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三阳与伤寒论、经方和经络的关系

2015-08-09 16:04:24屯蒙学舍26:55 2万
声音简介
黄帝内经逐句讲解与中医基础

中医经典《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里的阴阳

【导读】如果一提到伤寒杂病论,相信很多人立马就想到方子是桂枝汤,张仲景将桂枝汤作为伤寒论的第一个方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里的阴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记载如下: 十二、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什么是太阳中风呢? 太阳中风,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感冒。 这种类型的感冒,往往伴随着浑身出微汗发低烧,同时还有太阳病记载的证状: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你们仔细的回想一下,每次感冒前,是不是后脑勺都会有强痛的感觉? 当出现这种感觉时,要小心,身体提示你快得太阳病了。 如果察觉及时,就赶快冲个热水澡,让热水刺激人体的风池,风府等穴位。 出完一身汗,头痛解除,就可以避免得重感冒。这个生活小妙招赶快记下来,我每次有不适时,用这招都能及时避免感冒。 如果,不幸还感冒了,就需要用到汤剂来发表出汗了。 桂枝汤就是其中的发表剂之一(情况复杂,请找专业的医师辨证处理。) 这个时候,病人会头痛,头晕,发烧,身上会出汗,同时舌苔淡白,整个人打不起精神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桂枝汤来进行治疗。 除了治疗外感病之外,桂枝汤还可以治疗诸多杂证。 在辅行决里面,桂枝汤又叫做小阳旦汤。旦是指升起的意思,阳旦就是指升起人体的阳气。 阳气丢失,人体的功能就会衰退,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病证。在金匮要略的虚劳门中记载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当人体的阳气不足,阳不摄阴,男子就会出现遗精的现象。这时用桂枝汤加上龙骨牡蛎二味药,组成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来治疗遗精病。 龙骨与牡蛎是中药中的涩剂,加上龙骨牡蛎就相当于扎紧了泄露的出口。 再用桂枝汤来提升人体的阳气,使阴平阳秘,则精不自泄,疾病自然痊愈。 关于“《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里的阴阳”,就给大家介绍到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医学类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提升、报名、领证等相关信息,欢迎关注小编,获取更多资讯。

伤寒论 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为什么? 什么是阳病,什么是阴病?

  阳病指张仲景六经辩证的三阳脉为病,(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   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   凡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证,就叫阳明病。   凡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脉证,就叫少阳病。   “阳病见阴脉者死”,指三阳病过程中,脉象由表现为阳气亢奋,搏指有力的“阳脉”,转为气息微弱,应指乏力的“阴脉”,反映了正气衰败,“阳去入阴”,病势深重的病理机转,故称“死”候。   阴病指三阴脉为病(即少阴病,厥阴病,太阴病)   概括:临床上凡是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   厥阴病在临床上可归纳为四类:(1)上热下寒证 (2)厥热胜复证:为四肢厥逆与发热交错出现。 (3)厥逆证:就是四肢厥冷,轻者不过腕踝,重者可越过肘膝。 (4)下利吐哕证:热利下重为湿热下利;下利谵语为实热下利;下利清谷为虚寒下利。干呕、吐涎沫、头痛为寒饮呕吐;呕而发热为发热呕吐;哕而腹满为里实哕逆。   少阴病是六经中最后层次和最危重的阶段,多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似睡非睡的昏迷状态。   阴证而见浮大数动洪滑之阳脉,虽然脉与证不相符,但在伤寒来说,多为阳气来复,正能胜邪,从阴出阳之象,提示病情好转。

伤寒论中的太阳病是什么意思

太阳病是六经病之一,出自《伤寒论》。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⑴中风:为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中风只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⑵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即拘急不舒),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加葛根汤,实用葛根汤。⑷太阳病内挟水饮(干呕,痰软),如表实无汗,心下有水气,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治以小青龙汤。

《阴阳论》什么是阴,什么是阳

阴阳,指天地,天为阳地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乾为阳坤为阴。热者属阳、寒凉者属阴。背为阳,腹为阴,一切在上的、向阳的、在外的为阳,在下的、背阴的、在内的属阴……

《阴阳论》什么是阴,什么是阳

阴阳,指天地,天为阳地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乾为阳坤为阴。热者属阳、寒凉者属阴。背为阳,腹为阴,一切在上的、向阳的、在外的为阳,在下的、背阴的、在内的属阴……

伤寒论那一本好?

南中医的第四版《伤寒论译释》,有各家注解,而且排版印刷都非常好。 可以作为《伤寒论》研究的宝典。 如果一般看看可以用学院的教材。

伤寒论谁讲的最好

刘东军老师的《易演伤寒论》

伤寒论讲义的内容简介

《伤寒论讲义》以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为蓝本。内容断白“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共计10篇,398条,113方。每章标题下加“导学”内容,主要介绍本章需要掌握、理解、应用的知识。每节内容一般分【原文】、【词解】、【释义】、【方解】、【析疑】、【医案选录】部分。【释义】力求精练,突出重点。【析疑】展示各家观点,或引发争鸣,或引而不发,力求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诠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医案选录】限选1~2案,第1案与原文原方相应,第2案为异病同治和拓展方用。

伤寒论和伤寒杂病论的区别是什么?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是张仲景着作者。伤寒论是人体感受外邪,正气不敌邪气,或邪气过于强盛时就会发病。伤寒包括温病,现在的流感,热病,湿温病,原名叫伤寒杂病论,后把杂病合在金匮要略中

伤寒论是谁的

是张仲景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本是一本书 叫伤寒杂病论 是张仲景总结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撰写的 也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 有完备的理法方药 自仲景以后没有一部医书如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影响之深远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