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序|南怀瑾-16.13 人生未济

2018-06-26 15:52:49Joanne静境01:40 17.6万
声音简介

点击订阅《熟读周易》,从经文开始,系统学习易经。


永无尽止

“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最后是未济卦,永远凑合不了,这里产生二个哲学问题。《易经》中,孔子告诉我们一个历史哲学,看懂了要哈哈一笑,人世间事情是永远作不了结论的,永远是未济。宇宙永远这样发展下去,这个地球毁灭了,一个新的地球又会来,永远停止不了,这是我们伟大的历史哲学。我们文化宝库里有这样好的历史哲学,可惜把它丢在仓库里给书虫去吃,这是中国文化可怜的地方。

同时,从这未济卦上,也产生了我们个人的修养,说人生要作一个交代,那只是一个理论,因为最后是未济卦,永远完不了事的,这是一个观念。

还有一个观念,是研究六十四卦的方法,用中爻上下交互,最后的结果,除了乾坤两卦外,不是既济就是未济,所以大家卜卦欲知过去、未来,也是这两卦的作用,吉凶,对或不对,就是既济或未济,懂了这些,所以《易经》很好研究,并不深奥得那么复杂可怕。

为什么周易把既济卦和未济卦排在六十卦最后两位

建议你读一下孔子作的《序卦传》,解释了六十四卦的顺序问题,而《杂卦传》也是有一些说明。 至于最后两卦的确定,按《序卦传》所言”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接小过卦,就是说小过改后,则可以成功《既济》,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也是易经的重要观点,所以事物不能走向极端,既济后则就转到未济了。 个人理解,欢迎交流。

为什么《易经》最后一卦,是"未济"呢?

要明了这个提问须从义理入手方能更上层楼一览无遗。 未济卦,从字面看济者渡也,未济即欲渡未渡。从卦象看,《象》曰:“火在水上,未济。”什么意思?五行之性中火为炎上,水为润下。《周易正义》说:火在水上,不成烹饪(难以煮物),未能济物。火水、刚柔居位不当机杼空抛之象,所以未济。引伸看,未济之难点在于初始,但以发展观看当日虽未济,过此则未来未必不济也。 《易经》六十四卦,以“未济”为终,成为最后一卦,为什么?《易经》乃大道之源,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巨著,其核心在于揭示宇宙万物,对立统一,变化阴阳,永无穷尽,周而复始的自然普世、价值规律。未济卦处于事物初始的喻义,似乎蕴含着对“《易》者变也”这一义理的归结。借“未能济度”喻“事未成”;而未济卦又旨在说明:当事未成之时,能慎审进取,促使其成,则“未济”之中必有可济之理,终将“既济”也。 以愚见,圣人将未济卦排在六十四卦最后一位,取周而复始之义,即六十四卦穷则思变,又是一轮新的开始,表明“物不可穷”,即事物的对立、变化无时休止。 行文止此再说一些题外话,假如我们在占卜中得“未济卦”,又当如何解卦呢?简言之,未济,火水不交,刚柔失位,在形象上极端恶劣,势单意缺,不能自已。但不要失望,未来的希望与成功却正在酝酿之中。行事之初,非常不看好,但到了后来,却会产生出极佳的成果与结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行进过程中辛苦非常。但要秉持的是忍耐再忍耐,不可因耐力不足半途而弃,因为卦有“忧中望喜之象”,只要能贯彻始终,坚持到底,必有大好结局的成功在等着你。

南怀瑾易经杂说 卜卦方法

这个方法这么复杂就不要钻了么~几个爻动,只会对读卦的人有影响,易经的理论只有一个体系,无论这么变,读卦的结果符合实际的情况,准确就好! 我一般都用一个爻动的算法,加上错卦、综卦等参考,都已经比较准确了! 所以,主要锻炼的是咱读卦的功力,至于动爻的情况,只是给一个参考咯!

为什么《易经》最后一卦是"未济"?有什么说法?

因为事情是永无止境的,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生的奋斗是没有终点的,人生处处是起点,一个过程完了之后就会紧接着下一个过程,生活是永无止境的。

南怀瑾的《周易今注今译》和《白话易经》,有什么区别啊?

应该是同一本书的。

周易卦序有何意义?

周易讲究时间 一般上午最准 选择上午最好

请解此卦,易经第二卦:坤为地,本周期能怀上孩子吗?什么时候可以怀孕?谢谢! 详细内容如下:

有了,但是你因为过度的怎么样保护好孩子,怎么样给孩子添加营养,会和妻子的意见产生分歧的,就是因为这个宝宝你和你的妻子闹得很不愉快的。建议:给别人一个空间,也就是等于给自己一个空间,没有必要闹矛盾,总之都是为孩子好。

南怀瑾,易经?

南怀瑾,易经?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迷信。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3)不易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这是《易经》的三个原则,先要懂得。

南怀瑾 易经

南怀瑾谈易经有两个较完整的书《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对于初入易学的人,读这两本书可以对易经有整体的了解,并能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很容易开始研究易经。这是我的经验。上BAIDU文库就可以收到相关的资料。一般书店都有卖。

六十四卦卦序歌的《周易》

▅▅▅▅▅ ▅▅ ▅▅ ▅▅ ▅▅ ▅▅▅▅▅ ▅▅▅▅▅ ▅▅ ▅▅ ▅▅ ▅▅ ▅▅ ▅▅ ▅▅▅▅▅ ▅▅ ▅▅ ▅▅▅▅▅ ▅▅ ▅▅ 乾 坤 震 艮 ▅▅▅▅▅ ▅▅ ▅▅ ▅▅ ▅▅ ▅▅▅▅▅ ▅▅ ▅▅ ▅▅▅▅▅ ▅▅▅▅▅ ▅▅▅▅▅ ▅▅▅▅▅ ▅▅ ▅▅ ▅▅▅▅▅ ▅▅ ▅▅ 离 坎 兑 巽 记诵口诀: 乾三连 坤六断 震仰盂 艮覆碗 离中虚 坎中满 兑上缺 巽下断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