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三十 | 鲜卑

2018-03-28 14:19:08歪嘴文说22:37 4478
声音简介

为什么在西魏军队里,看不出是汉人还是鲜卑人?

因为当时鲜卑人和汉人早就通婚了,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生活习惯都一样了,再加上长相也差不多,所以根本分不出来。

北魏鲜卑106姓改为汉姓

鲜卑 汉 拓跋 元 (皇族)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贺楼 楼 曾六茹 杨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北魏孝文帝为何命百姓说汉语而不是鲜卑语?

这主要是两种文化冲击,为了能更好生存下来的结果。这一现象其实用汉化来讲更好。 在北魏前期统治者对汉化非常的谨慎,一方面因为鲜卑人还没有完全接受汉族的农业生产方式,游牧生活占的比重仍然很大。另一方面他们是武力征服者,他们有一种心理优越感,向文弱的汉人学习,会感到羞耻。 在北魏王朝前期的权力斗争中,主要是鲜卑贵族和汉人世族间的矛盾。自从魏晋以来,世家大族是中原政治舞台上的主角。而鲜卑人进入中原,如果要想站稳,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味地依靠蛮力,而是需要寻求和世家大族的合作。 然而鲜卑贵族与世家大族虽然需要彼此的帮助,但仍然存在有很大的矛盾。鲜卑族想借助世家大族来实现他们的统治服务,然而是世家大族是想借助鲜卑族来实现他们的政治抱负。 但是士族是根植儒家文化的,和鲜卑贵族的传统十分不符,并且与他们的利益会造成相互冲突,这样很容易造成政治斗争。 统治者面对这种局面,北魏前期的统治者不敢过快的汉化。因为汉化必定就会要重用汉人士族,这样就可能招来鲜卑贵族的不满,影响统治者的统治地位。 等到了魏孝文帝时期,经过十几年汉化改革铺垫,许多汉人世族已经进入北魏政权,开始与鲜卑贵族抗争,政治冲突就越来越严重,汉化改革就越来越必要了。

有哪些名人是鲜卑人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及其家族;隋唐的建国者杨坚、李渊都是鲜卑化的汉人,而他们的母、妻又是汉化的鲜卑人;唐初权相长孙无忌,中唐诗人元稹,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等。

鲜卑山的鲜卑族史载

根据鲜卑族对祖先的记忆,大约早在夏代,鲜卑民族已经开始活动,而当时鲜卑民族活动的地点是否就是两千多年以后北魏时期的鲜卑石室尚缺乏直接的证据。目前只能说,鲜卑山非常可能就是今天的大兴安岭北麓。 匈奴别部的乌桓、鲜卑,《后汉书》中乌桓、鲜卑传都说他们因住乌桓山、鲜卑山得名。孰不知乌桓是聪明之称, 鲜卑是瑞兽皮带之名, 与山无关①。(摘自黄现璠等著《内蒙古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2月第二期)注①:日人白鸟库吉《东胡民族考》乌桓、鲜卑考。汉译“ 胡” 语有瑞兽带之义。鸟桓, 蒙古语有聪明之义。

北魏鲜卑族是现在的什么少数民族

就是现在的广东汉族的广府民系。

鲜卑人的起源?

鲜卑族是神秘的北方游牧民族 鲜卑是发源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鲜卑属东胡系,居于鲜卑山,因此得名。近年来,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与民族史研究,颇以为鲜卑山即大兴安岭山脉。鲜卑部落集团,可能先秦时已活动于大兴安岭山脉中部与北部,而兴起则晚于乌桓,其名始显于东汉初年。或又以鲜卑为春秋及春秋以前的山戎。语言与乌恒相同。属东胡语(古蒙古语)的分支。

鲜卑族人去哪儿了?

鲜卑是少数民族

历史上,鲜卑有哪些名人﹖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及其家族;隋唐的建国者杨坚、李渊都是鲜卑化的汉人,而他们的母、妻又是汉化的鲜卑人;唐初权相长孙无忌,中唐诗人元稹,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等

鲜卑帝国的介绍

鲜卑族是我国北运模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属东胡部落,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鲜卑民族历史跨度之长,可含数以上溯到西汉武帝年间,它在历史舞台的活跃囊括三国后期至隋朝建立这一段历史时期,既然鲜卑族有如此长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对它的了解寥若晨星?北魏是由鲜卑人中的旁老缓一个叫做“拓跋”的鲜卑部落建立起来的王朝,这个民族为生计所迫。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