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养生宝典》第四卷:形体与劳逸 第五集

2015-06-07 14:14:24老柯读书24:40 942
声音简介

集中华医学之精华,历代养生大学之心得,古籍秘典,书家雅趣,家传秘笈,阴阳之要,吐纳导引,传统按摩术,强身术,民间养疗方,美容术,皇室养生术、民间养疗方,是中华文化数千年经典养生语录全书。本书汇集了儒、释、道、医及诸子百家各种文献中的养生精粹,除注重理论的完整性外,也注重了内容的可操作性。道不远人,只在平常日用之间。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理论和方法。早在上古,即有长寿观念,《尚书•洪范》将“寿”列为“五福”中第一。先秦时期,诸子名家将养生学作为其哲学思想之组成部分加以探讨,其观点五彩纷呈,为中国养生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魏晋时代,诸家养生论开始融合,如嵇康倡导“清虚静泰”与“呼吸吐纳”结合,葛洪主张“藉众术之共成”以“内修形神”、“外攘邪恶”。上继魏晋六朝,隋唐养生术更呈现诸术合流状态,如《千金要方》所录“老子按摩法”将导引与按摩结合在一起,司马承祯“养生操”更揉合梳发、叩齿、行气、按摩、导引诸术。及至宋元明清时期,前代养生资料之汇集整理,养生专著之编写,新养生术之编创,标志中华养生学之成熟、繁荣。

  然则中国古代的养生之道,内容浩富,立论精湛,诸多论述散载于各种古籍文献,一个人若穷其毕生精力也难探其渊薮。为了指导人们用科学的方法养生,提高身体素质,实现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我们特地从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医典中,发掘养生秘法,采擷养生精华,编著该书。

以逸待劳的逸的意思

以逸待劳的逸的意思是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最早出自于春秋·孙武《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后人延伸出成语“以逸待劳”。 成语典故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刚登上帝位,全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有几个地方势力一直在和东汉朝廷抗衡,其中最大的就是西北。陇右的隗嚣和西南巴蜀的公孙述。 刘秀试图招降隗嚣不成,就派兵攻打陇右,谁知却被打败。修整一段时间后,刘秀又派大将冯异前去征讨隗嚣。隗嚣立即派部将行巡率领大军前去占领冯异必经之路的枸邑,打算在这里抵抗冯异的进攻。冯异也赶紧加快行军速度,想抢先占据枸邑。 冯异手下的将领说:“隗嚣军队刚打了胜仗,士气正旺盛,最好不要现在和他们相争。”冯异却说:“隗嚣现在就是想趁机夺取枸邑,以此来动摇我军军心。我们目前的兵力不足以和他正面交战,但防守就足够了。所以我们必须快点儿夺下枸邑,以逸待劳,那样才有取胜的可能。 于是冯异带领急行军占领了枸邑,然后封锁消息,休整军队。等行巡大军赶到枸邑时,冯异才派兵突然从城中杀出。行巡军不知道城中有人,被杀得措手不及,仓皇败逃。冯异又率军乘胜追击,一举攻破了行巡的军队。

以逸待劳是什么意思

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成语出自《孙子兵法·军争》。 以逸待劳释义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兵法·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佚:通“逸”,安闲。意思是: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 以逸待劳历史故事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以逸待劳的故事典故

在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军疲劳时出击取胜。《孙子兵法·军争》:“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以逸待劳故事五十字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已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成语:劳逸结合

劳逸结合 láo yì jié hé [释义] 逸:原指安乐;安闲。这里指休息。工作和休息相结合。指既要积极工作;又要适当休息。 [正音] 逸;不能读作“tū”。 [辨形] 逸;不能写作“益”;合;不能写作“和”。 [用法] 多用于规劝或制度。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在紧张的工作中要注意~。

什么叫以逸待劳,出自哪里

yǐ yì dài láo [编辑本段]释 义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予迎头痛击。 [编辑本段]出 处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编辑本段]示 例 他踞了碉楼,~,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编辑本段]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作战、工作等方法 [编辑本段]故 事 东汉初年,隗嚣占据陇西,后投降四川称帝的公孙述,汉光武帝派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冯异想进攻恂邑,隗嚣也率军进攻。冯异手下建议避免正面交锋,冯异主张先占据该城,然后以逸待劳,等待疲劳的隗嚣来攻,这样把隗嚣打得狼狈不堪

和劳逸结合相关的成语

与劳逸结合意义相同的词语 ----【近义词】:有劳有逸

劳逸结合的名人名言

列宁: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劳逸结合的方法】 觉得学习首先要有兴趣,你不能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而要当作是一种快乐,你要把精力投在学习上,而不是别人推一下,你再下一次功夫。 [劳逸结合的好处] 标准的劳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的目标事半功倍,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劳苦,保存工作劲头等. 【提示】 在学习上父母应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还能让孩子懂得合理搭配时间。

“以逸待劳”是什么意思?

您好,以逸待劳(拼音:yǐ yì dài lá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庆闹于春秋·孙武《孙子·军争》。 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誉宽罩。在句中作谓语、宾语、状语;巧手含褒义。

以逸待劳的成语典故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典故】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嚣,结果反被隗嚣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嚣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以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打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示例 ◎红三军在苗店、郝砦与尾追之敌发生激战,敌军以逸待劳,向红三军发起猛烈攻击,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精神予敌以顽强反击,终于摆脱这一股敌军追击,红八师师长覃苏等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打仗,如能有效地运用“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军事策略,就可以克敌制胜。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