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音频|《上下三千年》

主播:吕夫子大语文 播放:2563最近更新: 2022-09-22

经常有家长问我,让孩子拓展课外古文,应该从什么入手?
·《世说新语》篇幅短小,记录魏晋名士的逸事,故事有趣
·《古文观止》篇章经典,从东周到明末222篇,文理可观
·《太史公书》即《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史双璧
·《世说新语》与《古文观止》课程,业已完成。《史记》课程,2021启程。

新的《史记》课程,为何命名为《上下三千年》?
·说到《上下三千年》,很容易联想到历史科普图书《上下五千年》。但吕夫子的《上下三千年》,不仅仅是历史普及,更是文言经典学习。“三千年”之说,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涵盖的中华文明“三千年”的故事。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这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史”的前四部,也是“纪传体”的肇始。更重要的是,这四部是文学价值极高,区别于之后的“二十史”的“官修”,“前四史”都为私人编撰,著者耗尽心力,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正如“太史公”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上下三千年》设计思路和课程内容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是等级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点在“史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中国古代正史都是“纪传体”,所谓“纪传”,就是“本纪”和“列传”,“本纪”是帝王的事迹,“列传”是臣子的生平。
·虽然如此,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会浓墨重彩地记录,庸庸碌碌的“臣子”往往“名不见经传”。按照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写到的,那些“定社稷于宇内”的帝王才值得铭记,那些“立功名于天下”的臣子才名见经传。

·第一期课程,我们节选了《史记·十二本纪》中“定社稷于宇内”的14位君主,将《史记》中记载他们事迹的文字节选,分享给大家。
·沿袭《世说新语》和《古文观止》的授课传统,教学环节都分为“背景介绍”“经典赏析”“考点归纳”和“学而时习”四部分。
·是为序�