,列子生活的年代,比庄子还要早,列子的原名叫列御寇,他在古代的影响要远比现在大,只不过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失传了,只有八篇传了下来。


传说,列子当年拜关尹子壶丘子为师,还有传说,关尹子当年曾经担任函谷关令,负责镇守函谷关,然后,有一天,老子骑着一头青牛过函谷关,关尹子老子传道,老子就传了一部经给他,这部经,就是我们今天的《道德经》。这样看来,列子老子也有师承的关系,他相当于老子的弟子的弟子,也就是再传弟子。


后来,后世的人,把《列子》这部书尊称为《冲虚经》,把《庄子》称为《南华经》,于是,老子、列子、庄子的书,都被尊为道家经典了。


列子这部书,最开始的时候有二十篇,后来,只有八篇传了下来。

很多中国人从小就熟悉的故事,比如夸父逐日杞人忧天愚公移山……都出自于《列子》。


这首康衢谣》,也是最早记载于《列子》《仲尼》篇。仲尼是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字仲尼,《仲尼》篇里记载了孔子的故事,还记载了帝尧的故事,以及这首《康衢谣》


这首康衢谣》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看《列子》的记载:


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欤?不愿戴己欤?

尧治理天下五十年过后,他不知道天下治理得如何,好还是不好?他也不知道天下的百姓,亿兆之民是否爱戴自己?

亿兆,这里使用的是夸张的语言,一万万为一亿,一亿个亿为一兆,现在全世界的人也只有几十亿,没有一兆那么多,更何况亿兆了。


于是尧就问手下的人:

顾问左右,左右不知。问外朝,外朝不知。问在野。在野不知。

尧问身边左右的大臣,大臣们都给不出答案来,古人是非常诚实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绝对不能模棱两可,因此,这些大臣们就说不知道。然后,尧就问外朝的官员,就是不是朝中的高官,而是一些地方官吏,那些地方官也不知道。尧又问在野的人,就是当时的一些在天下很有威望的,但是却没有做官的人,他们也不知道。


尧乃微服游於康衢。

最后,尧就只好自己微服出访,穿上平民百姓的衣服,到民间去亲自考察了解。

然后,他就到了康衢这个地方。

康衢在哪里呢?后人也不知道究竟尧去了哪里。


康衢这个词,本意是四通八达的道路,我们也常说康庄大道,这句话是出自于《史记》之中,原文是康庄之衢,简单的说法就是康衢,所以,康衢就是康庄大道的意思。


尧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四通八达,名字恰好也叫康衢,然后,在这里,他听到了儿童在唱一首民谣。


民谣唱的是什么呢?


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立我蒸民:

民,这个蒸,本义是把食物加热或蒸熟,蒸馒头,蒸菜,现在,出来一个蒸民,把人给吓一跳,其实这个蒸,本来的字,应该是没有草字头,民,一个丞相的丞,下面加这个点,这两个字在古代是相通的,民,就是民众的意思,也就是百姓。


这个,和一粒粒粮食的是相通的,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用一粒粒粮食养活了天下的百姓。这是表示天下的百姓都有粮食吃,生活得很好,衣食富足,丰衣足食。


莫匪尔极:

,这个匪,现在写成是非的,莫非。


是表示准则。

这个,本义是建一座房屋,在房屋正中央,最高处横着的那个房梁,也叫,栋梁,我们常说栋梁,这个词后来被引申为在一个国家担当重任的人,栋梁之才。


古代的很多建筑,都是中间高,四周低,中间最高的那个梁就是,这个,就是一栋房子的标准,一座房屋的标准,引申开来,就是准则


所以,这里的尔极,就是你的标准。我们所做的,无一不是按照你的标准。

大王你老人家不是在王宫之中,不知道天下治理得如何了吗?其实,天下的百姓衣食富足,都是按照你为天下所订立的标准来做的啊。


不识不知

就是我们虽然在做着这些,但是却都不知不觉。


顺帝之则

则就是法则,我们所做的,都是顺应这天帝的法则,我们都说顺应着天道的规律在做事,在生活,所以,我们才不会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不会感觉不适应,因为,我们所做的,都是合乎天道。


这里的顺之则,也可以理解为顺之则。有的人读到这里也会把这个理解为。这样其实也能说得通。


因为,帝尧治理国家,他的标准是什么?

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准,他只是按照天道的规律做事,不扰民,不与民正利,也不为了炫耀自己而让来百姓折腾,也就是说,帝尧以身作则,做天下的榜样,他行得正,天下就治理得好,因为百姓会效法他。这就是古代的圣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少说多做,甚至不说,只是做好自己,别人自然就会追随他,自发地跟着他去做。


这就是古代的王道之治,顺其自然。


这首儿童唱的歌谣,帝尧站在一旁听到了,就很高兴,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了。


尧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

童儿曰:“我闻之大夫。”

于是,尧就问这些儿童,你们唱的这首歌,是谁教你们的啊?

这些儿童看到了帝尧,他们也不不知道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国家的君主。他们就回答:是大夫教我的。


大夫是谁呢?

大夫在古代是指做官的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或者更早的时候,大夫是官职,那个时候,天子下面是诸侯,诸侯下面有卿和大夫。

这篇文字是出自于列子,列子生活的时代,已经是后世的战国时期了,所以,列子在这里用了大夫这个词。

其实,在帝尧那个时期,这个大夫,也可以理解为康衢这里的一位很有名望的人,德高望重的人,可以是一个官,也可以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问大夫,大夫曰:“古诗也。”

于是,尧就去拜访那个大夫,尧就问那个大夫,这首民谚是哪里来的。

然后大夫就回答说:这是古诗里面的啊,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诗了,反正是自古就有的。


尧听到这里,就感觉到很开心。他心里想,这首歌明明一听就是这个时代的歌,但是人们却都认为是古诗,这是什么感觉呢?

这就是后来的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面讲到的:“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一个好的君王,带领百姓们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百姓们却都觉得,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不是某个领导者的功劳,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从来没有邀功,没有和和百姓争功,说“这是我做的啊,你们要记住”,他不会这样说,而是带着百姓完成了使命,就功成身退了。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还有一句话,是讲最好的领导者是什么样的。

老子说:


太上,下知有之。

最好的国君,下面的百姓只知道有他而已。这就是不与民争利,不与百姓争功的国君。这也是古代圣人的境界。

(也有的版本是:知有之。百姓不知道有这个人存在)


其次,亲而誉之。

比最好的差一些的国君,他们的境界没有那么高,心胸没有那么宽广,他虽然国家治理得很好,但是他会出来邀功,说这些功劳都是我的,你们应该感谢我。

他会特意去亲近百姓,会让百姓对他很亲近,并且赞美他,他听到了百姓的赞美,也会非常高兴。


其次,畏之。

再差一些的国君,他的百姓会害怕他。也可能很尊重他,但是同时也怕他,就是我们常说的敬畏感。一个让百姓又敬又怕的领导者,这是几流的领导者?

在老子看来,是三流的。

三流的领导者,并不是最差的,还有更差的。


其次,侮之。

最差的领导者,百姓都在私下里辱骂他。


这样的领导者,从古到今是不是有很多?

老子说过这段话之后,被无数后世的领导者们都读到了。

读过《道德经》的人都知道,在古代,历朝历代的领导者都将老子的《道德经》视为治国之道,是帝王们治理国家的必读的书。

可是,那么多的帝王们都读到了,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却仍旧只能做一个三流甚至四流的领导者。

百姓们不是怕他,就是骂他。


而帝尧,无疑是最好的领导者,他治理天下五十年了,时间这么久,可是天下的百姓竟然都不感觉到他的存在,而他当时把天下治理得还非常的好。他并不是不作为国君,相反,他是一位有道明君。这就是古人说的“无为而治”


其实,上古时期,当时的天下也不大,一个国家的国君,如果刻意想让天下人都知道他,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

可是,帝尧不会去那么做,他认为那样做,没有任何意义。

而百姓安居乐业,衣食富足,这才是他想要的。


尧还宫,招舜,因禅以天下。

舜不辞而受之。

于是,尧就回到了自己的王宫,召见了手下的大臣舜,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舜也没有推辞,就接受了。


《列子》原文:

《列子·仲尼》:

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yú],不治欤?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欤?不愿戴己欤?

顾问左右,左右不知。问外朝,外朝不知。问在野。在野不知。

尧乃微服游于康衢。

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尧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

童儿曰:“我闻之大夫。”

问大夫,大夫曰:“古诗也。”

尧还宫,招舜,因禅以天下。

舜不辞而受之。


《康衢谣》,就讲完了。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这两句话,还出自于《诗经》,在《诗经》《周颂》之中,有一篇叫《思文》


这篇《思文》,是后世周朝的人赞美他们的先祖后稷的,整个周颂》的几十篇诗歌,大概三十篇左右,都是赞美周朝的那些前代的祖先的。

是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歌伴舞。


周朝人赞美他们的先祖后稷,做了一首颂,后稷是中国农业的始祖,他擅长种植各种农作物,而且还教百姓如何种粮食,古代的很多谷物,都是因为后稷所以得到了推广,后来,后稷也被后世的人尊为五谷之神


我们提到五谷(稻、黍、稷、麦、菽),五谷杂粮,里面就有稷,也就是现在的小米高粱,就是以的名字命名的。

后来,后世的帝王们也用江山社稷指代国家,这个社稷是古代皇帝祭祀时,祭天的时候,祭的两个神,一个是土神,就是;是一个是谷神,就是

这是后稷对后人的影响,在《诗经》里面也有专门赞美他的诗篇。


这个后稷,他就曾经在帝尧的时候做过官,当时他担任的就是农官,主管农业的官。后稷有自己的封地,他的封地,后来就慢慢地演变成周国


因此,后稷是周朝的先祖。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这两句话,《诗经》里面也有,这也是取材于上古时期的这首《康衢谣》,它所歌颂的是帝尧那个时代,百姓衣食富足,天下太平。


这首《康衢谣》,所唱出的,又何尝不是我们现在无数老百姓们的心愿呢?


但愿,这首歌,能够被天下所有的领导者们听到。


附录《古诗源》原文版:


康衢謠

《列子》:帝治天下五十年,不治天下治與,不治與?億兆願戴己與?乃微服遊於康衢,聞兒童謠雲。


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沈归愚注:

中国古书《列子》中记载:

帝尧(怎么又是他?)治理天下过了五十年,他也不知道自己治理得是好呢?还是不好呢?(这国君是咋当的啊?)

数以亿兆的老百姓们真的爱戴自己吗?(“弱弱”有问题要问:当时的天下有那么多人吗?)

于是,帝尧老人家就穿着微服(微服:比正式的帝王服装要便宜一些,不是名牌,是地摊上买的),乔装改扮,悄悄地去体察民情,他来到了一个叫康衢的地方,在那里,他听到了一首儿歌……


帝尧:听到你们这样唱,朕就放心了。。。


。。。【云溪体翻译】:仅供娱乐,寓学于乐,开心就好。。。

关于身体健康的童谣

小朋友坐坐好, 大家一起编童谣。 勤通风,勤洗澡, 勤晒被褥,忘不了; 多吃熟食,多运动, 多喝开水,多洗手, 全面消毒要做好; 连续发烧要重视, 疾病预防要趁早。 三勤四多记牢了, 身体健康人人好。

关于身心健康的童谣

小朋友坐坐好, 大家一起编童谣。 勤通风,勤洗澡, 勤晒被褥,忘不了; 多吃熟食,多运动, 多喝开水,多洗手, 全面消毒要做好; 连续发烧要重视, 疾病预防要趁早。 三勤四多记牢了, 身体健康人人好。

健康生活童谣

低碳生活童谣 低碳生活真是好, 绿色经济又环保。 少开车,多骑车, 低碳出行身体棒。 多植树,空气好, 环境优美大家享。 请你和我一起做, 出门检查煤水电。 少开电视和电脑, 随手关灯节约电。 少开空调用扇子, 虽不凉快但省电。 不用纸巾用手帕, 保护森林从我做。 每天节约一滴水, 还要节约一度电。 大家都照这样做, 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自己写的,给点分吧,老不容易了

健康童谣有哪些

让我们荡起双浆 采蘑菇的小姑娘 数鸭子 雪绒花 世上只有妈妈好 鲁冰花 虫儿飞 生日快乐 小毛驴 两只老虎 小蜜蜂 小燕子 小白船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小背篓 卖报歌 黑猫警长 七子之歌 铃儿响叮当 小叮当 小螺号 小星星 春天在哪里 娃哈哈 小红帽 理发师 拾豆豆 共产儿童团歌 拉大锯 红星歌 小鸭子 粉刷匠 一分钱 小二郎 上学歌 小老鼠上灯台 小兔子乖乖 七色光 找朋友 数数歌 一二三四五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健康向上的童谣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儿童健康歌谣

小燕子,吱吱吱, 面对房主窃细语: “不吃你谷子, 不吃你糜子, 在你房檐下抱一窝儿子。”

健康童谣

如果我们拥有健康就可以做到: 自身不受罪,儿女不受累, 减少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数字一到十健康的歌谣

幼儿园的吧,我也是

健康生活童谣

低碳生活童谣 低碳生活真是好, 绿色经济又环保。 少开车,多骑车, 低碳出行身体棒。 多植树,空气好, 环境优美大家享。 请你和我一起做, 出门检查煤水电。 少开电视和电脑, 随手关灯节约电。 少开空调用扇子, 虽不凉快但省电。 不用纸巾用手帕, 保护森林从我做。 每天节约一滴水, 还要节约一度电。 大家都照这样做, 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自己写的,给点分吧,老不容易了

健康有益的童谣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