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 第八章 代际之战 part1

2015-11-02 20:56:18道法自然_Dy34:57 4.5万
声音简介

雅思口语part1几句话

一般情况下,part 1部分的口语考试是最基础的对话内容,考官会问一下你的家乡、喜好兴趣之类的,总时长基本上2分钟左右,没有具体要说几句话的数量要求。

自私的基因 读后感

当断断续续托了好几天才把这本书看完的时候,说实话已经把一些当时觉得很有趣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但还是有 很多东西值得去写一片读后感的.[自私的基因]一书唤起了我对认识自身的渴望,它远离寻常人生的科学和我们 自己密切相联. 现代生物学告诉我们,即便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事实上也无法真正延续我们自己.我们的身体只是一群彼此协同也勾心斗角的基因组所暂时构建以延续它们自己的机器,在生物界甚至不是构成我们自己的基因组而仅仅是基因,按照有性生殖的模式,我们的子代事实上只能继承我们基因组的一半,数代的传递之后,我们同子孙之间的亲缘关系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可能就已经相差无几.[自私的基因]告诉我们:基因的天职是复制,而动物只是它们的生存机器、运载体.每个运载体——动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而基因的寿命却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终结,个体完成职责后就被抛弃在一旁.有机体只是DNA制造出更多DNA的工具,即鸡只是鸡蛋为了再生鸡蛋的一种途径.基因的另一个天然特征就是自私.如果它不自私,而是利他主义者,把生存机会让与其他基因,自己就被消灭了,所以生存下来的必定是自私的基因,而非利他的基因.因此,基因是自私行为的基本单位,也是发生在生命运动各层次上的自私行为的原因.依此观点,我们生活的算是很悲哀…… 然而事实上并没有这么严重,因为在人类社会中,代代相传的更重要的东西是文化传统和观念,是它们将人群凝聚在一起.所以道金斯说应该通过教育来实现这个公共的理想.虽然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但有时也会导致个体的利他主义行为.达尔文在其进化论中把自然选择的对象视为物种的个体,按其"适者生存"的观点,则无法彻底解释动物的利他行为.而道金斯认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不是物种,也不是种群或群体,甚至不是个体和染色体,而是作为遗传物质基本单位——基因.在基因的层次上,则很容易解释动物的利他行为.道金斯列举了很多例子,他对这些利他行为的解释绝大部分是很令人信服的.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向我们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自私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生物的大部分行为和性状,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适合度,或者说是提高某个控制这种性状基因的适合度.连生物的利他行为,其出发点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即:帮助别人是为了别人能帮助我.虽然整本书所阐述的观点很有说服力,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但毕竟作为学术性的东西有点过于纯粹,我们可以不完全相信甚至崇拜它,但绝对可以在某处受点启发,用新的视角去窥探很多也许不曾被注意的东西.

《自私的基因》讲的什么?

先了解自私基因,作者认为基因是自私的,生物包括人类都只是基因为了保存下去所需要的载体,如果某个基因认为一个物种不能再保存它,那么这个物种将丧失该基因的功能甚至灭绝。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遗传、细胞等各方面的生物知识,又不失乏味,不错哦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1 阅读了《自私的基因》一书,我受益匪浅。该书的作者道金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别具一格的观点不动声色地揭露了生命的本质,回答了人类存在的意义。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我们习惯认知的观点——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基因为了延续自身所利用的机器。最初,我带着好奇心和半信半疑的态度读了下去,最后才觉得震撼与惊奇。我折服于作者强大的联想和滴水不漏的解释。 道金斯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事实上是一种亲代投资,是基因为了延续自身,控制亲代对子代进行抚养。而两性之爱,则是生物为了用有限的亲代投资抚养更多的子女,以保证基因的延续,所以利用异性的亲代投资,抚养现有子代。 但是,人类恰恰是自然中标新立异的群体,我们由于文化的因素,不完全受制于基因。我们会收养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会不顾一切地爱一个人,会在子女的文化教育上付出巨大……我觉得,也许正因为文化,人类才能够约束自私的本性,人类才有了七情六欲,有了比生存更高的追求,才变得与众不同。 这本书带我深入了解了生物的行为动机,基因的强大控制力,人类的生而不凡。我惊叹自然的精妙,生命的精妙,更惊叹人类的伟大。它是我生物学习的启蒙书,让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人类是自然进化的奇迹。我们因基因而存在,因基因而生活;因文化而不同,因文化而进步。这两者推动着我们人类从过去走向未来,从平原走向顶峰,从当下走向未知的终点……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2 也是一本拖了很久才看完的书,在最开始看的时候,更多的关注的是自私,其次就是基因。同时对于作者比较感兴趣的原因就是作者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支持者,且反对上帝。因此想要看看是如何论述的。 “那么,自然选择是否像我在这里强调的那样,在基因间进行选择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不会惊讶于个体生物“为了基因的利益”,表现出诸如喂养与保护亲属等利他行为,因为亲属更有可能与其共享相同的基因。这种亲属利他行为只是基因自私性在个体利他主义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怎么说呢?作者的世界观还是蛮宏大的,从动物世界到人类世界都有所涉及,但是作为一个行为生态学家,作者更多的还是把重心放在动物行为的论述上,同时大多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对一些深奥的内容来进行论述。 作者在引言中说,本文的自私用的并不是很好,不应该用自私,但是又找不到特别好的替代词汇,因此还是选用了自私。 在书的前一段,还是能看到自私的一点影子的,比如说基因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他的更多的遗传,而人类或者动物其实都是一种生存机器,最终死亡的都是基因本身。 独立的DNA复制因子如羚羊般灵活,他们自由奔放的随世代相传,在一次性的生物容器中临时组合,而不朽的双螺旋则不停改组演替,在形成终将腐朽的肉体时磨炼,最终走向各自的永恒。 如果用科幻电影来进行比喻基因的作用的话,更多的是像电影情节中那些通过远程在地球建立基站的外星人,但是他们无法直接去占领或者控制地球,而是通过预先在电脑中的指令来控制,更类似于一种根植于深处的控制指令,乍一看好像对我们的生活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却是在最深处控制着我们的选择与生活。 但是对于基因而言,一个个体其实并不能指望通过生育将自己的基因永久的流传下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人的传宗接代其实是蛮可笑的,因为你所希望遗传下去的基因组合其实是仅仅存在于你一个人身上而已,下一代已经是不同的基因组合,基因是永存的,基因组合却只是短暂而临时的。 任何一个个体基因组合的生存时间可能是短暂的,但基因本身却能够生存很久。它们的道路相互交叉再交叉,在延续不断的世代中一个基因可以被视为一个单位,它通过一系列个体的延续生存下去。 不过从基因遗传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一夫多妻与偏好儿子还是很有道理的。首先,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条件下,男子娶很多的妻子,将自己的50%的基因通过精子传给自己的.后代,如果孩子越多,那么有越多的人拥有他的基因。虽然男孩与女孩其实继承了一样多的来自父母的各50%的基因,但是在一夫多妻制的存在,使得男孩可以比女孩可以有更多的后代,从而可以将自己的基因更多更久的一代代传下去。但是也仅仅是基因而已,就像之前所说的那样,每个人的基因组合是无法遗传下去的。因此,期望通过生孩子、生男孩可以将自己的生命或者家族一直延续下去,本就是无稽之谈。 但是,虽然基因组合是临时的,但是人类社会的基因—文化却是不朽的,因此作为基因生存机器的人类确实无法通过基因获得不朽的,但是确实可以通过人类自己建造的“基因库”——文化,获得永垂不朽的,正所谓人或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不过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最终其实都是归于无而已。 那么进一步联想到现在的社交媒体,所谓自媒体其实就是为我们留下我们来过的印记提供了便利,比如说之前听过的一个段子,如果我死了,请不要关闭我的Facebook,麻烦继续帮我推送。社交媒体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人类传播文化在起作用,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这种SNS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王国,成为主宰,被记住,从而不朽。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3 这是严琦推荐的一本书,生物学方面的书,据说是进化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不过全文通俗易懂,中间稍微摆弄了一点浅显的博弈论知识,完全不妨碍外行人如我来阅读。 针对动物进化问题,作者道金斯认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或种群,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并把我们人类及其他所有动物都描述成是我们的基因创造的机器。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归结为基因的自私行为,即为了更好的复制,传播。所有的利他行为,也仅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为。 还好作者强调了,“不涉及到意识的动机”,要不然真的有点像严琦说的那样有点“反人类了”。正因为这样,在看书的时候,我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在讲没有意识的动物,这是在讲没有意识的动物。作为一个人类,我还是希望世界能美好一点的,虽然,基因可以这样的自私。庆幸的是,作者提到了意识的非一般的作用。特别是在讲到意识的产生的时候,“把意识视为一个进化趋向的终点”,生存机器最终从主宰它们的基因手中解放出来,变成有能力,甚至是有拒不服从能力的决策者,比如说拒绝生育。 虽然要知道这本书写的不是基于人类的行为,但作为一个外行人的收获,也许更多的是将人类纳入这些“准则”中去思考,反思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当然,最好是同时怀着一颗积极的心。

自私基因是什么?

自私的基因(selfish gene)是指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绝对自私性,是对动物行为功能的基本解释。自私的基因理论是英国牛津大学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R.Dawkins)1976年在他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基因的天职是复制,而动物只是它们的生存机器、运载体。每个运载体——动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而基因的寿命却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终结,个体完成职责后就被抛弃在一旁。有机体只是DNA制造出更多DNA的工具,即鸡只是鸡蛋为了再生鸡蛋的一种途径。基因的另一个天然特征就是自私。如果它不自私,而是利他主义者,把生存机会让与其他基因,自己就被消灭了,所以生存下来的必定是自私的基因,而非利他的基因。因此,基因是自私行为的基本单位,也是发生在生命运动各层次上的自私行为的原因。 虽然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但有时也会导致个体的利他主义行为。达尔文在其进化论中把自然选择的对象视为物种的个体,按其“适者生存”的观点,则无法彻底解释动物的利他行为。而道金斯认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不是物种,也不是种群或群体,甚至不是个体和染色体,而是作为遗传物质基本单位——基因。在基因的层次上,则很容易解释动物的利他行为。 自私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生物的大部分行为和性状,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适合度,或者说是提高某个控制这种性状基因的适合度。连生物的利他行为,其出发点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即:帮助别人是为了别人能帮助我。 这就是生命,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为了自己。而造成这一切的,是DNA这种自私的分子。生命不过是DNA复制自己的一种工具罢了。其实,我们都被自己的基因利用了! 没有谁能摆脱自私基因的控制,没有谁能做到大公无私。自私,生物的天性。

自私的基因说的是什么呢?是人很自私吗?有遗传基因吗?

人的性格常常都是遗传的,自私的性格也常常可以遗传,有遗传基因。

印度趣闻-Part1

被公司派到印度班加罗尔研究所出差已经两周了,这两周除了工作上累的要死以外似乎也没有太多印象深刻的事情,但是来都来了,不留下点什么岂不是白白蹉跎了大好时光。 如果谈及对印度的整体印象除了中国人常说的“开挂的民族”以外就是没落的金砖五国,来进度之前经常听同事们说起印度的基础设施如何落后,交通如何拥挤,贫富差距很大等等,现在真到到了班加罗尔也算是有了些自己的见闻。 从深圳到印度班加罗尔我们通常都选择从香港机场飞,便宜、票好买。记得出差当天,我的航班是当天晚上9点起飞,当地时间凌晨1点到达,每天就一班。按照我司用人的尿性是不可能给我们放一天假然后让你晚上赶飞机的,于是乎早上8:30开始上了一天班,下午5点提前一点去做“保姆车”过关去香港。 做过直通车去香港的朋友都知道,车经过深圳湾口岸的时候要开门查验,海关GG要逐一对车上的人查验证件、机票和目的地,通常大家旅游都是去什么巴厘岛、纽约、巴黎之类的,巧了我们车上居然还有个哥们要去印度,过了关一问才知道,原来来我俩还是同事,去相同的目的地,不过我是出差而他是常驻,我们叫他栓哥。 当天碰巧去香港机场的路上出了起事故,两个大货车追尾,后车撞的头都没了,造成大拥堵,本来一个小时的路程走了2个多小时。路上栓哥给我侃了侃印度的各种见闻。 话说栓哥在印度也呆了有两年有余,说到中印局势对他们的影响他也是一肚子苦水。说我司在印度的中方宿舍有原本是在一个小区里,后来公司盖了自己的研究所就把一部分中方员工迁到所里的宿舍去了,但是之前的小区依然有很多员工住,栓哥就是其中之一。说中印对峙那几天印度有些地区反华情绪很严重,整天街上示威游行,那些天每天晚上公司派人来清点中方员工人数,看大家是不是都安全到家了,并且大使馆也给中方通知说尽量不要外出,自己在园区里搞点文体活动就行了,如此一来基本上整月整月的没法出去。 在局势最紧张的那段时间,曾经有一次栓哥跟同事打Uber,司机一看上来是中国人,把车门一开,说我们不拉中国人。 还有一段时间,小区里的印度人每天早上集会唱国歌喊口号,在这种氛围下即使不出门也还是神经紧张。 今年他本来计划把家人接到印度,因为本身公司对外派常驻的员工有很多补助,带家属过去还有额外的照顾,但是这事一出公司也不鼓励带家属了,甚至还把一些家属赶回去了,说到这里栓哥很是郁闷。 搬家罗尔是印度第四大城市,以IT产业著称,我司的研究所就在这里,研究所主楼有8层,印度所占5层GSC占3层,一共1800人左右,印度本地员工占绝大多数。栓哥讲即使在局势最紧张的时候,公司内的氛围也还是好的,他也问过本地员工对此事的看法,他们也都觉得这些事情是政客关心的,他们小老百姓做好自己的工作挣钱养家还是关键,可见知识阶层也还是理性的。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印度的种姓制度,古老、原始并且制约生产力。但是即便在现代印度社会种姓依然存在,相比最早印度的4大种姓,现在已经发展到2000多种,而高种姓的人依然对低种姓有着一种歧视,在现在看来应该就叫宗族歧视。 就说在印度的公司里,如果低种姓的员工召集会议,往往都没人来参加,工作上没什么人愿意配合你,长期以往也没什么机会晋升;而相反高种姓的人则更容易当领导,种姓决定了工作的圈子。在中国人看来这种封建迂腐的文化造就消失在上个世纪了,但是神奇的印度依然还是这样。

笔记:《阿米巴经营》-part1

《稻盛和夫 阿米巴经营——人人都是经营的主角》重点摘要及总结 体制、哲学、领导人 一、随着企业成长壮大,经营者感觉力不从心,经营问题频发,“中小企业像脓包,一大就破”愈发明显。怎么让一个迅速发展的企业经营的井然有序,稻盛从中国神话传说孙悟空拔毛吹出分身的故事中得到灵感——将企业划分成若干个小集体(阿米巴),任命阿米巴长,让其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经营信息向全员工开,每个员工都是主人,都分担指标,参与经营。 二、哲学是阿米巴成功的前提 以日航集团哲学(或许可以理解为愿景,使命)为例,提炼出的成功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努力*能力 “努力”“能力”以0~100分打分,“思维方式”从负100分到正100分打分,三者乘积关系,负面的“思维方式”带来负的人生结果。 所谓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是思考“作为人,何为正确”。引申出来就是公平、正值、勤奋、勇敢、谦虚、乐观、知足、自利利他,孩提时代老师父母交给我们最朴实的价值观道德观,百分百实践的人应该没有吧,不断用做应该做的好事来要求自己,把正确的事情贯彻到底。 三、领导人率先垂范 领导人率先垂范,他创造和倡导的经营哲学和管理体制才能真正发挥效用。如果领导人不以身作则,缺乏实践运行体制及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的愿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所有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自私的基因值得看吗

怎么会有所谓的自私的基因呢?人的基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自私这个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我以前就很自私,但是现在好像还可以

自私的基因真的是对的吗?

是的。因为正是有这些自私的基因,生物才会不断的进化,才能够一直繁衍下去,所以自私的基因不一定是错的。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