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史记》 第80卷.乐毅列传1

2018-03-06 08:10:45彭城观月10:58 2925
声音简介

【二十四史】之【史记】全集白话版精读。由悦爸倾情录制,希望本专辑的录制,能为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尽微薄之力。

《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汉代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是所有史书中用时最长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汇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内容: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取自《谍记》、《五帝系谍》、《尚书 》、《秦记》、《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司马兵法》、《春秋历谱谍》、《春秋 (史书)》、《国语》、《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并称“史学双璧”。
由于司马迁受时代的限制,《史记》也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天命”、灾异和历史循环论的神秘思想的影响。在《六国年表序》论述秦并天下的原因时,指出这是“天所助”的结果。在《天官书》中,记述各种特殊的自然天象时,常常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现了灾异的神秘思想。这些说明《史记》在“究天人之际”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天人感应”神学思想的影响。


乐毅是那个历史人物?

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详,战国军事家,汉族,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裔。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历史上的蒙毅是怎么死的/

赵高令秦2世处死的

梅毅说中国史怎么样

梅毅说中国史怎么样? 肯定比不上高校里有名的历史教授们 但是有科普之功 好多人说他的书都是翻译 但是就算是翻译也是时代需要 就像霍金把他称为物理学家也不太合适 他是物理科普学家 梅毅。最多最多能称为历史科普学家 历史学家还算不上 他只是个研究生 还不是历史方面的研究生 当然他和霍金绝对不能比 也没法比 而且我没有在知网上搜到他的文章 说明他在理论研究方面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建树 很多人说的翻译 某种程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 但是他的梅毅说中国史 对于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还是值得一看的 因为通俗易懂 要是自己去看二十四史 可能一辈子都看不下来 我的大学历史老师 中古世古老师 都是北大历史系博士 他们四五十岁了 二十四史还没有完整啃下来 而且已经有专业方向了 也没有那么大的动力了 更何况普通人? 所以我觉得他的书 适合兴趣而不是学术研究

史上有蒙毅吗

史书记载历史上确有蒙毅其人,是蒙恬的弟弟,但是却不是将军,而是一位文官。 先了解下蒙恬。 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参见秦灭楚之战),亦屡立战功。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中车府令赵高这时得宠于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 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执法,举报过赵高,后由于秦始皇的恩宠,对赵高从轻发落,引起赵高对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舍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婴力谏,认为不可诛杀蒙氏兄弟。胡亥不听,杀蒙毅。又振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而历史上有没有丽妃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当时秦始皇后宫佳丽三千,也说不定有这么一位美女。

历史上有毅力的人和事例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已岳飞尽忠报张居改革推行条鞭实行考万历期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创万历新政刘伯温帮助朱元璋统创立明朝所谓三诸葛亮统江山刘伯温

历史上的蒙毅

  与兄蒙恬同是秦始皇时期的人,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蒙毅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毅的哥哥蒙恬做了将军,深受始皇的推崇和信任。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蒙毅在内为始皇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史记》   佞宦赵高犯罪当诛,是由蒙毅依法经办的。始皇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又赦免了他。从此与蒙毅结下怨仇。始皇巡游会稽,中途驾崩,封锁消息。李斯、赵高、胡亥暗中策划,迫使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赵高曾私下侍奉胡亥,深得胡亥宠幸。赵高趁机捏造罪名,日夜毁谤蒙氏,终于把蒙氏兄弟处死。   成龙2005年的影片《神话》中借用蒙毅将军之名,当指其人。   [编辑本段]《史记》中对蒙毅的记载:   蒙恬弟毅。蒙毅像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   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於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於代。前已囚蒙恬於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子婴进谏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鬬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毅对曰:「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则臣少宦,顺幸没世。可谓知意矣。以臣不知太子电视剧《神话》中的蒙毅(胡歌饰)之能,则太子独从,周旋天下,去诸公子绝远,臣无所疑矣。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谏,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为羞累先主之名,愿大夫为虑焉,使臣得死情实。且夫顺成全者,道之所贵也;刑杀者,道之所卒也。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於诸侯。故曰『用道治者不杀无罪,而罚不加於无辜』。唯大夫留心!」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   另一种说法,以上所谓史料乃是秦后受蒙家恩惠的人杜撰的。蒙毅更多的是虚构的一个人物,并没有在正史出现过,现在大多的画像还有头像都是后人缅怀蒙氏家族而增加和捏造的,史书并没有任何关于蒙毅的记载,如官至上卿的话。应该有各种事迹或者业绩的记载。

历史上蒙毅真有其人吗

你好确有其人。

历史上的蒙毅是怎么死的/

赵高令秦2世处死的

乐毅列传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正义今定州。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集解徐广曰:“属常山。”○索隐地理志常山有灵寿县,中山桓公所都也。□正义今镇州灵寿。乐羊死,葬於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索隐中山,魏虽灭之,尚不绝祀,故后更复国,至赵武灵王又灭之也。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姓 yuè le 乐姓中yue le的都有 并不是单单yue 乐姓在中国的姓氏当中属于比较罕见的姓氏,但在中国古代史上乐姓人士却是武将辈出,战国时有魏国著名的大将乐羊,燕国则有名将乐毅,到三国时期又出现了魏国大将乐进,他们都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战绩,同时也是乐姓家族中引以为傲的英雄。 乐姓的来历,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子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宋国的宋戴公,他的儿子叫公子衎(kan),字乐父。后来他的孙子叫夷父须,以他祖父的“乐”字为姓氏,这就是后来乐氏的来历。 在众多的乐姓武将当中,乐毅当属其中之最。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提到“身高五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知许也”,意思是说自己的文韬不在管仲之下,武略可及乐毅。这里所提到的乐毅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乐姓家族中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的军事将领乐毅。 乐毅是燕国的大将,曾带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所以他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是一位很有地位的军事家、军事将领。后来他受到猜忌,被别人诬陷,他就离开了燕国,回到了赵。因为他在军事上的地位,赵王也很器重他,就封他为望诸君。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邯郸的丛台公园内部修了望诸榭。咱们身后的这个建筑就是望诸榭,根据他的封号取名望诸榭。 乐毅用兵如神,由于他出色的指挥能力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并独率燕军长驱直入齐国都城临淄,被誉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军事奇才。相传,他当年在赵国的居住地就是现在的邯郸县岳家堡一带。 乐庆阳:我们原来这个地方叫岳家堡,他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乐毅就生活在这个村庄。这个村庄凡是姓乐的都是乐毅的后代。我们家现在一直把乐毅作为祖先来供奉,并有家谱和立有牌位。 据史书记载,乐毅死于赵国,并安葬在乐家堡。据这一带的老人讲,当年乐毅的墓地占地约有两千多亩,可见乐毅当时地位的显赫。 乐姓后人 乐庆阳:他的故事在当地传说很多。乐毅在打仗的时候将一个金盔掉到井里,我们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给他修了一个庙宇。 杜学德:当地的村民传说那里还有他的舞剑房和磨剑石。 清代曾有诗云:仗剑齐城下,藏锋赵国中;无聊时自舞,四壁起秋风。就是赞叹乐毅勤于练功,武艺高强的。 杜学德:当代邯郸的大乐堡、小乐堡、曹乐堡这一带有乐姓人氏,他们自称是乐毅的后代,由于时代的变迁,乐姓人士后来分布到了河南、山东、山西,在南方也有一定的分布。我们大伙熟悉的北京同仁堂,他的创业的老板也是乐姓人。 乐姓后人 乐庆龙:从我记事起到1963年、1964年,我爷爷还不断跟我说,北京同仁堂也是咱姓乐的开的。我也不断去那住着,人家招待的也挺好,我得到的一些偏方大部分都是从人家那儿来的。 乐姓后人 乐庆阳:这后面都是姓乐的,都是乐毅的后代。这是我叔叔,今年已经八十三岁了。这些孩子全部都是姓乐。现在家里男女一下子算起来一百七十多口人。 乐家堡的乐氏后人告诉我们,曾有不少全国各地的乐姓人士来这里寻根问祖,唯独没有台湾人来过,他们希望能早日和台湾的乐姓人士建立联系。 乐姓起源于西周末年,源于子姓 历史上的名人有乐毅、乐羊、乐进等 乐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乐氏源于春秋时的宋国。这个在我国早期历史上神气万分的姓氏,是出现在大约3000年以前的 春秋时代。同时,后世的乐氏,除了这个来源之外,别无“分号”,堪 称是一个血缘十分单纯的中国姓氏。 乐氏源于春秋时的宋国,跟后世以宋为姓的人,算起来是血脉相同的 一家人。当时的宋国,是由殷商纣王的长兄微子所建,这个地方,原来是 封给武庚的,可是武庚在周成王时叛变,后来被讨平,周成王就把包括河 南省丘县以东至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大片地方,封给了微子,并且封他 为封建制度中地位最高的宋公,以奉商汤之祀。后来,宋戴公之子公子● 的后代,又以王父字为氏,于是就出现了“乐”这个姓氏。 位尊而高的宋国,后来是于公元前二八六年被齐、魏、楚三国所灭, 则推算起来,中国的乐姓最少也已经有了2200年以上的历史,说他们是“ 源远流长”,毫不为过。� 乐字有3个音都可以当姓的, yue,le,yao(2声),我本人姓yue,有见过姓le的,但是没见过姓yao的,不知道谁见过,呵呵

司马迁史记列传第26卷名是什么

刺客列传 第二十六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镇毁毕、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 要余信全御芹文吗?很多呀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