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厥阴病篇:三阴三阳小结4

2018-06-04 08:01:37厚朴_lyz05:31 1.2万
声音简介

胡希恕(1898-1984),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屈指可数的伤寒大家,其学说贯穿大论诸条,于临床每多实效。本书是根据先生生平最后一次讲授《伤寒杂病论》(以明代赵开美本核校)的录音资料整理而成。此时其学术思想已处于成熟期,理论与临床造诣已臻化境,尤能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其真知灼见在讲课录音中处处闪现,贯穿始终。读文章著作,大意虽能知晓,但其细节处仍嫌模糊,现在闻其亲自讲解,自比看文章更进一步,特别是讲解中的一些“闲话”,更多启发之处。书后附有讲方证的内涵和讲柴胡剂的应用两讲,并编制有条文索引、方剂索引。同时配有录音光盘,见字闻声,以通其神。

厥阴中厥的意思?

1.中医学名词。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参阅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太阴,厥阴,少阴,阳明,少阳,太阳是什么?

太阳表示阳盛阶段,阳明为阳气极盛,少阳为阳气衰少阶段 少阴是阴气衰少阶段,太阴是阴气极盛阶段,厥阴为阴尽阳生.

阴不治阳为阳病,阳不治阴为阴病是什么意思

此为阴阳之间对立制约关系的失调,动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病理情况的发生。 阴不治阳为阳病:就是阴虚或阳盛导致阴不能制约阳导致阳偏盛,表现出阳盛的证候或病理情况。 阳不治阴为阴病:就是阳虚或阴盛导致阳不能制约阴导致阴偏盛,表现出阴盛的证候或病理情况。 举例说明:寒不能制约热导致热更盛,表现出热象。

什么是太阴,太阳,厥阴,阳明,少阴,少阳,它们是什么关系?

太阳表示阳盛阶段,阳明为阳气极盛,少阳为阳气衰少阶段 少阴是阴气衰少阶段,太阴是阴气极盛阶段,厥阴为阴尽阳生.

解释 阳病至阴 阴病至阳 阴盛则寒 阳盛则阴

像是哲学啊, 事情总会有它的两面性,物极必反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按你的理解思维是没错,只不过这是理论东西,你所说的“阴虚则阳病”或者“阳虚则阴病”,阴虚本身就是病,阳虚本身也是病,怎么可能同时出现阴阳一起病?这从理论上就没法解释了。阴阳是一个平衡的,只可能出现一边过剩,一边虚的情况,那么虚的一面即是病的一面。

阴盛则阳病,为什么阳病治阴呢?

调整阴阳,使之恢复或保持平衡(稳定在正常限度之内,亦就是阴阳的自和与平衡。),达到阴平阳秘,使人体生命活动得以稳定、有序和协调。 阴阳偏盛,相对来说是指人体在正常的阴阳自和平衡之上,感受邪气(有内因和外因之分),表现为邪气盛的实证,故治疗就相应的采用“泻其有余”(实者泻之)的原则。 阴阳偏衰,相对来说是指人体在正常的阴阳自和平衡之下(阴阳双方都偏于虚弱的状态),表现为正气不足的虚证,故宜采用“补其不足”(虚者补之)的原则。 (亦就是说人体偏虚弱的状态下,泻法肯定要谨慎用之,“补其不足”才是原则。) 单纯虚证的治疗原则亦就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又称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这句话的了解是什么?

阴阳两不和,,,

人体12正经中的太阴、太阳、少阳、少阴、阳明、厥阴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这六者按照阴阳大小怎么排列?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者按照阴阳大小排列是:太大物茄阳蚂慎为巨阳滚察,阳明为次阳,少阳为小阳,太阴为巨阴,少阴为次阴,厥阴为小阴。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