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钦宁-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梁漱溟和他的民国朋友圈(上)

2023-11-12 10:19:58中华名人演讲录音54:31 9.6万
声音简介

梁漱溟简介: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同时还是一位社会改造实践家,对推动乡村建设不遗余力。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印度哲学概论》、《唯识述义》等。活动前两周,研工部从北京大学校史馆借来梁漱溟先生生平图片,在医学部逸夫楼展出,引得师生驻足参观。

  梁钦宁简介:中国孔子基金会梁漱溟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高级研究员。梁漱溟相关文字、图片和口述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推广者。

  梁簌溟经典语录:

       我认为凡人都应该就自己的聪明才力找个适当的地方去活动。

    人活着不难,活着不生厌离之感难。

  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

  人都是要求善求真的,并且他都有求得到善和真的可能。这话看似平常,实甚重要。

  要在全生活上帮着走路,尤须对每个学生有一种真了解——了解他的体质、资禀、性格、脾气、以前的习惯、家庭的环境,乃至他心中此刻的问题思想——而随其所需,随时随地加以指点帮助才行。

  行动之后无悔难。

  所以说,“乐”、“玩”也不是容易的事。必须在人生的根本上弄对了,然后才能干什么都对,才能有真乐趣。

  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

  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

  奋勇之后继续难。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不要在人格上轻易怀疑人家,不要在识见上过于相信自己。

  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就像一只出色的斗鸡,要想修炼成功,需要漫长的过程: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像无赖般叫嚣街头的小混混;第二阶段,紧张好胜,俨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去已经全泯,但是眼睛里精气犹存,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到最后,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迹,秘不示人。这样的鸡踏入战场,才能真正所向披靡。

  苦闷的来源,即在于心地不单纯。

  人之有生,正如万物一样是自然而生的。天雨,水流,莺飞,草长,都顺其自然,并无目的。

  人生的意义在创造,是于人在万物中比较出来的。人类的创造表现在其生活上、文化上的不断进步。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他会用心思去创造。不过创造有大有小,其价值有高有低。是不是创造,要看是否用了心思;用了心思,便是创造。

  表现于外面的创造叫“成物”,表现一个人生命的创造叫“成己”。

可以介绍一下梁漱溟这个人么?谢谢~

呵呵!京山人

梁漱溟生平简介

梁漱溟,著名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

梁漱溟生平简介?

梁漱溟,著名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

梁漱溟后代?

梁漱溟有2个儿子,长子梁培宽1925年出生,次子梁培恕1928年出生,均为黄靖贤所生。

梁漱溟是谁?

一个人~~地球上的人。

梁漱溟怎么读

梁漱溟 liang shu ming

梁漱溟怎么读

漱溟 shùmíng

梁漱溟的老婆是

梁漱溟与两位夫人 梁漱溟作为一代宗师,他的择偶标准、爱情与婚姻也如同他的整个人生一样颇具传奇色彩且耐人寻味。 他18岁加入同盟会,在同盟会京津支部干了一段,发现一些党人品质低下,争权夺利,对他们产生了厌恶感。他很失望,不久,他退出了同盟会组织,并辞去了党报记者职务。革命无结果,事业又难成,梁漱溟感到很痛苦,几次想自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几次自杀均未成。绝路未走,他决定隐居,专心研究佛教。由于深受佛教的影响,看破红尘,公开声称今后不结婚,不吃荤,不喝酒。直至其加入北大,开始在知识分子圈中活动,不免有了争强好胜的世俗心,出家为僧的想法越来越淡。于是友人给他介绍给对象,梁漱溟对女方要求却非常奇特。且听他是如何讲述的:“我们结婚之年,靖贤28岁,我29岁, 伍庸伯先生实为媒介。1921年(民国10年)夏,我应山东教育厅之邀为暑期讲演于济南,讲题即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毕回京写定讲稿准备付印,正在闭户孜孜而伍先生忽枉顾我家,愿以其妻妹介绍于我,征询我的要求条件如何。我答:我殆无条件之可言,一则不从相貌如何上计较;二则不从年龄大小上计较;三则不从学历如何上计较,虽不识字亦且无妨;四则更不需核对年庚八字。当然,亦非尽人可妻。我心目中悬想得一宽厚和平之人;但其人或宽和矣,而无超俗之意趣,抑何足取?必意趣超俗者乃与我合得来。意趣超俗矣,而魄力不足以副之,势将与流俗杆格而自苦;故尔要有魄力才行。我设想以求者如是如是。伍先生笑曰,你原说无条件,你这样的条件又太高了。然而我要为你介绍之人却约略有些相近。其时我一心在完成手中著作,未暇谈婚事,且洵知伍先生娶于旗籍人家,虽属汉军旗而袭染满洲人习俗,我夙所不喜,当下辞谢其介绍好意。其后既卒于订婚而成婚,成婚之夜我为靖贤谈及上面说的宽厚、超俗、魄力三点。她不晓得魄力一词,问此二字怎样写,正为其读书不多,超俗云、魄力云,非所习闻也。” 梁漱溟文中所提的靖贤,即后来之妻黄靖贤。这就是梁漱溟第一位太太黄靖贤,他们结婚的时间是1921年11月13日,农历十月十四日。黄靖贤原名黄婧婘,新婚时经梁漱溟提议改用黄靖贤,大概是因为原名中的两个字不太好认,所以取了相近的音。黄靖贤生于1894年,小梁漱溟一岁,旗人出身。黄靖贤给梁漱溟的最初印象是:衣履装饰极不合时样,气度像个男子,同她的姐姐伍夫人站在一起,虽然年龄小两岁,而面貌、体态、神情比姐姐反见老大。凡女子可以引动男子之点,在她可说全没有。暮年梁漱溟能记得黄靖贤的只是“刚爽”二字。据闻黄靖贤年少之时,身体健壮,气概一如男儿,绝无女儿羞态,有“小山东”之称。黄靖贤后来也自述其平素夜晚就睡,或侧身向左而卧,或侧身向右而卧,其姿势直至次日晨起一无改动,从未有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是殆其胸襟坦荡,无系着,无扰动之证。梁漱溟与黄靖贤的婚姻生活说不上甜蜜,但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冲突。他们共同生活14年,生了两个儿子。根据梁漱溟自己的说法,婚后若干年关系一般,只是在最后两年,是他们关系最好的时候。1930年冬、1931年春,黄靖贤两度小产后,身体已相当亏弱,曾表示不愿再生产,梁漱溟亦表示同意,因此有三年多不曾怀孕。不料1933年身体渐好,未免大意。而梁漱溟亦曾戏言:“我们有两个男孩,本已满足;但我更希望得一小女儿,到我年老时侍候我。”于是黄靖贤再度怀孕,不幸“前置胎盘”,卒以不救,1935年8月20日病逝于邹平周村进德医院,年仅42岁。怀着深深愧疚,梁漱溟在黄靖贤去世后发誓此后决不续娶。为了表达自己的哀思,梁漱溟还破天荒地写了一首别致的“悼亡诗”: 我和她结婚十多年,我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我。正因为我不认识她,她不认识我,使我可以多一些时间思索,多一些时间工作。现在她死了,死了也好;处在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社会,她死了使我可以更多一些时间思索,更多一些时间工作。 梁漱溟信守诺言一个人过了差不多十年时间。在这十年间,梁漱溟确实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充分利用亡妻留给他的机会和时间,忙于思考,忙于国事。十年过去,两个孩子渐渐长大:长子1925年出生,此时18岁;次子1928年出生,此时亦15岁;而梁漱溟本人亦年过半百,需要有人照顾。1943年夏,当有人为他介绍在桂林当教师的陈淑芬时,梁漱溟就没有再拒绝。 陈淑芬本名陈树棻,后别写为陈淑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一直没有婚配,47岁,比梁漱溟稍年轻。梁漱溟生于1893年,此时为51周岁,52虚岁;由于他们两个人的年龄加起来差不多一百岁,所以这一段婚姻常被人称为“百年和好”。陈淑芬的生年一直没有查找到,然而凭习惯估计这个47岁应该是周岁,那么她的生年就应该是1897年(以1944年结婚时计算),比梁漱溟小四岁。陈淑芬人长得较漂亮,也会打扮,所以虽然年近半百,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十余岁。梁漱溟是桂林城的名人,两人相恋的消息传开,新闻记者天天跟踪采访,也就制造了一些八卦消息。 1944年1月23日下午,梁漱溟、陈淑芬的婚礼在桂林市区一家旅馆的宴会厅举行。桂林文化、学术界一百多人前来庆贺。婚礼由梁漱溟的老友李济深将军主持,他先向来宾宣布了婚礼的程序,接着由原广西大学校长、著名作家白鹏飞致词。白鹏飞的讲话声音宏亮又不乏幽默。他说: 梁先生原籍桂林,抗战开始后方归故里。但他在桂林并无家室,既无家室,何言回家?那么最好就是着手建立家庭。敞开的心扉自然容易被人占据。陈淑芬女士出阁甚晚,因为她一直要嫁给一位哲学家。于是梁漱溟因抗战而返回故里,陈淑芬女士就乘虚而入了。 白鹏飞的话引起满堂喝彩,然后由诗人柳亚子和戏剧家田汉先生宣读“贺婚诗”。田汉不愧为艺术大师,“贺婚诗”被他念得甚为动人,屡屡引起雷鸣般的掌声。梁漱溟接着说:“婚姻是人生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要请教有着丰富生活经验、年高望重的龙积之先生。” 龙泽厚字积之,广西临桂人,生于1860年,至此84岁,他是康有为的弟子,万木草堂学长,追随康有为多年,后参加唐才常自立军起义,又参与《苏报》工作,与章太炎、马君武过往甚密,《苏报》案起,与章太炎、邹容一起被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他今天参加梁漱溟的婚礼,自然很高兴,老先生捋着花白的胡子就婚姻的意义引经据典做了一番高论。 在来宾们要求下,一向不苟言笑的梁漱溟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他与陈淑芬的恋爱经过:现在,我听说谈恋爱要花很多钱,下馆子,看电影,看戏等。但我却没有花过一分钱。我是羞于谈及此事,但的确连出去散步也没有过。我也曾给她写过信,约她在天气好时一起去山村河边散步。但那天却恰逢阴天小雨。她是否会应约前来呢?我犹豫了一会儿,拿把伞就出门了。如我所料,在半路上遇见了她。因为还在下雨,我们仍然无法去散步。于是我们终于只是在路边的小亭子里坐了一会儿! 梁漱溟说这样的话,在他的一生中,怕是绝无仅有的了。由此可以想见这次恋情对他的影响。讲完了恋爱故事,梁漱溟童心大发,应客人要求,情不自禁唱起了京剧《落马湖》中黄天霸的一段西皮快板唱腔: 多蒙老丈指明路,连夜即奔落马湖。拜上君兆好言诉,披星戴月赶前途。 歌毕,梁漱溟用京剧念白说了声“我去也”,便挽着新娘兴冲冲地走了。 梁漱溟与陈淑芬的婚礼虽然举行得十分热闹,但婚后似乎并不怎么幸福。梁漱溟是个社会责任感很强、做事颇为认真的人。他太钟情事业,一旦投身事业和工作,很少顾及家庭,必然冷落陈淑芬,家中事情都落在陈淑芬身上,陈淑芬对此不能没有想法。陈淑芬老姑娘出身,脾气大,遇事爱发火。她有时在公众场合不大讲礼仪,这令梁漱溟很是尴尬。有一次,梁漱溟和他性格古怪的德国朋友卫西琴交谈时谈到女人,梁漱溟说女人不是创造者,是创造创造者,他认为年轻的女人其身体和责任就是生育。谁知这话惹恼了陈淑芬,当场让梁漱溟下不了台。 对于陈淑芬的性格缺点,梁漱溟似乎不是很满意,但他依然感激陈淑芬在生命的旅途中陪伴他从中年进入耄耋之年,特别是在那“史无前例”的日子里,她为梁漱溟做出很大牺牲,受尽屈辱与痛苦。因此当陈淑芬1979年9月去世时,年已87岁的梁漱溟为她诵经守灵。

梁漱溟 怎么念

梁liang 二声 漱shu 四声 溟ming 二声

梁漱溟生于几年逝于几年?

1893—1988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