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绝响(二) 余秋雨

2018-03-10 08:39:32奔流632:56 67
声音简介

余秋雨 《遥远的绝响》原文

遥远的绝响》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还有太阳。 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从大狱押到刑场。 刑场在洛阳东市,路途不近。嵇康一路上神情木然而缥缈,他想起了一生中好些奇异的遭遇。 他想起,他也曾像阮籍一样,上山找过孙登大师,并且跟随大师不短的时间。大师平日几乎不讲话,直到嵇康临别,才深深一叹:“你性情刚烈而才貌出众,能避免祸事吗?” 他又想起,早年曾在洛水之西游学,有一天夜宿华阳,独个儿在住所弹琴。夜半时分,突然有客人来访,自称是古人,与嵇康共谈音律,谈着谈着来了兴致,向嵇康要过琴去,弹了一曲《广陵散》,声调绝伦,弹完便把这个曲子传授给了嵇康,并且反复叮嘱,千万不要再传给别人了。这个人飘然而去,没有留下姓名。 嵇康想到这里,满耳满脑都是《广陵散》的旋律。他遵照那个神秘来客的叮嘱,没有向任何人传授过。一个叫袁孝尼的人不知从哪儿打听到嵇康会演奏这个曲子,多次请求传授,他也没有答应。刑场已经不远,难道,这个曲子就永久地断绝了?——想到这里,他微微有点慌神。 突然,嵇康听到,前面有喧闹声,而且闹声越来越响。原来,有三千名太学生正拥挤在刑场边上请愿,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让嵇康担任太学的导师。显然,太学生们想以这样一个请愿向朝廷提示嵇康的社会声誉和学术地位,但这些年轻人不知道,他们这种聚集三千人的行为已构成一种政治示威,司马昭怎么会让呢? 嵇康望了望黑压压的年轻学子,有点感动。孤傲了一辈子的他,因仅有的几个朋友而死的他,把诚恳的目光投向四周。一个官员冲过人群来到刑场高台上宣布:宫廷旨意,维护原判。 刑场上一片山呼海啸。 但是,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已经押上高台的嵇康。 身材伟岸的嵇康抬起头来,眯着眼睛看了看太阳,便对身旁的官员说:“行刑的时间还没到,我弹一个曲子吧。”不等官员回答,便对在旁送行的哥哥嵇喜说:“哥哥,请把我的琴取来。” 琴很快取来了,在刑场高台上安放妥当,嵇康坐在琴前,对三千名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说:“请让我弹一遍《广陵散》。过去袁孝尼他们多次要学,都被我拒绝。《广陵散》于今绝矣!” 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 弹毕,从容赴死。 这是公元262年夏天,嵇康三十九岁。

余秋雨有关魏晋风骨的文章是那篇?

遥远的绝响——《山居笔记》

寻书,有一本书,写的是魏晋南北朝文人、尤其是竹林七贤的文人轶事,我记得好像是余秋雨的《遥远的回响》

《山居笔记》

求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中的好句好段。

我之所以一直躲避着它,是因为它太伤我的精神。那是另外一个心灵世界和人格天地,   即便仅仅是仰望一下,也会对比出我们所习惯的一切的平庸。平庸既然已经习惯也就会带来   安定,安安定定地谈论着自己的心力能够驾驭的各种文化现象似乎已成为我们的职业和使   命。有时也疑惑,既然自己的心力能够驾驭,再谈来谈去又有什么意义?但真要让我进入一   种震惊和陌生,依我的脾性和年龄,毕竟会却步、迟疑。

余秋雨和马兰有孩子吗?余秋雨和前妻有几个孩子?

余秋雨的前妻李红1979年和余秋雨结婚1984年诞下女儿,1992年7月和余秋雨离婚。 著名黄梅戏演员马兰是余秋雨的第二任妻子。 和第二任妻子马兰没有孩子

你怎么看待余秋雨呢?

现当代少有的大家,比起古代那些辛酸的文人墨客,秋雨算是春风得意,有美女马兰做陪,家财万贯,功名利禄样样皆有。一句话——成功文人的典型!

余秋雨是谁

baidu一下不就知道的很全了吗?..............

求余秋雨《我等不到了》

余秋雨《我等不到了》,求。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审美心理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

余秋雨是哪个地方人

浙江余姚人.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