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二章 中世纪的哲学—奥古斯丁主义的学说综合体

2018-05-23 23:13:00西南野女09:37 255
声音简介

奥古斯丁简介 奥古斯丁是谁

1、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 - 公元430年8月28日),又名希波的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天主教译为“圣·奥斯定”,出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北非努米底亚王国,是一名摩尼教徒,同时也是基督教早期神学家,教会博士,以及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 2、其思想影响了西方基督教教会和西方哲学的发展,并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基督教会。他是北非希波里吉诃(Hippo Regius,即希波Hippo)的主教,因其所著作品而被视为教父时代重要的天主教会教父。重要的作品包括:《上帝之城》《基督教要旨 》和《忏悔录》。

奥古斯丁

中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家。主要著作《上帝之城》。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始祖亚当把罪本身遗传给了他的后代,这就是人出生即有的“原罪”。人的得救不能指望自己,必须靠上帝的恩典。他以两种不同的爱为基础,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

奥古斯丁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奥古斯丁(354~430)是早期基督教最杰出的神学家,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父亲是异教徒,母亲是基督徒。早年的奥古斯丁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信奉摩尼教。384年,他前往米兰任修辞学教师,在此接受洗礼,皈依了基督教。两年后回到北非不久获得教会中的高级职位。396年,他被提升为非洲希波城主教。此后他一直从事于教会事务。430年,他死于战争。著作主要有《上帝之城》、《忏悔录》、《三位一体》等。

奥古斯丁

是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拉丁教父的主要代表,也是早期基督教宗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主要思想: (1)强调耶稣即是人也是神,是人与上帝之间的唯一中保 (2)人因骄傲而犯罪与神隔绝,只有借着耶稣才能得赦免 (3)人人都是罪人,无力自拔,完全靠上帝的救恩 (4)恩典是预定的 (5)天上的教会是圣洁完美的,地上的教会有战争 (6)灵从父和子而出 (7)强调圣礼,这是信仰的必须。这些思想成为早期经院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有《忏悔录》,《三位一体论》,《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是古罗马时期基督教政治思想家。在著作《上帝之城》中首先驳斥了罗马灾难原于对于原先神灵的背叛,为教会的地位进行辩护。其次他对上帝之城和尘间帝国作了明确区分,前者是上帝理性的体现,后者上帝对人的堕落的一种惩罚。奥古斯丁认为上帝创造的人是平等的,国家作为一种等级制机构,是对上帝精神的背离(国家是不洁的产物)。但他认为教会成员应该服从尘间哪怕是非正义的统治,为的是平静和秩序稳定。在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中他论证教权高于俗权。

奥古斯丁的代表作

圣佩尔山的收割》

奥古斯丁

是北非拉丁的一个基督教主教,基督教的神学家及领袖。

奥古斯丁

出生于罗马帝国北非行省的塔加斯特。他曾信奉摩尼教,后皈依了基督都教,曾先后任希波教会的神甫、主教。奥古斯丁是罗马帝国时代的神学家,他的传世之作是《上帝之城》。

介绍一下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 Aurelius Augustinus (354~430) 欧洲中世纪哲学家、神学家、罗马基督教拉丁教父的主要代表、新柏拉图主义者、基督教教父哲学的完成者。 生平与著作 354年11月13日奥古斯丁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临近历史名城迦太基),即今阿尔及利亚的苏克阿赫腊斯。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父亲是异教徒。奥古斯丁家庭并不富裕,勉强在本地和马道拉、迦太基等城学完当时罗马帝国规定的三级制教育。374~386年,他先后在塔加斯特、迦太基、罗马、米兰等地教授语法和修辞。他在青年时代生活极为放荡,但求知欲甚强,思想颇为敏锐。善恶问题是他毕生思考的主题。他一度信奉摩尼教,接受它的善恶二元论学说,认为恶起源于某种实体。他通过学习新柏拉图学派的著作和在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的影响下,33岁时放弃摩尼教,皈依基督教。他一反过去的放荡生活,抛弃情人和未婚妻,过清心寡欲的修道士生活。388年返回北非故居。391年升为神父。396年任北非希波(即今阿尔及利亚的安纳巴)的主教。430年 8月 28日逝世,被教会封为伟大的圣师。他著书立说,阐述教义,著有《忏悔录》、《论自由意志》、《独语录》、《上帝之城》、《论真宗教》、《教义手册》、《论三位一体》等。他在著作中同摩尼教等学说展开激烈的论战,主要涉及原罪论、自由意志论、神恩论和预定论等神学和哲学问题。

为什么说"人人都爱简·奥斯丁

夸大其词而已。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