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易经系传-14.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2023-12-13 21:38:28Joanne静境07:46 9.7万
声音简介

大自然的法则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属。

这不是自然的法则吗?同时大家看看古人的文字,一个字也不能随便用。为什么要鼓之以 雷霆?这不象打鼓一样,鼓就是膨胀,在医院里看到一个病人肚子大大的,中医叫它水鼓 胀,其实是肝的毛病,肝发炎肚子就会大(其它肠胃有毛病,肚子也会大),旧的病名是水 鼓胀,就是这个鼓。这个字在这里是形容雷电的动能变化,鼓之以雷霆,物理世界生命的一 切,鼓就是代表那个生命的动能;那个冲动的能,膨胀、生长。鼓之以雷霆,是雷电的作 用,震卦的作用,这个雷电膨胀了以后,气流--阴阳一摩擦,“碰”!就打雷,打了雷以 后没有事了,这个雷电已经消散了。消散以后变成什么?又变成气流,气流的一摩擦又发 电,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气流一摩擦,就发电;发电以后,就打雷;雷电过了以后,它又变成气流。所以八卦中, 震为雷,巽为风;风就代表大气,大气层跟雷电一样相摩相荡,于是这个自然物理世界-- 鼓之以雷霆,充沛膨胀。这其间电能最重要,象原子呀!核能呀!现在的专家都在研究它, 不过我们古人用一个代号,就包括了那么多的意义。

在这个物理世界中,如果没有雷电或气流,生物便不能生存,有了雷电还不够;所以下面 润之以风雨。讲到这里使我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有着很多的感慨。记得我们当年的老师是坐 着教,学生站在旁边听;现在是老师站着教,学生坐着听,将来恐怕是学生躺着听,老师跪 着教。这个世界大概已经快到这一步了,是不是?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我们当年的老 师,教到这里,特别要用红笔把这个润字圈一下,要大家注意雷霆是电流产生的变化。风雨 是什么呢?风雨就是刮风下雨。你说气流又是什么东西呢?气流是没有什么东西的,我们感 觉到风来是气流,那错了!风不是气流,气流是碰到物体,接触了才感觉到的。我们晚上听 到嘘嘘的声音,那不是风声啊!虽然文字上描写说风声飒飒,其实飒飒不是风声,风是没有 声音的;飒飒是它碰到物体而发出来的声音,反击出来的声音。我们说听到风的声音,那是 风碰到我们的脸、碰到我们耳朵,我们才感觉到有声音。

所以风雨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上面那句话,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那是宇宙的能所变化的 一种现象而已。所以光是鼓之以雷电,润之以风雨还不行,重点还在下面。

我们谈地球物理,就是地球文化,它始终离不开地球。那么地球靠什么呢?靠太阳系统的 法则: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太阳月亮的运行,随时会使地球发生变化,因为太阳月亮是反转,地球是正转,所谓天道 左旋,地道右旋,是两个不同方向的转动,才维系了太阳系统的和谐。假如地球跟太阳、月 亮都是循一个轨道同时在那里转,说不定它们早就碰撞起来,早已碰得粉身碎骨了。这样连 我们老祖宗也都没有了,哪还有我们的存在呢?

为什么它们不碰撞呢?因为它们各有规则--一个正转,一个反转,永远在那里转。因为 它是相反的转,太阳、月亮中间各有一种引力,影响到地球也是一反一正。地球上热天冷天 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固然很明白,它是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影响到我们地球而形成寒暑 的现象。可是古人呢?他们没有像现在一般的科学知识,地球物理也没有这么发达,但他们 却很明白地告诉了我们,用很简单的文字表达方法,说明了天气的变化是由于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像这些话,我们孩童时期,在《幼学琼林》中就读过了。这两句话包括了所有科学 的道理;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没有西方的科学冲击,来与我们东方文化相摩相荡的话,如果 没有中国古人的地球物理的这些记载,便没有我们今天的科学文明。

孔子在这里讲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是宇宙中极自然的道理。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 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这是构成地球人类万物生存的原理与生命的根源。

还有一点,大家要知道的,我们过去学古文,要学韵文,尤其是写文章,每一个字都要琢 磨,气韵不对要换一个字。像这里的句子,它的平仄音韵,都对称得那么美,是很自然的文 字组合。以上讲的是八卦相荡与物理世界、地球物理的关系。下面讲到人道的问题。


南怀瑾,易经?

南怀瑾,易经?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迷信。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3)不易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这是《易经》的三个原则,先要懂得。

南怀瑾 易经

南怀瑾谈易经有两个较完整的书《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对于初入易学的人,读这两本书可以对易经有整体的了解,并能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很容易开始研究易经。这是我的经验。上BAIDU文库就可以收到相关的资料。一般书店都有卖。

金鼓雷霆什么意思?

筋骨雷霆他主要是雷霆队嘛主要是说的雷霆队你之前的雷霆队的三少是吧哈登啊这个这个这个威少啊是吧都是在

怀瑾的意思怀瑾的意思是什么

怀瑾的词语解释是:见“怀瑾握瑜”。 怀瑾的词语解释是:见“怀瑾握瑜”。结构是:怀(左右结构)瑾(左右结构)。拼音是:huáijǐn。注音是:ㄏㄨㄞ_ㄐ一ㄣˇ。 怀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敏樱呢,我们通过以下几桥燃丛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见“怀瑾握瑜”。 关于怀瑾的诗句 怀瑾复谁怜于嗟乎握瑜怀瑾士岂无何故怀瑾握瑜 关于怀瑾的成语 怀瑾握瑜游目骋怀托物感怀握素怀铅握瑜怀瑾被褐怀宝被褐怀珠握瑜怀玉 关于怀瑾的词语 被褐怀珠游目骋怀抱瑜握瑾握素怀铅明月入怀怀瑾握瑜匹夫怀璧握瑜怀瑾安老怀少托物感怀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怀瑾的详细信息段首

求南怀瑾的易经杂说

《易经杂说》是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南怀瑾。

雷霆雨露均是什么意思

雷霆雨露均乃天恩, 兆民百姓同被恩泽。或樱御 2、雷霆雨露皆乃天恩, 杨柳木桐皆非妾意。 3、雷霆雨露均乃天恩, 花草树木均衫岩有前缘颂尘

求南怀瑾的《易经杂说》、、、、

《易经杂说》是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南怀瑾。

南怀瑾易经杂说 卜卦方法

这个方法这么复杂就不要钻了么~几个爻动,只会对读卦的人有影响,易经的理论只有一个体系,无论这么变,读卦的结果符合实际的情况,准确就好! 我一般都用一个爻动的算法,加上错卦、综卦等参考,都已经比较准确了! 所以,主要锻炼的是咱读卦的功力,至于动爻的情况,只是给一个参考咯!

南怀瑾的《周易今注今译》和《白话易经》,有什么区别啊?

应该是同一本书的。

《南怀瑾拜师学剑》中南怀瑾为什么觉得老道说的话有道理?

因为学习就是一个验证的过程,南师当时已有所学与老道讲的相同或相近所以觉得有道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