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_第一交响曲

主播:Forestocean 播放:5313最近更新: 2022-08-16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是这位伟大作曲家在交响乐领域的开篇之作,所以我们去赏析这部作品有着比较新鲜的感觉。一方面《第一交响曲》的名气远不如贝多芬后来所做的《英雄》、《命运》、《田园》与《合唱》等,但是却能够鲜明的体现出这位作曲家与先辈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怀着一种轻松的心情来看看“乐圣”是以怎样一种风格来开始其辉煌交响创作历程的。其实作为入门听众来说,贝多芬《第一交响曲》是相对容易被接受的。

 

  贝多芬在30岁以前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钢琴奏鸣曲、协奏曲、室内乐等,一直到18世纪末,他才开始尝试交响乐创作。虽然从年龄上看,他的起步明显要比前辈莫扎特晚,但是人们对于《第一交响曲》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180042日,在维也纳皇家帝国宫廷剧院,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在此首演,担任演奏的是意大利歌剧管弦乐团。这部作品充满了海顿和莫扎特一辈所特有的音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海顿交响曲的传统。特别是它那奏鸣曲式的结构,主题内部的划分,展开部的动机分割等,尤其近似海顿的交响曲。这里面没有《英雄交响曲》巨人般昂首阔步的气势,也没有《命运交响曲》的斗争激情,更没有《欢乐颂》中的宏伟气魄。总的说,贝多芬所要求交响曲应该具备的英雄气质、大众的热情、莎士比亚的幽默、米开朗基罗的威力,这些基本素质,在这部作品中都还没有成熟的体现。即便如此,这部交响曲第一次演出时,维也纳的听众也已经感觉到其中一些崭新的特点。这主要是贝多芬一反当时传统惯例,很有特色地先从一些不稳定的乐意开始,从而使在此之后出现的稳定音调显得更清新有力。这个崭新的做法,引起了当时一些老理论家的非议。这纯粹是贝多芬的构思,它说明贝多芬比他的先辈更富有想象力,在形式和细节等方面更有独创精神。

  

  第一乐章,朴实无华,既没有庄严的戏剧性内容,也没有任何神秘阴郁的象征,它充满了青春的明朗而亲切的音调,象白昼的光辉一直照耀着整部交响曲。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气氛安静、幽雅,是多情善感的表现。第三乐章,实际上是一首诙谐曲,也许是迎合当时的传统习惯,贝多芬把它标明为小步舞曲。第四乐章的魅力显然来自海顿,终曲的所有主题总是那么愉悦又那么自制,处处可以感到海顿《伦敦交响曲》中那种古板而戏谑的笑容。

 

  很多音乐评价家都认为,贝多芬《第一交响曲》虽然依旧明显受到海顿、莫扎特交响曲某些特征的影响,但是从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属于贝多芬自己的东西,很多小段落中的妙笔生花让这部作品在不少地方超越了先辈,体现出了贝多芬的个性魅力。在1800年,这个19世纪刚刚开端的时刻,这部作品曾被评论为当时叩开跨世纪音乐之门的作品。著名作曲家柏辽兹多年后曾经评论这部作品的历史意义:这还不是贝多芬,但我们很快就要发现他

 

  大多数贝多芬交响曲所要表达的内涵是深邃而悠远的,甚至不同的人对其作品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相比较之下《第一交响曲》还是比较容易听懂的,而且作为非标题性作品,他给人们可遐想的空间十分广泛。对入门听众而言,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比较明显的体会到当时交响曲曲式发展的基本概况,第一乐章雄壮的段落表达作品的主题,第二乐章的慢板充满冷静的思考与回味,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拥有跳跃的节奏和旋律,第四乐章的奏鸣曲把主题重现、升华,让全曲在凯旋、壮烈的氛围中收尾。

 

  有必要再谈谈贝多芬交响曲的版本问题。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被演绎的次数可谓不计其数,录音中也不乏名家之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名家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的。在诸多老一辈指挥家中,福特温格勒的贝多芬是最具权威性的,据说是因为最接近贝多芬的创作本意。而布鲁诺.瓦尔特的演绎也非常动人。在上一代指挥家中,小克莱伯的《第五》、《第七》以及《第四》是很受欢迎的。而全能大师卡拉扬的贝多芬则并不受到好评,因为卡拉扬并不喜欢忠于贝多芬的原谱,融入了很多个人理解以及过火的音色处理,其次卡拉扬个人的艺术风格并不善于表达贝多芬某几部交响曲。另外我们不要忘记一个刚刚去世的德奥指挥大师——君特.旺德,虽然其个人名声远不如前面的几位大师,但是他所指挥的贝多芬作品获得企鹅三星的极大好评,我们将在以后为您介绍。在当代的指挥大师中,阿巴多和哈农库特都发行过贝多芬全集,应该说后者率领欧洲室内管弦乐团的演绎获得了更多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