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病、我的自行车和我

主播:家庭治疗 播放:5231最近更新: 2022-09-23

朗读者:韩国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

欢迎关注我的抖音号:family_112,一起学习家庭治疗



内容简介:这本书是德国海德堡系统式治疗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弗里茨·B·西蒙的经典之作,译者是同济大学教授于雪梅,医学博士赵旭东作中文版序,阅读价值很高,同时阅读过程也很烧脑。这本书充满大量的关于控制论、系统论以及语言哲学方面的哲学内容,其中也穿插了许多有趣的思维实验,以此想阐述来自个体与世界、“我”与“我们”的单个和集体的构造是如何运转的,并试着将系统论的理论知识引入到与有精神症状的来访者的工作之中。


灵石心理读书时间:每天一个小时


本书目录:

1.导论

  1.1 诊断测试

  1.2 “精神病”或“疯狂”——找到合适的概念的困难

2.自我组织的理论模型

  2.1精神和躯体:个体的分割

  2.2部分、整体和环境

  2.3活着的系统

  2.4物体的发展及自主性

  2.5控制论的控制论

  2.6行列毛毛虫

3.观察者的角色

  3.1观众

  3.2运动员、帆船驾驶者、遭遇了船只失事的人

  3.3硬的和软的现实

  3.4一致性——描述规则与规定规则的分离

  3.5逻辑思考:一场社会游戏

  3.6用荒谬来替代一致性——理解的界限

  3.7双重描述:自由意志和自我组织

4.人与人的交际

  4.1信息传递的不可能性

  4.2神经系统的自主性

  4.3系统的连接

  4.4躯体作为环境

  4.5呼叫中心和不熟悉道路的出租车司机

5.疯狂的思考

  5.1另一种形式的跳房子

  5.2混乱的联想

  5.3过多或过少的含义

  5.4疯狂的逻辑

6.造成差异的差异

  6.1思维运动

  6.2内部或外部

  6.3必然性和可能性

  6.4儿童语言

  6.5作为商标的符号:不仅仅只是名称

  6.6移置和压缩——无意识的区分

  6.7注意力的聚焦

  6.8漂白剂

7.疯狂的交际

  7.1精神科医生和他的病人

  7.2家庭的交际

  7.3双重束缚、交际偏差和背景混杂

  7.4悖论——生活和逻辑之间的差异

  7.6虚拟的空间:时间、妄想和幻觉

8.感情的秩序

  8.1在高空钢丝绳上燃烧(爱情歌曲)

  8.2爱与恨

  8.3快速简化:好与坏、强与弱、主动与被动

  8.4互相对立的趋向的平衡——生活与逻辑之间的区分

9.疯狂的感觉

  9.1赞同和反对

  9.2“既—又”或“既不—也不”——互相冲突的趋向的非同时性

  9.3“要么—要么”——互相冲突的趋向的非同时性

  9.4“现在”持续多久?——快与慢的节奏

10.个体化的过程

  10.1转变

  10.2自我描述

  10.3稳定性——不造成差异的差异

  10.4“我”意味着什么?——对关系的依赖

  10.5行动或事件?——对行为者和受害者的发明

  10.6绊脚的台阶:过渡—背景转换  

  10.7疯狂的个体化

11.家庭的现实

  11.1鳄鱼的进退两难

  11.2能让某人发疯吗?

  11.3过硬的或过软的现实

  11.4和谐或冲突

  11.5有权或无权

  11.6思想是自由的

  11.7打开或关闭

  11.8责任的悖论

  11.9双重束缚

12.混乱和秩序——正常与疯狂的发展公式

  12.1一条狗蹑手蹑脚地溜进厨房

  12.2特征值、特征行为、特征结构、吸引子

  12.3活着的形式的法则或:跳房子格子的演变

  12.4混乱的含义

13.如果世界观与世界不符——认识论的谬误和陷阱

  13.1也许吧

  13.2人孰无过

  13.3悲剧或荒诞剧

  13.4禅宗公案   

节目列表
正序 |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